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大手笔

“今天这烤蛋味道真不错,大帅,你应当试试这三成熟的,真的,比你吃的七成熟好吃多了。”

苏定方吃完第四个烤蛋,满意的拍拍肚子。

李只是笑笑,悠然的吃着他的豆豆面。豆豆面跟烤蛋一样,是这家店里的特色之一。豆豆面其实就是普通的手擀长条面,但这种面特别之处就在于汤里的吐鲁番白豆子。

吐鲁番,如今是西突厥控制下的高昌国。

白豆子形状有些像扁豆,也有点像黄豆,是高昌特产。面条煮的软软的如凉粉样的滑嫩,面条不用嚼,白豆却嚼之有味。

一面加了白豆的豆豆面,那是来这家店必偿的美食。

吃了烤肉串、烤蛋等重油大肉的食物后,吃了一碗香气四溢,入口绵软,味道清爽,令人口舌生津的豆豆面,不但爽快,而且也是化解油腻的一种健康之法。

当然,李也喜欢在吃完烤蛋或者葡萄干抓饭、烤羊肉串、馕包肉、烤包子、豆豆面之后,再来一杯葡萄酒,或者是一杯热茶。

放下面碗,擦干嘴,李也非常满足的摸着肚子。这胡人店家的食物总是这么的有诚意,一碗豆豆面,用的不是碗,而是一个陶盆装的,一碗面连面带汤水怎么也得有两斤。人家一根烤肉串,起码有半斤肉。

大盆鸡,是真的一整只好几斤的鸡。

一个烤包子,那都塞了小半斤肉,称的上是巨无霸烤包子。

就是茶叶有点次,葡萄酒味道也算一般,还不如李家沟出产的。但卖的却不是一般的贵,比什么葡萄干抓饭、烤羊肉串、烤包子、烤蛋等贵多了。

葡萄酒是从高昌国运来的,千里迢迢。茶叶是关中商人运来的,反正都算是比较贵重的商品了。

反倒是牛羊肉鸡蛋鸡面等,灵州做为农牧区,却是不缺这些的。

茶叶沫子在灵州,居然也卖出了金子般的价格,真是坑爹啊。吹动茶碗上的浮沫,抿一口热茶,味道虽然淡,但也总算还有茶叶香味的。

这店里的茶,也就是一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可这里,却卖的比一个烤包子还贵。

“定方啊,你真不留下来?”

“我天生就是打仗的,让我替大帅留下来管理这衙门里的庶务,着实为难我了。我还是愿意跟着大帅去宁远,毕竟我还是大帅的衙内都知兵马使啊,我得替你统带着这五千牙兵啊。”

“定方啊,你打仗是把好手,可要想走的更远,还是得多学学庶务管理。”

“我又不想当那文官,还是当个将军就好。”苏定方有点心无大志。

“只当将军,可是当不了宰相,入不了中枢的。”李笑道。

苏定方端起大茶碗,喝了一大口,也不怕烫。

“当宰相?那是老师你才有的本事,我能当好一个将军,就足够了。此生最大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当一镇节度使,为国戍守一方边疆就足以。”

“哎,我本来还想让你来替我主持唐渠的修建呢,现在让我一时间找谁啊?”

李这次来灵州,带来的都是群武将,好多还是以他职借调来的。比如苏定方,那是洮州都督,现在来朔方做行军总管,战后肯定也还可能要回洮州的。

郭孝恪,那是陇右道大都督府的行军长史,薛万彻,陇右道大都督府行军司马。

其它几位总管也差不多如此。

尤其是这次来的急,文职幕僚很少,能担任刺史、长史这种级别的就更少了。这导致了如今李在迅的收复朔方之后,各州后续的民政事务上,人手不足,跟不上了。

本来李都已经拟了一个新的西套平原开计划,就是在黄河的西岸,在那边开挖一条新渠。

现在西套平原的引水干渠主要还是在东岸这边,西岸现在只有一个汉渠。那边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关键就是再修一条主干渠道,然后再修支渠,就能开出大片的新灌区。

