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

修桥铺路并非易事,但总体来说,修桥的难度要比修路高一些。而且和一千五百年后不同,唐朝的关中地区,河道不说堪比江南,但绝对算得上河流丛生。

而且这些河流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沟坎,宛若炮弹坑的灌水塘,以及汉朝使用至今的灌溉渠。坎儿井这般的玩意儿,各种各样的原上,都有痕迹。

平日里还不觉得如何,但这几年战事颇多。轮换的军旅时常要从长安地区走一遭,皇帝几次从朱雀门阅兵外加视察,路桥都让人不省心。

以这个年代的生产力,寻常的木桥,能够承载一军一次顺利通过,就算是非常不错的质量。

然而往往发生的情况就是,两百里的距离内,军粮运转需要的时间,只要有两三座桥,可能就会花费超过平地运输五六倍的时间。

贞观三年时候,唐军在河北就遇到过这种尴尬,好在贞观三年的唐军已经蜕变成了狂战士。没吃的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闹,冲过去抢就是了。

面对当下天王级大佬们的胃口,老张现在并非是去做大市场还是如何,而是首先解决现实需求。

皇帝朝廷以及百姓还有不入流的商人,都需要在关洛地区行走的更加畅通。

而张德在贞观五年,就疯狂地推销前朝李春的赵州桥。

在滑轮组等新式工具的帮助下,石拱桥的施工难度并不大,真正制约完工时间的,反而是对石块的打磨。然后就是长期使用后的桥面铺装开裂以及渗水。

河南道,尤其是洛阳地区,就出现过制作不佳的石拱桥因黄河而垮塌。

因地制宜,此时的长安地区,水资源还是相对丰富的,于是问题并非是路面渗水,反而是拱土填料湿软,产生形变,让石拱桥水平推力降低,耐压性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不难,两样东西,一是水泥,二是煤灰。

后者很好解决,两京甚至是太原,如今中户人家以上,都开始使用石炭,好一点的都用上了煤球,门第之家,自然都是张德所属河西煤矿的无烟煤。

但是水泥缺口极大,生产难度除开煅烧这个问题,就是粉碎。木制球磨机的使用条件当然是水力资源,所以这就限制了很多水泥需求缺口大,却又不能当地大规模生产的地方。

像塞北地区,尉迟恭在草原大兴土木,主要就是修建乌堡、棱堡、藏兵所还有粮洞。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水泥来支撑草原控制这个战略工程,甚至青料塔修建,都只是配套工程。

再比如吐蕃高原地区,棱堡修建就更加迫切,寻常的关隘终究容易被打破。虽说人们常说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然而技术上来说,还是前者要靠谱一些。

“江西要兴办水泥,倒是好的。不过像庐陵诸地,獠人时常作乱,岭南灰糖,已经鲜有走此处北上,反而是溯流北上,走的海路。”

张德所说的江西,自然是江南道西边一块,主要就是岳州、洪州、饶州。

这三州在一条线上,东西两个大湖,水网极为发达。鱼米资源对“忠义社”来说,已经不算是卖点,这一条线上的卖点在于丰富的人力、很丰富的水力、极为丰富的原材料。

真正让人眼馋的,正是饶州的独特土壤。

往后数百年风流的瓷都,就是在饶州。而且无解的是,其中有几种特型黏土,只有这里有,全世界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今年饶州多种菘菜,得旧年社中窖藏之法,今年能得腌菜百几十万斤。”李奉诫现在时常外出奔走,作风像极了他的父亲李大亮。朝上还不如何,但在底层官僚和民间,已经有人夸赞李奉诫是“小凉州”,佩服他的梳理之能。

“说来这菘菜吃水着实厉害。”长孙冲一个堂堂公子,如今沦落到和一群小伙伴讨论蔬菜的产量,分外的有趣,他嘬着清茶,秋冬时节喝茶很是舒服,只见他拢着双手在棉袍袖口中,像极了河东田埂上的老农,只是这一身行头更加华丽一些。

茶水咽下去后,长孙冲才又道,“去年河东的菘菜……主要是白菘,亩产不过是三四千斤。饶州那地方,山多地少,反而亩产几近破万。贾君鹏跟我说是水量干系,原是不信的,如今却是服了。”

论种地,全大唐没一个够贾飞打的。

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李奉诫看了一眼张德:“哥哥,饶州洪州几个地方,人力还是可以的。今年三月祭祀,抓了两万的獠人,洪州人力还是够的。而且江西也发现了几处煤矿,有一处便在饶州乐安江,开采甚是便当。”

