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绘像凌烟阁

李奏请的两件事情,皇帝让三院议商。

三院议商,也只是个流程,关键还是看皇帝的意愿。其实如今的中枢三院格局,依然不改皇帝总揽裁决的这个核心。只不过,过去中书门下诸事总揽,而现在却分成了三套班子在管三方面的事情,各管一块,宰辅数量大增,但各自的权力却下降了。

皇权大大增加了。

节度使衙门几设几废,皆因节度使的权柄太大,这不符合贞观以来朝廷对地方权力架构的设计。对于地方,贞观新政以来,是在州上面增设了道一级,有了布政司、按察司、兵马司三司结构,在三司之上还有一位宣抚使总揽。

可同时,从州到道一级,都是以文官主政,州刺史下有兵曹,道宣抚使下有都兵马使,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能统兵,顶多也就是分管有动员、后勤、预备役、民兵等方面。真正统兵的,还是枢密院和五军都督府,以及南北衙和兵部,还有各地的了卫府。

哪怕就是这些衙门,也是相互制衡,枢密院和五军都督府只有调兵权,南北衙和各卫府只有统兵权,而武官任免,府兵点选、后勤装备这些却又隶属兵部。

而节度使衙门,却是节制一道甚至是数道,并且是文武兼管,这样的权柄,在战争之时,为了事责统一,当然是集中一些较好。但事平,当然不能还留着这样的衙门机构。

皇帝是绝不可能放心的,这样权柄过大的节度使衙继续保留,极容易出现地方割据尾大不掉的情况。

今天李主动提出罢撤节度使衙,李世民当然乐意了。

交到三院议商,也只是走个过程。

几乎是全票通过,宰辅们全都赞同没有必要再保留各节度使衙门,京畿都防御使,还有各镇节度使,也都一律免去。

加上勤王军解散,因此原勤王军的各将领们,也都免去勤王军职。

皇帝也顺势调整了一遍军部的要职。

李靖任兵部尚书,屈突通继续任枢密使,而秦琼、李绩出任枢密副使。刘弘基任左军大都督,驻幽州。尉迟恭前军大都督,驻太原。殷开山任左军大都督,驻长安。段志玄加后军大都督,驻襄阳,程咬金加中军大都督,驻洛阳。

三位枢密使一位兵部尚书加五位大都督,皆加平章军机事衔。

镇北都护府升为镇北大都督护府,苏定方任镇北大都护,驻丰州。

牛进达任安西都护,驻高昌。

李君羡任定西都护,驻洮州。

程处默任镇南都护,驻洱海。

崔琰任安南都护,驻交州。

勤王军解散,征召的府兵还乡,禁军归营,民夫返家。

将军们也各自回京交印解职。

地方上撤去了节度使衙、都督府,各道依然由宣抚使统领,各府府兵、各营禁军,继续由南北衙统领。

一切重回正轨。

“有功必赏,有过则罚!”李世民在御书房会议上对自己的宰辅们道,“叛乱已经平定,勤王将士们的功绩需尽快评定,以便早日赏赐将士。而对于那些谋乱者、附逆者,也一样要早定下罪责。”

李世民追忆起自己这些年的戎马生涯,谈及自己推行的贞观新政,不胜感叹。

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和这次的汉京之乱,可谓是两次大战。

在这两次中坚定不移站在他身边的这些文臣武将们,李世民也是非常感激。

“为表彰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朕决定命画师将功臣之像绘下,存于凌烟阁之中,以示纪念。”

凌烟阁,原是长安宫中的一座不起眼的小阁,汉长安城皇宫中就有。后来杨坚修隋大兴城,大兴宫中也建有凌烟阁,而李修的汉京城皇宫里,也一样有这么一座凌烟阁。

而凌烟阁绘功臣像,也不算李世民的创举。

北周就已经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诗句,北周朝廷就为功臣绘像凌烟阁,甚至再往远推,汉代时就已经有过云台二十八将。

玄武门后,李世民也曾评过玄武门功臣,而这次他打算再评一次功臣功绩,为其中功勋最大者画像凌烟阁。

这个功臣名单自然不可能由臣子来评定,必须只能由皇帝一人评选。

谁能进入这个名单,谁能位列凌烟阁,都无疑会是巨大的荣耀。

李世民抚着胡须,指着殿中一众大臣。

“李善避嫌疑,应物敏,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且总珍决战尤其了得,出将入相。”

