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吾皇圣明

秦少游摇头晃脑的说罢,不由失笑:“二桃杀三士,倒是有意思得很。本来我很不理解,陛下虽然年迈,可是毕竟身体康健,实在没有必要急于立储,本来我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可是现在却是明白了。”

秦少游在大漠之中收到了一些洛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确实让他困惑不已,因为问题的关键,他当然知道,历史之中的武则天,最后还是选择了李显。

又或者说,李显无论如何都是武则天的最优选择,因为李显是武则天的骨肉,只凭这一点就足够了。

可问题就在于,武则天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李显。

她想要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金銮椅上,靠的是对李氏皇族的打压,打压得越狠,她现在的地位才越稳固,这也是为何武则天执政前期,一方面利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大肆株连亲李氏的大臣,另一方面又扶持武家,对李氏的温和派进行制衡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这才登基几年,却突然急召李显入京,并且让李显名正言顺入驻龙门,几乎是向天下人昭告,李显将成为自己的继承者。

这显然将武则天陷入了一个极度尴尬的境地,因为这让朝野内外看清了一个方向,既然李家的人迟早要做皇帝,那些酷吏,谁还敢对李家的人有所不敬?如来俊臣这些人,将来还敢查他的乱党吗?要知道。他所要查的乱党,绝大多数,可都姓李啊。他难道不怕陛下百年之后,新帝对他秋后算账?

甚至还有可能,这些人眼看大势已去,生怕将来遭致报复,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索性改换门庭,成为李氏的走狗。

酷吏们离心了。百官们自是拥戴李显,百姓们为之欢欣鼓舞。即便从前忠心于武则天的禁卫们此刻也开始动摇,那些并没有太多原则的大臣突然有了原则,洛阳和长安的门阀,以及地方的豪强纷纷把宝压在了这个皇太子身上。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当今天子的地位将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甚至只需要李显振臂一呼,天下便又可改旗易帜,那么对现在的武则天意味着什么?

这也是秦少游最为大惑不解的地方,他甚至觉得陛下此时疯了,相比于庙堂上的那些人,他们或许比秦少游更为老谋深算,可是秦少游却比他们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便是秦少游知道在另一个平行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这就使得秦少游绝不会像那些即便最老奸巨猾的王公大臣那样,甚至会认为。这只是武则天突然滋生出了舔犊之情,或者陛下自知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已经开始徐图为身后之事谋划了。

而上官婉儿的这封书信。顿时解开了秦少游的疑惑,他含笑看着李令月,心里不由想,太平公主这个家伙,别看平时稀里糊涂,其实心思怕也比自己想象中要深得多。只是可惜,她显然也没有看穿武则天的谋划。

秦少游毕竟是太平公主最忠实的盟友。此时,秦少游也不藏私,笑吟吟地道:“殿下,我来问你一件事,眼下对陛下来说,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秦少游踟蹰片刻,见太平公主只是皱着眉头,而没有说话,便接着道:“前些日子,宗室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先是我抢亲,使得李隆基那小子蒙受了奇耻大辱,以至于百官愤愤不平,各路豪强虎视眈眈,天下的人心,终究还是在你们李家,这个人心,你知道有多可怕吗?从昌平的黑齿常之,到掌管南衙的将军,再到各地的藩王、豪强,即便他们对当今天子顺服,可是这心里,哪一个不是偏向于李氏?就拿崔詧来说吧,他们崔家当然不会轻易去谋反,也不会和天子对着干,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了,崔詧这样稳妥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铤而走险的,可是你看他在朝中似乎公允,可是我却听人说,他平时最爱惜的便是一件道服,这个道服,他命人精心养护,一到闲暇时,就穿在身上,爱惜到了骨子里,可是这个道服却是太宗先皇帝赐予的,当今天子登基,对待他崔詧甚为优渥,平时不知赏赐了多少御物,可是有哪一件比得过太宗皇帝的赏赐。只凭这一点,便可管中窥豹,连崔詧都是如此,可想而知,陛下在彻底断绝了李氏的希望之后,所承受的是何等的压力。”

李令月似乎对秦少游的话颇为认同:“这倒是实情,这天下人终究还是食古不化的,其实他们心向哪里都无所谓,只不过,我一直觉得母皇做这天子,比起许多我们李家的人反而更强一些,可是……”

秦少游微微一笑,道:“我才没兴致和你在谁更圣明上头浪费口舌。我要说的是陛下的这一步杀招。公主殿下,事到如今,当今陛下是不是已经陷入了险地?一旦有人横下心来,只怕又是一个玄武门之变了,所以……李显入京,这才是一步绝妙的棋,这一步实在是太过漂亮,让我这个做臣子的,都不由衷佩服圣人的高明。”

李令月满是疑窦:“母皇这样做,难道不是对李家的人让步吗?”

秦少游摇头道:“表面上看是让步,实则却是一个杀招。这便是二桃杀三士的含义所在。我只问你,庐陵王此人,是不是性子孱弱,甚至……我说得再不好听一些,是否望之不似人君?”

