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

岁末,洛阳宫前所未有的热闹。除了勋贵子弟之外,皇族中人只要是有头有脸的,都陆续前来朝圣。

问候了太上皇和皇帝之后,热闹又情不自禁地转移到了张德这里。

虽然做得不明显,毕竟洛阳宫还是李皇帝的地盘,宗室谁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除了宗室,得了赐姓的有钱阔佬也不少。东南西北都来了,不但有怀远郡王李思摩,还有平海州刺史平海伯李秀。

后者因为首倡“天后宫”一事有功,这几年都是风生水起,不要太爽。

“侯爷。”

“侯你妈个头,跟别人学个甚么拍马屁?”

老张抬手就给李秀脑袋上拍了一下,堂堂平海伯被打,不但没有不爽,反而呵呵地傻笑:“这不是时下兴这个么。”

挠了挠头,李秀搓了搓手,对张德道:“黑齿部现在都跟着改了姓,这光景,正琢磨着弄个堂口出来。”

“听说有个宗室要嫁女给你?”

“是有这么个事情。”

李秀眼睛一亮,“女圣陛下听闻此事,便想弄个赐婚,我便琢磨着,在京城也搞个产业来着。京中过活,当真是大不易,要不是攒了点钱,简直是丢人。”

原先他还是黑齿部少族长的时候,寻思着这人生在世的开销,不就是酒肉管饱么。哪里想到来了几回京城,这公关费用就高涨得离谱。

虽说他是长孙皇后跟前的红人,可也是赐姓的蛮子,外来的肥羊啊。

对京中大佬们也好,底层芝麻绿豆官也罢,这要是不宰一刀,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职业操守。

好在李秀家底也丰厚,还有杜氏、张氏、长孙氏为靠山,平日里稍微打发一点,也就过了。

不过他也是有想法的,思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根脚上。他一个蛮子出身的,到底没有老世族新贵那般硬扎,族内要学习中原搞堂口,他便想着本家嫡系,就置办在京城,与国同休么。

换成老张,当然是不愿意这么干。不过黑齿部有点特殊,他们想要洗白,这一代的当家人李秀,就相当于当年的长孙晟。

要出成果,能混出江湖地位,还得看第二代的长孙无忌,甚至第三代的长孙冲。

李秀可不敢保证自己的儿子孙子能够跟长孙无忌长孙冲那样才学爆棚,他自己也是阴差阳错,胡乱中抱上了一条大腿……

踩狗屎运这个事情吧,可一可二不可三。

“以你如今的资质,皇后就算要赐婚,起码也要把宗室女郎抬为公主,才会赐给你。阿秀,明年说不定你就是一个驸马了。”

老张笑呵呵地拍了拍李秀,“你这样也好,朝鲜道的事情……早点抽身最好。就算要留点族人在平海州,记住一点。”

“是,张公赐教。”

“反贼杀无赦。”

李秀一愣,旋即脸色肃然,“张公放心,此事我省得。”

谁是反贼?黑齿部当年的敌人、朋友,新罗诸州之后,东海之畔诸国之民,谁扎刺谁就是反贼。

讲白了,黑齿部想要洗白,只有杀同出一脉的“反贼”越多,这在唐朝体制中的位置,也就牢靠。

哪怕将来改朝换代,谁敢说他们家不是京畿李氏或者朝鲜李氏?

“道理很浅白,明年老夫就未必能够在外走动,你若想要给族人带些福利,自去江阴或者武汉便是。”

“是,多谢张公提携!”

老张给出来的承诺,是相当的有含金量。

实际上这阵子平海州的压力也不小,太子就要前往东瀛州,这往后在东海、鲸海捞钱的大户,就是东宫幕僚以及属臣。甚至可能还要加上一些投献在太子府门下的东瀛州“带路党”,这些个家伙,是平海州的真正竞争对手。

而且论下限,不是李秀瞧不起扶桑诸地的地头蛇,这些王八蛋的下限就是没有下限。

黑齿部从微末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瓶颈期,再更进一步,就要面对朝鲜道“新贵”们的集火。甚至可能还会引来东海宣政院底下实权官僚们的打压,这无关亲近不亲近,国朝政策就是这样。

