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儒道法兵贤

于是这一日傍晚时分,李治就召崔义玄,韩瑗、来济、许敬宗、李义府、李勣、韩艺入两仪殿议事。

这事不能缓,因为经韩艺这么一闹,天下寒门都在翘首以盼,朝廷究竟会是怎样一个反应,是继续维护士族的利益,还是给予寒门一些重视,那么科举无疑是最好的表达,这几日满朝文武都在思考这事。聪明的大臣都知道科举对于李治而言,不仅仅是人才问题,更加是开启李治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这皇帝看重的事,大臣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啊!

而如今科举现在还是雏形,还未成型,大家也都在摸索这出路在那里,这发挥的空间就很大。

李治先是将武媚娘的建议告诉了这些重臣,当然,他并未说是武媚娘的建议。

韩瑗听得眼中一亮,赞道:“陛下英明,此法甚妙。”

许敬宗却道:“陛下此法虽妙,但是若是完全以策论为主的话,那么考生该看什么书?看书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老臣建议还是保留明经科,以明经科去引导学子读什么书,再以进士科判定学子的能力高下。”

李治听得稍稍点头,觉得说得挺有道理的。

来济却道:“许大学士此言诧异,我在家思考数日,发现特派使之策,乃上上之策,可助我朝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儒道当如何处之?我朝奉行的可是儒道并行的政策,并不是像汉朝一样,初期遵从黄老之术,武帝时就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以前科举中最为重视的明经科和进士科都是以儒家经文为主,而我朝专为道家思想设立的道举科,却未得重视,这导致道家学派的人士一直都感到不满。”

说着,他向李治一拱手道:“陛下,臣建议取消道举科,将道家思想也归为进士科,因为这治国之道,当儒道兼行,有些问题可以用儒家思想来解决,有些问题可以用道家思想来解决。不以经文为主,而以策论为主的话,就可以将儒家和道家的经书和经义融入到策论当中,这样得也能促使考生学会灵活运用儒道经文中的知识。”

李义府道:“中书令,若是如此的话,无疑增加了科考的难度,儒家子弟得去看道家,道家弟子,得去看儒家的书,这真是太难了。”

韩瑗道:“这有何不可,这能促使考生博览群书,为朝廷选拔更多优秀的人才,其实朝中很多大臣对于儒道二家的思想都备至推崇,甚至崔卢郑王四大家族中,也有许多名士研究道家思想,这两家思想各有益处,而且策论是以灵活运用为主,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反倒减轻了考生的压力。”

李义府摇头道:“但是进士科历来就非常难考,二十个及第的考生中,只有一两个进士,多半都是出自明经,若取消明经,那无疑增加了科举的难度,长此下去,考生会对科举失去热情的,也不利于朝廷招纳人才。”

早就在磨刀霍霍的韩艺突然举手道:“李侍郎此言差矣,不是还有我的贤者六学么?”

李义府一愣,有些后悔了。

不愧是最佳助攻者。韩艺心中一笑,开口道:“若是朝廷将贤者六学划入制科当中,可以从中提拔很多人才上来,补充明经科缺失的人才。而且,咱们不是还有乡试和州试么,朝廷可以在乡试中,放入一些明经科的内容,再放一些策论进去,这样不但能够减少乡试的难度,还能让各地考生对于新的进士科有一个比较好了解。”

许敬宗道:“策论的话,没有标准答案,全以官员判定,在地方上,朝廷是鞭长莫及,怕是会被当地官员利用,滋生腐败。”

来济立刻道:“朝廷可以将各地考生的成绩作为各地官员的一个政绩考核,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各地官员徇私舞弊。”

李治频频点头,很喜欢这种气氛,证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敷衍他。

韩艺皱眉道:“中书令此言虽有道理,但是还得考虑到各地的教育情况,有些州县贫穷,自然给予一些谅解,不能一概而论。”

韩瑗、来济听得也是稍稍点头,这个确实不能一概而论。

李治思忖半响,才道:“朕也赞成中书令的建议,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关键还是看能否解决问题,不能偏向某一家之言,道举科本是为道家而设,但却未受重视,当需求改变,若是让道家学论引入进士科的话,便可让道家思想得到同样的重视。”

