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功高难封天子愁

晚餐的时候,太子前来请安。

李世民今天格外高兴,让承干留下一起用膳,“你老师在幽州大捷。”

“儿臣也听说老师在幽州一日夜斩杀突厥两万余。”

“你那消息过时了,最新消息,武怀玉已经击溃突厥,颉利落荒而逃,野狐岭一战,武怀玉以幽州三万余兵马,击溃颉利十余万之众,阵斩五万余,俘虏一万余,颉利的金狼大纛和金狼大帐,都没来的及带走。”

太子承干也不由的惊喜,“老师威武。”

长孙皇后抱着九皇子李治看他们爷俩欣喜模样,也甚觉温馨。

“老师他还好吧?”

“他挺好,只是让朕头痛不已。”

“啊?”

“立下如此大功,朕都不知道要如何赏赐了。”

先前武怀玉已经有一道捷报进京,皇帝也加他真封百户,幽州都督府也提升为上都督府,武怀玉成为大唐第五位大都督。

可现在战事结束,立的功太大了。

承干起身,“陛下,儿臣以为,武少保立下如此大功,朝廷应当赏赐,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若是奖罚不明,那以后朝廷还如何用人?

况且此次大战,不仅是武少保一人之功,那也是幽州三万余将士们血战赢下的,若是指挥此战的统帅不赏,那下面这三万余将士又如何赏赐?”

李世民听了很欣慰,挥手让他坐下。

“太子长大了,”

“确实,有功不赏,那会寒了功臣的心,更会寒了幽州几万边军的心,”他望向太子,“朕考考你,若让你来奖赏武怀玉,你要如何赏赐他?”

承干想也没有想,便起身答道,“武少保之功,当得出将入相,可召回朝拜宰相。”

“他这功劳确实足以再拜相,可他外出时间不满一年,而且朕早就安排好,明年北伐,武怀玉将是东路主将,他这次打的这么好,那明年更少不得他。”

承干想了想,“儿臣觉得既然圣人早有部署,那确实不宜打乱,但还是得重赏,既然不适合马上回朝拜相,不如赐国姓、列入宗正属籍,让少保成为我大唐皇族宗室。”

赐国姓列属籍,这在大唐开国之初时,李渊挺喜欢做的,甚至还给一些割据归附势力赐王爵。

诸如杜伏威、罗艺、徐世绩、刘季真、胡大恩、高开道等,不仅赐国姓还封王爵。

但是这些人虽列入宗正属籍,被列入皇族宗室,但实际上下场可没几个好的,甚至到如今,也就是一个李绩还在,那还是他一直比较低调和忠心,

其余的都死了。

甚至早年李轨李孝常这两王,本也不是李渊家人,但为了夺天下,也是封王列属籍,但最终也都被李渊父子砍了。

所以现在太子承干提议说可以给武怀玉赐国姓列宗正属籍,李世民觉得不太妥当,这听起来不像是封赏,倒跟催命符似的。

一听就晦气,给武怀玉,那会让人胡思乱想的。

说到底还是开国之初,李渊为了拉拢人心,为了早日夺取天下,所以各种封赏许诺,甚至不惜赐姓封王,

可一旦天下安稳,李渊便又迫不及待的开始收拾那些赐姓王,比如江淮之王杜伏威,赐国姓李封吴王,后来入朝,一直在京,可李渊仍不放心他,最后借其部下辅公祏叛乱发难,说是暴毙身亡,其实大家都知道是被毒死的。

甚至死后,还是被牵连获罪,儿子都没为奴隶。

而高开道、刘季真、罗艺、李常孝这些人也都是先后谋反的,说到底也是知晓皇帝早晚要动手,被逼的。

正因此,所以现在赐姓,李世民已经不玩了,要玩也是赐给蕃胡首领,比如给靺鞨首领突地稽赐国姓李、封蓍国公,

又刚给奚王可度者赐国姓,封楼烦县公,契丹帅孙敖曹赐国姓封永乐县公,契丹汗大贺摩会赐国姓封归顺县公,

现在正经的大唐功勋大臣,哪个愿意接受赐国姓列属籍啊?

本来赐国姓列宗正属籍,虽说要改姓,但在这时代,那是很大的荣耀,可李渊硬是把这好东西玩烂了。

李世民也挺无奈的,本来挺好的东西,在他手里不值钱了。

长孙皇后在旁边对太子道,“朝廷现在不宜对勋臣赐国姓,太子可以想想其它封赏。”