朝鲜道的这碗饭,鲸海航运路线上的这口汤,已经到顶了。

贞观二十五年的平海伯李秀,摸到了整个东海体制的天花板,哪怕他卖屁股给李皇帝,都没办法突破。

新贵和老世族们,可不会因为你首倡“天后宫”,就会卖你面子,利益之争,从来就是谈不上感情不感情。

李秀选择新的出路,也是因为眼界开拓,他不是黑水靺鞨前几年那头惹恼了张德的蠢驴。如今黑水靺鞨三星洞何在?昙花一现,成为东北各部的谈资,再无其它。

曾经三星洞的毛皮、珍珠、药材、木材、石材等等贸易路线和市场,全都被蒙兀人瓜分。

靺鞨人最恨的不是张德,也不是长孙冲,最恨的,就是这个莫名其妙的三星洞东洞主索尼。

李秀很有自知之明,在朝鲜道的事情,知道已经到顶,立刻开辟新的出路。他也没想着单枪匹马,而是在等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贞观二十五年的岁末,见了三圣人之后,便来张德这里卖好。他本来就跟张三郎关系密切,又跟唐俭家的唐五郎有过命交情,在张德这里,只是亮个相,就足够让张德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人。

那么一句轻飘飘的承诺,就足够让他这个蛮子出身的杂部族长,在有生之年,直接洗白成国朝新贵之一。

跟李秀寒暄了一番之后,与会权贵多有惊讶。他们知道黑齿部的蛮子跟“华润号”有交情,但却不知道,这个平海州刺史平海伯李秀,居然跟湖北总督江阴侯张德这般亲近。

连蒋国公家的亲眷,都有些好奇,有人问屈突诠:“二郎,这平海伯……看着跟张江阴颇为亲善?”

“操之伴当之一的张三郎,在朝鲜道主持业务时,从旁协助者,正是平海伯本人。”

屈突诠犹豫了一下,又道,“那‘天后宫’首倡一事,你以为随随便便一个蛮子就能想得到?”

“二郎是说……”

蒋国公家的人都是面露诧异,万万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当年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绝对是神来之笔。虽说李秀因此和封侯绝缘,至少这贞观朝,是没可能封侯了。

但是,在这贞观朝,“平海伯”这个伯爵,就是天下第一伯爵,无出其右。

“咦?这平海伯,居然又去了皇后那里说话……”

李秀这一通骚操作,简直把当初敲他竹杠的大大小小官僚们都惊呆了。要是就跟长孙皇后带着点拍马屁的交情,那还不算什么。可一看张德居然还跟他有说有笑,这就有点让人恐怖了。

现在好了,瞧着长孙皇后和平海伯之间,也不是简简单单的阿谀奉承的情分啊。

“操之,听秀哥说,他准备举族内迁京畿?”

“怎么?郡王看人困难,准备出钱相助?”

“老夫出他娘个屁。”

咂咂嘴,喝了一口葡萄酒,大概是有点冰,哆嗦了一下,怀远郡王又换了温热的黄酒,里面还有姜丝,少许红糖,这就很温暖。

舒服了一阵,李思摩才道:“操之你看,这内附的事情,是本王起得头吧?”

“说人话。”

“子曰:……”

“说人话。”

“你看本王要是迁入京畿,得多少钱?”

“……”

老张横了李思摩一眼,“黑齿部多少人?怀远多少人?”

“那就本王这一系呢?剩下的,都留在河套。”

“京中百几十万人口,郡王这一系,少说三四千人有的吧。”

“三四千……还是太多?”

“这几年能够举族进入京畿,还能占下一块地盘的,要么是荥阳人,要么是山东人,你看关陇老世族去了哪里?不都是长安?”

“唉……早知道当年迁都的时候,就来洛阳!”

