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酒

“忠义社”各骨干或多或少都有掺合“凯旋白糖”,或者其它取个什么“流窜白糖”“逃跑白糖”名的白糖业务,但还坚持拿来做核心产业的,并不多。

一条甘蔗从伺候出来到收割,尽管利润最高的的确是制糖业,然而因为皇家把持朝廷调控,精华地区的利润,基本都被皇族王公之流瓜分。张德当年拎出来的代理人维瑟尔,如今的主要业务,也不再是发卖“凯旋白糖”。

邹国公和琅琊公主夫妇,如今不管是公府还是公主府,主要开销的财源,其实是菌菇干货的收益。

甘蔗叶粉碎之后只要处理得当,是相当不错的菌菇基料,公府后厨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天天都能吃到“小鸡炖蘑菇”。

双孢菇产量不低,“口蘑”这个概念在贞观十五年之后,也算是为时人接受。至于香菇、灵芝,主要就是做干货。

原本逼格还算达标的灵芝,被弄成“批发货”,着实恶心了不少人。

抛开已经谈不上多少的部分白糖利润,公府和公主府虽然早就不参合具体的朝廷事务,但日子比大多数实权衙门的一把手,还要过得滋润。

至少侯君集在黑了一个金矿之前,日子绝对没有张公谨过得舒服。

尤其是迁都之后,邹国公府的“后厨效应”得到放大,乃至皇帝也不是没有去过几回姐夫府上打游击。

原本制糖业的残渣,主要是用作饲料或者“零嘴”,但长溪县蔗农或者渔民的一个“脑洞”,居然就开发出了一款新酒。

同样都是用到蒸馏技术,但其背后本质,有重大意义。

国朝除了葡萄酒等果酒,大多数酒,都要用到粮食。贞观年的葡萄酒依然不便宜,虽然并没有“脱糖”,当然真要“脱糖”,国朝上下,大约还是会重新加一把白糖回去……

毕竟,雪碧还没有被发明。

而“糖蜜”,或者说制糖业的残余物,它并不是粮食,在名声上,天然要比粮食酒要好,甚至皇帝也会公开赞赏推动。

事实上有时候为了避免被喷子喷,皇帝摆宴,咬牙也要上葡萄酒,再贵也要先堵了别人的嘴。

可要是有了“糖蜜酒”,就能省下一大笔钱。不但赚了名声,口袋也要轻松,更重要的是,按照贞观十八年甘蔗平均亩产八十石的水准,这酒的产量绝对不会低,可以迅速平掉粮食酒的市场。

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甘蔗过了长江就产量锐减,在没有规模化钾肥磷肥之前,想要短时间内给甘蔗来一发入魂,难度系数太高。

凭甘蔗的产量,能够动摇“甘蔗酒”大肆扩张的阻力,大概就是北地大户,尤其是掌握大量土地资源粮食存粮的世家豪族。

论回报率,酒类销售的利润,远比盐铁还要高,只是因为酿酒侵占大量粮食,历朝历代才不得不时不时禁酒。而即便是朝廷禁酒,世家豪族也从来不会理会,“私酒”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五姓七望”之流,根本视朝廷法度为狗屎。

倘若回溯时光,人们会回味“即墨老酒”“孔府家酒”等美酒的滋味,但实际上,这些美酒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宣扬一种江湖地位。