“那就赐翼国公丹书铁券,可恕其免死,此亦是尊崇旧典,赐有别恩,给武少保颁免死嘉奖,亦是朝廷对他至高无上的荣誉。”太子提议。

李世民一听,神色更加古怪了。

他曾经做为太上皇李渊钦定的太原元谋功臣十七人中一员,获得过丹书铁券,而且还是恕二死。

但是,同样是太上皇李渊自己,把这充满无上荣誉的丹上铁券给玩坏了,因为他不守信用。

刘文静就获得丹书铁券,还是右仆射,但仍旧被李渊直接杀了,铁券毫无作用,

甚至李世民自己有铁券可免两死,一样差点被李渊杀了。

所以那玩意,现在也没有人相信。

李世民钦封贞观四十八实封功臣时,也曾考虑过要赐给这些功臣们丹书铁券,赐免死嘉奖,

铁券上用金银来填镶贴券上的文字,显示皇帝与勋臣的庄严盟誓和勋臣的赫赫功绩,

丹书铁契,金匾石室,藏之宗庙。

半留内府宗庙,半赏赐功臣珍藏。

可李渊言而无信,丹书铁券也就没人信。

李世民也就没费那功夫去特意弄铁券,

太子提议给武怀玉丹书铁券,这让李世民挺尴尬的,其实李世民觉得应当给一些特别功勋的勋臣铁券,而且他相信自己能信守诺言,说免一死,到时就绝对免一死,

但奈何太上皇开了不好的头,现在铁券没信用了。

给铁券,反倒让人觉得给了个催命符。

倒是长孙皇后明白丈夫心意,笑着道,“我贞观朝还没有赏赐臣子丹书铁券之例呢,

臣妾以为,武少保之功当赏,但赐国姓列属宗、赐丹书铁券都不太合适,倒不如直接赏赐些金银钱帛,给些食邑真封。”

“那便再加百户,通前真食千户?”

“陛下不如大方些。”长孙皇后建议。

李世民想了想,武怀玉现在是九百户,他往上一档是一千户,只有侯君集、张公谨和刘师立三人,这三人都是玄武门宫变时立下大功的,但刘师立如今又因牵连罗艺而削去食邑,仅有两人了。

一千户再往上一档,便是一千二百户的,是长孙顺德、柴绍、罗艺和李孝恭,之前这四人里有两位郡王一位驸马,而长孙顺德既是皇后叔父,也是太上皇心腹,跟李世民关系也不错。

如今罗艺叛乱被诛除名。

“那就干脆让武怀玉取代罗艺原来的位置,真食千二百户,另外把封户丁数提一提,让有司把封地挑在河东河北,且尽量挑丁多之户,起码也得四丁往上。”

“另外,把之前罗艺抄没的财产,都赏赐给武怀玉吧。”

“这份赐封诏书,便由太子你来草写,然后交给中书令温彦博,”

承干起身应下,真就取来纸笔,当场草写诏旨,他学过诏令格式,倒也的有模有样,甚至用的一些典故也还挺合适,

李世民和皇后在一边看着,越看越欣赏,感觉太子之前一段时间挺叛逆的,可现在却好像越来越懂事了。

“很好,”

“一会你送到中书省给温相吧。”

接下来晚膳气氛很欢乐,李世民对太子很是满意。

饭后,承干也是高兴的直接就去了门下省传旨,

温彦博拜见,接过旨意。

他亲自又润色加工,然后让人送去门下省。

“实封千二百户,这现在实封功臣里排第几了?”

“十来名吧?”

“第七,”中书舍人崔敦礼道,“翼国公取代的是罗艺的位置,还在河间郡王孝恭之上,在长孙顺德和柴驸马之下,”

原来第一档的一千五百户裴寂,已经因罪削夺食邑真封了。

而第二档一千三百户的王君廓也因叛乱被诛夺爵夺食邑,杜如晦病逝,其爵位虽得特许令其儿子不降等袭,真封食邑规定是子孙只能继承三分之一,杜家特旨得继承了一半。

而尉迟恭也是一千三百户,但现在他削夺官爵食邑,白衣在朔方军中效力。

所以现在真正的实封功臣榜单,在武怀玉之前的,是一千三百户的长孙无忌、秦琼、房玄龄和一千二百户的长孙顺德、柴绍,

不算尉迟恭的话,其实武怀玉应当是第六了。

但大家也知道尉迟老黑,其实早晚还会恢复官爵和食邑的,所以默认武怀玉是第七名了。

从实封榜最后一名,到如今第七。

这真是平步青云啊。

中书省一群官员们坐在那都是万分感叹,

“你们说野狐岭之战,真有那么夸张吗?”

崔敦礼叹道,“一场野狐岭之战,翼国公这实封都加封两次了,一次百户,一次三百户,足足四百户真封,还特别要求每户要四丁以上,要没有这等惊世战功,哪当的起如此封赏?

翼国公的老师永康公李药师,为大唐平定东南半壁,到现在都不过是四百户真封而已啊。

还有多少开国战将,哪怕爵封国公,连实封榜都没上去呢。”

开国功勋将士无数,可贞观实封功臣榜却只有四十八个位置而已。

“崔舍人可在?”

