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因地适种

“你认为打仗只是武将的事吗?”

李治叹了口气,道:“这牵一而动全身,武文皆不可少,在最初为了稳定西北地区,朕一直是让武将统兵驻扎当地,以此来震慑当地的胡人,可是文官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西北地区不被敌人有可乘之机,先要治理当地,这也是避免战争的一个办法。韩、来二人皆有着宰相之才,足以治理好当地。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朕打算名义上将来济贬为安西大都护府的副都护,将韩瑗贬为庭州副都护,携以密旨,一方面治理当地,另一方面让苏定方、裴行俭动员起来,做好与吐蕃对抗的准备。”

韩艺听得迷迷糊糊,问道:“那不知陛下是否打算采纳臣的建议?”

李治犹豫半响,叹道:“朕实在是不想在这时候兴师动众,但你说得也不能不防,因此打与不打,在于吐蕃,而不是在于我大唐。”

韩艺愣了下,道:“请恕微臣愚钝,不知陛下此话是何意?”

李治将武媚娘那一番话,跟韩艺说了一遍,又道:“如果吐蕃是针对我们大唐的,那么我大唐也不会让吐蕃得逞,反正有备无患,因此朕才事先先将韩瑗、来济安排去西北边。”

韩艺忙道:“陛下圣明!”

这四个字,韩艺说得是心悦诚服,既将韩瑗、来济调离长安,又能够借用二人的才干治理西北地区,还能为吐谷浑可能生的战争做准备,一举三得。

最为关键的是,这东西别人还不好说什么,李治是不是真的贬韩瑗、来济,还真说不清楚,毕竟李治对于二人是委以重任。

韩艺非常无语,他曾用尽办法来保住韩瑗、来济,可是没有想到,到头来竟因为自己的建议,给了李治这么一个借口,不过韩艺怀疑,这可能跟武媚娘有关系,因为这是武媚娘最希望见到的,韩瑗和来济在长安,对李治构成不了任何威胁,对武媚娘才有威胁。

李治只是淡淡一笑。

这一笑,更让韩艺肯定是武媚娘的建议,因为李治的笑意没有骄傲,显然就不是他想出来的,又听李治说道:“你可知道朕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

韩艺摇摇头。

李治道:“朕打算让你跟你的老丈人负责接待禄东赞和河源郡王。”

韩艺啊了一声,“微臣和微臣的老丈人?陛下,微臣从未做过这事啊!”

李治正色道:“先,援助吐谷浑是你建议的,你也是最清楚朕意思的大臣。其次,朕不妨跟你说句实话,朕是真的不想在这时候大动干戈,与吐蕃交战,会让朕这些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你要尽量平息这一场争斗,至于你的建议那是到了最后不得已而为之,朕不想走这一步,你的口才不错,朕相信你可以做到的。最后,你的经验虽不足,但是你老丈人以前也接待过外宾,而且通佛教,跟那禄东赞也有话可说,接待事宜就交给你老丈人,具体谈判,由你来全权做主。”

韩艺当然也不想打,但是从吐蕃的举动来看,他对此完全抱有悲观的心态,而李治的抉择,令他更是担忧,显然李治也不太敢跟吐蕃撕破脸,因为这是一场没有把握的战争,两国的军事力量都这么强盛,而且这也不是非得出兵不可,行礼道:“微臣领命。”

其实韩艺跟萧锐是绝配,萧锐信仰佛教,以和为贵,韩艺年轻气盛,好争斗,可谓是一软一硬。

谈完这事之后,李治突然道:“对了!你是为何事而来?”

韩艺突然想起此番来的目的,忙道:“回禀陛下,微臣其实也是为了吐蕃和吐谷浑一事而来。”

李治哦了一声,道:“说。”

韩艺沉默少许,才道:“如果,微臣是说如果真的要援助吐谷浑,那必定会增加财政上的负担,微臣在户部上任之后,不但没有为财政上做出任何贡献,反而加大了财政的支出---。”

李治摆摆手道:“朕还不了解你么,你又不是为了自己,那几笔支出,都还是为了大唐。”

“微臣多谢陛下谅解。”韩艺道:“但是微臣兀自心有愧疚,因此微臣想到一个可以减少财政负担的办法。”

李治忙道:“什么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微臣曾跟陛下提到过。”韩艺道:“就是全国经济化。”

李治听得皱了皱眉,全国经济化,那么均田制肯定就拜拜了,这是动摇国之根本。

韩艺忙道:“陛下不要误会,微臣此番建议,不是真的要搞什么全国经济化,我大唐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微臣只是打算针对一些特殊的地区。”

李治道:“特殊的地区?”

韩艺点点头道:“因为均田制的关系,因此我大唐百姓不管是在任何土地上面,都得进行耕种,否则的话,就不能交纳税收,但是据臣所知,其实在河陇地区有着不少贫瘠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耕种,产量非常少,因此这些地方是地广人稀,不是百姓不愿意迁往,而是当地承受不了这么多人口,粮食产量非常有限。

因此微臣建议在因地适种,倘若土地不适合耕种,那么就不要种粮食,该种一些可以适合这土地的种植物。微臣出于农家,对于桑树并不陌生,桑树非常适宜在贫瘠之地生长,因此微臣是打算在整个河陇地区的贫瘠之地,大规模种植桑树,将耕地改为桑树林。”

李治道:“农桑皆是国之根本,种桑树本也是朝廷的政策,可这桑树不能够当饭吃,百姓都种桑树去了,那百姓吃什么?”

因为小农经济,百姓都是要自给自足,是离不开耕地的。

韩艺道:“陛下忘记微臣刚刚说得全国经济化了么?”

李治微微皱眉道:“你有办法让商人将粮食运送到当地?”

