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变换

“只占据形势,我看是不行的。过去炎汉不行,现在兵锋厉害,但将来也是不行的。我也不怕有人去洛阳告状,说我攻讦朝政,或是诽谤军事。倘使有小人的,说我嘴上没有这样说,心里却这样想的,那我也认了。就当说我‘腹诽’好了,我肚子里想的,便是这事体,靠占据形势靠兵甲厉害,是万万不行且万万不能的……”

扬州的李奉诫说话风格,越来越有了某种土狗的调调,要是江阴常州来的人,倒也熟悉,可若是本地人,便觉得这说话,俨然就是田间的泥腿子,委实有些俗不可耐。

但李奉诫也不是一般人,他在扬州办报,混了一个“儒皮法骨”的诨号,可比什么将仕郎、文林郎狠辣多了。

有些京城来的老大文人,便看他不顺眼,时常在报纸上打嘴炮。这光景的扬州治所,顺着运河南北,但凡有点小钱的人家,都能供养子孙去读书识字,于是报纸便能卖得出去。

李奉诫的报纸,属于大报,能一天卖个一千五百多份,实打实的销量。纵然有卖不出去的,也会被人夹带了,拿到别处去卖,当作教材文书,也能给下县的官吏们开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霸道。

和《武汉晚报》这种日销五千的顶级大报比不上,但李奉诫的“法治与社会”,还是相当的带感,拥趸多且不说,还都深入实务,务虚者甚少,也算是一大奇观。

“李广陵之意,是说南海诸事,效仿炎汉西域都护府,是大大的不妥么?”

尽管李奉诫诨号“儒皮法骨”,可他却自号“广陵散人”,大约是“反差萌”,反正淮扬一带的小迷妹们对李奉诫这个大叔那是相当的追捧。

想要投奔李奉诫做妾的清白女郎,并不在少数,堪称贞观十七年以来扬州奇景。

“到了那边地头,汉人少胡人多,且不说只置军府,纵然羁縻置县,春华秋实又能收几个铜钱?钱粮还不是要中国出?既然说到炎汉西域,那便是关中自来富庶,倘使没了关中,这西北的事业,如何能支撑?一石粮秣,到了西域,能剩个三十斤,那是老天保佑。这亏本的事业,强如汉朝,尚且力有不逮……”

言罢,李奉诫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看着与座众人,“交州、欢州、爱州,兴许还要算上真腊、骠国、佛齐国之类,总之是南海的番邦小国。但和西域,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南海走的船,西域跑的是马,再加上骆驼,也就是这般了。”

“形势在我时,固然无往不利。可谁能保证恒强不衰?有道是未胜先言败,南海的事业,未必全然就是大政。在座的诸君,我也不问来历,总之,都愿海波平。有此愿望,只因中国乃诸夏之后。彼处胡人蛮夷多了,汉人少了,那只能一时威风,至多就是域外番邦的苻坚,也不消三五十年,旋即就人走茶凉。”

众人听的真切,便有人问道:“李广陵之言,便是说到了要紧处,也是说到了根本。丁口多寡,甚为要紧。只是……”

“久居域外,移风易俗,只怕那时也不见得心向中国。”

“这便是另外要紧的地方,可是,倘若汉少胡多,又哪来这等心思?有了根本,这断续而来的,有事业,自然也有障碍。只是多寡罢了。”

一些人微微点头,显然是认可李奉诫的观点。想要不出现赵佗二世或者林胡之流,那都是后话,是行成势力之后的事情。道路崎岖固然是让人厌烦,可也得先有了路,才能去谈这个路是平坦还是崎岖。

如果一开始就琢磨着这条路难走,却不想路还有没有,便是颠倒了根本。

“常言人离乡贱,想来到了南海到了西域,更是如此。只是,如今中国强而番邦弱,到彼处,便不见得贱,反是处处得利,只消一颗英雄胆罢了。”

