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

临漳山,又忙了一天的老张换上便装,带了几个随从,就骑着夜飞电在山南集市巡视。此刻的临漳山集市,严格地说已经不是集市,而是一个集镇。有几条大小不一的水道,可以直通长江。

往来竹篾做的船篷,挂晒着鱼干之类,风一吹,便能闻到那些微的咸腥味。

“七郎,那里是什么?”

张德举起马鞭,遥遥一指,不远处竟然有人在破土动工修着什么。仔细一看,似乎还有配重式起重机,巨大的木制长柄,不断地将石块从船内提到岸上。

“莘国公家大公子的物业。”

“窦孝慈?他不是还在读书吗?”

莘国公是窦诞,老董事长的二女婿,当年和张叔叔算是各自代表一支势力。河南窦氏算是老牌世族外加军头,而张叔叔、程知节、秦琼之流……土鳖逆袭的光辉写照。

稍稍有些画风不对的,大概就是张叔叔摔到掉渣,秦琼猛到狂暴,程知节名字取错完全没节操。

不过窦家算是失势的,尽管荣誉一大把,不过都是看着很美的东西。玄武门事变之后,李董给窦诞的同父异母二哥赏了一个信都县男,而张德,就是那个时候,张叔叔狮子大开口讨要来一个梁丰县男。

这里面的事情相当复杂,比如说窦诞的父亲窦抗除了是干死西秦霸王论功第一外,更是太穆皇后的族兄,跟老董事长李渊也算是老铁,加个裴寂就能组个“风尘三侠”浪迹天涯。

从窦抗的封国名头就能看出深浅,窦抗被封的是陈国公。

然而就是这样的家世,因为一场玄武门,统统烟消云散,李董给窦氏的,都是好听的玩意儿,正经实权,那是半点不给。

就这,还是看在太穆皇后这个老妈面子上。

眼下的窦诞,虽说是个国公,然而早就停职好多年,讲起来还是光禄大夫停职,实际情况呢,简直是笑柄一样。

这个在老张眼中的倒霉蛋,是从右领军大将军外加宗正卿的位子上,被李董用“昏聩衰老”为理由辞退的。

那么窦诞“昏聩衰老”时几岁呢?反正老张只知道,窦诞现在才三十三岁……

外戚混到这个份上,也是让人无语凝咽。

在长安时,窦诞的儿子窦孝慈想要找张德买诗,那都得托长孙冲,自己根本不敢过来。“忠义社”的活动,几乎都是不参加,整个一隐形二代。

不过自从长安的白手套一年比一年多之后,窦孝慈为了给自己老子弄点冰炭孝敬,那真是费了苦心。

他是个孝子,这一点倒是没取错名字。

老张也曾想过拉他入伙,但这个念头被张公谨给掐灭了。很显然,窦氏是个坑,和别的外戚不太一样。

不过又因为张叔叔和窦诞是连襟,偷摸着帮忙,倒也时有的事情。

“窦公子这几年都在谋个军中出身,这次西征,多了不少缺额,顶了个旅帅,明年就要去凉州。”

“你怎么知道的?”

“他来买临漳山这块地的时候,我打听到的。”

“旅帅……嘿。”

这可是正经公子,而且是莘国公的嫡长子,将来是要袭爵的。居然会去做旅帅?实在是让人有些唏嘘。

“他做的是什么买卖?”

“茶叶、生丝、骡马。”

“嗯,是个长久买卖。”

看着窦氏地块上逐渐垒起来的屋基,张德突然道,“去批三万块瓦给窦大郎。”

“青瓦还是红瓦?”

