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不懂历史(四)

()

()

啪啪啪……,一阵掌声响起。张辰说的的确是大实话,也是收藏界一直以来就在争论的一个话题,这话也的确是得了很多罪人。

只有不指望着完全依靠交易古董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只有这种人才是真正喜爱收藏,喜欢古文化的人,他们不屑于用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拔高自身的规格,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专家。

掌声过后,张辰又接着道:“本来的传承有序并不是今天这个意思,在古代的时候是用思绪的那个“绪,字,指的是例如帝王或者贵族的家族谱系形成和繁衍的记录,把主系、旁系、支系、分支等等都记录在案,代代相传,以为后世的参考,只不过到后来被用在了收藏鉴定上面,就改用了序列的“序,。

真正符合传承有序的古董微乎其微,数量最多的就是字画类的藏品,其他门类里边几乎是凤毛磷角,尤其是青铜器、瓷器这类的藏品,你从哪一点上来判断它的传承有序呢,既没有收藏者的刻款,也没有题款,万分之一不到的几率可能会有文字记载。大部分都是这一代还在张家收藏,过了几十年可能就被李家收藏了,再过几十年李家经济出了问题,也许就会变卖到王家,这个过程当中的几经转手是不可能有记录的。

就以清宫廷藏品为例来说吧,很大一部分都是得自明代的宫廷收藏,但是在明代之前呢,紫禁城建成使用是在一四二一年,从这个时间再往前是元代,距离历史上的宋代收藏盛世最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时间,再距离隋唐或者秦汉就更久远了,当时所收藏的古董如何做到传承有序呢。

那时候的古董收藏品是以什么方式进入到繁禁城的,原来在哪些人手里流传过,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楚,也就是说,在它们有确切的资料记载和收藏证明之前,都是流散在民间各处的,想要做到传承有序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认为,不论是已经立身于收藏圈的人,还是初识门径的收藏爱好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不断提高,从而告别靠着一句“传承有序,走遍天下的畸形发展。”

以张辰今时今日在收藏界的地位,还不足以通过这一番话就打破现有的某些局面,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的。投石入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何况张辰在收藏圈年青一代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号召力,一些常常收看博古藏谈的观众也对这个年轻的鉴定专家十分信赖,他的话也算是能有些力度了。

说完这段,张辰喝了一口水润润喉咙,又道:“这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朋友刚刚还提到了关于鉴定的问题“传承有序,就是相关于鉴定的,下面我再说几句吧。

古董的鉴定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在所有的行业当中,古董鉴定这一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最多,也最容易出错。每一件古董的鉴定都有可能用到历史、文学、艺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会受鉴定师心理和身体状态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位鉴定师或者鉴定家能够保证一生都不会出现错误。

我们现在的鉴定中,特别是陶瓷类的鉴定,用到最多的就是“标型学”也有叫做眼学或者器物形态学的,属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学名叫做“考古类型学,。通过对一件标准器的研究,从其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作为鉴定的依据。

但是在鉴定工作中,标型学也不是百试不爽的法宝,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研究机构,可以保证对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相关文化做到完全了解如透明,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一样无法做到。

某一位工匠或者技师在制作某一件产品的时候,会受到个人心情、

艺术造诣、对文化形态的不同理解等多方面的影响,所造的器物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又或者某些对文化和艺术有独特的见解或者有独特喜好的工匠,他们制造的器物就会有另类的特征,这类的工匠从责到今也有很多。

这样的器物在鉴定的时候,标型学或者一贯使用的知识就不足以让鉴定者做出准确的判断了,往往会在一些细节上出现误判,导致鉴定结果和现实之间的偏差。

所以说,在古董鉴定中,只有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做出最佳的判断结果。在你鉴定完最后一件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出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进步。”