这条新干渠,李都已经定了名字,就叫唐渠,渠口就开在青铜峡旁,一路向北流,到定远终止,计划全长七百里,支渠五百余条。修成之后,起码能灌田一百万亩。

这条渠道也不是李独创,而是历史上建于唐朝的武则天年间,后经各代的整修。可以说,这是西套平原历史上十几条主干渠中比较重要的一条。

李几乎就是把历史上的这条渠道直接拿了过来。

长达七百里、宽达十丈的这条西岸主干渠道,能把西套平原西岸的大部分土地都灌溉到,能让西套平原再增加一百万亩粮田,而且是水浇地。

这条干渠一旦完成,加上配套的支渠,这就等于让灵州的耕地直接翻一翻啊。这样大的项目一旦完成,真正算的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这样大的工程,现在却没有合适的管理者。李自己只能是规划者,他没有太多时间却管具体事务,而且这么大的工程,也不可能一个人就管的过来,需要的人太多。

就算现在是前期规划,堪探路线这些,也一样很繁重。

“大帅,你还真打探上马这个唐渠?”苏定方惊讶的问。在他看来,现在当然是一心打突厥最重要,至于什么修渠水利之类的事情,这些应当是交给下面的刺史、县令去干吧。

“修通了这条渠道,能增加一百万亩粮田,还是水浇地,你觉得没必要?一百万亩水浇地啊,就算一年产个四石粮,这一年也能增产四百万石。你知道这么多粮食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朔方镇以后完全能自给自足粮食,甚至还有余粮运去陇右、河西,若是长安需要,还能运点粮去长安。”

“以后长安不但不需要往朔方运粮支边,还能减少运往陇右、河西的军粮,甚至长安还能得到朔方粮食的输入。你说,这不重要吗?”

灵州本来就有了百万亩田地,新增百万亩,意味着灵州会有两百万亩地。两万顷啊,还比不上关中的粮田数量,但关中的人口数量却是灵州的几十倍了。

灵州地多人少,兼有畜牧之利。两百万亩粮田,正常年景,丰收的话,能产七八百万石粮食,灵州现在不过十来万人,就算再翻两三倍,那也不过二三十万人,一人就算按高标准的十八石算,也不过需求五六十万石粮,这就意味着灵州,能成为整个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仓。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这意味深远,比一年多收几十万贯钱税都重要,毕竟粮食这个东西是稳定的基石。大唐要控制朔方、河西、陇右,要保证京城的安全,要加强对西北外围几处的控制,甚至以后还想往外扩张,那么粮食就始终是制约的瓶颈。

如果大唐在灵州增加了一个几百万石年产的粮仓,那意味极大。灵州可不是在东南,东南虽然粮食产量高,数量多。但从东南运到西北来,这却是万分艰难的。

“可是这条唐渠,主干渠就得修七百里,还是十丈宽的干渠,修起来可不容易啊。何况,按你说的,要达到灌田一百万亩的目标,还得修上五百多条支渠呢,这可是项大工程。”

“在平原上挖千里渠道,还算是比较轻松一些的。”

“可毕竟是上千里的渠道啊,这得多少人力多少钱粮啊。”

李却不这么认为,这个工程看似很大,但看你怎么管理。比如说,可以把这工程分成多段,采用分段负责制。

再比如,可以预先把能灌到的地分下去,然后想要分到田,那就必须出工出力,甚至缴纳一点钱先,这样修渠的人力、钱等都能解决很大部分。

毕竟,分了田后,那就是给自己家挖渠啊。渠挖通了,分的地就是水浇地。没挖通,那就是块旱地,这为自己干活,积极性肯定干。

就如同美国历史上开西部一样,让那些资本家去修铁路,铁路修到哪,那么路两边多少范围内的土地就归他们所有。于是资本家们纷纷组铁路公司,拼命的修路。

李现在也准备这样干。

历史上汉朝曾经向灵州移民七八十万人开西套平原,而现在灵州人口不过十来万,就算两万府兵的家眷移过来了,那也就增加十万左右,远远还不到这里的人口承受底线。

灵州就算再迁个五万户人口过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一百万亩水浇地,五万户,一户就算分二十亩地,那也不错了。毕竟是水浇地,如果再分一些旱地、草地之类的,绝对比许多关中百姓现在的情况强的多。

