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粮食是换来的

李世民问道:“运去了多少?”

“25万石(担)。另外25 万石也已经有了着落。”李愔说道。

“什么?”大殿上一片哗然!李世民吃惊地身子前倾,说道:“你哪里来的粮食?到底怎么回事儿,快说来听听?”

“父皇,您还记得上次朝廷褒奖的那些义商吗?这些粮食是他们为了感谢,朝廷允许他们的子女上工业学校,乘坐从7品以下装饰的四轮马车等恩赐,平价卖给朝廷的,户部已经付清了粮款,粮食已经运往了边关。”李愔说道。

“哈哈,你小子,真有你的!”李世民十分高兴地说道。他站起来,走下了台阶,来到了李愔身边,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说吧,要朕给你什么奖赏?”

李愔说道:“父皇,这件事都是太子哥哥事先安排好的,儿臣只是奉命行事,要奖励,也该奖励太子哥哥才是。”

李世民心里清楚,自己那个长子,是没有这个能耐的。他笑道:“好,太子李承乾要奖励,你这个具体办事的也要奖励。”

“等一下,皇上。臣有疑问。”这时,魏征说道。

李世民心头微微不快,说道:“你又有什么话说?”

魏征说道:“臣很好奇,不知道梁王殿下用了什么法子,就让那些追逐利润的商人,不去赚取大笔的利润,而甘心把粮食平价卖给朝廷?”

随着魏征的质疑,许多人都跟着附和,表面上是说要向梁王学习办事的本事,潜台词是商人们受到了梁王李愔的逼迫,才不得已这样做的。

李世民生气了,这回是真的怒了。他大声训斥道:“你们这些人,朝廷遇到危机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一个个拿不出个主意,逼得朕要饿着自己、嫔妃和皇子们。

现在,朕的儿子,替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你们却又出来说三道四的,居心何在?!

你们真的认为朕是软弱可欺,不敢治你们的罪吗?马宣良。”

“臣在。”马宣良闪身出来应道。

“把魏征和那几个说朕儿子不是的家伙,关到天牢里去!”李世民喝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看,皇上怒了,急忙上前劝解,满大殿上众人跪倒了一片。唯独魏征倔强地站在那里!

李愔知道魏征是出于公心,他上前说道:“父皇,魏大人有疑虑是正常的,这件事还是由儿臣来回答吧。”

李世民也想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回到龙椅上坐下,说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都站了起来。李世民说道:“梁王,你就说说吧。”

李愔说道:“父皇,请传儿臣的典军(卫队长)杨康上殿。”

李世民点点头。

殿值太监高声宣到:“传梁王府典军杨康上殿。”

不久,杨康和工部的官员,抬着一个箱子上来了,两个工部的官员还抬着一个大铜壶。

李愔叫上太子李承乾,从箱子里拿出来一套精美的玻璃茶具,取出了一包茶叶,工部的官员拎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大铜壶,在玻璃茶壶里泡上了茶,然后倒了一杯,由李承乾端上去,献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端起杯茶,就闻到了一股香气,他饮了一口,只觉入口馨香,鲜爽回甘,不禁向杯中望去,只见茶丝细扁,银绿映翠,汤色银绿映翠,以前从未见过。问到:“这是什么茶,我以前怎么从没有见过?”

李承乾答不上来,就示意李愔来回答。

李愔就给李世民介绍了这种茶叶。这种茶产自陕西汉中,是汉中仙毫中的一种,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闻名。

唐朝的制茶工艺还很落后,茶叶都是阴干的,喝茶的时候需要煮茶,茶叶被煮得烂叽叽的,品质极差。

李愔引进了现代炒茶工艺,选择了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杀青,杀青完成后,吹风冷却,以保持叶色明翠。经适度揉捻,转入炒二青,出锅后,仍以吹风冷却。再经锅炒干燥。翠峰型绿茶二青后,则在特制的整形焙灶上,用手工以“揉、搓、扎”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紧直的外形,然后烘干。

??炒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润而绿;香高味厚,回味甘甜。翠峰则以外形紧直,翠绿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为其特点。

