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预测成真

润州韩府。

韩熙载坐在房内,正在跟徐锴下着棋,棋盘上的黑子白子,密密麻麻厮杀正烈。

“韩兄的病情好些了吗?”徐锴捻着一子,一边思索棋路,一边询问着。

韩熙载点点头:“好些了,头晕症状减轻,心窝也不那么闷了,这个苏宸,医术的确有一套啊。”

徐锴淡淡笑道:“苏家传承医术,已有百年,历代出郎中,他懂一些医术,倒是也说得过去。”

韩熙载起疑说道:“只不过,家中三郎派人去柳河坊打听了苏宸的邻里,有些声名狼藉,不堪入耳啊!这就奇怪了,小小年纪,是真的品行不端,还是有意自污呢,令人捉摸不透。”

徐锴抬头,看了对方一眼,惊诧道:“喔,竟有此事?”

韩熙载点头道:“这苏宸在润州城已经待了五年,可是,并无表现出什么才华,被州府的书院退学,只是一个生徒身份。按理说,才华不会多出众才是,可是,那两首词诉衷情和破阵子,你也看到了,怕是整个江南唐国都无人能写出啊!”

徐锴也发出感慨:“何止唐国,怕是这些诸侯国全算上,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啊!”

韩熙载叹道:“此等人才,若不拉入咱们这边,好生培养,就过于可惜了。”

徐锴犹豫了一下,说道:“韩兄邀请他参加科举了吗?”

韩熙载摇头道:“跟他提过了,可是他拒绝了,说自己不擅长写锦绣文章,写不了骈赋,所以,选择放弃科举之路!”

“不入科举,直接荐举入朝,终究是麻烦事啊!”徐锴有些担忧。

经过隋唐科举发展,进士科几乎已经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了。除了一些权贵子弟庇荫之外,连大部分官宦子弟也都选择科举考试,因为通过庇荫进入仕途,有很多局限,不被士林认可,想要得到较高的机要职位,没有科举出身,会困难一些,发展受限。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光靠公卿子弟的身份,就能做高官了,科举打破了权贵阶层九品中正的仕途垄断。

韩熙载有所怀疑道:“所以说,这小子滑的很,当初有可能担心朝廷会因为他父亲的案子,牵扯到他,有人对他不利,因此选择自污名声,成为纨绔子弟,不至于被连累,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可能性还很大呢!”徐锴赞同这个猜测,接着分析道:“他父亲苏明远是罪臣身份,牵扯到了太子和齐王夺嫡漩涡中,满朝党争愈演愈烈,在不明背后谁是害他父亲的势力,这小子放任自己,自装堕落,躲避朝堂某些人的关注,也合情合理啊!”

如果苏宸在这听到这两位朝廷大佬如此分析他,只怕要大笑起来了,你们是不是脑洞太大,想的太多了。

韩熙载喃喃说道:“若是苏宸真有才学,还是要把他拉回科举上来,哪怕非常规的制举也行!”

制举即“制科”,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始于汉;皇帝常称制诏,提出问题,亲自策问应举之士,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便是一例。

唐代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随时设科,名目繁多。最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辞科等,唐文宗以后制举始实际停废。

徐锴想了想,提醒道:“光有诗词文采还不行,需要有真才实学、治国安邦的能力,才是目前唐国中兴所需要的。

韩熙载叹道:“不错,这也是老夫想说的,通过数次接触,这个苏宸给老夫带来诸多惊喜,写词,医术,还有评论国政时局。昨日老夫问起北边形势,让他提出些看法。那苏宸小子倒是分析得头头是道,还断定宋国会违背后周柴荣临终前“先北后南”的战略,重新改为“先南后北”,放弃攻打辽国。在占据荆南之后,今年开春会率先攻打楚国,然后割裂了唐国与蜀国。等吞灭蜀国,再攻南汉,最后包抄我唐国。这一番言论,令老夫都茅塞顿开啊!”

徐锴沉思片刻,狐疑道:“他年纪轻轻,没有接触朝堂之事,消息情报也无来源,如何能够推断出来这些时政的。”

“这也是老夫好奇之处,也不知预测是否准确,倘若宋国真按此战略推行,那苏宸便是真有大才,值得我们大力扶持和栽培;若是不准,那便是纸上谈兵了,再观察一下吧!”

韩熙载的话刚说完,就有侍卫快步来到门口,抱拳禀告道:“老爷,有西北方传来的密信!”

“拿进来。”韩熙载手里的棋子放下,转身对着门口喊了一声。

那名侍卫快步进房,把密信递给了韩熙载。

唐国西北方,是鄂州和江州之地,北面与宋国隔江对峙,曾一度与南平国,楚国,蜀国密集接壤,乃是江南唐国的西北门户,防守重要之地。

“犬子来信!”

