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初战

“嚓”的一声,木头被李愔的陌刀轻易地砍断了。很爽的感觉。

程处默等人也纷纷过了过瘾,他们检查了刀锋,的确是丝毫无损。

唐朝初年,唐军并没有大量装备陌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钢材和加工工艺落后。

李愔有淘宝系统的帮忙,淘宝来了立方氮化硼(cbn)砂轮系列,切割打磨神器。这些砂轮没有电力,但是工匠们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手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加工速度大大提升了。

李愔检索百度,发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种十分厉害的武器——英格兰长弓。

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白蜡木、橡木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在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

长弓射出的箭可达300米左右(在古代兵器中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弹幕“的效果,当自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后方的长弓手仍然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

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

长弓发射的箭簇最大射程可达400码(360米),唐军中的制式弓箭射程最大为250米,通常的有效射程为150米。

长弓的箭矢,可以在240-280码(约合220-260米)距离穿透皮革、衬垫甲及织物,或者侵彻锁子甲。在200码距离上,板甲或鱼鳞甲可以抵挡它的侵彻;而100码以内的正面击中连板甲也抗不住;到了50米的范围,长弓利箭简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

长弓在战场上胜过弩,主要凭的是射速快。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能起码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个别变态的甚至能射出20支。这样的平均射速,到了1866年,普奥战争中后膛定装的德莱塞步枪也仅能达到其一半。

这样的射速,如果是1000人集体射击,一分钟可以射出上万只箭,威力惊人。

长弓还有一个特点——制作简单,价格便宜。

李愔对长弓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在箭头的制作上,采用了三棱箭尖,这种箭头的破甲力更强。另外就是确定了两种尺寸标准1.6米和2.0米两种。

李愔另一个发明就是工兵锹。

这两项新技术又专门设立了新的生产工厂。

经过,报请李世民批准,由阴山都护府抽调了1000名官兵,进行新式武器的演练。定于今年10月20号,到长安接受李世民的检阅。

李愔为了锻炼杜荷、程处默、尉迟宝琪、杨康的能力,让他们接受了这个受阅任务。

杜荷和程处默负责演练陌刀阵。

尉迟宝琪和杨康负责演练长弓阵。

还有那个赵大山,负责工兵演练。

李愔少年心性,想起了后世的阅兵式,想闹着玩玩。

在李绩的配合下,受阅部队很快就到位了,李愔有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

李绩在云州待了半个月,带着一批陌刀和长弓返回了阴山都护府。不久,就检验了长弓等新式武器的威力。

西突厥持节副使孛贴,由于策动了部分薛延陀人投奔了西突厥,现在已经升官了,成为了西宁(嘉峪关东北部)将军,与大唐阴山都护府西部行军道接壤。

他为了破坏大唐控制薛延陀部族地区,经常派人越界来捣乱。

李愔现在是总领草原事务的宣抚使,他已经下过命令,对于西突厥的挑战,随时都要坚决反击。

这天,杏林湖守御所千总高珉接到报告,说有一队西突厥军队在边境上闹事,他们越境抢劫了几户牧民,和唐军巡逻队发生了冲突。

高珉立即集合起600名唐军前往出事地点。

还没有到出事地点,路上就看到那几户牧民的毡房前面,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具尸体,十分凄惨。唐军将士们都气炸了肺,急着寻找西突厥人,狠狠地收拾他们。

不久,他们在边境附近,发现了那些西突厥人。

西突厥人很嚣张,他们就在大唐边境的这一侧,耀武扬威地等着唐军出现。他们之所以胆大,因为他们足足有2200多人。

西突厥人看到唐军到来,立即列阵,准备厮杀。唐军也开始列队,双方开始对峙。

西突厥人仗着自己人多,在一箭之地以外叫嚣挑衅。

对峙了大约30分钟,守御所千总高珉下令唐军准备射击。

这下,西突厥人笑得更欢了,他们认为唐军有病,在一箭之地之外张弓射箭,明摆着是吓唬人的。可惜的是,他们的一箭之地这个概念错了。

唐军第一轮射击开始了。100名手持2米长弓的远射手,从300米以外,第一排箭矢飞来,西突厥人就倒下了不下30人。

西突厥人想不到唐军的箭矢竟然能够射出这么远,一下了慌了神了。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排箭矢又到了,又有十几名士兵被射中。

