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猪肉炖粉条

秦汉以来的地方主官主政,光会玩弄权术,那是混不下去的,大部分时候,要么被权力更大的弄死,要么彻底抱住皇帝的大腿做“酷吏”。

贞观年没有“酷吏”的生存环境,皇帝既不需要进一步“大清洗”来稳固地位,也不需要整治地方权臣或者军阀来拱卫中央,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让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业绩有目共睹。

优质企业的光荣,只属于董事长一个人,哪天董事长和员工们开始讲情怀而不是讲工资,那差不多应该是企业经营出了问题……

“蚕豆用湿地,亩产能有四石。豌豆可以在养殖场附近种植,亩产能有五石,沧州贞观八年平均亩产三石二,去年平均亩产已有三石六。”

听着庞缺的解说,李德胜微微点头,然后道:“芋头可以喂猪吗?”

“可以,但生芋艿不能喂猪,会引起腹泻。最好是芋艿煮熟或者发酵,除芋艿外,茎叶发酵亦可喂猪。”

芋头产量相当的高,只是出淀粉不如小麦豆类,但一百斤鲜芋头,实验室制备能过滤出二十斤芋头粉。不过在河北,薄地芋头亩产在两千斤左右,平均一亩地能出芋头粉三百斤,上下浮动二十五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已经相当的不错。

贾思勰再三强调种芋头,就是为了防止灾年饥荒,一亩地就能保证全家不会饿死。晒干后的芋头,其淀粉含量已经超过了五成,接近六成,相当的抗饿。

《齐民要术》……生不逢时。

“明府,‘东风’船队曾在流求得一芭蕉种,植株一亩一百二十,一株能出芭蕉四十斤。苏州常州多有种植,喂猪成效不差。”

“可是松江芭蕉?”

“去年新出种猪‘松江一号’,肥膘肉厚,杂交‘沧州猪’‘登莱猪’,加上太湖土猪,出肉极高。只是寻常散养,若无豆粕、土霉、苜蓿,成效不甚好。流求芭蕉个头不大,不过甜味尚可,多粉多肉,短小却精悍,‘松江一号’喜事,亦能长肉。”

“你想在竟陵种植?”

“能种的地方不多,不过‘松江一号’肥膘肉厚,制备腊肉或是熬油,都是不错。”庞缺想法很简单,不过这事儿却不能直接就干。

只能等一年,等别人看到养猪能卖上价钱,才能继续引入新种。眼下荆襄这里,也不是没有前往沧州观摩的大户,对沧州猪相当的满意。

这年头油水太低,民间榨油设备基本控制在大户手中,农家小磨去弄点油,那真是亏的姥姥都不认识。动物油脂就是最好的油水,而且下饭,不爱吃的糙米,拌点热猪油,只要不是没阉过的土猪猪油,那真是无上美味。

张德还担着工部水部司差事的时候,工地附近就已经盖了猪圈,船运的饲料不但猪吃,人也照吃不误。但头一批出圈猪杀了之后,汉阳和江夏,就多了一种新的小吃,盐拌猪油渣。

为了延长保质期,那些门市小商,还咬牙从华润号订了大号玻璃瓶,玻璃盖子内衬无花果果胶制作的密封圈,再垫一层丝绸,放在柜上都不需叫卖,只一叠卖个三文五文,食客们吃的开心又痛快。

多有喜好脸面的家户,大人买了五文钱,吃饭时便点个几颗给子女,吃完嘴也不需去擦拭,油光锃亮,别家见了,也只当是又吃了肉,羡慕之语令人愉悦。

瘦肉率越高的猪,越是卖不出价钱,喜欢瘦肉的不是没有,但那是长安洛阳那些不上不下的贵族。大贵族直接一个眼神,城外的耕牛就吓的去自杀,然后以身事权贵,惊天地泣鬼神。然而小贵族们要是落魄,不说门路没有,就说吃肉这一事,羊肉鸡肉也不能日日顿顿有。

窦孝慈他老爸混到举债胡商,可不是一家如此,窦氏尚且如此,何况是那些更不入流的小门小户?

于是张公谨带头吃的红烧肉,便成了行销的好货,毕竟眼下跟着吃华润号所产的猪肉,不丢人啊。邹国公都吃了,那肯定是好吃的,跟着吃猪肉,那是向邹国公学习,而不是穷。

又因为猪肉不再和以前的土猪一样难以下咽,凡是参与到生猪养殖这门生意中去的巨头们,都在政策上进行了偏袒。

比如说怀远郡王李思摩,他直接上疏,说是民间放牧牛羊,羊群啃食草木根茎,草场几成荒原,当禁绝之。

然后房乔房天王就在大朝会的时候,亲自跳出来说道:思摩说的对。

想当初……想当初老张是想打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旗帜,去减少山羊养殖来着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眼见着新式猪肉赚了钱,特么的就来个绝户计,不吃羊肉吃猪肉,一劳永逸!