众人听了,更是点头,自从大大提高了“瘴痢”环境下的存活率,南进开发的中小家族的勇气也是随之而水涨船高。只是步子不大,都是稳扎稳打,反而是长了见识的泥腿子,或者识字的庶民子弟,更加具备搏命的气概,东海南海的草莽英雄频频出现,除了王万岁、单道真这种活生生的偶像,更有现实的利益干系。

不过自从“以奴换奴”的消息传出来,加上《摩诃耶那提婆奴手札》各地印刷出版,对于天竺动荡高达国频繁失地,琢磨从中牟利的狠人,并不在少数。

“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事。所以不但朝廷要鼓励生产,任何中国人家,都要鼓励生产。不但要生的多,更要活得多。在中国是如此,在域外更是要如此。”说着,李奉诫更是举了一个例子,“李交州为人淡泊名利,行事却是务实。贞观十五年,广州去交州,到交州,多半还是看见汉胡混杂,交州蛮在河口时常可见。不过两年,如今广州人再去交州,便不觉如何怪异,只以为同为中国腹心,不见区分。我也不说二十年五十年,五年之内,李交州治下,汉多胡少,必成定局。”

李交州?

好些人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互相打问之后,才知道说的是李道兴。有牵扯其中行市的,并非是扬州本地人,反而是建州、泉州人士。稍作解释,众人这才大为惊讶,万万没想到李道兴这个废柴,居然干了恁大事业,还很低调。

“这李道兴居然这般狠?”

“以前也不狠的,贞观十五年之前,也是安抚为主。只是十四年造大船出来后,乘船南下的江南刀客多不胜数,便改了面目。交州治所百里之内,大小蛮洞獠寨二百六七十,尽数拔除。你当跑去儋州、崖州修大堤挖矿的……是本地人不成?”

“嘶……”

“江南刀客都是穷汉,河北刀客还能讨生活,江南刀客能骑马的少,操船的反而多,家里寒酸,便是想要娶妻,还不如桑农。到了交州,横竖在家中也没甚物业,反倒是搏命搏了一块交州地出来,屋里塞个交州小娘,难不成江南乡党隔着千里万里,还能知道不成?也就保住了一点脸面……反正,也不会回转江南老家就是了。”

“你是说李道兴拿女子为犒赏?这……这不怕……”

有人小心地朝上指了指。

“怕什么?原太子左庶子也这么干,要死也是杜正伦先死。你当李道兴是豚彘脑袋不成?”

“……”

这一刻,很微妙的,《法治与社会》改头换面,俨然一副《人口与社会》的样子。

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十一章 过分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烦事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七十八章 远西风云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九十五章 红烧肉在燃烧第三十章 功德取舍第二十一章 会见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七章 大舞台第六十七章 莫要欺负人第二十一章 食为天第六十九章 张公来啦第五章 需求第二十一章 新阶层第八十章 单挑(二更求票)第五十六章 为了煎饼果子(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八章 陆氏前程第八十九章 残暴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会(三更求推荐票)第五十五章 不平静第五章 和蔼可亲我李氏第三十二章 顺势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第二十九章 闯关第六十七章 疯了第六十二章 开阔眼界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三十一章 道友(第二更)第十五章 以李为礼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谈第六十七章 彩第七十三章 群龙无首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十五章 务农第十六章 熬第八十七章 歪打正着第八十四章 肥年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门生意第十八章 天赋第六十章 指路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二十四章 气死第六章 用能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三章 新的发现第三十九章 终始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声第三十九章 东海乡贤太多第十三章 豪门稻草第六十一章 反抗的小妞们(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八十六章 一惊一乍第一章 气象万千第二章 读书识字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九十五章 决心第四十章 科学拍马第七十三章 过路费第九十二章 良心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三十一章 又不回去了第五十六章 省钱第五十八章 公侯万代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第二更)第十九章 鸟为食亡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顿第五十一章 初具规模的市场第四十二章 贤明第四十六章 运数所至第三十四章 盼国强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鱼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岳第八十一章 兴许是大智慧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迹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五十七章 棉布(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闲第二十六章 观念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尿地图第八十一章 张德赠书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四十六章 娶对老婆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谈第十九章 这个腊月很火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荡第六十六章 熟烂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迹第九十一章 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