李令月道:“我这皇兄……确实太过胆小了。”

秦少游抿嘴一笑道:“他不堪为人君,可是有人却颇有龙虎之气,本来按理来说,庐陵王如今乃是嫡长子,成为皇太子也是名正言顺。可是问题又出来了,这李氏之中,还有一个人有资格克继大统,那便是临淄王李隆基。李隆基乃是陛下第四个儿子李旦的儿子,只是因为皇长子李弘早夭,因而才将这李隆基过继给了李弘,这李隆基不但是嫡亲的皇太孙,其父亦与公主殿下和庐陵王一样,乃是陛下所生,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已故皇太子的‘儿子’,这个身份,就意味着他本来就最有机会以嫡长太孙的名义继承大统,而事实上,陛下将他养在身边,对他极尽宠爱,也确实有这个‘心思’。可是现在,庐陵王一到了洛阳,这意味着什么?”

李令月眼眸一亮,不由道:“你的意思是,一旦庐陵王要做皇太子,临淄王的地位就陷入了最尴尬的境地,是了,此前陛下将那小子养在身边,在天下人看来,许多人都以为将来这个太孙是最有希望的,因为朝中拥李的不少大臣都环绕于李隆基那小子周围,无非就是希望等到将来李隆基登基,能够延续他们的富贵罢了。至于庐陵王,他素来胆小如鼠,既无雄心,也无壮志,已经被许多拥李的大臣排除在外,可是谁知庐陵王居然成了皇太子,本来处境最尴尬的是母皇,可是转眼之间,最尴尬的则是那位‘伪太孙’了,更可笑的是,那些此前与李隆基那家伙相交莫逆之人,如今只怕也更为尴尬了。”

秦少游呵呵一笑,道:“对,就是这个道理,李隆基没有选择,因为自他出生时起,因为过继给了先太子李弘,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他的背后就会有一支力量或明或暗的在鼎力支持,现在……他们的希望全部落空,想要改换门庭也已来不及了,他们……是必定要让李隆基来做天子的,就在数月之前,李氏还是铁板一块,大家团结一致,不断给陛下施加压力,可是李显一入京,只是转瞬之间,却是形势逆转,反而是李氏内部开始面和心不合,我看,迟早他们要为了桃子,要争个你死我活。”

李令月听罢,长长呼了口冷气,她猛地察觉自己的后襟已是冷汗淋漓,作为人女,她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个母皇,心机居然深沉到这个地步,如此步步为营,转眼之间便可翻云覆雨,把所有人都玩弄于鼓掌之中。

她不由凝眉:“可是庐陵王在藩地日久,与大臣生疏,虽然被召回了洛阳,可是李隆基和他背后的那些人早已积蓄了不知多少力量,庐陵王如何会是这些人的对手。”

秦少游叹口气,他拿起了茶盏轻抿一口,才淡淡的道:“陛下既然把人召回来了,那么接下来就会是龙虎之斗,陛下永远都是那个坐收渔翁之利的人,怎么可能让一条狗去和老虎战斗呢。对此,陛下早有安排,你可不要忘了,在李显召回宫中之前,狄仁杰也已入京了,而且直接进了机要,掌握尚书之权。”

李令月禁不住道:“他?”

秦少游带着淡笑道:“你可莫要小看了他,这个人,比你想象中要可怕得多,他是‘忠臣’,既然是忠臣,那么必定会支持皇太子,现在的皇太子是庐陵王!”

……………………

第21章 天子亲临第33章 授官第116章 风口浪尖第265章 大功告成第479章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第68章 人格高尚第460章 军备第368章 走着瞧是吗第352章 立威第249章 满城杀机第172章 驸马都尉第274章 心术第374章 走着瞧第44章 绝地大反击第265章 开启新世界的钥匙第6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621章 生死之战第482章 放马过来第314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第221章 狐假虎威第17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第623章 愚不可及第106章 万劫不复第266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286章 胜券在握第269章 大变在即第209章 斩尽杀绝第215章 吾非善类第374章 走着瞧第76章 生杀予夺 皆在帝心第132章 慷慨赴死第84章 人头落地第445章 焕然一新第643章 最后一战(一)第159章 疾风知劲草第6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14章 恶有恶报第162章 保家卫国第74章 君为臣纲第73章 杀鸡儆猴第280章 狼狈为奸第636章 亡天下第585章 事急矣第456章 命中注定第28章 我是个正经人第597章 未雨绸缪第475章 动真格的第120章 厚赐第169章 宣武门之变第53章 打的就是你第611章 千万恨第479章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第264章 极尽优荣第259章 祸之将至第177章 骇人听闻第410章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第113章 公主殿下完美补刀第273章 长乐第280章 位极人臣第10章 出大事了第128章 一本万利第272章 你招惹我了第167章 杀第582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262章 疯了第226章 天命第607章 其心可诛第403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是百二十章 性命攸关第298章 殿下已经死了第435章 走狗烹第505章 兵败如山倒第390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226章 天命第155章 精兵第475章 动真格的第103章 干掉周兴第557章 攻城第628章 大势已去第469章 梦魇第463章 神兵第372章 大势已成第639章 逆之者亡第630章 雪中送炭第158章 殿下,没你什么事了第600章 河山锦绣第573章 礼不可废第32章 一言定生死第52章 我们熟么第599章 天潢贵胄第504章 连绵不绝第331章 富可敌国第24章 若愚方有大智第454章 大局已定第561章 为了活着第138章 建功立业第275章 要做天子第386章 良善之辈第243章 慧眼识金第357章 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