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狮子大开口

这李义府、杜正伦退下之后,许敬宗就站了出来,轮装逼,论倚老卖老,他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心中暗笑,就知道你们两个不行。颇有高人风范的说道:“陛下,上天有好生之德,这该救得还是得救,但是粮食不宜多也不宜少,既要当地的胡人感受到朝廷是真心帮助他们,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可以对朝廷予取予求,而且朝廷也应该量力而行,灾难难免会死人,相信他们也会谅解的。”

拿生命去谅解,敢情胡人都是圣人来得。韩艺暗自一笑,双目微合,开始养精蓄锐。

其实李治心里早有打算,但也得枢要大臣点头,很是严肃的点了点头,好像挺有道理的,又朝着李勣问道:“不知司空有何看法?”

李勣永远是最贴心的了,而且是一只老狐狸,道:“陛下难道忘记,当初皇家特派使曾在那边颁布不少政令,而且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陛下何不询问他的建议。”

韩艺眼一睁,这么快就轮到我了。

李治的打算就是韩艺的政策,但是他们就商量过,而且李治反复思考过韩艺的策略,觉得这的确是可行的,而且韩艺已经先斩后奏,他没有多余的选择,但由于中间出了很多意外,这事一直搁置没有谈,其实苏定方的来信里面都提到了韩艺在草原上的许诺,明显就是催促朝廷赶紧兑现,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因此这事非韩艺莫属。

“韩艺!”

“臣在!”

韩艺赶紧站了出来。

李治道:“你最了解那边的情况,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艺道:“回禀陛下,方才李侍郎、杜侍郎、许大学士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许敬宗一听韩艺说话,就各种不爽,总觉得韩艺不尊重他,殊不知韩艺当年连褚遂良都不尊重,又岂会尊重他,阴阳怪气道:“是吗?那老夫倒真要愿闻其详!”

李治瞧了眼许敬宗,心里不免都在想,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就这么喜欢自取其辱了,韩艺的才能都摆在你面前了,你如何就看不到。

韩艺微微笑道:“敢问许大学士,如果洛阳发生了灾难,朝廷该当如何?”

许敬宗立刻道:“洛阳是东都,怎能拿来跟西突厥旧地相提并论。”

“抱歉!”

韩艺又道:“那就扬州吧!”

许敬宗道:“扬州百姓乃是我大唐百姓---!”

不等他说完,韩艺就道:“大学士的意思是,北边的胡人就不是我大唐百姓呢?”

“老夫可没有这么说,你这是断章取义。”许敬宗慌道。

“那就请你明说,安西四镇和扬州、太原、凤翔这些地方有何不同?”

许敬宗嗫嚅着不做声了,其实不只是他,基本上朝中大臣都是区别对待中原与北边,朝廷对于东突厥的政策也跟对中原不一样,何况是更远的西突厥。但是现在李治已经将这些地方纳为大唐版图,当地的百姓肯定就是李治的子民,因此话不能明说。

韩艺又道:“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如今陛下的子民有困难,朝廷怎么视若不顾,亦或者聊表心意,这可是一条条人命啊!”

杜正伦腰板一挺,不屑的看了眼李义府,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后生都比你明白事理一些。

李义府立刻不服,道:“特派使,若能救那当然也无妨,可是那里有着不少人,难不成让朝廷掏空国库去救援他们呢?而且胡人善变,不可信也,万一将他们养肥了,养壮了,他们就会拿起他们的武器来对付我们。”

韩艺道:“不知李侍郎可有听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义府微微皱眉道:“愿闻高见。”

“高见就不敢当了,毕竟司空、杜侍郎、高尚书都坐在这里的。”韩艺摆摆手,故意恶心了李义府一番,又朝着李治道:“陛下莫不是忘记,微臣曾代表朝廷答应,会在当地修建驿站和道路,如果我大唐要控制住那片土地,就必须要这么做。如今正是大好时机,朝廷可以派人去那边雇佣当地百姓修建驿站,扩建道路,如此便可以给当地百姓带去生计。”

李治笑着点点头道:“这法子好啊!既救助了当地百姓,但也没有白给,朝廷还是得到了远通西域的道路。”

许敬宗道:“陛下,还请慎重呀,如果要修建通往西域的路,这可不是小事,想当初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弄得百姓民不聊生,直接导致隋朝灭亡,因此我朝一直不敢大兴土木,如果朝廷这么做的话,只会是火上浇油,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今年最佳队友莫过于这老家伙了!韩艺大喜,立刻道:“许大学士言之有理呀!”说着又向李治道:“因此微臣奏请陛下,由朝廷出钱投资,让商人去修路修驿站。”

许敬宗愣了下,道:“这有何区别,商人要更加奸诈可恶。”说到后面,那是咬牙切齿,摆明就是指桑骂槐。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韩艺完全不在意,笑道:“这区别可大了,隋炀帝是朝廷直接出面修建大运河,那就是直接面对百姓,百姓不反隋朝反谁,如果朝廷只是拿钱出来的话,那百姓要反也是反商人,而且朝廷还可以帮百姓做主,监督商人,竖立朝廷良好的形象,形成一个三角关系,三者各司其职。商人雇佣百姓,百姓依仗朝廷,朝廷监督商人,监督本就是朝廷的职责,朝廷要是做买卖,那才是不务正业。”

高履行听得眼中一亮,暗道,这小子真是聪明呀!

