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

很多事情抽丝剥茧一看,才会后知后觉吓出一身冷汗。

孙伏伽从来没有低估过长孙无忌,但同样的,他不认为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师弟张德有什么好办法。

拼寿命拼不过,拼实力也拼不过。

但孙伏伽这时候却反应过来,长孙无忌这老阴货,怕不是琢磨的是几代人的事情。

当年有田氏代齐,难道将来江南的长孙就没机会替代了张孙?

更何况,孙伏伽也是三朝元老,是见识过“劣币驱逐良币”的。自家师弟看似铁石心肠,却也当得上一片公心。

那些个徒子徒孙长大成年之后,又有几个是秉承公心,不忘初心的?

武汉的学堂,难道是少了《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吗?并没有吧。

是学校里的先生,只有教没有育?也并没有。

孙状头很清楚,这无非就是人性使然。

“义利之辩”过去才多少年?横竖加起来二十年都没有,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不过是献身你去,好处我来,人人如此,人人如虫,如吸血蛲虫,和那些个曾经厌憎的人物,并没甚么区别。

“长孙辅机……”

黑着脸的孙伏伽低声念叨着,作为前大理寺卿,孙师兄看过的卷宗不计其数。人性上的下限,他认为是没有下限。

而长孙无忌,是温文尔雅,甚至是和风细雨地笑看人性。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立场,跟着老夫走,好处大大的有。

他不跟张德作对,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正相反,张德说要修铁路,修汉安线,他高举双手欢迎,并且还说要大修特修,不但要修汉安线,还要修京汉线。江南要修,河东也要修。

张德说要办学壮大教育,他同样是拍手称赞,你扩建汉阳书院,我就搞个吴县书院、昆山书院、上海书院,不但搞得多,还要搞得大。你招生一百,我就招生五百。你养活十个教员,我就养活五十个。

对张德而言,有没有好处?

自然是有好处的,小霸王学习机对此要求,无非就是多多益善。

但将来如何,却是两说。

“这算是不争于一时,乃争累世么。”

孙伏伽一手托着杯碟,一手拿着杯盖,轻轻地撇着茶杯中的茶叶,神色不定。

他不相信自己的师弟张德看不出来,那么,既然张德看出来了,为什么还放任长孙无忌这般大摇大摆地如此行事呢?

片刻,孙伏伽松了口气,竟是露了个苦笑:“老夫不如操之多矣。”

“先生缘何有此感慨?”

“无事。”

挥挥手,孙伏伽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他此时内心其实无比的澎湃,甚至久违的热血都在沸腾。若非白发苍苍早就过了那个年岁,他甚至想要奔走呼号,以发泄胸中的激昂斗志!

孙伏伽看着上官庭芝、李元祥、秦怀道,这些个年轻晚辈,根脚各有不同,但对张德来说,没什么不同的。他们和如今江夏港总司库庞缺一样,于张德眼中,没有什么高低区分,都是人,都是学生,再无其他。

不是没有看穿长孙无忌,而是无所谓,而是听之任之坦然面对。

后人不济,怪什么祖宗?!

“东海道的事情,你们几个,可有打算?可有想要前往东海道历练一番的?”

“家中来信,倒是说让我前去东宫挂职……不过言语之间,说是给侯君集之女做个送亲的护卫。”

“噢,这是个好事。”

孙伏伽平复了心情,冲秦怀道点点头,“将来太子登基,作为东宫旧人,升迁也要容易的多。且以潞国公手段,其女为侧妃,兴许有甚想法。”

“若是以前,便是觉得前途无量。只在武汉,便觉得这也没甚要紧的。留在武汉,反倒是痛快一些,做事也不必拖泥带水……”

“哪里都是一样的。”

一旁李元祥轻轻地拍了拍秦怀道的肩膀,在武汉呆的久了,李元祥也很清楚,武汉这里,照样也有老油条,照样也有在办公室中划水吃死工资消磨时间的。那些个有名的商号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权贵子弟在其中厮混,比如江夏王府,比如交州都督府,比如吴王府。

不是武汉如何厉害,只是别处更烂更弱,这才显得武汉厉害起来。

甚至,跟那些个泥腿子厮混久了,李元祥也清楚,所谓“民风淳朴”的背后,照样有狡猾如狐。有奸猾的吏员,也有狡诈的农户,并没有说谁比谁更加“淳朴”。所谓“淳朴”,更多的是对弱者的一种“奖赏”,不外是自欺欺人、裱糊一下。

他在大通铺睡了恁久,那些苦哈哈跟达官贵人又有什么区别?看见美娇娘,权贵们和苦哈哈的区别,不过是前者可以把美娇娘招过去,玩腻了之后再一脚踢开。而苦哈哈们,只能在大通铺里过个干瘾,然后在一阵哄笑声中,被一日劳作带来的疲惫,卷入了梦想。