李唐王室自称出身陇西李氏,奉老子为祖先,当然得提倡道家思想,如果否定道家,不是否定自己吗。但是儒家太强势了,导致进士科、明经科一骑绝尘,道举科反而成为鸡肋了,考时政的话,就能够避免一家之言,道家、儒家随便你用,只要能够解决问题,考生自然就得多看各方面的书籍,不会只专一门学问了。

许敬宗道:“可是陛下,朝廷主要需求的还是治国的人才,制科里面的只是特殊人才,而杂文科是以文采而论,微臣还是认为光以进士科为主,不利于朝廷选拔人才,不应取消明经科。”

他哪里看不出韩艺在打什么主意,以前的进士科主要是诗赋和策问为主,这是需要创造力的,需要的是天才,很难考取,虽然将诗赋归为杂文科,但增加全是策论,难度并未减少多少,朝廷不可能一年就取一两个人才啊!那么就只能从制科里面去找寻人才,制科的地位就提高了,韩艺的地位肯定就跟着水涨船高。

肯定不能让韩艺得逞。

这老东西都快入土了,脑袋怎么还转得这么快!韩艺见被许敬宗给看穿了,心里也有些郁闷,他就是这么打算,将明经科的生源给夺来。

李治点点头道:“爱卿之言,也不无道理,其实我朝科举还有很多科目,但是那些科目,考得人甚少,究竟是该留下,还是该废除,朕也在思考。”

来济微一沉吟,道:“微臣建议保留明法科和三史,这治国之道,儒道法是缺一不可,我朝一直以都非常重视律法,朝廷应当重视明法科,让明法科来取代明经科的地位,这样的话,儒道法便都受到了重视,而三史是对于历史的研究,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一科目没有多少人是应该的,但是必须保留。至于明字科,可划到杂文科里面,而明算科与特派使的贤者六学重合了,就不需要再设了。”

李治点了点头,明经和进士都是儒教为主,有些重合,明法是以法家科目为主,国家总是离不开律法。

原本已经快要睡着的李勣听得来济这么一说,不禁皱了皱眉,不太对劲呀,心里开始犯嘀咕了,我坐在这里是干什么的?难得张口道:“陛下,老臣以为这治国人才不可缺少,但这行兵打仗的人才同样也不可缺少呀,首先得安邦,方能治国,以往关于军政方面的是划到进士科里面的,而且考得甚少,而如今进士科里面又儒道并行,因此老臣建议是否能够增加一门涉及军事的科目,为军中选拔人才。”

他一个纯粹的元帅,只会领兵打仗,在此之前,他也没有打算出声,他很有自知之明,治国他不拿手,可是看着这些文臣们老是只顾着文臣的选拔,对于军队却是只字不提,心中当然极是不爽。他也不蠢,一旦将科举视为唯一入仕的途径,那么在百姓心中肯定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长久这么下去,朝廷肯定会变得重文轻武。

如今大唐可是尚武的国家,他作为一个军人,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必须要为军队说句话,为自己的将士说句公道话,打仗的人文科不行,这么个弄法,那对于军中将士太不公平了,考兵法的话,不但可以选拔人才,还可以展现出朝廷对于军队的重视。

李治一听,猛然吓出一身汗来,觉得好险呀!

要知道这可不是宋朝,文人的天下,现在可是武将的天下,凡事你不能将武官弃之不顾,现在的武官都是很牛的人,你皇帝不给我面子,我们也不会给你面子,李治笑着点头道:“爱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朕差点就忽略军方。不错,朝廷是决不能荒废军事,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这一科必须要加入科举。”

这个谁敢反对,包括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文臣,哪怕这建议不是李勣提出来的,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唐朝的武将那个个都是敢抡膀子在大殿上揍人的猛将兄,深受胡风影响,相当彪悍的,这与宋朝的儒将不一样,军方的势力在唐朝不是一般的强悍。