“各位专家好,我是《华夏都市报》的记者,我想请问张先生,据说您从九岁开始就已经进入古玩行了,迄今为止,您在鉴定方面出过错吗,能不能列举一二呢?”这个提问的是和唐韵关系不错的媒体记者,这话可并不是要拆台,而是把现场记者的思路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张辰笑道:“只要是搞收藏的,就肯定会有出错的时候,我同样也不能幸免。不过我很幸运,我在童年的时候,就跟随我的父亲张百11

先生学习收藏,还有我的同门师长们悉心教导,出错的几率比较小一些,也都在青少年时代,近年来还没有发现鉴定方面的错误。

看走眼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果要列举的话,年代都比较久了,我就说一件吧。我十三岁的时候,我父亲带回一幅石住山会长的墨宝,用古纸写的,装裱十分精美,我那时候已经学习书画类收藏差不多三年了,可还是当做了修复过的董其昌真迹,我父亲罚我摹董其昌《东方先生画赞碑》两百遍。”这话说完,记者席上又是一阵笑多,张辰的轻松对答和幽默诙谐影响着整个的会场。

这件事不是编出来的,在张辰少年的时候真正发生过,石老在书画方面的造诣相当高,属于国内最顶级的书画家,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能够模仿苏、黄、米、蔡、颜、柳等多人的作品,几达乱真的地步。

关系相近的同行之间相互抬捧是常有的事,石老是实干派的领袖之一,又是好友石磊的爷爷对张辰也颇有照顾,这时候适时地鼓吹一下很正常,虽然以石老的成就已经无需这种抬捧了,但是拍拍这位可敬的长辈小马屁也是不错的说来说去就是一乐而已。

随后又有记者针对裴光灰的质疑问题进行提问:“各位专家好,我是收藏同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裴光灰先生的质疑中曾提到藏协的一位名誉会长麻先生,对于麻先生的评论,和裴光灰先生的质疑,唐韵做何态度?”这个问题是藏协的另一个理事郭崇仁来回答的:“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必须要说真话,这不是说朋友带来一件藏品或者在市场里见到一件东西,明知不对却只能说一些诸如“看不准,之类模棱两可的话你只要给出肯定的〖答〗案,就必须讲真话。

关于麻先生,我来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收藏界出了一个笑话,有人把汉府大酒店的餐具当做成化斗彩去拍卖,这件事的主人公就是麻先生。虽然那两只斗彩碗的确很精美,也做到了十足的仿真度,但是“汉府,两字的底款却足以说明问题了各位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连酒店的餐具都认不出来的人,还妄谈什么元青花呢。

至于裴光灰先生的质疑,那就更简单了,前边的时候田老师和幕老师都已经说过了他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太有限了,完全还做不到对一件古董进行鉴定的程度,他的质疑也只是一个笑话而已。我们不排除他的行为是为了拔高自己的身份,给他新成立的鉴定工作室做宣传的可能,对于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能做的除了鄙视就只有无视了。

而裴光灰先生本人一直以来就号称自己是国内第一位“不吃皇粮,的职业文物鉴定家,对此我很有疑问。他目前还兼着一些拿楠的职务,我想提醒他一下什么时候他把这些职务都辞去了,再说这种大话也不迟:再说到鉴定家这个称呼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他和他的朋友在这么叫而已,有了这次的例子,还有谁会承认他的鉴定结果吗?

从他的质疑文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此人的修养确实很差劲。

如果他是一个很有〖道〗德,很注重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人,绝对不会用洗手间来作比喻,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物种,不同的色彩等等,世间有无数相对立的东西都是可以借用的,难道他的意识里只有这一种吗?”关于裴光灰对唐韵馆藏文物真伪质疑的记者提问进行了一个多小

时,唐韵方面以详实的证据和证明给出了一个〖答〗案,唐韵绝对没有任何一件藏品是鉴定失误的,更不可能有作伪的行为。

接着进行的两项内容再次引起了业界的轰动,陈老等几位藏协的名誉会长代表藏协当场宣读并出示了藏协《关于撤销麻尚峰同志名誉会长职务的决定》,并且宣布藏协将和唐韵联合进行收藏品鉴定工作,不定期在唐韵文化园区免费对藏友所持的收藏品进行鉴定。