“房谋杜断,两位宰相为朕之左膀右臂。”

“马周见事敏,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

“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於物。”

“长孙无忌能谋善断,然统兵征战非其所长。”

“本朝将将之帅,有李李靖李绩,智勇群的猛将者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士信、单雄信、牛进达、薛万彻、李道宗、苏定方等。”

·······

李世民公布了他所评下的凌烟阁功臣名单。

凌烟阁有三层,因此李世民也就把他的功臣分为三等,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外画,则为其它功臣。

每层画十二位功臣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君臣之礼。

李现,殿中的大臣们都很激动。

绘画凌烟阁,跟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差不多了。

太庙本只供奉皇帝和其先祖,后来在皇帝批准下,一些大功臣也可以供奉在太庙,但这种大臣极少,每个皇帝配享的大臣一般才几个。

“太傅、越王李!”

皇帝念出了第一个功臣名字,这也是最内层的十二功臣之。

不出大家的所料,这第一功臣,果然还是李。当年玄武门功臣皇帝定了六位功,李就是第一。现在,李再次成为凌烟阁功臣之。

“司徒长孙无忌。”

第二名,皇帝的大舅子长孙无忌,这似乎也是意料之中。

“司空房玄龄、太子太师杜如晦。”

“屈突通、秦琼、尉迟恭、李绩、程咬金、刘弘基、高士廉。”

第一层的十二功臣,皇帝一口气宣布了十一个。

对于已经宣布的这十一人名单,大家倒是比较服气的,这里每一个人,都不简单。不过大家好奇,谁会是第十二人。

“兵部尚书、卫国公、太子少保李靖!”

第十二人念出,有些出人意料,却是新任的兵部尚书李靖,也是平章军机事的宰辅重臣。这一次汉京之乱中,表现不太好,但过往功劳还是极大的,如果这次是在勤王军中,只怕排名会在前五。

前十二功臣的位置已经没有了,还没念到名字的只能期待自己在剩下的二十四人中。

第675章 小别胜新婚第917章第967章第994章 谁是敌,谁是友!第185章 查小三第1402章 投降第186章 点石成金第987章 奸臣李超也第575章 啪啪啪啪啪!第167章 走马上任第777章 玫瑰花的葬礼第100章 大水牛第1080章 涨薪十倍第837章 开刀第九十一章 秦王第204章 收田不佃第427章 指腹为婚第889章 亮剑第742章 统购统销第288章 致富经第341章 小别胜新婚第1519章 加冕称帝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第786章 铁血宰相李文远第五章 回车骑府第189章 不务正业第878章 穷追不舍第845章 搞事情第369章 一个也别想跑第一百一十六章 午后第945章 隆重推荐《逍遥秀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张3上门第593章 四猛八大锤第528章 文远,你来当讲武堂校长第253章 观世音经怎么印?第442章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第1399章 南面摄政第549章 汉京第495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642章 法不责众第349章 任君采撷第861章 燕云节度使第1124章 新杀招第548章 三千第487章 雁门关李靖第106章 行军粮第897章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第635章 丹江口第985章 全撸了第1421章 论功行赏第418章 铤而走险第309章 后勤大总管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十三章 执衣第1554章 弄个天竺王当当第786章 铁血宰相李文远第1049 杀第585章 庙会第168章 三郎威武第1399章 南面摄政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1024章 秦王破阵乐第614章 卖爵第994章 谁是敌,谁是友!第1561章 贺太平第519章 跟着我有肉吃第914章第1293章 万岁第957章第123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一十四章 天可汗第349章 任君采撷第1545章 贬为庶人第932章 死不瞑目第422章 三十六将第913章 跪求保底月票!第1059章 帝王术第1444章 锦衣卫第1059章 异姓王第396章 弃太子第1023章 愤怒的李世民第881章 监国摄政第229章 找场子去第178章 超豪华迎亲车队第199章 县君第1449章 忘本第1163章 皇上有请第684章 饮马长城窟第1040章 弑君第1095章 入夏则夏,入夷则夷第三百三十九章 宁可错过,绝不放过!第197章 洗马的官第683章 鲲之大,一锅炖不下第1205章 李家坡第489章 叔父第1424章 人头滚滚第1521章 皈依我华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会第852章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