韩艺道:“若无办法,微臣怎敢来见陛下。微臣之所以建议种桑树,不仅仅是为了财政,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跟吐蕃、吐谷浑有关。”

李治一愣,道:“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

“陛下请稍等!”

韩艺从很多资料中,找出一份来,递给李治道:“这一份资料是长安粮价和绢布在西北计划前后的价格变化,还请陛下过目。”

李治拿来一看,略显惊讶道:“在这短短两月内,粮价涨了四文钱,一匹绢也涨了十文钱,不对呀,如今秋收刚刚结束,粮价应该下降才是,怎又会上涨了。”

韩艺笑道:“全因西北计划,西北计划虽然没有耗费我关中的人力,但是粮食是避免不了的,商人和朝廷都得运送粮食去西北,因此粮价才会上涨,不过这个价格才算是真正的粮价,最初的粮价太低了,伤害了农民的利益,这其实是对于国家有利的。至于绢的话,同样的道理,绢是胡人所爱,胜于我大唐铜钱,商人将绢作为货币带去西北,绢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李治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韩艺继续道:“如果真的生了战争,而陛下也采纳了微臣的建议,那么我大唐必须要加大对于西北地区的投入。然而,雇当地胡人是需要钱的,微臣建议以绢为主,将绢作为西北主要的货币,如果要彻底统治西北,货币必须要统一,铜钱的话,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大唐行的货币根本不能满足西北地区,能够供中原所用都已经是万幸了。如果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施行了,那么绢的价格必定还会再涨,绢的好处在于只要用桑树便能织布,而且是无限的,因此大规模种植桑树,其实就是在我大唐制作货币,统一西北货币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多半绢都会被胡人中的一些商人给掌控,他们会拿着绢去西域贸易,换来我大唐需要的货物,再倒卖给我大唐,但是他们不能生产绢,这会让他们更加依附我大唐,到最后彻底融为一体。”

李治沉吟半响,道:“可是这还是没有解决粮食的问题,没有粮食,就必须需要有耕地,哪怕是在贫瘠之地上。”

韩艺道:“陛下,有利可图,商人比较趋之如骛,而西北计划,商人在其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因此将来商人对于绢布的需求会与日俱增的,朝廷可以给予政策保护,让百姓将土地承包给商人,由商人来雇佣当地百姓种植桑树,那么商人当然要将粮食运送到当地。

而且,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兼并,承包只在于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土地还是当地百姓的,百姓手中的土地多半都是口分田,等于土地所有权还是朝廷的,土地的本质关系,是朝廷与百姓,使用权是百姓与商人,采取承包制度,朝廷可以介入,又防止了商人兼并土地,并且朝廷可以以此来管控商人。

另外,大规模的桑树林必定会吸引商人前去开织布坊,商人过去了,必须又要雇佣人力前去,等于就是减少了狭乡的压力,将人口迁往宽乡,这不是我大唐一直以来的政策么。不但如此,这对于国家财政也是受益无穷。原本的贫瘠之地,地广人稀,而我朝税收是按人算的,因此税收少,而且国家到时也需要大量的绢布,桑树林种植成功的话,根据臣的估计,贫瘠之地生产的财富会至少增加二十到三十倍,税收会增加十倍倍。”

李治震惊道:“这么多?”

韩艺将所有资料呈上,道:“微臣在陛下面前绝不敢妄言,这些关于微臣前面根据详细具体的资料,保守计算出来的结果,唯一一点不敢确定的,就是不知道有多少贫瘠之地可以种植桑树,一旦确定之后,这个数可能还能增长。”

第二十一章 你就是一仙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深深地被卖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千”君归来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没你不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两极分化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还债过程第七百五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戈然而止第七百九十四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开始?已经要结束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一十五章 民畏官?官为民?第八百七十一章 多事之秋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借夫人之名泡妞第六百二十七章 义薄云天第五百一十六章 辩论大赛(中)第一百九十章 虐死你们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好聪明的女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一个比一个精第六百九十二章 尔虞我诈第四十一章 用得出的才叫钱第七百零九章 临危救场第六百四十六章 冷静!冷静!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令人期待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无耻宣传第二千零四十八章 有此统帅,很难严肃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忽悠大法再现第一百一十三章 尊宝大仙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失落的许老头第九百四十四章 当头一棒第二百五十九章 跳槽?第九百三十一章 为人师表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诚意满满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有比较才有伤害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招不怕使第二遍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受保护对象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无贼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定会来的第一百零一章 奇闻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文化攻势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迈出第一步第二千零二十七章 十字路口第八百七十四章 要愉快的进行下去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小人作祟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噩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君臣一块污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曲菊花痒第三百四十二章 赔本帮你们赚吆喝第九百二十四章 民族精神第七十九章 用人之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知耻而后勇第二十九章 投石问财第二百九十九章 豪放的大唐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心悦诚服第三百九十二章 落魄君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流口水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啊第九百三十八章 求稳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言不合就出家?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于谁第三百零四章 谁说救美的一定是英雄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以和为贵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有比较才有君子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东宫议事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零七章 你的对手是我第五百六十三章 扑所迷离第一百三十章 恻隐之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权力到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立足之本第八百五十六章 树欲静,风不止第五十章 臭气相投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乱七八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拜码头要趁早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惊喜连连第二百七十八章 主仆契约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缺下人么?第一千零四十章 花落谁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紧锣密鼓第六百一十七章 刺客联盟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争执不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各有各的套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无贼第二十八章 持家还是败家第八百一十九章 目标---关陇集团第二千零六章 别说话....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意在地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碧螺春第二百一十一章 改造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天佑大唐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一无是处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自残!第十七章 说多了都是泪第六百六十九章 雪耻后遗症第八十九章 迷茫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非常手段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知足了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尘埃落定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完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挽回一些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