西突厥人大部分身上穿着皮甲,对于长弓射来的三棱箭头,就像是纸糊的一样。

孛贴看到对方人少,下令全体冲锋,要和唐军近战肉搏。西突厥人就发起了冲锋。

唐军士兵还拥有300张1.6米的长弓,他们采用平射,不停地射出箭矢。

使用2米长弓的士兵们采用抛射,继续打击后面的西突厥军队。

西突厥人十分郁闷,他们不明白,唐军似乎就不用重新取箭拉弓,箭矢不停歇地射来。

原来,这种射术就是三段射。

三段射是十六世纪所出现的一种火绳枪战术,在当时火枪无法连续射击的情况下,这种战术弥补了火枪射击速度慢的缺点。在明朝和日本都出现过三段击的记载。这种射击方法在连发火器未发明时是一种快速持续有效的射击方法。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初期平定南方(云南)的将领沐英首先在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而改进的一种战术射击方式。具体是由三人为一个小组,先由最前面的火枪手射击,然后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三人交替装弹、开火,使原本射击一次需要一分钟甚至更久的火绳枪效率提升三倍!近似于欧洲的半回旋战术。

为了不留射击空挡,李愔将这种战术,引用到了长弓的射术上来。

西突厥的骑兵从发动开始,冲到唐军跟前大约需要20多秒时间,就是这二十多秒,就已经给西突厥人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

西突厥极其凶悍,仗着人多,在如此大的伤亡的情况下仍然扑了上来。

第六十章 杨妃的无奈第四百八十七章 关键性的一战(续)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贞之士第二百二十八章 兴奋的孔颖达第四百六十一章 泄密事件第一百二十八章 是朕的好儿子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初战第二百零九章 傻子才去呢第四百二十二章 武者对决第三百零九章 江山社稷的福气第二百零七章 你像我爹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忧虑第七十三章 生产过剩也有风险第五百二十章 失灵的系统第一百三十五章 打针第二百三十六章 梁王府广告第一百八十九章 远征军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阿拉伯内乱第一百七十章 香皂和肥皂第四百八十六章 关键性的一战第二百六十六章 时机未到第三百五十九章 圈套第一百六十六章 铁血唐军第四百八十九章 艰难的抉择第五百四十章 暗流涌动 (续 )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战第三十一章 风暴前夕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葛路镇第三百七十七章 态度第一百六十章 又要去草原第七十三章 生产过剩也有风险第二百二十九章 妖怪斗法第七十二章 粮食是换来的第十章 先打了再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失控第四百一十章 哈里发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露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突袭第二十章 暗流涌动第五十九章 恐怖暴利第三百零五章 稳定后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先发制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方动态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网第一百零九章 情况突变第一百八十六章大唐华尔兹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命第四百七十五章 乱套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外贸与经济掠夺第三百三十八章 作死就成全第三百二十七章 祸害倭国第三百六十四章 污浊的朝堂第五十二章 明枪暗箭第三百六十六章 反击计划第六十九章 尿不到一个壶里第八十四章 契苾公主第四百六十二章 女飞贼第七十九章 唐家庄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贞之士第三百八十二章 摊牌第四百二十七章 毒酒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幕拉开第五百三十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倭奴王子第十九章 狼图腾的传说第一百零七章 深入草原第五十六章 工业学校第二百二十四章 接掌飞虎军第六十八章 香饽饽第三百八十一章 争吵第四百一十章 哈里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奔袭行动第六十六章 丰收时刻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贞之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乡第二百三十三章 云州来客第一百九十二章 远征军四第二百九十章 绝杀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象兵部队第四百四十章 薛仁贵和高仙芝第四百一十二章 倭奴王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上遭遇战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打针第三百一十八掌 冰释前嫌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唐国土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来临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火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品酒第二百零五章 灞桥杀机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梁王府广告第三百八十二章 摊牌第三百二十五章 武器的差距二第一百六十章 又要去草原第二百二十二章 听证会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旦泡妞一第七十六章 人妖第四百六十四章 调查局新局长第五十二章 明枪暗箭第二百三十六章 梁王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