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定都之选

“严先生军师他们都到议事厅了,你快去吧!”回到金陵之后的薛洋还没来得及歇息两日,就被袁袭和严明带人堵住了,惹得刚刚端着饭菜走过来的杨若兰跟着笑道:“看起来夫君是歇不了,往后只怕要更加忙碌才是。”

“你们先吃吧,我去看看。”薛洋露出一丝苦笑,拍了拍坐在自己身边的张沐雪的小脑袋,转而起身匆匆而去,倒是杨若兰坐下来之后看了看众人笑道:“猜猜看,严先生这么着急是什么大事?”

“天下一统,是问定都的事情了。”李稚妍倒是随即放下手中的筷子,若有所思道:“前日里夫君回归的时候,百姓询问,夫君就没有直接开口,想来,这金陵城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帝都。新朝开立在即,定都选址那是一等一的大事,不论选在哪,都需要提前准备,事无巨细,千头万绪,是该更加忙碌了。”

“姐姐,你们觉得定都哪里合适啊?”陈潇潇手托香腮,看着李稚妍问道:“我觉得在金陵住着挺好的,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而且这里很繁华,作为新朝帝都的话,不是很合适吗?”

“金陵虽好,但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朝政大事,一般只有杨若兰和李稚妍两人感兴趣,而此时,两人却相视一眼之后,都摇了摇头。

而在成王府议事厅内,袁袭和严明此时也在说着同样的问题,两人都不建议定都金陵,只不过他们选择的位置同样没办法让薛洋满意。

“金陵脂粉气太浓,从三国时代开始,往下南朝烟雨,一直到我朝,虽然日益繁华,北有大江勾连内外,往南位处江东,本身人口稠密,物产丰茂,但是此地建都,多属于偏安一隅,而且还容易让后世君臣陷入繁华迷梦之中,不是个好选择!”严明长期坐镇金陵,处置政事,所以对于金陵更有发言权,此时直接摇头道:“微臣觉得,还是迁回长安比较合适。一来可以承继大唐国祚,上应天命,理所应当,不会引起天下百姓的议论,二来,自汉以来,历朝历代,建都长安者,大多王朝强盛,各代君王均能奋发图强,让我中原一脉走出困境,强盛帝国建立新朝,选址长安,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先生没去过长安有所不知,如今的长安可不适合建都了。”不过严明的话刚刚说完,李振就直接摇头,今日只有他们几个人在,而李振是唯一一个去过长安,而且知道长安内情的人呢,此时听到他的建议之后连连摆手之后笑道:“长安可不是以前的大兴城了,现如今的长安破败不堪,不仅仅两朝皇宫被毁于一旦,断壁残垣遍地,宫室年久失修。而且最麻烦的是,长安人口凋敝,民生艰难,权义他们之所以长久在关中未动,就是因为长安附近,百姓连年战乱,生者十不存一啊!”

“若只是百姓凋零,其实问题不大,一旦确立建都,大可以从其他各处迁徙百姓前往,而且我们随行的文物朝臣家眷包括军中家属,足以填补空缺。”袁袭见到薛洋没有说话,顿时跟着道:“但是权义他们送来的消息说,如今把八百里秦川已经没有当年的景象了,不光光是河渠年久失修,而且土地日渐贫瘠,只怕无法支撑盛世天朝的帝都消耗。如果从外地转运,秦川连接之地,就是中原,中间黄河故道却无法和大运河相连,还要走陆路进入潼关,这一进一出的损耗只怕是天文数字,不值得考虑。”

“要我看,不如选在东都最为合适。”袁袭和李振两人的意见就是东都洛阳,实际上在后者主持疏浚中原运河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不仅仅大运河在东都城外被大力拓宽,安排了南北两面众多的码头渡口,而且城内的设施也全部重新修整,甚至于东都皇城都被接管修葺,依仗着当时手中十几万民工,还有天策军相助,东都是彻彻底底被从里到外重新换了样子。

“如此说来的话,东都倒也合适啊!”严明没去过东都和长安,所以一切都只是从纸面上得来的结论,被两人反驳之后,顿时发现了东都的优越性,转而也换了想法,朝着薛洋道:“东都在中原,交通便利,有大运河连接南北,坐镇中央,而且和长安也不远,大可仿照大唐旧例,设东西二京,只不过我们可以将长安变成陪都就是。”

