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眼界

内廷外朝很少有缺心眼的实干之辈,哪怕是马周这样的正直性子,几年下来,不敢说溜须拍马,随大流逢迎唱和一下,也是会的。着手经济的官僚,心里都是有一杆秤,或者说,都有一条准绳,什么时候摆谱,什么时候认怂,依需要而定。

皇帝要开拓辽东,建城辽河,彻底清空当年地区小霸的权力痕迹,那么不管是阉人还是学士,都要从这个根子上出发,其余的矛盾,在天子的权威震慑下,都可以暂时放一放。

想要水陆并进,驼队马帮民夫脚力不能缺,大船小舟船长水手不能少。然而北方大部分的造船厂都只能造沙船,更多的是以维修厂的形式保证技术存在。

之所以如此,实在是中原相对富裕,在皇帝和五姓七望的对峙中,已经出现了皇权的压倒性胜利。那么接着这股东风,非世家出身的地方官僚,就会以“酷吏”的形式,狠狠地“盘剥”那些失了爪牙威风的地方世族。

钱粮来得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多,于是北地港口码头,多是以“赎买”形式购入大船,而不是自己造。

实在是造船太难太慢,时不待我啊。

哪怕是“八年造”,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均价普遍拉升到二十万贯一艘。而“十四年造”,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填点钱,至多再费点人情。

可即便是这个价钱,整个渤辽地区,依然是处于一种有多少船要多少船的疯狂状态。

仅仅是木料生意,三州木料仓为基地,辐射出去的三条航线,分别是前往辽东、百济旧地、苏杭。哪怕是买卖木头,南北货物交易,就足够让一条船在十八个月内回本。抛去额外的维修费用,只要是成熟的航线,就没有亏本的可能。

市面上但凡出现二手“八年造”,往往都是背后靠山失势,或者就是典型的“死全家”,海上生死,很难说的清楚。

李董选择在贞观十八年重整辽东,也是看在整个北地海船保有量极为可观,并且有足够成熟的海运及登陆经验。

对李董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要不是不想做杨广第二,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忍到贞观十八年才开始整饬辽东势力?横竖就是处理契丹诸部的方式,大军压境,该梳的梳,该理的理。

他只是想要降低成本,尽量保证盈利在当代,功绩在千秋。

“事情呢,就是这样,船是一定要的。”

又一次来到武汉的长孙无忌,越发进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对于现在在中枢近乎“失势”的他而言,这是一个好习惯好现象。

反正也不是他长孙某人一个人吃瘪,皇帝既然“千秋鼎盛”,由他去吧。

“武汉造船是要快一些,但其实也是有限。价钱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兵部求人办事到我门前,看在左骁卫看在叔父的面子上,我也不可能回绝。只是,哪来恁多水手?且不说水手吧,梳理辽东,水师何须用恁多大船?”

“老夫也不怕实话告诉你。”

长孙无敌咋了一下嘴,然后才拂须望天,有些神在在的数着瓦楞,“去年高句丽、新罗、百济故地大旱,又连遭军头世族盘剥,可谓水深火热。陛下此次建城辽阳,乃是要恢复汉时故土,再以党项故智,驱狼前行。”

“党项?党项义从不成?”

“正是。”

“难不成,还真就盯上了扶桑的金银矿?”

“旧年截杀遣唐使一事能够平息,你以为呢?”

“如此说来,这些船,是为东渡扶桑准备的?”

“皇帝问对登莱、辽东、新罗、但罗四地贤士,这才决定以新罗百济故地为阶,踏足东瀛,横推扶桑。”

这他妈的……

难道真是地位不同所以眼界不同?老张自认自己还是很有想法的,可万万没想到李董更能想。一看家里有几条好船,就琢磨着跑去东瀛下海?

李董就没想过消化不良的问题?

老张把这个疑惑扔给了老阴货,然而长孙无忌又道:“皇帝问对贾飞,决定在辽地垦荒开田,聚夷狄部众为州县百姓……贾君鹏已经放了话,辽东将来养活两百万户不成问题。”

说到这里,老阴货看向张德的眼神极为的意味深长。

而张德整个人都懵逼了,心里怒吼了一声:贾君鹏,你老母喊你回家吃饭啊!