第二项正如记者们会前猜测的,唐韵公布了文化园区新的建设计划细则,对即将建设的三座展馆做了详细的解说,并且宣布唐韵即将展开沉船打捞和水下考古业务,在不久的未来,唐韵文化园区的船舶资料中心也将对矢众开放参观。

这个举动在记者们理解来,有几方面的意思:首先,唐韵要全面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领域,这就代表着近现代和当代的艺术品很可能或出现一轮新的价格上扬:其次,唐韵的汽车和机械展馆开展,会抢掉多少京城车展的市场,这里边对于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商机:再次,影音展馆的出现,会不会改变现有的影视作品市场格局,以唐韵的实力和声望,又能带动起怎样一个浪潮。

然后,唐韵进行水下考古业务,并且开放船舶资料中心,是不是一个博物展览领域的新课题,其他的博物馆院将如何应对:另外,唐韵打造出这样巨大的一个顶级文化圣地,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文化项目,接下来它会朝哪个方每发展,又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第202章 古琴第341章 中枢台的效率第509章 拍卖会恩怨(十三)第135章 拍卖会风波(四)第345章 震撼第335章 捧杀第592章 津溏之行第474章 魂盘(中)第266章 不利的开局第188章 来宾第610章 面试(上)第234章 逐出家门--第二三五章 再生毒计第728章 抱憾神庙第168章 做一个愉儿第578章 又是杨晨燕第188章 来宾第103章 一赌为快一睹为快(六)第4章 文庙街第287章 又一个庞大的工程第669章 有科研意识的王室第219章 所谓引回第432章 震撼七一五七一六从荒原苦到香饽饽上下第88章 多生孩子第604章 破局第482章 七年之痒(三)第633章 婚宴开始第57章 兔子表哥第495章 与福布斯合作第502章 拍卖会恩怨(六)第260章 真正的目的第202章 古琴第674章 原来是他第170章 惊悚雅加达(下)第196章 开拍第376章 悲催的艾斯肯纳兹(下)第112章 珊瑚(下)第131章 开业第155章 半张羊皮第337章 幸好第653章 威逼第547章 衣锦还乡之犁庭扫穴(上)第698章 一命换一命(下)第121章 三神器第59章 母亲(二)第662章 收场第169章 惊悚雅加达(上)第646章 造就传说第332章 高仿赝品第329章 一车粉条(上)第655章 市长公子第86章 双将第242章 /第二四三章、没开始就破裂的谈判(上)七一一黑色的金刚杵第491章 意义重大第740章 新春大漏(三)第217章 老爷车第219章 所谓引回第607章 到底谁不幸第280章 恩将仇报第67章 银元第52章 身世第130章 一切顺利第682章 老爷子们的交锋第43章 听妈妈的话,把她搞定。第156章 《古瓷秘录》(上)第154章 元宵夜的枪声第305章 专家效应第457章 外来的搅屎棍第368章 永远替你保密第409章 无稽之谈第702章 破而后立(下)第101章 一赌为快一睹为快(四)第210章 张沐的心思第282章 乐极生悲第484章 七年之痒(五)第583章 远房来客第37章 惊天宝藏(一)第649章 杂志第一期第60章 搂着儿子睡第625章 婚前最后一夜第181章 建筑工地上的求职者第419章 大有收获第76章 拍卖会上的大漏(上)第396章 海上丝绸之路(五)第150章 虎符第618章 围猎第603章 事机败露第490章 被冷落的贵族第515章 被偷拍了第732章 不能农夫救蛇第127章 这都是真的吗第22章 解石第357章 准备第737章 新春大漏(一)第448章 好人好报第701章 破而后立(中)第707章 圈地运动第528章 真相现第600章 真正的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