“红瓦,大的。”

“郎君,瓦窑场的大红瓦江夏王那里可是定了两百万块,咱们现在都要烧到明年,给三万块窦公子,要是被江夏王府知道,只怕又要吵嚷。”

一万块大红瓦烧制,要烧掉煤三千斤。鬼知道李道宗怎么会这么大胃口,三家瓦窑场不间断开工,也要十个月以上。光江夏王府的大红瓦采购,就是一万两千贯的单子,张德卖给李道宗的价格,是六文钱一块瓦。

给窦孝慈三万块,一家厂十天产量,两百贯不到的货。但眼下的行情,却不是说钱的问题,而是汉阳江夏两地的富豪权贵,有钱也买不到,基本被江夏王府包圆。

老张要是拨给窦孝慈三万块,那绝对是面子给足,而且还能让窦孝慈在沔州站稳脚跟,地头蛇根本不会过来盘道。

“恁多事?让你去就去!江夏王要是派人来过问,我自有答复。”

“那好,我这就去安排。”

过了几日,眼见着窦氏地块起了几间客舍,多有茅草做顶,大多是外墙和门头,唯有中间有个大屋,则是大红瓦做顶,让这便的商旅啧啧称奇很是羡慕。

“你怎么给了窦孝慈三万块瓦?”

只要眼睛没瞎,都知道这是张德在关照窦孝慈,李德胜听到消息,就过来询问。这事儿可大可小,张德到底是沔州长史身份,窦孝慈那倒霉蛋老爹又在长安不受待见,被中枢传播一下,落李董耳朵里,肯定没好事。

“早晚都要来这么一遭,与其给柴令武那样的货色,倒不如给窦孝慈这个孝子。”老张的意思李德胜懂,长安权贵子弟来这里落脚,早晚都要和地头蛇碰面,到时候张德是要给人撑腰的。与其给柴令武那种白痴恶狗,倒不如给窦孝慈这个孝心可嘉的良人。

шшш✿ тт kдn✿ C ○

美中不足的是,没太大收益,李德胜对这个有点怨念。

“我也不说‘千金买马骨’,窦孝慈也的确是个好人,可你这事情要是传扬起来,必惹皇帝不快。”

“我管他?”

老张无所谓地回道,却不经意间,让李德胜整个人炸毛一样瞪圆了眼珠子,死死地盯着张德看了许久,“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管他,皇帝不快就不快,要不他撤了我这个长史职,正好无事一身轻,去临漳山教书。”

“你有种。”

老李长长地吐了口气,除了给老张一碗意大利面之外,还竖起了大拇指。

刹那间,秋冬寒风吹来,虽处荆襄大地,李德胜一时间也觉得浑身冰冷。

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九章 抓不住第六十九章 张公来啦第三十章 约谈第六十七章 风乍起第二十八章 运作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三十六章 高句丽君臣第七十四章 打钱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第十九章 数学第六十几章 王氏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计我第三十二章 顺势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八十四章 温文尔雅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七章 羞愧第二十九章 始于足下(第二更)第十三章 等级差距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历险记(求票)第十九章 反转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三章 孔祭酒前进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飞龙第二十三章 一年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四十七章 阶级属性第五十八章 看破说破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二十九章 特殊贸易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七十章 分析第六十二章 特殊对待第四章 最后问对第四十三章 纷纷请战第四十章 自发性第二十八章 运作第四十一章 吃面第六十六章 拿来教学(第三更)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混成了大反派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鳄第七十四章 明则第八十三章 老马识途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第四十三章 纷纷请战第九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五十五章 长者赐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四章 女儿国第七十六章 两个成语第九十章 挑不出错第七十七章 请人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八十九章 扩产第九章 集体赶工第五十九章 当年心情第五十八章 看破说破第五十一章 洛阳来人(第二个更)第九十一章 宁波第七十五章 因人而兴第三十七章 五步杀一人第十四章 野性第九十二章 良心第五十八章 最恶世代第十五章 搞定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三十三章 胡无人第四十九章 燃烧第十五章 务农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四章 我见犹怜(争取再搞一章出来)第六十二章 特殊对待第九十三章 自摸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十六章 装完逼不跑第十七章 疯狂的选择第二十八章 时代嘲讽第七十八章 复出第五十二章 那时长安少年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负苦心人第四十九章 挥毫泼墨第十九章 反转第四十七章 来客吃什么第八十五章 寻思着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九十章 演技第八十章 帮闲第八十七章 劫营第八十九章 长治久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