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早已注定

以左右屯营为根基,扩充为“万骑”之后,贞观皇帝中旨新设“北衙禁军”,乃是旧制“羽林军”。

整个编制都相当的特殊,和十二卫以及外地府兵不同,“羽林军”是有正经军饷的,有皇银内帑支付。但实际开支上,打了个马虎眼,用的是厘金衙门上缴的厘金。也就是说,皇帝是拿运河以及洛水地区的“商税”,养了自己的私军。

不过这年头,别说“房谋杜断”了,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哥,在李皇帝面前,也不过是个橡皮图章,就忙着点头,啥也不会干。

至于十二卫也好十六卫也罢,由得外朝折腾,这是兵部民部的差事,是典型的“国家军队”。

因十二卫从一开始就带有守备中央的任务,所以还是给了个“南衙禁军”的待遇,编制上来说,肯定是中央军待遇,然而正经的军饷,半个铜子都不给。

想要啊,求朕啊。

李董就是这么的任性……

这十几年以来,经过几次扳手腕,洛阳又被洗版三次,总算让整个洛阳城,再也没有根深蒂固的坐地户来装逼。

当李董通过京洛板轨抵达洛阳的时候,他就是最大,他就是唯一。不拘是儒释道还是西方景教还是甚么教,统统都要拜服。

五姓七望前面几百年在洛阳的深耕,随着一波带走,再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更要命的是,李董此刻是开了无敌的“天神下凡”,简直和bug一样,让所有的对手只能认怂。

“这造纸监怎么还专门辟了个衙署出来?”

吏部、礼部的人都在纠结,“造纸监”是个什么差事,有什么章程,去问杜如晦,杜总统也不知道啊。

这事儿就特么是皇帝一个人折腾的。

然后没过多久,官方钦定的《洛阳日报》,就成立了。由“造纸监”管理,上来就是对一帮“乱党”狂喷,当然着也没什么,正常,见得多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跑去《洛阳日报》检校“报纸令”的那位,在贞观十六年的五月,狠狠地给他老家干了一炮。

他老家是博陵崔氏,“报纸令”姓崔,名慎,字季修。年初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亲爹崔综和儿子崔晔送到了武汉,托付给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张德张先生。

“崔长安何必如此,季修兄与我非寻常友朋。德承蒙托付,必不负季修兄。”

老张恭恭敬敬地将崔综迎到了汉阳的住处,马车上,三岁的小男孩瞪大了眼珠子,看着张德:“那个猴子的能给我么?”

玩耍的面具,在住处挂了不少,多是张沧不玩了的,张沔和张沧不同,不爱玩这个。

“你耶耶给你取了字?”

“猴子!”

崔晔兴奋地晃了晃手中的面具,三岁的孩子,大抵上都是如此。

张德不以为意,对崔综道:“此处乃是德旧年宅邸,也是久不住了。平日里多是让人打理一番,且先让人再打扫一番,再入住吧。”

“张梁丰有心了。”

和崔慎不同,崔综是畏惧张德的。崔慎唯一的念头就是弄死博陵崔氏,为此,他什么都肯干。

后来进化到姓崔的都该死,那只能说:缘,妙不可言。

崔慎这次把老子儿子都送过来,可见在洛阳的形式,对他是大不利的。原先崔慎往来西域、陇右、关中,总理不少事情,但此时李皇帝和张德,突然有了一个一致性的目标,崔慎也不介意用“博陵崔氏”的名头,加上“原胡苏县令”的资历,来给人做一回刀笔吏。

“季修兄这次玩的有点大啊。”

年中作为江汉观察使,张德是要去觐见一趟的,但眼下首都从长安变成了洛阳,很多事情都有极大的变化。

比如行政部门很多都还留在长安,并没有迁移。诸如军器监等等技术衙门,想要迁移,没有个两三年,想也别想。光长安本地的冶铁作坊及炼焦作坊,就不是那么好动的。

加上类似南山造纸厂和东关窑场这种营利性的部门,更是要小心翼翼,不能让外人钻了空子。

李皇帝布局迁都,前期做的事情多到吓人。仅仅是兴建洛阳宫,为筹措款项,挪用税赋这种事情,虽然表面上没做,但底下人为了奉承,做个假账算什么?至于和山东士族的较量,从圈地养羊开始,到清河崔氏支脉涉及“民变”,到杜如晦总统河南,一环扣一环,居高临下,拿捏的相当到位。

期间虽然有大量的错漏,可总体上来说,李皇帝和山东士族,已经不是此消彼长能形容的。

而是一面倒的优势。

科举的顺利推进,伴随着宣纸的大规模生产,伴随着《五经正义》、《音训正本》等等的出版印刷,智力资源上李皇帝不再捉襟见肘。

“行中书省”的试运行版本总统府,对很多杜天王的小弟们来说,这是自己跟的老大有了新的事业新的局面。

然而对李皇帝而言,直接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原先皇帝的触手,最多不过是长安向外辐射。

了不起在大城市安插自己的亲信,边军放置自己的忠犬。

可离开这些地方,到了寻常州县,也只剩下朝廷维权。

好听点叫皇权不下乡,不好听点,皇命不出关洛!

