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事秦

唐州比阳县,整个唐州个人武力值最高的,就是唐州刺史程名振本人。

对程名振来说,混到个刺史当当,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受封东平郡公之后,仕途一直都挺顺风顺水的,几个老领导对他也照顾有加。

原本想着去朝鲜道跟着牛进达划水,后来张公谨跟他说现在朝鲜道的军功不值钱,于是就略微运作了一下,找个离京城也不算太远的州做一把手。

程名振是过江龙,跟荆襄豪门也尿不到一块去,再说了,荆襄世族从来就瞧不起程名振这种“草莽”之流。

于是乎,程名振虽然以前老大是窦建德,但跟张公谨、秦琼的关系反而不错。

更何况程名振的左骁卫将军,那也跟老世族半点干系都没有。

“使君,邓州刺史陈使君差人前来拜访。”

“噢?陈君宾让人过来?”

唐州和邓州算是一体的,地理上丝毫没有割裂,又同处南阳盆地,连方言都差不多。可以说互相为乡党,二州在几百年中,不管是北方南征还是南方北伐,都是抱团取暖。

因为这两州正好就卡在进出关洛和江汉平原的正当中,典型的兵家必争之地,两汉交替之时的“昆阳之战”,隔着伏牛山、方城山,唐州、邓州的祖先们可没少阵亡。

所以血脉联系上,南阳、比阳非常亲近,同饮汉水支脉,互相之间的走动,往往都是亲眷人家。

此时听说邓州刺史府派人过来拜访,唐州刺史府的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两家走动都比较勤快。

只是作为唐州刺史,程名振消息也不算逼仄,他退伍之后,操持地方治理,也是轻车熟路,毕竟早年给窦建德干活的时候,他就是当县令。官场上的东西,程名振比打仗还要熟悉一些。

武汉人组团上洛,张操之心态如何不知道,但武汉人高调行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要掏钱投资,程名振想不注意都难。

“快请。”

略作思量,程名振就隐隐猜测,可能陈君宾作了什么决定,而且想拉他一起上。

对于站队这个事情,程名振是无所谓的,官场中时不时都要站队。只不过,当官只站对的!

邓州刺史府的使者进来之后,就递呈了邓州刺史陈君宾的亲笔信。

看完信件之后,程名振若有所思,他并不觉得诧异,陈君宾打算彻底倒向武汉这个事情,是可以预见的。

不仅仅是陈君宾,他程名振也是这样打算的。

只不过出发点有点不同,因为他的老领导中,有邹国公张公谨。

等到邓州刺史府的人离开之后,程名振才叫来亲信幕僚,还有家中的子侄讨论眼下的情况。

“武汉修那个甚么‘汉安线’,百里造价几何?”

“一二百万贯吧。”

“唐州修不起。”

摇了摇头,程名振略微思索,“看来也只能修那个甚么畜力板轨,或是新制弛道。”

“也不便宜,唐州自己来修,百里弛道也要二三十万贯,武汉那边施工,可以压到十万贯出头。”

“差恁多?”

“营造技艺武汉最强,将作监、工部次之,苏杭、淮扬、沧辽再次……”

“老夫记得,方城县早年修过一条弛道,是通往南阳的?”

“旧年工部斥资十七万贯,征发民夫三万,却有修了一条弛道。不止方城县,上马县也是如此。”

实际上唐州治所比阳县,并非是唐州诸县的核心。像方城县、慈丘县、上马县,都是往南阳走。

到了南阳,不管北上还是南下,都要容易的多。

以前去长安,走的是南阳;后来去洛阳,还是走的南阳。

真正跟着比阳县混的,只有平氏县和桐柏县。

不过情况都是大同小异,粮食产量特别高,存粮吃三年都吃不完的那种,就是手中没有现钱。

眼下陡然要进入一个发展期,粮食变成钱这种好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赶上的。

更何况,出卖劳动力就能换钱这种好事,已经很久没有让唐州遇到了。

“这样,差二人跟着邓州刺史府来人回复陈君宾,唐、邓一体,自然是要共进退的。然后张操之那里,老夫自忖还有几分交情,少待老夫书信一封,你们拿了老夫的书信,就直接去汝州拜访。”

“是。”

“大人,此次陈邓州这般急切,怕是有甚么大事发生?”

“陈君宾猜测,张德主持‘湖北’诸事之后,会镇杀荆襄世族。此事……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荆襄世族若是闹事,就是数十万人震动,倘使再推动一番,不敢说席卷荆襄,总归难以太平。”

老世族的威力就在于此,他们积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相当的深厚。

更何况,当初李唐上位,对地方世族,大多数都是收买。真正被干挺的,还是杜伏威之流。而相较中原世族,南方世族基本谈不上伤筋动骨。

隋唐两朝皇帝,又一直在致力于消弭南北对立的隔阂,哪怕到了贞观朝,李世民对南方的拉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陆氏、虞氏、萧氏等等地方世族的进一步膨胀,主要就是在贞观朝。

而张德本身,又跟南方世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程名振看来,张德对荆襄豪门大开杀戒,总有点不切实际,还很不合理。