韩熙载的第六子韩侹在江州大营内做偏将,能够接触不少前线消息,除了第一时间送往金陵城枢密院和兵部外,还有一份会以家族内部传信方式,让韩熙载能够及时看到,提前了解局势,出谋划策,做出应对。

“宋军开春后发动突袭,短短半个月内,已经攻克楚地四座城池,直逼长沙府去了。”

徐锴闻言脸色一变,惊道:“遭了,楚地那些诸侯割据,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韩熙载脸上顿时浮现担忧之色,点头道:“楚地十年前内乱,被我唐国大将边镐率兵攻占长沙,马氏举族投降,南楚灭亡。但后来楚国大将军刘言,起兵击败了我唐军,继续据有楚地。最终楚国后主马希崇投了后周,在大梁城被周世宗封为羽林统军,而楚地实际被刘言、王逵等楚将割据,表面虽然仍称楚国,其实,早已名存实亡,一盘散沙了。如今被虎狼之师的宋军袭击,按照此趋势,怕是一两个月,楚地就要全部沦陷了。”

徐锴也焦虑说道:“那样一来,宋国拿下了荆南的江陵府和楚国的长沙府,从北向南,把蜀国和唐国就给割裂开了,无法联系。”

韩熙载蹙着眉头,忽然想起一事,惊讶道:“咦,这岂非与苏宸分析的,刚好吻合了?”

徐锴恍然道:“然也!基本一致,那宋军下个目标,就是蜀国了?”

“可能性很大!”

徐锴拱手劝道:“韩兄,朝堂主和派,保守派太多,荆楚尽灭,唇亡齿寒,韩兄当尽早返回金陵中枢,主持大局,为策应蜀国提前谋划。”

韩熙载犹豫片刻道:“还有时间,着急不得,要看咱们金陵这位官家得到此消息之后,如何反应吧!若官家不急,老夫干着急终是无用……”说完之后,他口中喃喃念着“苏宸”二字,眼神带着几分期待之色。

第五百五十一章 监军之职第三百九十四章 风波持续第三百一十章 暗流涌动第五百四十九章 练功提升第三百九十一章 恩宠有加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别辞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秋闱余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拢人心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为盟主加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聚首金陵渡!第五百四十七章 再次相见第四章 附庸风雅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第一百五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仇不报非君子第十一章 我不想继承亿万家产第五百五十九章 随军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险之又险第五百六十六章 回府相见第四百零五章 看得很紧第三百五十一章 宋国使节团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所怀疑第六百五十八章 虚与蛇委第一百四十章 困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第一百七十九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六百一十章 猜疑另外身份第五百三十八章 唇亡齿寒不可丢第二百零八章 一夜长大的少女第五百一十一章 赔率不高第二百四十七章 挽留二女第二百二十三章 哪个少女不怀春第六百七十六章 宋军猛如虎第三百八十二章 爱已入骨第六百七十九章 朝廷动荡,下旨降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萤火之光与皓月争辉第五百四十五章 安心放权第一百六十二章 转运使到来第六百七十一章 民怨沸腾第二百九十章 有猫腻儿第五百三十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六百八十五章 金陵失陷(上)第八十八章 没事挑事儿第三百章 好转迹象第二百零四章 身世之谜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赐的惊喜第三百三十九章 洗脱嫌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渡江西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二更)第三百四十章 都是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拿下采石矶第一百九十七章 暗器有毒第五百七十七章 残酷的修罗场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到一个方子第八十五章 挺过一关第一百三十一章 丁家阴谋第三十二章 庭院深深第四百零三章 相谈两不厌第六十一章 睡错床第四百七十章 分配新任务!第三百二十章 亲手熬药第一百一十章 恳请帮忙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灭口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精兵简政第九十六章 叶探花第四百二十五章 离别前夕第五十八章 那一刻的凝视第一百五十章 不打自招第十六章 起冲突第五十六章 终相会第四百四十三章 提出策略第二百三十四章 怀恨在心第七十四章 知女莫若父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第二百二十七章 谋划小周后第四百三十九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第十五章 隋唐传奇演义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家的内忧外患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外说漏第二十七章 怕是没救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婚事重提第二十五章 知府父女第六百六十章 离别在即第六百七十二章 惹祸上身第五百四十章 不容乐观第六章 从未了解过他第五百章 北固山庄园第四十一章 踢到铁板第一百二十七章 切磋第五百四十九章 练功提升第六十六章 红袖坊第四百八十三章 静观其变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划第一百四十章 困局第五百零一章 拜访白府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查罪证第三百一十四章 临危不乱第一百零四章 奇怪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