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指路

民变还不到动用精锐镇压的地步,但是地方府兵此时并没太大卵用。虽然贞观十年就改制府兵,如今的折冲府全国也有六百多处,但接近一半,都集中在关内道。

河东、河南数量上等而次之,但因为突厥覆灭的缘故,加上社会生产恢复的极快,人口前所未有的流通,商品“极大”的丰富,整个河东河南的府兵质量,同样是等而次之。

最重要的一点,哪怕是现在,诸多勋官在受朝廷征募时,脱口而出的还是统军府,折冲府什么的,不知道。

连名称尚且都如此的糊涂,整个府兵改制,基本都还是在李皇帝的核心地区,也就是关中关内敲敲打打。

不管是尉迟恭的安北都护府还是当初侯君集西征的大军,主力都来自关内。其余战绩抢眼的,居然是南方人。河东河南,军头们很有默契地让他们去了辽东……

“涡水一线,民变大者一二千,小者三四百。不拘是劫掠乡镇,更有威慑如鹿邑、真源等城郭者。”

端木蔓菁罗列了一些打出名声的民变团伙,诸如什么“陈州张须陀”,“亳州活曹操”,“太康巡天校尉”等等,皆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诨号,到时让中原富庶之地的泼皮们来了精神,多有暗地里吹捧这等“英雄豪杰”的。

“看来,这些变民,都知道远离洛阳。”

杜如晦嘲讽了一句,这种把戏,崔氏也真是拿得出手。不过,杜如晦眼见着这些变民在南运河这条商路上闹的风生水起,而朝廷却没有拿出得力干将迅速扑灭,他觉得很奇怪……

“永城军府也不曾收到军令,杜公,以我之见,怕是朝中有人欲一举成擒。”

这也不能说不对,镇压民变,通常地方府兵只要不是太猪,都能轻松拿下。但是这一回却和以往的民变不同,前几年矿工暴乱,都是没头苍蝇一样,数千矿奴瞎闹一气,只需要一二百披坚执锐的甲士,就能轻松镇压,可以说死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这一回,自大騩山闹起来开始,这些变民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轻松地绕开地方兵的拦截,顺着涡水顺着南运河,不断地朝着淮河一线流窜。

很显然,有人在指路,而且是能熟知地理的人在指路。

“只怕是太过托大……”

这些变民系数离开了河南府离开了直隶近畿,全部流窜到了原来河南道的次级富余之地。朝廷自然是命令淮南方面配合,要将这些流窜的变民,直接困死在了亳州、徐州交界处。

眼下中央的实力绝对压倒地方,但是正如杜如晦担心的那样,太过托大,一时失手,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鹿邑县南北都有谷底,到雨季的时候,就能形成河道,然后北边那个谷地形成的河流,就汇入淝水;南边谷地形成的河流,就汇入颍水。

“崔十二,你说的兵器甲胄呢?咱们逃了几百里,难道就为了在这里等着官兵围剿?”

“放心!这些兵器,都是真源铁器坊打造的。用的都是华润号的水轮大铁锤敲打,就算和军器监的货色比起来,也不差多少!”

“嘿……这可是李氏祖庭,居然有人敢拿兵器卖给我们?”

“若非离开陈州太过急切,那太康军府的老兵追的太急,在扶沟东,别说兵器,连甲胄能都拿到!”

之前追问崔十二的人头发方巾是一块黑布,和寻常青布决然不同。这人留着虎须,虬髯倒张,倒是颇有几分绿林中人的派头。

一身短衫露出厚密胸毛,双臂粗壮有力,若是瞧的仔细,还能瞧见他左臂肩头,有个烫印出来的记号。

不出意外,这人当初是个逃奴……

“崔十二,这世上当真会有人敢卖兵器于我等?”

“这又有何不敢?你当那人没有跟脚么?乃是渤海靖王家人,就算被人举发,于渤海靖王何干?”