掀桌的成本如此之高,张德这样干的风险太大了。

但是,陈君宾不可能无的放矢,南朝陈皇族后裔,看问题的视角,肯定和他这种地方“草莽”不一样。

本着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程名振也打算派人先去汝州探探口风。

凭他在左骁卫的地位,多少能搞点“绝密”独家出来。

“大人,武汉人不可以常理判断。”

程名振的次子程务忠虽然跟着父亲,但时不时就流窜到武汉玩耍,对武汉的情况,还是相当熟悉的。

更何况,他的大哥程务挺更是“忠义社”的精英骨干,某位带头大哥的行事作风,在他大哥眼中就没有正常过。

“老夫知道,所以才打算让人也去汝州,谈一谈张德口风。”

程名振眼神有些担忧,“若当真要镇杀荆襄列强,怕是血雨腥风啊。”

“大人,恕我直言,荆襄和武汉素有嫌隙,张江汉就算不想下手,武汉诸强,也早就按捺不住。但有机会,莫说除掉荆襄豪族,怕是把荆襄掀个底朝天,都是毫不犹豫,甚至义无反顾!”

有些话,程务忠没有明说,比如说同样为荆襄大地的老乡,公安县的百姓,恨江陵县恨到死。

张德真要是动手,怕不是公安县的百姓都会拍手称快。

襄州、荆州这么多年,吃卡拿要武汉的商路,不知道有多爽,而一旦有了麻烦,比如说洪水淹没公安县,居然第一个念头就是把灾民往船上送,然后一口气往东运。

若非武汉越趋发达,对劳力需求长期处于增长,这些灾民带来的麻烦绝对不是小事。

一旦爆发疫病,武汉当时也有一百多万人口,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武汉对于卫生管理从来都是高压管控,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也都是有惊无险。

不过仇怨总归是记下了,武汉几次扩张,都是尽量往南往北往东,也是有原因的。

“明公,二公子所言……下走以为,却有可能。”

等程务忠说罢,有个襄州口音的幕僚站了出来,躬身道,“自武汉上洛采访以来,各地州县蠢蠢欲动,至汝州乃成大势,诸地争先恐后,犹如六国事秦……”

“这话只能在这里讲,出去切勿乱传。”

听到“犹如六国事秦”,程名振都是吓了一跳,先打断了幕僚的话,劝说之后,才示意幕僚继续讲。

幕僚也是面色如常,继续道:“除汝州、邓州之外,山南前往汝州寻求武汉投资之州县,并不在少数。如襄州谷城县、隋州枣阳县等,皆是如此。倘使以往,此等荆襄把控之地,岂能有如此表现?有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荆襄和武汉十几年龃龉,体会最深厚者,必是双方自己。”

“不错!”

程名振连连头,听幕僚这么一说,他顿时反应过来,汝州这一次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居然把荆襄豪门的老家都“偷”了。

用行军打仗来解释,这等于后方不稳。

当年他给窦建德当县令,后来跳到李唐一方反过来攻打窦建德,为什么?因为窦建德没有前途!跟着窦建德只有死路一条!

稍作思量,程名振顿时道:“看来,这荆襄寒门、庶民,苦高门久矣。”

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点票)第一章 站街女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五十九章 凛冬将至第十四章 有条不紊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三章 躁动第九十七章 积德种树第二十二章 很科学第十二章 门路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四十六章 手第十九章 高手过招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七十一章 两面性(三江票有么?)第六十六章 所付几何第十八章 求援第五十六章 背锅侠(迟到的一更)第五十八章 雅事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八章 变动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十二章 商议第七十四章 打钱第四十七章 现实需要第二十五章 闲谈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四十七章 决心第五十五章 少年行第六十九章 淡水虾富含DHA第一章 一只唐朝的工科狗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五十几章 不是我军无能第三十几章 怪癖第四十章 缺口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九章 斗智斗勇第八十一章 友好会谈第四十三章 照猫画虎第八十三章 憋闷第六章 露面第二十七章 给人添堵第二十九章 闯关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九十九章 老铁帮个忙第六十八章 吃肉长生(第五更)第六十三章 试探第六十四章 自有变化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说客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九十六章 变换第九十章 前瞻第五十四章 惭愧第九十九章 宣纸第五十五章 田地产出第八十三章 形象第九十三章 炮击第二十四章 探险家第七十三章 时机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三十一章 物理、地理、生物第四十四章 反派第七十六章 小冲突第三十九章 真会玩第四十一章 时代变化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六十八章 开阔的思维(二更)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来的石头第三十章 真有肥缺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四十一章 奔头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五十六章 老规矩(第一更)第九十章 太年轻(第一更)第三十章 李大哥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八十三章 工程热潮第六十七章 老干部(第四更)第九十五章 观沧海第七十二章 萧二公子第九十二章 雪里寒梅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八十章 一身正气第七十六章 贵族气质第九十七章 方向问题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二十六章 这个破游戏第八十一章 来不及伤感第十三章 大哥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第八十六章 李董的心情(一更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