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尾声

“进来吧,别在门边儿偷看了。”李治一边披着奏折,看到门角露出的那抹艳红,忍不住唇边挂上了一个微笑。

“耶耶!”大凤笑嘻嘻的拎着裙摆跑了进来,谄媚的凑到耶耶跟前,“你批了这么久奏章,肯定很累了吧,我给你捏捏肩膀。”

看着女儿明亮的笑脸,李治摇摇头,将着手中的奏折拿的离她远去了一些,“别,你上次给我倒茶,结果倒了一桌子谁,还得六部奏折转下去的时候,上面全是茶叶梗。”

“我又不是故意的。”大凤吐了吐舌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

“说吧,有什么事情。”李治无奈的敲了下她的头,“这么吞吞吐吐可不像你。”

“我听人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青海国王跟弘化公主逃到了威武?”大凤大大咧咧的坐在皇帝的坐榻旁问着耶耶。

wωw★TTKдN★C○

“消息挺灵通嘛。是有这回事,怎么?”李治点点头,并不生气。

长孙颖不在宫里的日子,李忠常在他身边观政,刚经历巨变的大凤根本不敢一个人呆在宫中,所以李治便常把她抱在怀中处理政事,跟李忠问答,久而久之,大凤也就对朝政有了很深的了解。

李治对于这种状况乐见其成,他并不介意女儿知政。甚至在他看来,这是保护女儿的必要方式之一。因为身为皇家公主,本身就与政治脱不了关系,只有懂得才不会被人利用,不会因此受其害。如果只靠他们的保护,那有天在他们鞭长莫及的时候,他不敢想象女儿会遇到什么。

人懂始终不如己懂。

不过近几年,大凤明显已经不满足于听了,她也常常发表自己的意见。

“耶耶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大凤期待的看着他,显然这才是她今天来的主要目的。

李治沉吟了下,今天上朝他已经说过这件事了,如果大凤对此关心,应该已经从太子那里得到消息了,为何还要再问一次?不过大凤既然为此专门来一趟,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于是他想想说道,“我已经决定将其部众安置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仍世袭青海地号。”

“耶耶这样做,可是觉得吐谷浑本来就是狼子野心,如今正好灭其部署?”大凤坐在那里微笑着问道。

“有一部分这样的原因,”李治点点头,“一来是觉得大军出征替吐谷浑复国划不来,二则吐谷浑狼子野心,不可不防。他们当初最强大的时候,堵住了我们向西的道路,令丝绸之路几乎阻塞。如今经过我们几代经营,终于拔却了这心腹之患,如今若不是为了安抚各部众,我连养都不想养他们。”

大唐的羁縻州府非常多,东南西北边境都是小国依附,所以大唐皇帝必须要抛却自身感情,从大局出发给予安排赏赐,让那些小国国主看到榜样。

“是这样啊,”大凤点点头,然后郑重的对李治说道,“虽然父亲考虑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是建议你,应该对吐谷浑用兵,收复失地。”

“哦,为什么?”李治坐在那里,一脸好奇的看着严肃状的女儿。

“吐蕃。”大凤板着脸,吐出了这两个字。

“吐蕃?”李治想了想,取笑的说着女儿,“难道就是因为吐蕃求娶过一次你,所以你就把人家记在心上了?”

吐蕃那边的松赞干布已经死了,新的赞普共日共赞继位不过数年就病死,如今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芒松芒赞。因为芒松芒赞还是小孩儿,所以国家大事由大相禄东赞做主。禄东赞此人足智多谋,他的存在对于大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在耶耶看来,我是那样小心眼儿的人吗!”大凤没有理会李治的说笑,只是面色严肃的说道,“女儿建议您出兵吐谷浑,就是为了防御吐蕃。如今吐蕃由禄东赞做主,此人狼子野心,可不像松赞干布那样心慕中原。从长安回去的共日共赞不到一年就病死,足以可以说明此人的心计!吐谷浑被侵占,更是证据。”

“共日共赞,据说是因为水土不服才病逝的。”李治沉吟了一下,却没有太反对女儿的说法。

之前李治采取长孙颖的说法,大建书院,令各国藩王将王子等人送到京城,表面上是接受文明洗礼,实际上则是培养他们对于大唐的向心性。吐蕃一直是重点盯防对象,松赞干布也很配合,于是他的儿子共日共赞很早就来了大唐,会说汉化,知汉礼。

