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

越到年关,各地发来的统计正本就越多。河北道今年用纸量就比洛阳还要多,当然和京城还是没法比的。

“阿郎,怎地这般喜庆?”

阿奴裹着白狐皮裘,踩着黑皮马靴,收身窄腰的束带用粉紫苏丝打了个蝴蝶结。她是不欢喜金器的,多是银器挂在身上,又用了许多猫眼儿镶嵌,加上蓝绿的石头,更显得俏皮青春。

只是这女子一刻也嘴不停,跟张德说话时,手中还攥着一把松子……

“君鹏在河北的棉花产量,统计出来了。”

浅饮了一杯蜂蜜水,腿长腰细的薛招奴一步一声响,然后大大方方地坐在暖榻一侧,将松子塞回腰间的兜兜中,这才给张德揉捏肩背起来。

时过境迁,当年的小笼包,亭亭玉立矣。

“哎呀,棉花可暖和了。那个棉被子,二娘子最喜欢了。”阿奴大约是不知道棉花的精妙好处,也不知道这物件的珍贵,在那里唧唧喳喳地说道,“阿郎,能不能赏奴一条棉被子?上月姑母说是天冷,豹皮也没甚个用场。太皇得了几件虎皮,她也没轮上……”

嗯,很好,老子差点忘了你跟太上皇还是亲戚。

老张手上的统计表还是很喜人的,贾君鹏的麦棉套种,棉花最高记录破了四石。不过那地不一样,是上上田,河北道为数不多的上上田,顶好的水浇地。大部分还是维持在两石左右,低的甚至一石都不到。

这个产量,放一千五百年后,那就是一坨便便,种地的要亏成狗,然后被老婆用鞭子抽的嗷嗷叫。

可如今是唐朝,是贞观八年,李董这样大皇帝目标远大,棉花只要展现出了威力,棉花当丝绸卖都没问题。

当然了,现在的棉布,比蜀锦卖的还贵……

喜上眉梢的张德随意道:“你也是有心,也罢,我让坦叔去拿一件回来给你就是。”

“真的?”

“我骗你有甚么好处?”

“痛快啊。阿郎这几年不都是经常作弄妾么?”

“……”

老张也是感慨,这年头,棉被褥子也能成装逼利器,也是没谁了。

京城下过一场小雪,放晴之后,张德骑着黑风骝,前往东城。

张叔叔马上就要回京,此时琅琊公主府已经开始布置,摔到掉渣的美男子回转长安,皇帝也是要过来围观的。

老张到了府邸门口,家令亲自迎接,上前微笑问候道:“操之公,殿下等候多时。”

“莫要栓它,有劳家令。”

说罢,张德又解下一个锦囊,递给了家令:“天冷的厉害,家令拿去买些鸡汤,让大伙都暖暖身子。”

“多谢操之公。”

已经熟稔无比,家令自然知道张德出手一向阔绰。不出意外的话,锦囊中会有一张华润飞票,然后还有几块银元。

银元在街面上是买不到东西的,不过却能在华润商号的铺面中使用,总之,京城中大凡精巧绝妙器物,华润商号连带着的,肯定有。

久而久之,民间商户之间,虽说名面上银元是不能交易不能当作货币的,然而实际在操作便利性上来说,华润商号在登莱使用的银元,就能当货币用。甚至在一般的大交易上,比开元通宝好用的多。

黑风骝吭哧一声,打了个响鼻,这才自顾自地跑去琅琊公主府的马厩,寻了个宽敞马槽,然后低头吃起了豆子……

“婶婶。”

“大郎,听说保利营造新制了一批织机?”

新制的织机是织丝机,新式蚕房投产之后,来年养蚕业将会发生质的飞跃。原先还需要捕捉野蚕的行为,将会一去不复返。所以,面对蚕丝的短期暴增,长期稳定大规模增长,新式织丝机提前布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这次新式织丝机首先投放的地方,都是江南地区,除开苏州,还有襄樊地区。其中就包括张德要开大建的沔州。

知道保利营造有动作的人很多,但也就是看看就算,毕竟谁也不知道养蚕业会突然效率暴增。

但是,知道张德底牌的,心思就不一样了。

琅琊公主显然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嘘寒问暖一下。

李蔻抱着儿子,眼睛却是看着张德。

行礼之后,张德跪坐在一侧,拿起案几上的热茶浅饮一口,整理了一下思路,于是直接问道:“可是有人来寻婶婶说项?”

“汉南王府送来五万贯大礼。”李蔻顿了顿,脸色并无贪财的欣喜,也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她是实权公主,战功在身,不是寻常李氏女,“他女婿尽是做苦差事,望你扶持一把。”

“汉南王?”

张德脑子转了一圈,立刻明白琅琊公主所说的他女婿是谁。

“冉灃州地位尊崇,又是陛下腹心,还缺财帛?”张德笑了笑,“冉氏久居巴东,蜀锦铺面,半数出自他家,若论豪富,只怕中国也罕有敌手。”

蜀锦这东西,不管是过去先来还是未来,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甚至张德可以这么说,眼下的贞观朝,若非苏丝凭借船运水利之便,否则只能被蜀锦吊起来打。

巴蜀之地的火麻布,放在长安,是等价于普通长安本地丝帛的。而高端产品蜀锦,价格一向是后面加多少个零的问题。

“新式织机这么多,吾还不知道跟脚么?”