甚至有极个别苦干五六年的光棍老汉,半点娶妻生子的念头都没有,一有钱便去狂嫖,直把“螺娘”日了个遍,每每提起,颇有点风尘大侠的气概,全然没有愧色,并洋洋自得经年累月。

“都道一样,我却还是觉得不一样。”

秦怀道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上挂着的虎牙,他知道这是他还在襁褓中时,张德送给他的。

“你倒是执拗。”

“这不是甚么执拗。”

摇了摇头,秦怀道并没有争论一番的意思,反而神色镇定,“我不懂甚么一样或者不一样,我只知道,来武汉恁久,这里的学生源源不断,这里的工坊年年有增。只听说别处问武汉借人,却未见武汉去借人的。那些个外地州县的秀才,他们长得两条腿,吃了十八年的饭食,便是为了有气力,走路来武汉的么?”

“是公安县的水土不利,还是蒲圻县的人情有差?我看无关水土人情,不外是这些个秀才百姓,都只觉得一个道理,‘人挪活,树挪死’。留在家乡,秀才蹉跎十年,不过是个吏员,兴许有幸娶了个世族之女,于是临到老了,才有个官做,怕还是个绿豆大的小官。”

“那个公安县的百姓,要不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了,会出逃吗?倘使没有武汉,他们便是要跑,也是就近跑去江陵,游也是游过去的。可怎么就舍近求远,偏去了武汉?是途中不能去长沙吗?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来了武汉,不但能活,还能搏一个出路。”

“殿下常年在工地上过活,自是见惯了各地的苦力,可无论如何艰辛,作甚咬牙都要在武汉留着?不外是一个道理,在武汉,活得像个人。”

秦怀道只是在说,却并没有要议论什么的模样,他就是要把自己的话说出来。他滔滔不绝的时候,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愣在那里,哪怕是孙伏伽,也是双眼闪烁,只觉得眼前的青年,陡然就大不一样起来。

“我在京城时,见惯了阿谀奉承的小人,便不觉得这是如何不体面的事情。凡事习以为常了,就不见其真。陈涉说过,这世上,难道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

“……”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都是一脸尴尬,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张口说话还是继续沉默。

而孙伏伽却是满意地点点头,拂须笑道:“老夫知道你不看太史公之言。”

“学校里有教,教的不多,‘王侯家乡宁有种乎’是教了的。”

“嗯。不错。”

孙伏伽有些诧异,他其实没怎么深入了解过武汉本地的教材,本以为武汉主打的,就是那些个精妙计算。

没曾想,这些偏门也是教的。

“来了武汉之后,见得小人下人多了,我便知道,一旦做惯了人,再回去做狗……那是何等的艰难。正如巴山县的虎垭子,他来武汉比赛,第一次吃糖,他便恋恋不舍,回味无穷,倘使让他回转,不得糖吃,他必定着了魔一样,偏要去寻这一丝甜味。只是那山野之间的蜂蜜,何等珍贵,岂能让他日日糟践?只怕是都要拿来淘换外间的物事。”

继续说话的秦怀道目光自信,他双目焦点并不在同座三人身上,眼神毫无目的地看着前方,“天下并非只有一个巴山县的獠寨小郎,不会只有一个虎垭子。这天底下,三千万黎民,人人都是虎垭子,人人都是獠寨小郎。这武汉,我看正是应了那句话……”

顿了顿,秦怀道微微吸了口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九十五章 已非当年少女第八章 人地论第十五章 唐代闪婚(一更)第九十四章 过时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三十九章 假装自己是好人第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十章 兴致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一更)第四十八章 忠第五十二章 那时长安少年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六十四章 中学第三十四章 要负责第二十八章 和烟花无关第四十章 发达第九章 一点点区别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第二十一章 马周请客第八十章 单挑(二更求票)第二十一章 新阶层第六十七章 怎么看第八十四章 专业的不务正业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十九章 工程第六十八章 无人理会第五章 传道第十九章 认知变化第五十七章 灌输第二十七章 时势择选第九十三章 变数第三十章 能吏标准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求票)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三十一章 不一样的长安城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四十八章 投资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八十章 外劳办第四十五章 身怀绝技第六十二章 惊人猛料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十七章 谜一样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八十九章 扩产第八十五章 激动的杨都督(二更求票)第五十四章 基业长久第十四章 盛情难却第四十八章 变化第二十五章 闲谈第九章 赴宴第三十一章 不一样的长安城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误会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九十九章 开道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戚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第十四章 都是坏种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四十三章 气度第二十七章 资本第八十五章 有钱的反派第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求票)第三十章 深挖第三章 群策群力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会(三更求推荐票)第十一章 办事漂亮第四章 俺脱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第六章 “责任感”之外第六十八章 抢眼夺目第五十五章 苏将军在草原(第三更)第二十章 天地可鉴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三十八章 登陆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点多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样第三十四章 新部门第二十四章 基本套路第八十八章 让利第一章 保利营造第九十六章 狗运滔天第九十八章 变脸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五十几章 不是我军无能第七十九章 长者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