老张觉得一千年以后广大人民群众为了防止黄河上游水土流失,肯定会修一个碑,不过这次驮着碑的不是龙王爷的儿子,而是天蓬元帅的儿子。

保护环境,人人养猪,很有道理啊。

作为竟陵县令,老李不可能没事干就养猪,猪肉成品有一个大销路是军需。其中主要是精兵战兵,草原上牛羊不缺,但辽东、西域,肉食就没那么庞大的就地供应链。所以二次西征的时候,就有大量的腊肉咸肉出现在后勤车队中。

一路打过去这么畅通,恩威并举是肯定的。威,党项人鲜卑人见过了,披坚执锐的唐军根本刚不过;恩,除了皇帝的免死旨意之外,就两样,一是西征抢劫所得合法,二是跟着唐军有肉吃。

咸猪肉炖芋头粉,第一次吃到这玩意儿的党项人当时就表示“再来一碗”。靠着大量的腊肉、火腿、腊肠……唐军在青海戍边前线,乌堡附近逐渐多了不少羌塘野人部落,这些部落的战士也很难吃到肉,只有头领的亲兵以及贵族武士才能吃肉,至于奴隶,不用多想,全程吃素外加骨头。

唐军方法很简单,一碗猪肉炖粉条,换一个奴隶咬咬牙造反。

效果嘛,乌堡多修了好几个,用的是羌塘野人的那些奴隶。而且根据皇帝旨意,这些人作为“羌塘义从”,有了正式的官方旗号,但粮秣中央并不拨付,青海军也不负责,这需要他们自己挣。

和“党项义从”不一样,“羌塘义从”是彻头彻尾的原始聚落和奴隶制邦国属性,礼制、道德、对错……毫无概念。

但“羌塘义从”这些奴隶和天竺贱民还是不一样的,他们至少还知道反抗,人类的正常思维也存在,那么,跟着唐人有肉吃,想要换到“猪肉炖粉条”就要干活,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懂。

至于抢唐人?看了看做“猪肉炖粉条”的唐军火头手中的明亮菜刀,他们不蠢。

随着军需品的提升,竟陵县令老李难得跑了跑兵部的关系,一句话,下回兵部采买腊肉,竟陵县是有份额的。

老李琢磨着销路提前打开,接下来就是生产问题,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谁阻碍生猪养殖,谁就是竟陵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敌人。

作为竟陵县委书记,老李代表了竟陵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五十九章 大县令第八十四章 一觉醒来第五十八章 为了孔圣(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三十九章 爱把柄的人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七十五章 豺狼当道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十九章 这个腊月很火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二章 简单答复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八十九章 给人撑腰第三十五章 来个buff第六十七章 老干部(第四更)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九十四章 二次问对第十五章 闲聊第八十三章 贵族不易(猪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铁们大吉大利!)第十七章 大局为重第五十三章 不罢休第四十六章 表哥的进化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七十六章 发现第二十三章 伪科学第二十五章 筹谋第六十七章 风乍起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三十九章 真会玩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长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二章 两朝勋贵第二十五章 要上船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高句丽君臣第三十二章 暗斗第六十八章 抢眼夺目第三十六章 高句丽君臣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八十三章 推举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三十二章 李震嫁妹第二十三章 活跃的气氛第一章 挫伤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云箭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第二十七章 思路广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五十章 定局第三十章 隐疾(第一更)第九十六章 内海第九十九章 老铁帮个忙第七十六章 为了民主(一更)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烦事第七章 前程似锦第七十章 秉持第五十几章 不是我军无能第七十章 面面相觑第三十五章 正当红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议第十八章 热情似火第六十五章 套套决定地位第七十五章 生态链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九十五章 世道无常第四十三章 进阶版本第十章 提督第七十四章 喷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第六十几章 推油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三章 渣男第五十六章 年轻活力第九十四章 基调第二十七章 狐朋狗友第六十七章 疯了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简单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四十二章 东南形胜第八十九章 给人撑腰第二章 看不见的投入第六十九章 干货第五十四章 惭愧第二十一章 西征万象第一章 放手第六十四章 癖好第五十九章 冷静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三十三章 弄潮儿第七十章 事有偏差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