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不愧大名

一四八、不愧大名

斗宝大会的第一天,马上风师徒俩告了个灰头土脸,最后任志被取消了两年的斗宝资格,想要入会也只有等到第三年了。

话说任志还得想办法怎么去实现他之前许下的,如果这事败露了,就由他花一百万买下马上风手里的赝品宣德炉这个承诺。去偷去抢他没有那个本事,也只能找他老子开口了,不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和斗宝大会完全没有五分钱的关系。

宁琳琅众望所归,获得了新人冠军的头衔,正式成为了收藏协会的会员。排名在他后面的是石磊和那位无派别会长的弟子,本来闻阔海和那位是在伯仲之间的,但是为了平衡一下,只好是把闻阔海放在了第四名的位置上。

不过闻阔海虽然排名第四,但是他也有着前三的实力,后面的问考也就是个形式而已。凭着他能够淘到那婴戏图玉壶春瓶,实力就可见一斑了,进入收藏协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五名至第八名也只有两位是年龄偏大的,倒是第八名之后的,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这也是今年斗宝大会的一个异象,清一色的少年组压倒成年组。五到八名的几个人也不是吃素的,问考的时候也是全部通过,其中两人是经济派,一人是无派别人士,一人是单独参加的,目前还属于不明真相的群众。

第二天的斗宝大会进行的很顺利,因为收藏协会的会员基数比较多,藏品无法一一上场进行展示,所以采取了统一展示,展示之后统一投票的方法。卢俊义凭借着一副清早期的翡翠手镯,和一幅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寒江独钓图》,以一票的微弱差距排在了会员斗宝的第二名。

正副会长和名誉会长都是不参加斗宝的,剩下的也就是在京的十多位理事了。因此,第三天斗宝要比前两天的都简单,但是却要比前两天都精彩,能入理事的都是正经的大玩家,手里的宝贝自然不会差了。

抽签之后,田乃昘排在了上午第七位,张辰排在了下午的第三位。

田乃昘拿出的两件藏品还是很牛的,尤其是一幅仇英摹唐宫仕女图系列中张萱的《捣练图》,堪称为书画藏品中的上乘精品。

仇英可是书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并成为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中坚力量。

仇英年少时就被文徵明所赏识,后来又在周臣门下学习,他的画法师承赵伯驹和刘松年等人,擅画山水人物,尤其是仕女画和临摹,最为精湛;他所摹唐宋名家的作品,与原作相比几乎难辨真假。

这幅画集仇英的强项于一身,图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到位,把妇女们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等动作描绘的生动入微,竟是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那幅原作毫无二致。

这幅画也把田乃昘顺顺利利地推上了当天斗宝第二名的位置。

下午轮到张辰上场时,几乎在场的所有理事会员等等一干人等,甚至包括几位会长,都有些屏气凝神,都想看看这个收藏协会有史以来最年青的理事会拿出什么样的藏品来。

张辰上到主台,朝台下微微鞠躬,面带微笑道:“各位前辈,各位收藏界的同仁,大家好首先我要恭喜新进入到协会的八位会员,预祝你们在今后能够不断进取,在业内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同时我也为收藏协会能够吸收到更多的业内俊杰,以至于收藏这一行当能够薪火相传,永远延续并且发扬光大而骄傲。”

“今天我带来的两件藏品,其中一件王羲之的《兰亭宴集序》,协会内的一些前辈已经鉴赏过了,在这里拿出来充个数;另一件是我新收的藏品柴窑梅瓶,请大家鉴赏。”

话音一落,场下的就开始发出各种议论或者惊叹声音了。

“早就听说咱们协会最年轻的理事收藏了两幅王右军的真迹,一直没机会见识见识,今天可要好好看看。”

“唉,不是说有两幅吗,怎么只带来一幅啊。这样的宝贝,肯定是看了这幅就想着那幅,这不是让人睡不着觉吗。”