“东都!”薛洋没有说话,只是在思索几人说的话,袁袭和李振的建议实际上和他记忆中的后世两宋定都的原则相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在开封一个在洛阳,但是位置不远,而且同处于中原,基本上难分伯仲。但是东都洛阳也不是他最中意的地方。

此地虽然也是古都,从东周开始,但凡定都中原的王朝,基本上都选择这里,但是事实证明,中原地形一望无际全都是平原,帝都周围无险可守,一旦出现内乱,则是首当其冲。而且最麻烦的是,定都洛阳,实际上和金陵有一个共同点,经济上的繁华导致了政治上的腐败,容易让王朝上下丧失进取的锐气。

而且,此地距离边境过远,也是一个问题,汉唐之所以选择长安定都,其中有一条,就是帝都所在位置,距离北方草原强敌很近,可以很容易集中全部的力量对抗强敌,同时长安也是往西进取西域的起点。这也是在汉唐两代,所有帝王对于西域都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的原因之一。拓展帝都附近的生存空间,获得战略回旋的余地,就只有往北往西。这也造就了如今幅员辽阔的王朝版图。

但是在薛洋所处的这个时代,小冰河期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加上关中连年战乱,人口流失,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秦川故地,已经支撑不起一个盛世王朝帝都消耗了。而且,一旦作为往西的起点,那么天策军进军西域的时候,关中本地经不起消耗,所有的钱粮都需要从东南输送,那等于是将最南边和最东边的物资运输到万里之外的西北边陲,可想而知,这中间损耗到底有多大。

第四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说降李环第九十五章 轩然大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卞山突击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晋汾大战(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决战福州(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借势第四百五十章 摧枯拉朽(上 )第七十六章 出战庐州(上)第一百零三章 明修栈道第二百七十五章 惠及江东第九百零二章 铁壁合围第二百七十三章 封赏拉拢(上)第九百四十一章 攻上任山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袭临武(中)第七百八十四章 夜袭(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扫荡泸州第九百三十二章 中央突破(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上马遭遇第四百七十七章 舆图玄机(上)第三章 力挽狂澜第一百八十六章 讨要战俘(下)第八百一十三章 反间计第二百七十二章 心志第四百零四章 木已成舟第一百六十三章 直插楚丘第九百二十二章 偷袭南皮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袭临武(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金陵历风雨(二)第六百零三章 两强争夺第九百零九章 长驱三百里(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天寿的宝藏(下)第九十五章 轩然大波第八百六十七章 一朝名丧尽(上)第二百九十章 当头一棒(上)第一千章 一战尽墨第三十八章 根基第二百二十章 扩编第一百五十七章 算计李克用第一百五十五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决战高阳(下)第一千零七章 动乱第二百九十六章 渡海第三百七十六章 魂断交州(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兵临汴梁第四百五十八章 攻伐虔州(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说降奎发(上)第四十四章 长江水贼第四百七十三章 乱局第三百七十章 攻城打援(下)第九百九十章 被抛弃第一千零五章 边军之殇(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一曲单相思第九百一十七章 燕北急报第十七章 以战养战(上)第四百零九章 刘氏内讧(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前后夹击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随机应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建昌败亡第四百二十四章 决胜一击第十二章 太湖县尉第七百九十六章 蜀军撤围第七百五十六章 符离之战(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出人意料(下)第二百零三章 宋城之变(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进军番禺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击(下)第五十六章 最后的府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攻略苏州(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字当头第一百四十五章 虚则实之第七百九十四章 兴元府之变第七百一十一章 牵扯第六百七十八章 夜战无双第一百九十三章 黄巢之死第九百章 遭遇战(上)第三百一十章 唐皇病了第四十八章 水军出击(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围困东都第四百六十四章 突袭临武(下)第一百章 破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突袭临武(中)第十二章 太湖县尉第七百一十四章 挑明了第三百八十章 拨乱反正(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阳谋牵制第九百零五章 白骨筑京观第八百八十二章 何以为家国(上)第二百二十章 扩编第五百零九章 金帛换和平(上)第八百九十三章 燕北狼烟(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河东军至第八百零四章 天下大变第八百七十八章 卢新月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五章 入局第九百一十六章 齐州城坡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头破血流(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