说话间,外面来了一人。

“某便是崔敦礼。

“在下吏部主事,这是陛下亲自颁给崔舍人的调令,恭喜崔舍人,现在起,你升任兵部侍郎了。”

崔敦礼接过那道调令,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又去取了一份谢礼。

一众门下省同僚都来恭喜崔敦礼,中书舍人虽号称储相,但毕竟仅正五品上,而兵部侍郎,那是正四品下,连升了好几级。

崔敦礼谢过大家,“回头请大家喝酒,我先去兵部拜见李尚书。”

“快去吧,”

崔敦礼也没先顾的上去吏部交钱领告身,直接先去兵部拜见兵部尚书李靖。

李靖直言,“是陛下亲自调你来兵部做侍郎的,还已经交待了一个任务给你,你马上带队去幽州,与吏部官员一同前往核验幽州将士野狐岭之战的详细经过,以及将士功勋战绩,尤其是所有首级必须一颗颗清点确认,

等核准确认后,如实上报朝廷,

然后你再去出使突厥诸部,代表朝廷安抚诸部,最后去定襄会见颉利可汗,代表大唐朝廷和皇帝陛下,向颉利宣旨问罪,问一问他,为何违背渭桥白马之盟,出兵犯我大唐边疆,

让他务必给我大唐一个交待!”

崔敦礼听完这任务,感觉有点头大,不论是去幽州核验首级、军功,还是出使突厥各部安抚,以及去责问颉利为何背誓,都不是什么好差事。

可既然皇帝赏识有加,将他连升几级,那再辛苦麻烦,也得走这一趟,还必须得把事办好了。

李靖提醒他,“朝廷上下现在不少人对于野狐岭之战的战果有些怀疑,你这趟一定要核验明白,绝不能让战士们流汗流血,最后却还要再流泪!”

崔敦礼马上听明白了,这位兵部尚书,明显是偏袒他学生武怀玉的,这还没调查呢,倒是先定调子了。

“请大司马放心,下官此行,一定调查的清清楚楚,绝对公平公正。”

“很好,我是相信你的品格的,你此行,重点还是应当在突厥,尤其是出使突厥各部的时候,一定要跟他们联络好,马上就过年了,等明年秋冬便是我们大唐全力北伐反击突厥的时候,你此行就是打头阵,”

崔敦礼正色,“下官明白。”

虽然李靖提点的明白,但是崔敦礼依然心中认定,等到了幽州,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就算武怀玉再怎么得皇帝赏识,再怎么得李靖偏袒,但只要他的战绩有水份,虚报夸大之处,一定都要给查明上报。

“中郎将庞孝泰率三百骑,负责你此行安全护卫之事,也是你的副使。”

崔敦礼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免皱眉,实在是这个南蛮子在长安挺有名,人人都知道这个家伙喊武怀玉大人,甚至公然自称是武怀玉门下走狗小的庞某,简直是没脸没皮。

现在李靖安排此人做他的副手,难道是有意要妨碍他核实野狐岭之战的军功战绩实情?

第291章 凤栖梧桐第223章 荣升馆主第1026章 小吕宋第647章 与皇帝共天下第534章 今日锦上更添花第944章 红衣住持第471章 石守信第812章 预谋退路第867章 她很体贴也很温柔第966章 谁又招惹武怀玉了第157章 血溅金殿第1030章 卧榻之侧第619章 穷追不舍铁建山第1080章 收养晋阳第763章 独孤第408章 杀鸡焉用牛刀第833章 赐世袭刺史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892章 海贼岛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第52章 微服私访第595章 老师循循善诱人第176章 龙桥陷落第534章 今日锦上更添花第750章 石龙第575章 海池龙舟论赏罚第808章 溅一身血第844章 樊楼第248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454章 大战场百贯千僧第463章 观自在第1018章 水牛镇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787章 各领一镇第487章 给太子再上一课第1086章 与民争利第798章 明年大婚第468章 孙真人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门阀第985章 岭南乱第435章 桃园之盟第760章 臣妾第229章 六扇门 小妾第735章 李靖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24章 九五至尊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第60章 太子特授第187章 百骑统领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121章 猛龙过江第1018章 水牛镇第1119章 沙陀人第241章 向魏家提亲第115章 捡个媳妇第190章 龙须 长生第397章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112章 雷爆太子第54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1113章 向西两千五百里第853章 海中夷洲换江州第1133章 不慌第111章 夜叩宫门第733章 都不是省油的灯第292章 龙骧将军之女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35章 金锏赠怀玉第8章 万寿长鸟第602章 总管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788章 掌掴太子第380章 覆巢之下无完卵第343章 李三娘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766章 有点欺负人第90章 跳荡先锋第16章 永康公府第985章 岭南乱第697章 朕听说第770章 敢不敢赌一把第259章 男人两大爱好第460章 荔枝来第703章 擒虎第778章 一份名单第1011章 吕宋锐士武卒第506章 继续奏乐继续舞第737章 一万首级的任务第126章 千金不换第1134章 巡游第697章 朕听说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877章 瓦岗山上再举旗第382章 武氏岂能任宰割第769章 上一课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1123章 赤心第624章 先斩后奏第643章 白衣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