把辽东、朝鲜半岛、东瀛诸岛串起来,东海整个一内海。虽说这年头通讯手段低下,可只要好船在手,李皇帝根本不怕。更重要的是,李皇帝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金银铜铁,他不可能去投资建设东瀛。

辽东那些契丹人室韦人靺鞨人同样是这种情况,什么聚夷狄部众为州县百姓,都是狗屁,还不是“化獠为汉”那一套?只是李董的场面更大,筹码更多,地盘更大。

獠人遇见张江汉,那是敢怒不敢言。北狄遇上天可汗,那更是连怒都不敢,直接认怂。

再说了,大唐天子开出来的条件难道不丰厚吗?总比跟着自家头人一到冬天就跳大神祈求别冻死强三条街吧。

至于针对原先的地区小霸高句丽,李董更是“斩尽杀绝”,是彻底地要清除高句丽甚至是扶余人在朝鲜半岛的影响。

当年党项义从是怎么回事?吐谷浑连连大败,伏允带着天柱王遁逃鄯善,然后党项人一看风头不对,这才有了七千“党项义从”,李董的脑残光环,那是相当的有威力。

事到如今,本钱越发雄厚的李董,脑残光环肯定是升级过的,扶余新罗老旧贵族只要识相,愿意弄个“扶余义从”啥的,那么还能漂洋过海“为王前驱”,说不定还能在扶桑“分田到户”。

可要是不愿意,很简单,你是“高句丽余孽”,你谋大逆,你不轨,你藐视天朝……

你都犯了这么大的事儿了,对你做点不可描述的惩罚,广大人民群众肯定不会反对,甚至还会喜闻乐见。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还能说什么,这样吧,均价十五万贯一条‘八年造’,‘十四年造’还要再看,实在不行,先把江淮行省攒的那点家底弄过去。横竖魏公也不是为了敛财,这光景,卖外朝一个好,对他也不无坏处。毕竟,皇帝还许诺了一个公主给他儿子呢。”

“老夫也无能为力,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前几日,老夫从京城出来,东城外那教授阉奴的学堂,当真是有模有样。洛阳宫东南趁着这股风,也盖了一个阁楼,弘文馆的人现在就在那里待着。”

“甚么意思?”

“六部尚书现在都要在弘文馆挂个名,皇帝巡狩辽东,谁能参与留守京城,就看能不能在弘文馆走一遭。”

老张心中不由感慨:这尼玛,皇帝老儿和老子玩的不是同一款游戏啊。

第四章 传奇第十九章 再叹娶妻娶贤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九十四章 抵达第四章 脑洞第三十六章 危机易转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三十三章 还是算计第十二章 睡吧第二十一章 俯卧撑第十章 众犬第八十七章 辽水之谋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三十一章 闻弦知雅意第二章 读书识字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麻烦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六章 “责任感”之外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九十一章 发动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十五章 运气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九十八章 讲究第六十七章 彩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七十九章 风一样的男子第二章 杀第八十六章 参差荇菜好吃吗第十四章 野性第五十一章 很好第五十章 工程意义第八十一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九十二章 马相公求援第四十四章 这他娘的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三十二章 抉择第二十五章 无言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机会第八十章 有恃无恐第三十四章 躁动第五十几章 一窝能生十几个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三十章 配合第七十七章 愿景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三十八章 最后指望第三十一章 闻弦知雅意第五十章 改名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九十七章 赶巧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三十章 配合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八十章 一身正气第九章 礼尚往来第三十八章 登陆第三十三章 药不能停(第一更)第一章 定策第二十四章 问道于盲第九章 斗智斗勇第九十四章 闹公府第十二章 冲突第四十六章 手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五十一章 我妈干什么的第三十九章 真爱成本第九十五章 决心第十五章 自由第八十五章 继续饮鸩止渴第九十一章 非主流说客第九章 方向第三十章 兄友弟恭第二十九章 始于足下(第二更)第三十章 迷途羔羊第三十八章 编排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钱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五十五章 久候的机会第二十九章 朕有点乏了(求推荐票)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第二十三章 关注点不同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点热第四十九章 我们优势很大(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新部门第二章 响应号召第十九章 冷静一下第二十七章 时势择选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六章 流芳百世(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