“得了吧,两幅都拿来不就重样儿了吗,那个不合规矩的。反正就在咱自己人手上,啥时候得空了让张辰带来,有的是时间内给你看。”

“他手里居然有柴窑瓷?这可是听说过没见的玩意儿,今儿好好见识见识。”

“这年轻人还真是不简单,拿出手的都是顶级重器,真不愧是陈氏门徒,代代出英才啊。”

“切,拿出来不就是要显摆吗,还不是为了个冠军的名头。”

“哼,这小子也就运气好罢了。”

各种声音里,有羡慕的,有赞赏的,也有说坏话的……

《兰亭序》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玩意儿的创作地点是一个叫做兰亭的风景所在。

话说当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谢安,纠结了四十一个人去到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在河边举行祭祀神灵的非法集会。呃,好像法律规定五十人以上才叫非法集会,人数控制的这么紧,那就当他们是在聚会吧。

总之呢,大家喝酒吃肉,风花雪月地嗨了一阵子之后,略微有些酒劲儿上头的王羲之就来兴致了,非要当场挥毫泼墨。众人见他喝大了,有些拦不住,就由着他写了一篇三百多字,抒发内心情怀的作文,其中还有因错字而涂改之处若干。

虽然有些涂改,但是也没人会说什么不好的话,再说了,王羲之的字那还真是一等一的漂亮。所以呢,大家就毫不吝啬赞誉之辞,把王右军狠狠地夸了一番。不夸不行啊,王羲之当时也属于是不小的官了,而且他们家可是大豪族,惹不起的;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谢安盯着,这厮可是王羲之的铁哥们儿,那是能得罪的吗?

其实在本书前边第十八章里已经说过了,当晚王羲之回到家里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醒来就想起前一日自己写过一篇作文,于是让人拿来给他看看。

王羲之做为远近驰名的文人,当然知道像他一样的一些文人的毛病(同样这个毛病的人,后来也有一个名人,那就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喝点酒就管不住自己了,尤其喝大了之后还喜欢抽抽两下,这一抽抽,感觉他就来了,所以呢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创作的机会,很多大才子的佳作就是酒后抽抽出来的。

看过之后,王羲之自认为写的还是不错的,作文的用词和修饰也很到位,唯独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涂改的地方。可这即兴之作他就是有这个缺点,这么好的一篇作文,不好好弄出来实在可惜。于是乎,王羲之再次奋笔疾书,写了好些遍之后,终于在第N回找到了感觉,出了一篇没有错字的成稿。

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人或七十古来稀嘛。王羲之这时候已经是五十一岁高龄,深知自己也没多久的活头,以后怕是再没机会写出一篇能够超越这《兰亭宴集序》的巅峰之作了。就把这幅完美的作品装潢表起来,等自己挂掉之后,让这幅字长伴自己左右。

而那幅有错字的作品,则是被他的子孙保留了下来。到了唐太宗年间,这玩意儿不知怎么的,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甚爱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太宗皇帝就用很不光彩的手法,把那幅字从王羲之后代的手中搞走了。

李世民得到《兰亭序》之后,大呼过瘾,还让人临摹多份,分发给皇亲贵族和大臣们,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好处大家分享嘛。

张辰拿出《兰亭序》来参加斗宝,让很多会员们都双眼发亮,看过的还想再看,没看过的更是抢着要见识一下。尤其是专项收藏书画的,面对这样的千古名作,中国书法第一帖,那种矜持再也保持不住了。管他什么前辈不前辈的,会长们还没有动作,一些个书画藏家就已经一窝蜂地用到了展示台前。

张辰站在那里,看着这些好像疯了一样的家伙,心里就忍不住地担忧起来,至于这么疯狂吗,这么多人上手,不小心给损坏了怎么办,谁能赔我啊?赶忙抢到展示台前,伸手挡住众人。