渤海靖王李奉慈,典型的养老型宗室。正因为是这种类型的宗室,反倒是和跑去交州跟杜正伦划拳的李道兴一样,权力没甚机会,钱财自然是多多益善。

这几年因登莱沧州辽东故,原本是个没油水的弱鸡王爷,此时倒是生发,在京中颇有一些干系。

加上当初张公谨夫妇在辽地,他多有巴结,可以说是大发横财。

作为宗室,他只要不公然造反私藏甲胄,那是半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李奉慈也是相当大胆,紧跟张公谨夫妇步伐,听说邹国公夫妇二人家中珍珠如沙金银如泥的缘故,乃是有了一尊散财童子。

这李皇帝的堂兄弟,居然和别人要试试水温不同,直接就在亳州祖庭大肆圈地。沧州种什么,他就在亳州种什么。沧州用上水力机械,他在亳州也毫不犹豫地用上。沧州买卖外奴为工,他在亳州也没少积蓄契丹奴、倭奴。

听闻李皇帝要给祖宗“老子”修个太清宫,他就在真源县先行盖了一座老君庙。打扫干净,然后就在涡水之畔,修了五六七八间工坊,其中就有亳州最大的民办铁骑作坊。

用李奉慈的话来说:“本王一不求名二不求权,赚点黄白之物怎么了?”

至于有仙女儿问他掉在池子里的是这把金斧头还是这把银斧头,他毫不犹豫把仙女儿一斧头砍死,然后用“矿工之友”把池子的水抽干,捞起那把氪金斧头,愉快地去了。

是的,这是个死要钱的典型宗室。

不过和一般的宗室不同,这货是真的敢顶着脑袋落地的风险,去崔氏那里接下一个风险无限高的订单。

“渤海靖王?宗室之人?!这……”

显然,这些变民中的有识之人,有点扛不住这个消息。这世上,哪有卖给别人砍自己脑袋用的兵器?

“我等有了这批上好兵器,就在亳州大闹一场。然后东进徐州!”

“崔十二,你们大騩山到底中了什么邪?偏要跑千里之外大闹一场?反正都是死罪,为何不往山中躲一躲,待大赦时,自好重见天日。”

“那你呢?你这个亳州坐地户,怎么就也出来闹事了?”

“入娘的,要不是谯县人趁机吞了我的田产,我上告无门,能来干这无本买卖?”

崔十二想了想尚在大騩山的妻儿,眼眸微动,说不出的仇恨。

第五十三章 久违的出场(二更)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十五章 闲聊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五十几章 杜断第二十九章 特殊贸易第三章 群策群力第十七章 谜一样第六十九章 薛书记第六章 “责任感”之外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第七十一章 传家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粮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历险记(求票)第八十二章 贞观禽兽第八十八章 让利第六十三章 好处第一章 养羊是干嘛的第七十五章 浴血奋战第四十九章 扩散第二十七章 继续流芳百世(求推荐票)第十章 兴致第五章 大买卖第七十三章 调查第十一章 绝不装逼第九十九章 一个意外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二十九章 始于足下(第二更)第七十章 老兵的纠结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三十一章 美好印象第六十章 聚餐第八十章 倭地生计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四十七章 大臣很忙(推荐票)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样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十六章 “老爷爷”第一章 一只唐朝的工科狗第十五章 碰瓷第二十一章 会见第六十章 仁者爱人第十一章 太子又至第十六章 霸道总裁第五十七章 灌输第三十七章 礼法第七十四章 一颗正义的心脏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十章 理想与现实第六十五章 后续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二十四章 纠结的人选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六十六章 威海第九章 方向第三十章 深挖第十二章 东风氏第十四章 增长点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七十章 面面相觑第十三章 还是个孩子第五十六章 为了煎饼果子(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五十一章 洛阳来人(第二个更)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十五章 金狗腿第四十八章 阴差阳错第八十五章 大唐义士第三十章 隐疾(第一更)第八十七章 手艺好第十八章 天赋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三十五章 星汉灿烂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五十一章 奇观背后第九十九章 草原风物大不同第五章 忠孝后辈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来的石头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六十一章 铁板虎贲第二十八章 归去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四十四章 麻烦事第九十六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三十章 伪劣工科狗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三章 求荣第三十四章 有价无市香辛料第三十四章 日上三竿第二十九章 始于足下(第二更)第九章 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