李蔻笑了一声,“大郎莫要小瞧了冉征文,此人可是能文能武,萧氏败亡,此人功不可没。”

冉征文就是冉仁才,这人本身起家其实没什么波澜壮阔的地方。主要是他爸爸冉安昌地位有点牛逼,杨广玩脱的那几年,巴东蛮的首领,就是冉安昌。

大唐这个公司草创之际,就是冉仁才的爸爸冉安昌投靠了老董事长,这才有了西南地区业务员每天都能发展一个新组员。

然后么,萧铣这个倒霉催的,后来就因为冉氏父子的接力棒,摁死在了江夏。

比起长孙无忌这种李世民的“好舒爽”“靠得住”“安尔乐”,冉仁才的地位大概是“大力丸”,总之,武德年巴东蛮对唐朝服帖,是因为他。然后调往灃州,镇守黔中东关,也是他。

基本上西南诸蛮的问题,在唐朝初年没有出太大的幺蛾子,跟冉氏父子有很大关系。

再说了,人家是李皇帝封的巫山公,听这名头就和别人的画风不一样。

“冉灃州想要什么?”

“一是要给长子冉实买几首诗,不弱曲江文会,以兹科举之用;二是织机要从保利营造买两万架,十贯一架,其中织工教授之用,一架五贯;三是蜀锦在汉阳需得一合用码头。便是这三样,大郎看如何?”

这三个要求,都很合理。新式织机的成本大概两贯,产量高到两万架这种程度,成本还能再压缩五百文,基本上十贯一架,也是关洛地区的采购价,没有什么苛刻的地方。至于培训织工使用新式织机还给钱,冉仁才的脑子真是非常进步。

不过这两点要求,和第三点要求比起来,就是个屁。

汉阳那里弄个码头,可以这么说,冉家就算不卖蜀锦,也是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

冉家只要有个几条船,从江左江右各进口生丝和瓷器,到汉阳,生丝再运进蜀地,瓷器直接在本地或者北上关洛脱手。

原始的桑蚕养殖,巴蜀的产量是不低的,但面对新式养蚕业,巴蜀的产量恐怕都不如楚州一州的产量。当然,这一点冉仁才未必知道,可就算不知道,有了汉阳那边的码头,他进口生丝又何方?反正蜀锦卖出去依然是后面加多少个零的问题。

于是张德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很强劲的潜在对手。

“叔父何时归来?”

张德没有直接回答李蔻的话,反而问道了张公谨。

“已到洛阳,大约是要宴会几场,最迟初九抵京。”

“此事,还望婶婶莫怪,且等叔父归来。”

“无怪无怪,吾不过是受人之托,五万贯之礼罢了。冉征文有甚所求,吾何须放在心上。”

她搂着儿子潇洒笑着,然后又道,“你叔父归来后,程家便会举荐大郎入工部做事,大郎还需准备才是。”

“侄儿醒的。”

第四十五章 来去两匆匆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九章 樱桃第三十七章 不杀第四十九章 行动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夺(二更)第七十几章 生命第三章 新的发现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二十章 由头第一章 微妙的变化第八十七章 心痒难耐(二更)第九十三章 革新第四十七章 种什么第十一章 绝不装逼第一章 放手第十五章 成交第九十九章 草原风物大不同第七十七章 风雪送鸡汤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四十六章 别样幼学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四十九章 一举成名第四十三章 随便收徒第四十三章 随便收徒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点票)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九十章 宰第一章 养羊是干嘛的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七十七章 无穷无尽第七十三章 预见第七十五章 感觉身体被掏空第六十八章 倒腾第六十三章 轻松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平稳第三十七章 天命难破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六十二章 不请自来(请票上身)第二十五章 这奇葩的画风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十六章 熬第六章 其乐融融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五章 长安到了第二十八章 和烟花无关第十七章 光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来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第一章 养羊是干嘛的第三十九章 一时无言第四十二章 百万贯(求推荐票)第十五章 金狗腿第四十九章 正经事要紧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三十六章 比帅胜出张叔叔(一更求票)第四十章 充钱第九十五章 再议第十五章 闲聊第三章 体谅人的张大郎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二十三章 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五章 遗留第五十章 很平常的生活(第一更)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三十四章 恶趣味第八十六章 横行霸道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变第九十七章 地方变化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八十七章 巡狩辽东第六十一章 走对了路第八十六章 铁面方能无私第四十六章 都不正经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第七十九章 狂热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三十七章 忧虑第九十章 这是什么力量第八十六章 标志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处第六十章 风流潇洒第八十二章 人物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三十六章 以备来年第七章 至汉水第四十章 安平获利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发第六十六章 韩剧害人不浅第三十章 隐疾(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