“说得好!”

李治立刻拍案叫绝,其实他是知道的,故意装成激动万分的样子,道:“这主意真是好,有时候大兴土木也是迫不得已,但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主要原因就是朝廷直接面对百姓,与百姓交易,而不是在一旁监督,这是不行的,韩艺之言,深得朕心啊!”

许敬宗一看,你把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那我还怎么说呀。

李义府见许敬宗不行了,急忙站出来道:“陛下,可是商人那是无利不起早的,他们得赚钱呀,这只会增加财政的负担。”

李治点点头,又向韩艺问道:“韩艺,你认为这需要多少钱?”

“不多!”韩艺手一伸,五指一张,道:“陛下只需要给微臣五十万贯,微臣便可将这事办妥了。”

在坐的所有人同时一颤,这些人可是皇帝、宰相,能让他们颤抖的事,还真是不多。

五十万贯!

对于小农经济的大唐,真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如今的大唐可还没有达到顶峰时期,开元之治才是巅峰,现在还是发展期。

李治也没有想到韩艺会这么狠,张口就要五十万贯,这立刻让他有些骑虎难下了。

许敬宗恨不得用唾沫淹死韩艺,这还不多,你干脆将国库搬你家去算了,你要贪点那也就罢了,可你一口气贪这么还多,咱们汤都没得喝了,这可不行,立刻站出来道:“陛下,韩艺分明就是在信口开河,五十万贯这可不是小数目呀,而且老臣认为根本用不着这么多钱。”

韩艺立刻道:“那不知道许大学士认为多少钱可以搞定?不不不,我先问一下许大学士,你可知道我们要修多少段路,盖多少驿站么?”

许敬宗道:“再怎么也用不着这么多钱。”

韩艺点头道:“那行,我五十万贯包给你,你带人去修,多得都算是你赚的,少了你自己往里面填,我只要求两点,道路要按照规矩修,百姓的工薪要按我的要求给,如果压迫百姓去修的话,那不是成心逼迫那些百姓造反么。”

许敬宗对此一无所知,不免有些被韩艺给吓到了。

李治皱眉道:“可是这钱也太多了。”

韩艺道:“陛下,账不能这么算,我大唐当初征伐东突厥,前前后后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这几年征伐西突厥,又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折算起来,五十万贯并不多,而且朝廷投资的话,是不是应该派人去督察,我们大唐的制度就可以借此推广到西突厥旧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掌控那片土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面蕴含着多少的财富,如此算下来,这只能说是以小博大。”

李义府道:“话虽如此,但是你凭何说你可以保证一切都能如你所说。”

韩艺笑道:“我的保证,能够拿出五十万贯吗?”

李义府道:“你若是有信心的话,可立军令状。”

tmd,老子的命就直五十万贯?五年之后,老子的财产就不止这点钱了!韩艺道:“我本是为了国家着想,为陛下分忧,如此大事,又怎能意气相争,可是这军令状我倒也愿意立,不是要跟李侍郎斗气,而是表现我对此的信心。”

李治当然不想这么做,韩艺是他的得力助手,道:“什么军令状,简直就是胡闹,韩艺是为朝廷效力,又不是为自己着想。”

李义府心想,五十万贯,这小子至少得弄一半到自己口袋里面,不是为自己着想,难道是为我着想么。

这谈钱就伤感情,况且感情本也就这样。

李治现在也拿捏不准了,道:“不知你们认为韩艺之策是否可行?”

杜正伦立刻站出来道:“老臣觉得特派使之策,大为可行,我大唐几番征伐西突厥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远不止这个数。”

李勣也道:“当初太宗圣上也是恩威并施,还冒非常大的危险将数百万突厥人迁徙到中原来,如此才安抚住了东突厥,直到现在都相安无事,可见此远胜于汉朝时对于匈奴的政策。而西突厥旧地比东突厥的地理位置还要关键,它西临西域,南边是吐蕃,朝廷对于当地应该要彻底掌控,不容有失,那么延续太宗圣上之策,可能无法达到目的,因此老臣认为韩艺之策可以一试。”

东突厥的威胁就是在于他是大唐的敌人,就这么简单,但是唐朝征伐西突厥,不仅仅是为了消灭西突厥,还有稳定东突厥,压制吐蕃,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因为唐帝国就是一个扩张性国家,西突厥地理位置对于大唐对外政策非常重要。

六个枢要大臣,崔义玄没有来,目前是三比二。

高履行很本分,他觉得李治不信任他们关陇集团了,他也没有必要发言,听听就好了,免得惹祸上身。

可是这事关钱,而李治目前唯一的顾虑也就是这钱,那总得问问他这个户部尚书吧,道:“高尚书,你认为如何?”