“缺个由头让人递条陈上去。”

张德摇摇头,也有些头疼,“忠义社”越发强健,分赃不均的事情,已经开始发生了。商人子弟自然没什么权力,大多找个大腿就抱了。更多的是组团抱大腿,下注未必都是跟着张德。

毕竟张大郎怎么看都只是邹国公的侄儿,还是族侄,隔了不知道多少亲。可张大郎又仿佛很受皇帝青睐,十八岁三起三落,这是正经有官身还做过事情的。再加上仿佛皇帝的女儿们都有些发情……

“人力如何都是不够的,几万十几万填进去,为兄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张德平静地说着,话是说给李奉诫听的,但别人也可以听听。很多时候,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中的小伙伴,是完全不能理解这里面水有多深。

两三万的战俘,全部折为奴隶,真正能做工的,差不多砍一半。种种原因造成的这个结果,可能是水土不服,可能是失去自由后的暴力反抗,可能是心理疾病。突厥奴即便只是用在河套煤矿和工坊,早年死亡率就接近两成。

然后就是大部分奴工死亡率爆发,是因为作为苦工劳作一年半载之后,基本上就是成片成片的病倒。

而奴工只要病倒,等同死亡。

这些劳力资源实在是太廉价了,唐军只要不断胜利,国内士族只要还在道德攻讦,皇帝和朝廷只要还在博弈,这些劳力就能随时获得。

手工业可能还好,但矿山和工场体力劳动,与其等着国内的少年十五岁后做工,不如直接从民部兵部拿到条子,买上一批。

最重要的一点,国内就算和人签了红白双契,你也不能随便把人打死。连张亮的假儿子们出去放肆,也要先看看对方是什么来头。而战俘……打死和累死,没有区别。

“今年要平吐谷浑,若是年关出动,军粮甚是要紧。”李奉诫想了想,“若是饶州腌菜咸菜能供上,当是大功。”

长孙冲眼睛一亮,拍掌道:“有理,也不需兵部来人表功,由饶州地方上呈,更显忠义。到时,收买俘虏,只说是开山修路架桥筑堤,定得表奖。”

听了他们的意思,张德也是点点头:“若是江西能置办水泥工场,倒也不错。届时再兴办几个窑场,解一解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当然是饥渴的新贵们效仿房谋杜断在扩张。这些新贵,大部分都有一只或者两只儿子在“忠义社”中,他们不仅仅能够调动一部分长安城西豪商的资金,还能调动一部分家族在中央和地方上的政治资源。

整个过程,以老张这个一千多年后的世界观价值观来说,根本就是在吃人而肥。但对新贵们来说,与其跟老牌世家撕咬的头破血流,死几个蛮子,这能叫事儿?

第六十章 同样水深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三十五章 给道士算命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七十一章 两面性(三江票有么?)第七十三章 官声第九十五章 吃肉第八十八章 官场第五十二章 龙门客栈第五十七章 奇诡不正经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六十七章 疯了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第十九章 高手过招第四十六章 事涉禅宗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进化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三十五章 疯了第二十三章 走私品第十六章 饼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六十几章 王氏第十四章 另外一个孩子第四十六章 都不正经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九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七十九章 狂热第八十章 倭地生计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六十章 令人感动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六十几章 化郁闷为食欲第九十七章 谋生第三章 缓冲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会儿还有)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六十一章 领会精神第八十九章 长治久安之法第八十章 想开点第三十五章 赛事第十章 名额第三十八章 畅想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十七章 半日闲第八十章 单挑(二更求票)第五十章 功绩第二十五章 无言第十八章 传信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四十六章 尝鲜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第九十八章 喜欢第十六章 幽州来客(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讲道理第十章 残酷的机会第七十六章 为国献身第九十一章 马车问答(二更)第四十八章 见者有份(第二更)第十三章 等级差距第十四章 筵席第三十四章 恶趣味第四十一章 孰为南都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二十一章 就是这么直接第六十几章 推油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十二章 门路第七十章 战栗第十四章 盛情难却第五十八章 一群鸭子(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明则第三十八章 吃鱼不易第七十五章 生态链第十章 这是祥瑞第二十五章 又来?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六十三章 事业第六十六章 跟谁姓第三十章 将死之言第八十三章 求生欲望很强烈第四十几章 人品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七十三章 勤奋好学李思摩(票!)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飘第二十章 孔圣显灵(第一更)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听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