李治原本觉得有此子在,至少可保大唐与吐蕃五十年和平,但谁知道共日共赞回吐蕃继位一年不到,就传来驾崩消息,实在是将他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

如今大唐对于吐蕃,似乎是毫无控制能力,但是万幸的是吐蕃如今还是非常老实,仍然保持着以前朝贡的习惯,对于大唐也是诚惶诚恐,吐谷浑一事更是专门上书,说是愿为大唐戍边。

很显然,他们对于这几年大唐边境上的胜仗还是很惧怕的,所以相比虽然早就归顺,但是却一直心怀不轨的吐谷浑,李治觉得这个更好控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连年打仗太花钱,而需要打仗的地方又太多,所以如今朝中普遍厌战情绪浓重,所以为了避免被人说成汉武帝那种“穷兵黩武”的皇帝,李治只能暂时罢战。

“那种话也就骗骗小孩子,李赞在长安城八年,回国后多半是禄东赞不愿意交出权力,所以才病逝的。”大凤撇撇嘴,显然不赞同李治的话。

共日共赞在长安城八年,那个吐蕃味儿十足的名字自然不能叫了,所以与来长安寄居的各国王子一样,都起了汉名。他因为喜欢李,所以特别跟皇帝申请了“李赞”这个名字。

大凤常年在学堂厮混,跟他还是很熟悉的,尤其是曾经禄东赞试图为他求娶大凤,两人还甚至做过一段时间“敌人”。不过这场政治联姻,或者说是由吐蕃发起的试探在被李治驳回之后,随着两人的年纪长大,也就早抛之脑后了。

共日共赞回国的状况,恐怕跟李治当初登基是差不多的。大凤是见识过李治是如何艰难的除掉长孙无忌这个权臣的,对于共日共赞来说,他的能力要比李治弱得多,面对的敌人禄东赞要比长孙无忌强得多,所以他一出事,大凤马上就有这个联想了。

不过除了为着曾经的好友默哀一把外,她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件事对于两个国家的影响。

“所以,你的意见是,我们要为吐谷浑打回这块地方?”李治没有急于呵斥大凤,只是拖着手饶有兴致的问她。

“不是为他们打,是为我们自己打。”大凤顺手从御案上扯了一张纸,然后拿着自己随身带的炭笔画道,“耶耶,你看这里,虽然吐谷浑的地方很不起眼,但是恰好卡在吐蕃跟我们之前,有他们在,吐蕃就无法在青海安心的牧羊。但是一旦吐谷浑握在他们手里,这一股狭长的地方就都在他们掌握之后。然后吐蕃人就可以往上,打勃律,龟兹,威胁安西都护府。到时候大唐的整个西部防线都会动摇,如果我们派这里,这里的军队去,那这里,这里的就会被牵制,防线上露出一大块空白。”

“安西都护府的军队怎么可能随意调动。”李治觉得大凤说的太过于危言耸听了。跟庞大的唐帝国起来,吐蕃根本不足为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母亲说过,凡是我们都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这样的结果就不会太糟糕。”大凤皱着眉看着李治,“有这种恶邻在身边,万一有天我们房子着火了,他趁火打劫怎么办?”

“你信不过耶耶?”李治皱了皱眉,作为一个正值春秋的皇帝,他当然很不愿意听到这种类似于“咒”自己的话。若不是大凤是他最爱的女儿,早就问罪了。

“我当然信你,但是在耶耶之后的皇帝呢?”大凤忧虑的看着他,“我们家大业大,总有今天这里,明年那里的问题。本来癣介之患医医就好了,可是一旦有人趁机剁我们的手脚,那可是要命的。”

“你很信不过吐蕃?”李治看着女儿,觉得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

“谁叫它最大?如果它能分裂成几十个,几百个小国家就好了。”大凤哼了一声,戳着纸上的大片空白,“所以对待这个恶邻,绝不能手软,要把钉子牢牢的钉在这里,等着腾出手来再慢慢收拾他。”

“数百个?有点意思。”大凤的抱怨显然给了李治在处理吐蕃问题上的新思路,但他考虑了片刻之后,却是叹息了一声,“只可惜有禄东赞这个对手在,恐怕就是真的想做点什么,也要等到他归西之后了。”

