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认知之外

“太子出城去了?”

“回陛下,殿下听闻江汉观察使前来,便出城去了。”

“唔……”

沉吟了一会儿,李世民摆摆手,本想说什么,最终没说,让康德退下。

康德见状,给周围小黄门使了个眼色,一众小阉便跟着康德走出了暖阁。入秋之后,皇帝的居所,就转移到了暖阁内,房间内不但暖和,还很通气,丝毫没有憋闷的感觉。

坐在那里沉默了许久,自顾自拿起一只紫砂壶,时不时拿起直接对嘴喝,李世民穿着便服,就这样缓缓地在房间内走动着。

“杀不得啊。”

感慨一声,李世民此时此刻,十分想念杜如晦。杜克明临死之前对他说的那番话,绝对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于君臣之间的情谊来讲,杜如晦可以说为李氏谋划到仁至义尽。

当朝还活着的名臣中,大概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大臣。长孙无忌不是,魏征不是,房玄龄同样不是。

从个人的内心出发,李世民很想杀了张德。但是从现世帝王的角度来看,他又不能杀张德。杀一个张德容易,但整个武汉官商集团爆发出来的能量,直接崩解掉偌大的贞观盛世,或许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

武汉成军十数万,打到洛阳城前,或许只要三天。

他并不畏惧战争,只是步入老年的当口,他思量的,就是求存求续。

“大权旁落?”

喃喃自语,手掌在一只锦盒上摩挲着,这里面装着的,就是“大权”,一枚皇帝印玺。

可以确信的一点,张德对皇权毫无兴许,但正因为张德毫无兴趣,才更让李世民觉得为难。

无欲则刚……张德所求的,绝非是这现世帝王的权力。那大概是可笑的,尤其是上一次会面之时,张德那满满的嘲讽语气,让李世民有些憋闷。

自己所看重的东西,在别人那里等同狗屎,这的确是会不爽。倘若是个路边乞丐,自然无所谓一笑了之,但张德明明可以染指皇权,偏偏轻视怠慢,这就让人浑身的不痛快。

“也不知承乾下场如何……”

又是一声吁叹,李世民能看到帝国的结果,历朝历代都亡了,不亡,哪来的皇唐天朝?

可皇唐天朝,大概也是要亡的。

“人之所欲,不可察也;人之所欲,无穷尽也。”

慢慢地念叨着,又拿起了手中的紫砂壶,对着茶壶嘴又嘬了一口“大叶乌龙”。这种茶味道怪怪的,但李世民很喜欢喝,听说产地遥远,产量很少,弥足珍贵。

暖阁廊下尽头,康德在一处类似岗亭的小阁内守着,走过一座天桥,横穿皇城,就能看到新的弘文阁楼台。

如今弘文阁中,除了文官之外,内廷长官也有。

整个弘文阁,的的确确成为了帝国高层政治的核心之一。原本只是外朝称之为“内阁”,如今整个京城,也是这般称呼弘文阁为“内阁”。

原因很简单,如今进入弘文阁的新晋学士,无一例外,都是权力极大的部门长官。

警察卫大将军警察总局总监秦琼、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交通总局总监杜楚客……这些人一个表态,背后就是整个部门系统数十万人的声音。

原本只是打酱油划水的临时通传机构,此时此刻,的的确确成为了“实权”机构。

而康德,如今也是受二圣之命,要以内廷长官的身份,参加会议讨论。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康德都是选择前来伺候皇帝,参加内阁会议的机会,让渡给了新晋的“太监”。

在小阁中翻看着报纸,康德扶了一下老花镜,看得很仔细,好一会儿,他感觉到有人过来,抬头一看,居然是长孙皇后的队伍。

放下手中的东西,将老花镜折叠好收了起来,康德推开小阁的们,很是得体地站在廊下路口。

“参见陛下。”

“二郎呢?”

“陛下正在暖阁歇息。”

“嗯。”

长孙皇后应了一声,然后问道,“太子去见张德了?”

“是,听说江汉观察使到了之后,就去了伊阙。”

“好。”

长孙皇后又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朝着暖阁去了。

两个宫婢先行通禀之后,这才轻手轻脚地将暖阁外门推开。长孙皇后双手交叠在身前,缓步走了进去,有个宫婢又将珠帘掀开,她入内之时,脚步也没有片刻停顿,到了内里,这才见到丈夫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绕圈子踱步。

“二郎在想甚么?”

“那厮来了。”

“太子去见他,二郎可有甚么想法?”

“想法?”

李世民愣了一下,抬头看着一脸肃容的老婆,“没有甚么想法,有甚想法,也不是今时今日的事情。”

“有一事,妾想问问二郎。”

“噢?”

见长孙皇后这般认真,李世民将手中的紫砂壶放下,然后坐在了天鹅绒的软垫上看着妻子。

“湖北总督一事……”

“除张德,不作他想。”

李世民打断了长孙皇后的话,“观音婢,不要有别的想法。”

“难道掌握削弱‘汉阀’的机会,二郎也不愿尝试么?”