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笑容,道:“各位前辈,先别着急啊,大家这么挤在一起谁也看不痛快不是,而且各位前辈都是有年纪的人了,万一挤伤了可就不划算了。咱们还是一个个的来最好,东西就在这里放着是飞不了的,先请几位老会长鉴赏吧。”

这话还真是把众人压了一压,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头了,不说是自家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沉不住气,在小辈们面前闹了笑话。那边的几位老会长还没动呢,自己这些人就跑上来挤作一团,成何体统啊,还有没有一点规矩。

众人识相地退到一边,把通道给老会长们让开来,等着这几位老爷子都上去之后,才排在了队伍的后面。剩下坐在座位上的就都是年轻一点的理事和一干会员们了,他们还没有往前面排的资格,论资历还是论名气都轮不上自己,还是别去自找没趣了,反正就像张辰说的,东西就在那里放着,在所有人没有看过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收起来的。

这时候,田乃昘、卢俊义还有石磊和宁琳琅四个人,倒是一点不带着急地坐在那里闲聊着,好像前面的拥挤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压根儿就看不见似的。

他们当然不着急了,宁琳琅是张辰的未婚妻,两个人成天厮混在一起,张辰的东西就是她的,这幅《兰亭序》她早已看过多少遍,临摹都临了百十遍了,这会儿当然不会那么上心。田乃昘三人一样也是不急,他们是张辰最亲近的朋友,这幅字也是看过并且摹过多遍的。

王羲之的书法是好,鼎鼎大名的书圣啊,哪怕是一个字,最少也要值个百八十万,整个一幅的那价值就不用说了,说出个价钱来都是在侮辱书圣。只要是搞收藏的,就不会对王羲之的真迹无动于衷,可这玩意儿是张辰的,他们只要想看或者想摹一下过过瘾,随时都可以提出要求,张辰也绝对不会拒绝。

不过话说回来,啥兴趣也是有个限度的,见多了自然也就会淡一点。而且张辰的宝贝有很多,这几位早在张辰那里把眼睛养刁了,现在都有点收货太难的感觉,见着一般的物件压根儿就提不起兴趣来。

石磊就曾经很感慨地提出过,不知道和张辰做朋友是幸运还是悲哀。幸运的是在张辰这里可以经常见识到各种宝贝,而且更新的速度还不慢,完全可以达到养眼的功效;悲哀的是慢慢地把眼睛养刁了,不见正经玩意儿就懒得出手,可真要遇正经好东西,又没有张辰那样的运气。

再说台上正在围着《兰亭序》讨论着的老爷子们,虽然在之前的时候,他们早已经为了这幅字激烈地辩论过了,最后也通过鉴定,这的确是王羲之的真迹。可这时候再次见到这幅字,还是七嘴八舌地在那里议论着,不过这次不是为真假而辩论,言语之间却是为了自己认为的妙处不被别人认同而愤愤不平。

有的说这里是王右军行书的精髓所在,完全表现了其书法“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气势;那边又说王右军乃是行书第一名家,通篇皆是妙笔,其书法雄秀之气,出于天然,通篇毫无衰迹。

也有人说这幅字笔法、墨气、行款、神韵无一不佳,章法、结构也甚是完美,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当称为古今书画界第一至宝,乃是极品中的极品。

石磊的爷爷石老会长也曾经亲自到张辰家里去临摹过这幅字,可以说是除董老和张辰、宁琳琅之外,对这幅字最为了解的一个人。同时还是收藏协会诸位会长中,惟一一位在书法协会兼任名誉会长的,其书法功力深厚,和那位满清后裔的老先生也是莫逆之交,在当代的书法家之中也是排得上前三名的,这个时候他最有发言权。

众位老爷子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大会长开口打断了大家的争论,这样争来辩去的也不过是为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还不如让石老来个权威的定论呢。

“大家都静一静吧,在字画方面,我们这些老头子当中,也就石老最有发言权,不如让石老来点评一下吧。”