“是的,所以还是先处理吐谷浑问题好了。”大凤一拍手,星星眼的看着李治,“耶耶你会出兵的,对吧?”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要不要出兵,出哪里的兵,还要在朝会上做讨论后再决定。”李治虽然觉得大凤说的吐蕃骚扰大唐西域的事情不会出现,但是防患于未然还是必要的。他觉得自己之前对于吐蕃的确是有些轻视了,如果换个思路,要重新监控这里,那对于吐谷浑的处置就要再做安排了。

这种国家大事,是不能跟在女儿的聊天中决定的。

“来,你说了这么多,赏你口水喝。”李治跟女儿说完政事,自己给自己动手倒了杯茶的同时,也给大凤倒了一杯。

他这里不爱要人伺候,所以自己倒茶早就成了习惯。大凤也没有起来谢恩的习惯,盘着腿坐在那里直接把李治给她的水一饮而尽,“啊,还是耶耶疼我,刚才说了那么多话,真是渴死了。”

“你平常也不爱管兵事,”李治笑了笑,然后状似闲谈的说道,“太子花了多少力气才请你做说客的?”

“太子哥哥?才不是他呢。”大凤撇撇嘴,毫不自觉的露了底儿,“这事是娘让我来说的呢。”

“你娘,”李治握着杯子,笑容一下子就僵在了那里。

长孙颖回长安之后,就在皇宫附近的坊市里住着。她接过了晋阳公主留下的慈善会,还在女校里兼职任教,整天忙忙碌碌……

李治虽然知道她在做什么,但是与她却再也没有见过面。倒是孩子们经常跑过去,偶尔会传一些话来。

她对于这个国家的关心一如往昔,有可以利国利民的小点子也会写成陈条送来,但是却从来不提及私情。

“你娘,还好吧。”李治心不在焉的将着杯中的水喝完,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摩挲着杯口。

“挺好的,就是有些忙。”大凤看着李治那样子,忽然笑了,站起来鬼头鬼脑的蹭在他身边,“娘亲也这样问你呢,还问你有没有好好吃饭,按时睡觉。”

“哦。”李治应了一声,不管真假,他心里头都泛起了巨大的甜蜜。

虽然她不肯见他,但仍然关心着她。

“耶耶,你到底喜不喜欢娘?”就在李治暗爽的时候,大凤忽然凑过去,揪了揪他的袖子,一副不爽的样子。

“当然,当然喜欢。”.李治没想到有天会被女儿逼问这种事情,顿觉得尴尬。

“那你为什么不去见她?”大凤气鼓鼓的问道,一副看负心汉的样子。

李治见着她这样子,忍不住哑然失笑,耐心的解释道,“我当年答应过她,除非她来见我,否则就不去打扰她。”

“你是皇帝啊,你可以说话不算数的!”大凤对于赖账一门格外有心得,说的那叫个理直气壮。

“你啊,”李治无奈的摇摇头,敲敲她的脑袋,“君无戏言。“

“你啊,就是太要面子!”大凤模仿着李治的样子长叹了一声,然后忽然冲着他眨眨眼,“你不知道烈女怕缠郎么,你厚着脸皮去几次,我就不信娘能把你打出来。”

“你,”李治有些头疼的看着女儿,“你跟谁学的这些混话?再这样下去,我可要好好的彻查你身边的人了。”

“别别别,我是在学校里听说的。不对,是大哥那里。”大凤先是一慌,连连摆手,而后却是忽然醒悟过来似得,反倒是凑近了李治,“是大哥身边那个姓萧的小子,我上次就看到他不怀好意的怂恿大哥去堵人家姑娘的门。这家伙以后到朝堂上绝对是一代佞臣,我看你应该把他从大哥身边赶走,不对,还要好好的打她的板子。”

“萧瓘?”想想太子身边的萧家小子,李治一下就猜出是谁让大凤气的牙痒痒,顿时就笑了,“要是萧小郎说的,那就真有几分道理了。”

“耶耶,”大凤见着他这样,跺了跺脚,娇嗔的叫道,“你偏心!”