韩艺立刻道:“这五十万贯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可以分三年支出。”

高履行道:“回禀陛下,这五十万贯的确小数目,但国库倒是拿得出,若是还照特派使之言,还分三年支出,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言下之意,就是支持韩艺。

李治心想分三年支出,一年十几万贯,万一不行,还是可以及时收手的,权衡一番之后,道:“既然大家都赞成的话,那朕就准奏,此事就交给户部去办,由韩艺全权负责。”

李义府、许敬宗二人很是郁闷,我们没有赞成啊!

李义府眼珠一转,心里暗自盘算着,中枢会议我方寡不敌众,何不让陛下开殿议,好歹也是巨款呀,那样的话,人多嘴杂,拖也要将这计划给拖死。正欲开口时,李治两道杀气腾腾的目光射来,李义府吓得一怔,到嘴边的话都给吞了回去。

看来李治也爱赢者通吃的规则。

韩艺突然道:“陛下,臣还不是户部侍郎。”

李治眨了眨眼,道:“朕可是一早就任命你为户部侍郎了。”

韩艺道:“但是这诏令没有下来。”

李治很不爽的望向李义府。

李义府冒着汗道:“回禀陛下,这---这前几日发生不少事,因此任命诏令还---还在门下省。”

大家对韩艺升迁都不满,因此有意卡住,然后请求李治收回成命,李义府当然乐意如此,故意当做没有看见,可中间又出了佃农那一档子事,大家一看韩艺似乎快要犯错了,甚至可以说是马上就要不行了,那就更加不发了,可哪知道最后韩艺大获全胜,但是大家也就忘记这事了。

李治眼中闪烁着怒火,道:“要是今日之前,关于韩艺的任命诏令还没有送到韩艺手里,门下省和尚书省的官员就不要再来了。”到了门下省,那么就预示着中书省已经起草,李治当然不会怪中书省。

李义府立刻道:“微臣遵命。”

韩艺眼眸一转,道:“陛下,此乃最高机密,不宜过早传出去。”

这五十万贯都答应了,这点要求算得了什么。李治点点头道:“今日之事,除韩艺之外,谁也不能乱说,倘若谁走露了风声,休怪朕不讲情面。”

“臣等遵命!”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第二千零三十四章 开年大戏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一百八十二章 用人之道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忽悠大法再现第三百八十九章 无法理解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价钱决定文理第八百零六章 三VS三第七十三章 直觉第六百九十五章 拜师学艺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一群怪才第七百六十二章 儒之根本第三百二十二章 家有贤妻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危险游戏第二百四十章 自比韩信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王道与霸道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合作愉快第四十八章 扬州第一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国当不善权谋第七百四十一章 原形毕露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新的篇章?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世道变了第七八九十九章 爱心早餐第七百五十章 托古改制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当下与未来之争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猛如虎第七十九章 用人之道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超级洛阳计划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失落的许老头第四百四十五章 我做得是好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以和为贵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你这骗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改弦易调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贫道玄机第六百七十六章 完美运营第八百二十九章 如愿以偿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世事难料第七百一十六章 权势下的丑陋第一千七百章 进退维谷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知足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三十年一代沟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山还有一山高第五百八十六章 衷肠第一百三十六章 救星到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其乐融融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有钱就是底气足第六百八十三章 欺我年幼第七百四十一章 原形毕露第三百一十三章 给花儿盖一间屋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不孝之子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绝处逢生第九百一十七章 以农为本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有卿为国守财,无忧矣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武皇后的新政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撞南墙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谈判谈的是时机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坦诚相对第八百七十九章 贤者六学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文化攻势第一千零五十章 英雄救美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序曲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有些不妙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要玩就玩大的第三百七十章 动之以情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不如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绝处逢生第七十七章 谎言中的真诚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全民好丈人第二千零三十五章 一步错,步步皆错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养精蓄锐第七百六十二章 儒之根本第九百七十五章 黄鼠狼给鸡拜年第九百三十三章 游园惊梦第一千零五章 狼来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令人纠结第三百二十四章 知女莫如父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好气人的礼数第七百五十九章 完美主义第五百零七章 风华绝代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二千零十三章 钢铁才是未来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读书梦第七百六十六章 忠于自己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再续前缘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 十年磨一包第一百八十八章 都有来头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干啥都赚钱第八十一章 赌徒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必须以公谋私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盐铁会议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此战不和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社会分工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造第七百零五章 不做猛虎,做毒蛇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漏网之鱼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迎刃而解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套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