李愔简略地给李世民介绍完了。李世民第一句话就是:“有这样的好东西,为什么不早献上来?”接着,他看到大臣们一个个眼巴巴地朝这里望着,就吩咐道:“给大家每人倒一杯,都尝尝吧。”

大臣们喝完了茶,一个个赞不绝口。

李愔说道:“父皇,各位大人。你们的判断是对的。商人是追逐利润的,粮食是人家自己的,我们没有权利逼迫人家低价出售。

这种制茶的方法是我师傅研制出来的,我是用合作制茶的方法,和商人们交换来的,他们绝对是自愿的,因为我和他们的合作,可以给他们带来比粮食登高的利润。就这么简单。”

原来,李愔在来参加朝会前,先去找了长安城最大的粮商霍弋,和他谈好了条件,解决了25万担粮食。

这下,大臣们都没有异议了。

魏征上前说道:“梁王殿下,请恕臣孤陋寡闻。您用自己师傅传授的绝学,为大唐换来了粮食,臣还对您质疑,臣深感惭愧。在此,郑重地向您道歉。”说着,对李愔深施一礼。

李愔说道:“魏大人不必如此,此时只怪我事前没有说清楚。”接着,他大声说道:“剩下的25万担粮食,有愿意平价出售的,可以私下找我联系,我保证不会让大家吃亏的。”

李愔原本可以直接就从商人那里弄到50万担粮食,他特地留出了25万担的缺口,留给勋贵们,让他们从茶叶经营中得到好处。

这样,既解决了朝廷的粮食问题,又交好了这些勋贵。

朝廷的危难,又一次被这个三害儿子给解决了。李世民心情极好,他望着杨康等人面前的箱子,问道:“那里面是什么?”

第三十二章 集体发难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大儒第三百六十六章 反击计划第二百九十九章 象兵部队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上遭遇战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幕拉开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巨变之东宫密谋第一百五十六章 参观第二十一章 除夕夜第一百九十六章 梁王的手段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害的风头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战第二百一十一章 休闲时刻第五百四十九章 暴露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来临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火二第二十五章 黄金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质争夺战第三百三十二章 生死攸关的战争第六十章 杨妃的无奈第一百二十一章 幸亏是自己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祸害倭国第四百三十九章 吐蕃备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杨妃娘娘的心愿第二百四十九章 残酷第四百一十一章 哈里发的礼物第二百四十六章 威逼与利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太厉害了第五百零五章 海军俱乐部第二百零四章 灞桥杀机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恶性案件背后第五百一十九章 断指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靖的忧虑第六十四章 李孝恭第二百三十章 皇上要干什么第一百九十章 远征军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生死攸关的战争第一百八十三章 阅兵式 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休闲时刻第二百九十五章 玻璃与经济战第四百九十二章 猛将争功 (续)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第三百六十三章 淫威也是威第一百零五章 联络第五百二十五章 道歉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锋 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带皮没毛的猪肉第二百一十章 牛叉特权第一百三十四章 带皮没毛的猪肉第三百六十章 黑衣寡妇第三百六十二章 断案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锋 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阅兵式 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谁来了第九十七章 窥视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世民耍赖第二百四十一章 军管吏部第二十八章 父子密谈第五百三十一章 币制改革和银行第三百七十章 暗流涌动第五百零三章 李工程师第二百二十二章 听证会第二百二十二章 听证会第八十四章 契苾公主第九十七章 窥视第四百零七章 长安风尚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个三害第五十七章 冰激凌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恪的艳遇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子们求亲第五百一十六章 告发第四十一章 雷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登陆九州第三百一十二章 波斯国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血战龙德城第八十八章 闷土豆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报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阿史那晴第一百五十九章 王子们求亲第二百二十章 风向标第二百六十三章 作死升级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空军 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字据的黑锅第四百四十三章 军功制度改革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战第四百五十七章 长安三雄第三百五十章 阴谋第一百三十七章 儿孙的铁饭碗第五百零二章 微服出巡第四百一十七章 外贸与经济掠夺第十三章 朝会第四十章 大唐的敌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没送出去的礼物第三百零八章 文工团第一百三十七章 儿孙的铁饭碗第一百零六章 契苾章鋆第三百八十二章 摊牌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唐矿业第二百九十二章 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