不过李思摩也是知道,那时候也没戏,皇帝还得让他盯着丝路盯着河套盯着草原。

这么些年,给老板干得脏活有多少,他自己都数不清。被他卖到全国的突厥族人,没有十万,五万有的。至于铁勒人……反正当年夷男嗝屁之后,他最少赚了两百万贯。

当时一个铁勒奴工的卖价,都是一百五十贯朝上。

当然这钱不是他个人的,两百万贯,陆陆续续卖了不少年,每年都要上缴几万十几万贯,这些都是内府的一些开销。

后来太原宫整饬,这钱也是从这里出的,没有动用国库。整个太原宫,属于私产中的私产,围绕整个太原,“皇庄”也不在少数,遭受重创的本地老世族,就是王氏。

脏活干多了,再怎么觉得自己死有余辜,可也会妄想着有个好结果,比如说安享晚年。

当然丝路和草原上的部族,要是知道李思摩居然安享晚年……大概都会咬牙切齿睚眦欲裂肝肠寸断。

“要迁徙入京,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丝路上的事情,郡王最好早做打算,选个合格的继任者,对二圣对朝廷,不但要忠心耿耿,该出手的时候,也得是一条最好的恶狗。”

两人合作多年,有些话讲得粗白点也没关系。虽说李思摩自认是“圣人可汗”陛下的忠犬,可不代表别人也能说他是狗。

也就是张德和他关系深厚,老张这番话,不但不觉得刺耳,反而听着就是肺腑之言。

“斛薛部的小子,可还行?”

“薛不弃做个刽子手还行,让他学郡王这些年的手艺,差了道行。”

“契苾何力今天也到场了,操之看他如何?”

“唔……”

要说干脏活的手艺,李思摩绝对是顶级的,后继者最好还是选李思摩的儿子孙子哪怕是侄儿也比较好。

不过显然怀远郡王整个家族也是怕了,脏心烂肺的事情干得多了,又常年在唐朝内厮混,他们也怕冤死的族人追魂索命啊。

又不是人人都跟李思摩这样煞气十足。

“郡王问过大郎没有?”

“本王,老夫……对李毅是抱有厚望的。”

很难得流露出了软弱的神色,李思摩看着张德,“不瞒操之,想杀老夫的贼子,并不比想杀操之的少。只是,老夫不像你,能够处之坦然。”

当知道张德根本无所谓自己死不死儿子的时候,李思摩都惊呆了。他伺候过很多可汗、君王,这些个君主帝王,说到底还是带着点人性的。

可张德呢?

再回想当年,张德还是十四岁的青葱少年,就已经“恶贯满盈”,回味一番,李思摩更是觉得惊惧。

“狂犬”到底不是真的狂犬,但不声不响毫无动静的江南土狗,那是真他娘的让人害怕被突然咬一口啊。

“契苾何力……”

老张念叨了一声,微微点头道,“伯舒兄倒也是推荐过这个人,若郡王觉得合适,可以引荐给二圣。之后若有用得到张某的地方,郡王再来知会一声就是。”

第三十六章 震惊第三十七章 忧虑第四十二章 大明宫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点多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二十二章 拉投资第四十五章 活灵活现第三十四章 要负责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遥控器(求票)第七十三章 时机第六十一章 俱静第九十一章 心思第一章 换个流程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来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九章 朝会第八十六章 一惊一乍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五十六章 年轻活力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回第四十七章 来客吃什么第三十一章 美好印象第九十七章 疲惫不堪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门生意第九十六章 顺风船第八十九章 残暴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五十七章 色变第八十八章 性质第二章 西行第九十六章 平稳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四章 喝汤第十一章 不合理第五十三章 送财童子2.0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五十八章 时来第五十几章 生儿生女都一样第八十六章 烦心事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十七章 半日闲第九十五章 押宝第八章 变动第九十三章 以“义”之名第四十八章 要有诚意(推荐票)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四十三章 进阶版本第六十八章 抢眼夺目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六十九章 杀猪看时机(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点热第四章 癫狂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二十七章 资本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一章 放手第七章 亲姊妹第七章 至汉水第十二章 茶会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三十二章 抉择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七十三章 路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八十三章 贵族不易(猪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铁们大吉大利!)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发第八十六章 进京三件事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二十三章 麻烦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七十二章 萧二公子第十九章 工程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八章 陆氏前程第十章 江夏王第十九章 工程第五十三章 送财童子2.0第五十五章 卢照邻(求票)第二十一章 食为天第三十六章 震惊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十四章 讲文明爱卫生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五十六章 省钱第六十二章 古语有云第七章 国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