进士科、杂文科、明法科、军事科。日,这一下多出好多竞争对手来了。韩艺很是郁闷,就方才的谈话也看得出,他们根本就不提制科,而其余的科目都有大臣支持,可想而知,制科是多么的不受人重视,这也是为什么一千年多后,会有八国联军的事情发生,这真的只能怪自己,目光太短浅。

李治突然瞟了眼韩艺,见他一脸郁闷,是心如明镜,但其实他并非不重视贤者六学,恰恰相反,他是考虑过的,因为这“贤者六学”是以前未有的东西,如果将它添加到科举来,失败的话,反正制科一直以来都这么失败,没有人会关注,但万一成功了,那就完完全全属于他的功绩,别说跟李世民没有关系,跟以前任何一代君主都没有关系。

他轻咳一声,道:“韩艺提议将贤者六学放入制科当中,朕也觉得这对于国家是有利的,因此朕打算根据贤者六学,建办六院,专门为朝廷招纳这方面的人才。”说着他又看向韩艺,道:“韩艺,这既然是提出来的,朕就让你当这六院的总院长吧。”

他也不懂这贤者六学,普天之下,也只有韩艺一个人懂,只能让他来做这总院长。

许敬宗他们也没有反对,这六学中,没有一门学问跟权力挂钩,总院长估计也就是喊喊,没啥大用,迟早要被抛弃的。

“多谢陛下。”

韩艺心中一喜,又道:“陛下,微臣想找一人来当这副院长。”

“何人?”

“太史令。”

“李淳风?”

“正是。”

“他在这方面倒也多有建树。”李治点点头,但转念一想,李淳风好歹也是名声在外,让他去给韩艺打下手,人家会答应吗。于是道:“这朕还得问问太史令。”

第六百章 绯闻!绝对的绯闻!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被遗忘的计划第三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开拓者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求援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纯粹才能伟大第九百五十三章 死亡冲锋第九百一十章 伟大的一刻第九百八十九章 难以捉摸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再下一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不够再借第八百一十五章 何必问外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流水线模式第八百二十七章 政治投资第五百九十一章 团队精神第二千零三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四十五章 对不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早第七百五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都是因为你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韩牛匕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导火索第八十章 开始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都说是忽悠你们的第四百八十二章 来当我妹夫吧!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归者不善第九百一十七章 以农为本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六百三十八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息事宁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果敢第二百一十三章 单刀赴会(为无量夜火飘红加更)第二千零三十二章 你搞得很乱,那就不如....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完美的宝贝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最强文化第六百零一章 忧患第九百五十四章 贴身保镖第五百一十八章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你们这是在抢劫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塞翁失马第八百六十三章 寒门扛把子第二千零八十章 伟大的一日(下)第八百七十二章 潘多拉的盒子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腹黑武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两个女人一出戏第八百零三章 决战前夕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缩减开支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得有个桶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这才是真正的你第五十三章 qing楼达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将门犬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迟来的雪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必须以公谋私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上浇油第八百九十四章 科考之弊端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考验智商第一百零六章 计除内贼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行善不分男女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幸福的日子快要倒头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人是铁,饭是钢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点睛之笔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赶鸭子上架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以和为贵第五百五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九百六十章 命运共同体第六百七十八章 吓到自己人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不抢就有鬼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 教育也要商业化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毒舌艺第七百四十八章 自导自演第八百九十六章 真是一个神棍第三百六十四章 似曾相似第九百六十一章 劫后余生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七百零二章 圆满中的意外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逼出来的优雅第六百零八章 强敌林立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一顾倾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不可貌相也第一千零二十章 劝农桑第三百六十一章 喷你一脸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点睛之笔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人情难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玩大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懒得出奇第三百三十三章 五大特色第一百三十四章 闯大祸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百四十六章 杨家家主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有钱一切都好说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标准的以德服人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最强文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稳定军心第五百零八章 对症忽悠二百六十八章 绝密任务(上)第三百五十章 说好的国力强盛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超时代招聘会第九百一十二章 空手套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