“汉阀?哈……”

像是听到了什么可笑的事情,“张德怕是根本不会在家中摆设阀阅,此类种种高贵之物,于他而言,只不过是玩笑罢了。观音婢,张德不是心怀叵测的权臣。”

什么是门阀?

李世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隋末他们家就是门阀!

但张德……武汉上上下下,囊括进去的新老势力,不知道有多少。这如何是门阀?固然武汉系的官商集团,的的确确要比门阀还要凶悍,但武汉绝非门阀。

不是一家一姓的私有之物。

张德没那么无聊,如果他在意这个,就凭“九鼎”这等物事,杀光贞观名臣天下豪门,并非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有这个成算,还不低。

“难道就这般看着他不断做大?”

“做大?呵……观音婢,是不是有谁跟你说了甚么话?”

李世民目光凛然,在他们这对夫妻的位置,居高临下来看,不会看不到武汉每年带给他们夫妻二人的滚滚财源。

因为张德,这二十多年来,大唐这个夫妻店,干掉了多少曾经只能梦里才能下手的强敌?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庞然大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确杀了个痛快,可灭亡了吗?没有!

北魏都亡了,这些家族反而再度兴盛再度壮大。

百几十年间,这是个离不开门阀世家的时代。

但在他李世民手中,不敢说已经终结,却有了终结的开始。

历朝历代,有哪个朝代的都城,识字率能够达到贞观朝的?没有!

这就是终结。

这就是他李世民镇杀清河崔氏之时,风轻云淡的底气之一。

倘若时间回归到改元贞观之时,或许他会毫不犹豫地赐死张德。

但是之后,固然还有悔恨,却并不强烈,只是少了驾临人间的唯我独尊。

“观音婢,武汉再大,不是张德一人之物。时至今日,武汉固然是因一人而兴,却绝不会因一人而亡。杀一个张德容易,灭一个武汉,却是难如登天。”

别的都不用比,翻开帝国各大城市的账本,每年的城市产出,武汉一家独大,唐朝前十的大型城市,第一名武汉的产出,比第二到第十的总和还要多。

京城洛阳,只能跟扬州、苏州比一比,至于西京长安,已经到了只能跟杭州、沧州相提并论的地步。

时代是不同的,大大地不同。

是长孙无忌靠着敏锐的嗅觉,所以选择了天下第二等的苏杭?

不是,是因为中书令老大人翻开了国朝的账本,他心中有数得很。

“只怕将来承乾为其所制。”

“朕都可以为其所制,李承乾受点委屈算得了甚么?!”

李世民沉声喝道,“便是有朝一日,李氏成了寺庙中的偶像,善男信女人人叩拜,却是不能动弹,但也比北朝胡虏强得多!身死族灭……旧年鲜卑儿何在?!”

听到丈夫说出这样的话,长孙皇后身躯一震,她此刻内心顿时腾腾起火,但却还是压制住了怒意。

毕竟,皇帝说得没错。

更何况,李承乾有了张德的支持,皇位比谁坐得都稳。

至于说张德会不会“加九锡”,只怕“假节钺”对张德来说,都懒得走走过场,这种事情,太过无聊。

长孙皇后并非不明白,正因为明白,她才心知肚明,张德如果要支持李承乾,这皇唐天朝,的确还是姓李的说了算。

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二十五章 义商仁心第六章 震惊第九十章 太年轻(第一更)第三章 群策群力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二十四章 不同凡响第十章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八章 特进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四十章 自发性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二章 正义的事业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业第九十五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第十章 江夏王第四十四章 辗转反侧张叔叔(求推荐票)第九十五章 混合双打第十六章 交配权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证第二十六章 有利第七十四章 稳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二十一章 俯卧撑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四章 脑洞第五十五章 黑脸老汉技术强第二十三章 麻烦第五十七章 奇诡不正经第三十九章 万里海角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绽第九十七章 造纸第七十七章 请人第四十八章 此间节操第六十八章 贩卖人性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图第二十九章 请客吃饭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猪年初一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文风颇盛务本坊(三更)第四十九章 行动第二十七章 恶鬼第十六章 幽州来客(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长安来的信(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阶级属性第二十一章 新阶层第十一章 轻重不知第五十五章 热闹第七十章 非凡品质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六十三章 不止于此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八十六章 进京三件事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八十一章 秋战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三章 三观问题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六十六章 拿来教学(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四十五章 画风第十五章 成交第三十一章 关系学第十三章 张公谨成婚(二更)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荐票)第四章 脑洞第十八章 进献第四十几章 工科狗的烦恼第一章 放手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九十一章 马车问答(二更)第五十八章 年兽第二十二章 拉投资第八十五章 筹谋第八十七章 俱往矣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四十九章 正经事要紧第五十一章 量第九十七章 谋生第九十九章 草原风物大不同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楼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十五章 以李为礼第九十六章 和想的不一样第六十一章 长孙的矛盾第五十五章 长者赐第十六章 熬第六十六章 跟谁姓第二十四章 定胡碑(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终始第十四章 飞扬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八十二章 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