但因为有了类似杜如晦这样的存在,垂直的统治体系,使得李皇帝想要拿捏州县,简直是轻而易举。

用杜如晦如武士彟,正是李皇帝的一点微小工作罢了。

杜天王这片树荫下的小弟门生,不过是吃了点鱼虾,而李皇帝,杜天王是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生猛海鲜胡吃海喝。

而当今世上,杜天王这样的人,李皇帝手上还有很多。

“崔季修似乎是在攻讦博陵崔氏?”

快要生的“苦聊生”崔娘子,轻轻地摸了摸肚子,然后有些奇怪,“怎地拿子嗣继承说事?还有藏匿户口?”

“《洛阳日报》是要造势,逼迫博陵崔氏行‘推恩令’,使其宗长家主不能独大。至于藏匿户口,本就是矛盾无比。洛阳本就缺人,崔氏藏匿人口又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此事被大肆宣扬之后,洛阳新贵多半是要一起抨击的。毕竟,眼下有‘皇商’出海,不跟着一起骂人,谁知道你是忠心耿耿还是心怀叵测?”

“若是博陵崔氏不予理会呢?”

崔明月还有点小天真。

“不予理会?”老张笑了笑,“你当‘北衙禁军’在洛阳成立是为了摆设?这是皇帝私军。若是博陵崔氏不予理会,多了都不要,一千禁军找你商量,你还不予理会试试?虎狼在侧,由不得博陵崔氏这头肥羊能造次。”

“可……可……”

崔珏有点懵,“五姓七望同气连枝,若是打压博陵崔氏,六族不会袖手旁观。”

“是吗?你以为还是十年前?眼下洛阳执笔之流,哪怕是茶肆说书的,不过是皇帝一个念头,就会跟着一起骂。五姓七望在洛阳几年前就没了根基,杜如晦又深深耕耘,哪里还有五姓七望的底蕴?不管是朝廷还是坊市,既然五姓七望都没有为之张目者,他们又有什么别的办法?”

“据祖庭而守……”

“你当大唐是北魏还是北周?”

老张笑了笑,“别想了,为了眼下的局面,咱们这个皇帝陛下,从贞观三年开始就一直在谋划。而更巧的是,季修兄是最好的一个‘刀笔吏’。”

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第九十七章 疲惫不堪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第二十九章 畅想第六章 哟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计我第六十一章 我跟太子交情莫逆第五十四章 惭愧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七十七章 荒诞第十四章 飞扬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五十五章 田地产出第五十章 改名第三十二章 馊主意第六十几章 有远见第十二章 东风氏第九章 赴宴第三十章 隐疾(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古语有云第四章 制图狗第五十章 工程意义第十九章 再叹娶妻娶贤第六十五章 农事院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设第三十四章 还是不要放过第九十一章 太年轻第六十五章 内心震撼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一章 闲王第五十二章 龙门客栈第九十章 查探第二十九章 福寿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第十七章 都不简单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二章 两朝勋贵第二十一章 后路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会团体第六十章 风流潇洒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五章 和蔼可亲我李氏第二十一章 跳第五十二章 祖孙闲谈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三十章 大新闻的背后第五十四章 相当粗暴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八十六章 刺蛇和飞龙第二章 震荡第三十三章 问题来了第九十七章 谋生第九十六章 变换第四十二章 争权夺利第五章 人事流动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汉功夫好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二十二章 社长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五十几章 今天太平无事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七十几章 他不能死第四十九章 女秘书第十章 进一步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梦想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第二十三章 智障大师(求推荐票)第九十六章 胃口第八十章 冬季第六十八章 开阔的思维(二更)第七十八章 纠结的老阴货第八十九章 扒第十二章 门路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六章 痴女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八章 刨食之辈第八十六章 继续寻思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八十五章 准备回长安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四十五章 来去两匆匆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六十二章 业务多第三十二章 抉择第十九章 这个腊月很火第六章 茫然热闹第六十五章 农事院第六十八章 热闹非凡第七十四章 打钱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十七章 马尔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