毕竟关中地狭人多,豪强权贵占田又多,许多百姓在关中都没多少田地。

而对于朝廷来说,从关中迁移五万户口到灵州,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其一,迁走了五万户,那么这些人原来的分的田就空出来了,哪怕他们原来手里的地不多,但五万户,一户就算十亩二十亩的,也得有几十万亩上百万亩啊,这些地可以再均出去。

而另一方面,灵州新增一百万亩地,授给这些移民,移民们地多了,生活肯定变好了。而朝廷呢,关中人口压力减轻了些,同时又新增了一百万亩地的租赋收入,更充实了边疆。

怎么看,都是有百利无一害。

至于工程较大,但又不同于修长城这类。修长城那算是苦役,对百姓来说,没有切身的利益。可修渠不一样,分段修渠,为自家均的田修渠,修通了自家田就成水浇地了,这个积极性不能忽视,毕竟事关切身利益的。

两万府兵家眷,再迁五万户新移民来,再加上原来当地的百姓,灵州到时拥有二百万亩土地,几百万亩草场,拥有**万户人口,甚至是十万户人口,这都不是问题。

灵州有了十万户,也就稳了。

“真要修的话,我倒觉得有个人选挺适合替你负责的。”苏定方笑着说道。

“你是说褚遂良?”李一见他笑的那样,就猜到他想说哪个了。

“大帅,听说这人在京城可是狠狠攻击你,现在他被配来灵州当什么宣抚使,咱们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让这个姓褚的知道下厉害。大帅你不威,他还真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未完待续。)

第290章 不爱红妆爱武装第1472章 女皇第1181章 初长成第518章 幽州李绩第600章 蝗灾来了第1259章 弑君之意第1381章 强势插入第1125章 势利的蛮子第189章 不务正业第1200章 孤家寡人第470章 两税第662章 撞破第324章 孤要杀了张三第1551章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第85章 败家子第661章 李靖李绩的突然出手第632章 得意的笑第1558章 让他举国戴孝第1121章 暴风雨第776章 跪下唱征服第1229章 护新法、清君侧第966章 小娘皮第142章 硬仗第775章 六扇门第六十四章 陪门财第594章 猜忌的种子第141章 抢食第604章 遭天遣第182章 当家娘子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897章第405章 造反了第1108章 追随者张仲坚第1432章 战争税第六十章 送礼佳品第1191章 李世民第928章 感谢书友1611的万赏!第1070章 敢为天下先第1083章 五年之约第1102章 一份大礼第1444章 锦衣卫第681章 对口第七十四章 温泉水滑洗凝脂第1266章 逼宫第1474章 版图第695章 虬髯客出手第703章 李超的种子第八百零一章 英雄不问出身第931章 求月票!第86章 摇钱树、聚宝盆第1197章 第一轮交锋第571章 事关李超,就是大事第 1413章 太子挂帅第484章 立碑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1539章 又一个女王第四十九章 我不去河北第812章 匹夫之勇,勇而无谋第1133章 杯酒释兵权第1575章 西巡第八十八章 初次遇见第522章 双生第1115章 绵里藏针第二章 长安灞上第226章 开盘口第143章 自力更生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653章 夜郎第393章 三郎,朕该立谁为太子?第1315章 太上皇后第617章 三把火第342章 农夫山庄有点田第551章 太子太保第98章 谢谢少东家第1024章 秦王破阵乐第655章 男为奴女为妓第374章 靠山王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369章 一个也别想跑第635章 丹江口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190章 跟房杜做邻居第309章 后勤大总管第六十八章 日升粮行第555章 恨不相逢未嫁时第1526章 斯巴达训练营第471章 冲动第1411章 国相第329章 虬髯客、红拂女第120章 翻脸第395章 八媵八妾第470章 两税第1418章 离婚第661章 李靖李绩的突然出手第724章 狡兔三窟第一百零九章 占便宜第1500章 101第406章 改封建成为蜀王第1370章 两败俱伤第950章 万世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