房遗爱只看到了“甘蔗酒”的前途,但作为江汉观察使,作为大唐官场新兴的“山头”,老张看到的,却是将来房遗爱被中原老铁打的满头是包的惨象。

到时候北地豪门攻讦“甘蔗酒”不会去纠缠这个酒是不是侵占粮食,而是只会拿酒说话。至于私下在官场交往中,视“甘蔗酒”为“贱酒”,老张也可以预料。

实际上,张德当年大力推广葡萄种植,就是尽量的降低葡萄酒成本价钱,然后替换掉“高端酒”市场。

朝廷诸道贡酒,无一例外,都是世家珍藏。即便偶有商贾,也不过是勋贵世家的“白手套”,纯粹靠技术发家然后顺利入贡的,从来没有过。

只可惜葡萄种植本身就侵占良田,抗风险易经营能力,又远不如甘蔗,故而葡萄酒的产量虽然大大提高,价钱不断走低,但依然不能对各家土豪产生致命一击。

然而“甘蔗酒”却是不同,它是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属于单位亩产的额外效益。同时和葡萄酒一样,并不产生粮食侵占,道德上完美,唯一瑕疵,大概就是出身不好,太过低端。

新老贵族真要隔绝真要玩逼格,老张也没什么办法。

但有一个,不拘新老权贵,想要再依靠自己的海量粮食来冲量销售自家的美酒,可能性就不大。

光凭“甘蔗酒”的量,老张哪怕明知道房遗爱很有可能是拿他当“枪”使,他也不介意跟这些个“老酒”掰掰腕子。

不过想要跟“老酒”掰腕子,老张也不可能自己埋头就干,拉帮结伙也是应该的。除尉迟家、张家、秦家等老牌秦王府旧臣之外,如岭南冯氏、冼氏、吴县陆氏、虞氏等南朝人家,也要拿点甜头出来。

横竖这些南朝人家,也是田宅无算的,本来也是“老酒”。只不过都是“老酒”,显然这些个“老酒”是不介意换个“贱酒”的。

都是冲量,不如换个好听点的名声。

至于“忠义社”这帮三十岁光景的“老夫”,不敢说都是品秩如何,但混个七八品实权差事也没什么过分的。老李吃了这么多年意大利面,不也才是个扬子县县令不是?

底层官僚有“忠义社”这帮“老夫”摇旗呐喊,也就够了。

毕竟真正核武器级别的“帮手”,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动用?要跟“老酒”碰杯,老张固然是有意愿,但真正急不可耐的,显然就是核武器级别的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世民同志……

为了琢磨这个事情,老张十分罕见地给辽东写了个奏章,没有通过长孙无忌,而是用了李丽质的名义。

大概开头就是这样的:爸爸,近来好吗?我在武汉很好,一切都很顺利,有个事情想告诉你,你听说过“甘蔗酒”吗?买一瓶送一瓶还包邮……

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十二章 商议第七十八章 塞北义商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云箭第五十六章 蚂蚁们第三十六章 震惊第六章 茫然热闹第八章 接风第七十六章 为了民主(一更)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五十六章 烧烤现形记第四章 招降纳叛第九章 方向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三十七章 强行装逼第三十四章 日常惊喜第八十三章 凉州好第九十一章 年关将至第七十四章 一颗正义的心脏第五十四章 老头乐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九十五章 雄风第五十九章 冷静第六章 心态第八十章 皇后诧异第五十四章 惭愧第四章 传奇第八十四章 江湖险恶第六章 哟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三十六章 王福畴之思第七十三章 凭本事吃饭第十八章 都有诚意(第四更)第二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第九十五章 决心第十二章 养猪县令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七十四章 稳第三十五章 赛事第九十六章 内海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三十八章 钱老板故智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圣经?(第二更)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九十六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九十三章 茌平马周第三十五章 骚动的人第十章 这是祥瑞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第九十一章 夜行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四十六章 尝鲜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七章 大舞台第三十章 祭告第五十二章 要多读书(第二更)第三章 机灵鬼第十五章 念苍生第七十四章 打钱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五十几章 精锐第二十二章 又丢官(第三更)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十五章 运气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七章 算术怎么算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员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九十二章 雪里寒梅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云箭第五十几章 杂牌第七十三章 有个交情第五十七章 色变第五十四章 决心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九十章 壮志第八章 特进第十七章 门房魏大爷第八十章 倭地生计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六章 上意第四十三章 不必多言第九十一章 罢了第四十三章 内奸就是爽第五十一章 我妈干什么的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