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课业

“这个,叫天球仪。而这个,叫地球仪。”

张德没有解释什么是天球仪,什么是地球仪,而是对台下年龄不一的少年们如是道,“你们已经学过了坐标,那么,坐标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又是怎么用的呢?”

“测量临漳山的高度,测绘临漳山的地形,你们已经运用过等高线,也学会了比例尺。但是,当有人问你:这位老兄,请问临漳山在哪儿?你们如何回答?”

“很显然,你们会说:汉阳向西多少里,汉水往南多少里。这,就是坐标的作用。”

世界地图要画出来,除了个别类似所罗门群岛或者塞舌尔岛的冷僻地点,作为一条工科狗,大差不差都能画出来。

但要说精确到地球仪上投影如何如何按照比例,这依然需要测绘。当然,依照现在三大船队的实力,要做一次环球航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从太平洋北部顺溜而下,最快两个月就能让贞观八年造大船抵达北美洲的西海岸。

不过张德从没提过这一点,三大船队的主要作用,除了劫掠之外,就是定点清除近海那些死活不肯合作的土著,然后,建立据点,开辟种植园或者盐场,接下来就是填奴隶进去榨取每一滴利润。

哗……

张德转动了地球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为了天圆地方是错的,地如鸡子也是错的。”

地圆说提出的年代相当久远,但中古远古的学者,并不能解释这一切,因为没有实证。

可是数学家却在天体观测和周期计算中,隐约觉得“地如鸡子”是对的,可在无法证明的情况下,这并不符合统治精英们的需要。

正常、不正常、熊以及不熊的孩子们,在大脑当机之后,又懵逼了许久。他们的接受能力已经相当的好,《曹冲定理》让他们已经可以在船行上班,再学习的久一些,做个计吏也绰绰有余。

十四五岁的少年,已经将老迈的六七十岁的《算经》高手甩到了身后。

这是一群已经明白“力”,明白“加速度”,明白“质量”的孩子,学习是痛苦的,但求知欲,在无知之时,最是犹如无法戒断的瘾,让他们不管贫穷还是富余,都乐此不疲。

哪怕,他们现在学习的知识,似乎只能做底层的一员小吏,甚至连小吏都未必会用他们。唐朝的上升渠道,和他们无关。

这些“黔首”“工匠”“商贾”之子,通过科举拼搏一条光耀门楣的道路,大约和张德在今年就造出一台小霸王学习机的难度差不多。

极端冲击力的一堂课,张德允许他们怀疑,但并不会去解释。而是用数学来说话,潮汐和月亮的数学关系,地球和太阳的数学关系,都是实实在在反应在生活中。年、月、日,这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但却真实的无以复加,哪怕再过一千年,也是这样的真实。

万年之前,千年之前,百年之前的人们,各有不同的人生际遇,但他们头顶的星空、月光、骄阳,只有微小的变化。

春分秋分对农官们而言是了如指掌的事情,老农或许知道,但更多的是不知道,他们一代代不管种多少年的地,最终还是要求到那些掌握农时知识的朝廷中人或者望族世家。

孩子们学到了“太阳回归”这个词,然后张德在地球仪上,划了一条虚线,告诉他们,这叫北太阳回归线。

“后天开始,我们要用这个工具,去看一看,头顶的金木水火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一架简陋的望远镜放在了一旁,实际上,它并不能看到金木水火土长什么模样,只是,足够让熊孩子们知道,那头顶的月亮上,其实屁也没有。

正如他们通过排水法,知道空气里面真正提供燃烧作用的成分,其实只有两成多。

学童们瞪大了眼睛,他们用过望远镜,但那只是玩具一样的东西。他们也用过显微镜,知道水中不止四万八千毛虫,光头们那都是鬼扯。他们看到了只有一个细胞的虫子,拖着一根长长的鞭毛,甚是丑陋。

“先生,那今天的课业呢?”

“按组分配,年长的带着年幼的,前往汊川各自设计一个风车。最低要求是能御风而转,评分以做工广泛性为准。要什么材料,要多少,各自组内计算,然后交给松白先生。”

“是,先生!”

有的人皱起眉头,有的人兴奋无比,有的人挥舞拳头……

张德需要天才级的人物出现,但同样需要添砖加瓦之辈。或许这第三批的学生中,依然没有惊才绝艳之辈,那种类似李善的怪物,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可惜,李善是曹夫子的关门弟子。虽然这个弟子已经学会自称“冬日所生摩羯座”,然而这也是个自称“冬日所生摩羯座”的曹宪关门弟子。

每次想到这里,老张总有一种手指之间溜走一只活生生牛顿或者麦克斯韦的痛心。

白瞎他那么一套龙星座圣衣以及马克五钢铁侠套装……肉包子打狗,典型的有去无回。

汉水两岸已经有风车在运转,这些风车一开始是作为沔州衙署的资产在运作,主营磨制米面粮油以及深加工麸皮稻糠,但很快因为加工迅捷收费低廉,将汉阳附近所有操持这等营生的中小地主挤兑到破产。

穷则思变,这些原本就难以收到地租,只能靠额外经营保证生活水准的中小地主,在无奈之下,用手中的田地抵押,向半官方性质的钱庄举债。

新增的每一座风车,都是这些中小地主的营生。他们将自己田地所产的粮食,加工之后,由沔州衙署验收,然后统一采购统一入库,再交由顺丰号,运往长安和洛阳进行增值销售。

如今的关洛之地,只要是市民阶层,食物原来越走向精细化,即便是钟鼎鸣食之家,也时常在外聚餐消费,这些二次加工的农产品,才能上得了他们的餐桌。

而能不能修一个风车,对中小地主来说,是能不能进入这个消费链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谁能修,谁修的好,却又是另外一件事情。

张德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汲取知识之余,不至于进入社会后四处受挫,让他们至少有一个安生立命之术。

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八十九章 扒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十章 名额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八章 陆氏前程第五十三章 赞第六十七章 货币变化第三十四章 新部门第三章 机灵鬼第八十章 借风第八十四章 挑战来临第七十二章 水墨画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九十六章 放马屁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六十六章 熟烂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四十三章 有点意思第九十九章 老铁帮个忙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脑第三十四章 仗剑第三十章 生活哲学1第九十章 功劳靠捡第五十四章 相当粗暴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三十六章 利益交换第九十七章 疲惫不堪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猪年初一第二更)第二章 两朝勋贵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岳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我们优势很大(第一更)第六十八章 贩卖人性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八十六章 排队第四十七章 张德的七夕(第一更)第九十一章 顾忌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汤第九十章 宰辅难当(一更)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四十九章 挥毫泼墨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样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六十八章 印证第五章 人事流动第九十三章 判断第四十六章 尝鲜第二章 读书识字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五十六章 半步人瑞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四十八章 精进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九章 樱桃第二十七章 关爱老年人第二十六章 提携第七十四章 认清现实第七十六章 质变第六十八章 热闹非凡第九十章 隐藏的躁动第二章 王孝通第七章 靠山第二十五章 又来?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时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十三章 很满意第十五章 金狗腿第八十一章 闲王第六十九章 修通之后第二十二章 躁动的闹剧第二十一章 简单粗暴第十一章 办事漂亮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七十三章 看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经验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谋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四章 心情复杂第五十三章 赞第七十九章 正道第六十八章 吃肉长生(第五更)第三十五章 横槊赋诗(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前程难料第九十三章 要领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