大会长虽说是公派的会长,但是在收藏界也是很有些名声的,而且又是正牌的会长,他的话还是有作用的。一帮老头子们也觉得,这么争论不休的实在有失脸面,就都看着石老,等他给一个最权威的评价。

石老笑了一笑,缓缓地道:“呵呵,既然大家看得起,那我就来说一说吧。王羲之行书点画秀美,行气流畅,遒媚劲健,贵越群品,古往今来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后人成为‘书圣’,就是源于这《兰亭序》被米芾定义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初稿之后,曾经敕令赵模、冯承素等人摹制数本,此外还有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摹本若干,以及后人的诸多摹本,至今还有流传于世的,可见这《兰亭序》的魅力之所在。”

“可是,不论是何朝何代,哪个人的摹本,包括神龙本、天历本、武定本等等在内,有纸本的,也有绢本墨迹的。其中虽然也有些临摹得惟妙惟肖,得了几分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韵;但是却要差这蚕茧纸本的王右军真迹太多了,这行书才是真正称得上‘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绝代所无’的‘天下第一行书’。曾有人评价王羲之的行书‘故古今以为师法’,如今看来,果真是不负大名”

石老的这句话,再一次给这《兰亭序》下了定义,天下第一行书法帖的名头,算是坐实了。

第40章 惊天宝藏(四)第108章 加勒比(一)第240章 谈判的基础第495章 与福布斯合作第315章 开工第157章 《古瓷秘录》(下)第36章 藏宝第29章 情定南疆(下)第86章 双将第611章 帮不到你第35章 腾冲交易会(五)第280章 恩将仇报第535章 龙城张家好福气第296章 宝石釉(上)第151章 七子八婿满床笏(上)第279章 很眼熟的背影第290章 杨度第286章 马上风的未来第588章 这样都可以赚到第88章 多生孩子第12章 一对玉蝉第355章 绑架第272章 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第567章 千金良友第546章 衣锦还乡之捧恩师(九)第336章 “黑三代”也有款第646章 造就传说第四四三四四四章 至尊皇权的象征和万人追捧的臭脚一二第5章 维摩诘真迹第369章 风暴初现第298章 进化(上)第725章 歪打正着第693章 十万火急第179章 满载而归第八十一章第396章 海上丝绸之路(五)第525章 横生枝节第33章 腾冲交易会(三)第290章 杨度第283章 第九对月影灯第259章 恐怖事件(四)第473章 魂盘(上)第163章 再临缅甸(六)第184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第673章 完败、惨败第9章 黄锡第24章 碰瓷(中)第236章 轮到咱们显摆了第88章 多生孩子第237章 态度第733章 新年与灾难同在第733章 新年与灾难同在第588章 这样都可以赚到第547章 衣锦还乡之犁庭扫穴(上)第212章 验收(下)第580章 直接打脸(下)第287章 又一个庞大的工程第473章 魂盘(上)第663章 特拉凡科第743章 自我禁足第73章 宁家第515章 被偷拍了第647章 没怀上第264章 二六五章 去欧洲淘宝第515章 被偷拍了第601章 广泛募捐第735章 画展请柬五九九第635章 如此疯狂第324章 一致对外(三千八)第169章 惊悚雅加达(上)第51章 你要是想打我就打吧第90章 找麻烦的代价第455章 你再给我重复一遍看看第629章 大婚前夜的无耻行径第438章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第396章 海上丝绸之路(五)第738章 新春大漏(二)第687章 影响力(一)第660章 冲进警局第604章 破局第735章 画展请柬第667章 意外发现第253章 满盘皆败第579章 直接打脸(上)第二六八二六九章 驴肝马肺斯氏琴第514章 拍卖会恩怨(十八)第390章 佩服第514章 拍卖会恩怨(十八)第538章 衣锦还乡(一)第438章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第466章 又是碰瓷的第539章 衣锦还乡(二)第508章 拍卖会恩怨(十二)第93章 承经大师第357章 准备第80章 归来第176章 木质不同第90章 找麻烦的代价第359章 收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