“你是我女儿,我不偏心你还能偏心谁。”看着女儿着急,李治故意坏心眼儿的装傻。

“你,哼,我本来还想告诉你我想到了一个让娘原谅你的办法,”大凤生气了一转头,故意背对着他,“但是现在我不想告诉你了。”

李治听到她这句话,陡然失去了笑容,在那里怔了良久才说道,“朕,朕不会再骗她了。”

“我没有说叫你骗娘啊,”大凤眨眨眼,冲他眨了眨眼,“我只是教你示弱……以及,告诉娘人生苦短,福祸难料啊。”

“娘子,永安公主来了。”长孙颖在后园摘菜的时候,忽然听到婢女禀报。她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让她进来吧。”

永安是大凤的封号,原本长孙颖一直害怕她承袭了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封号,但幸运的是最终大凤的封号十分符合她的心意。

公主的封号一般有两种,一种以封地称,例如丹阳公主,嘉陵公主等等,但是另外一些却是皇帝给予的嘉号。永安,永嘉,都是公主里常用的封号,不偏不倚,既有父母美好的祝愿,也不大拔尖,在着历史上估计平凡的能找到好些重名。

长孙颖一直希望女儿的人生平静而单纯,不求名垂青史,只求无忧无虑,所以这个封号刚刚好。

长孙颖在长安城已经住了数年了,跟着普通妇人一样,生活,工作,自食其力。关于她的身份,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不过这都不打紧,并没有人来打扰她的生活。

长孙颖知道这与李治的关照分不开,她也不矫情,接受他的关照的同时,也同样默默的回报着他。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家常小菜,只要她能想到的,都会托人给他送去。女儿跟儿子经常来看她,有时候也住在她这里,他跟她就像是普通的一对儿离婚夫妻,虽然不在一起了,却仍然能和平相处。

并且,她也常常怀念他。

在宫外的日子,她去学校上课,跟着女儿出行,跟着好友们逛街,逛古寺,怎么都会遇到一些年纪相当的男人。有不知她身份向她求爱的,她从最初的吃惊,到后面渐渐学会了微笑着拒绝。在此间李治并没有令人从中作梗,那些追求者也没遭遇到打击报复,这令长孙颖很感激。

被追求的经历让长孙颖感受到了自己身为女人的魅力,她从小进宫,只被着一个男人观看玩赏,久而久之常常使得她忘记自己的存在。等出了宫有了此番经历,才知道自己也算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她婉拒了那些求爱,同时开始想起了李治……

只有经历过诸多选择和诱惑,人才会明白自己想要选择的人是谁。

她跟李治之间,不是不爱,只是因为不合适。

想通这点,她的日子变更加过的随意。这一生她认真的活过,爱过,虽然结局并非尽如人意,却也无憾。

orz,关键的时候还要小棉袄出马。

生女儿怎么了,女儿也可以很有用啊_(:3∠)_不知道什么时候,jj就流行着只要不生儿子就不是人生赢家的观点了……默,明明大家都是女的,大家都最讨厌重男轻女啊……

120 日常第213章 母亡第192章 神探第5章 宠爱第52章 对手第76章 温柔第21章 拜访第117章 授计第114章 自信第107章 剧情第194章 秘密第21章 拜访第174章 年轻第119章 宗亲第31章 王氏第34章 上朝第8章 图穷第168章 出入第201章 殿试第59章 失手第29章 过年第228章 欢迎回家121 怀孕第83章 发现第170章 退让第195章 交易第9章 回家第4章 早膳第24章 长子第191章 裂痕第37章 嫉妒第118章 阳第25章 媚上第40章 看病第18章 公主2第55章 忠言第216章 异状第40章 看病第172章第65章 发病第129章 别扭第127章 妹妹第16章 礼物第153章 失踪第200章 对策第26章 波折第95章 思念第53章 误会第51章 转折第38章 赚钱第39章 傲气第196章 谎言第166章 黑手第51章 转折第194章 秘密第141章第52章 对手第106章 御驾第53章 误会第160章第10章 拒绝第31章 王氏第190章 螳螂第13章 选马第210章 心灰第126章 活动第117章 授计第152章 错招221 探望第128章 纸墨第205章 同床异梦第24章 长子第154章 礼物第160章 碰面第106章 御驾第129章 别扭第141章第78章 危机第26章 波折第54章 清晨第142章 帮忙第61章 胶着第128章 纸墨第228章 欢迎回家第127章 妹妹第90章 差别第131章 泄气第183章 亲情第163章 升官第184章 入侵第62章 弓藏第209章 图谋第225章 逃避第178章 出迎第225章 逃避第77章 虚名第137章 灭国第195章 交易第43章 成长第76章 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