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药师

桃华吓了一跳。这会儿怎么把先帝的事又扯出来了,果然有其女必有其父,老爹说起话来有时候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但说都已经说了,她也只能闭嘴听着,可不能自己跳出来给老爹坍台。

然而你不说总有人说的,当即便听有人道:“蒋家既知有罪,为何蒋氏还敢行医?岂不是蔑视先帝?”

桃华当即抬起头来:“不知这位大人为何要扣这顶帽子下来?蒋家早已不行医了,我又何曾违背过?”

“你曾入宫为妃嫔诊治过。”

“那是旧友重逢,偶见误用药方,难道不言不语吗?”

“你还前去治疫——”

桃华头昂得更高:“治疫乃是皇后娘娘所荐。何况此乃为国之大事,怎能与寻常行医相提并论?若治疫也算行医,难道我还要向那些病者去一一收取诊金么?还是说皇后娘娘忘记了先帝旨意,才会如此行事?”

把皇后都扯出来了,这帽子还怎么扣?于阁老不由得有些头疼。他一向觉得这个女儿还是很不错的,怎么如今越大越沉不住气,净干些授人以柄的事呢?

既然治疫不算行医,给太后治病就更不算了,这可是奉诏。不过到底有人脑子快,立刻就道:“你可是给靖海侯太夫人诊治过!”

“那是我的外伯祖母。”桃华皮笑肉不笑地冲说话的人咧了咧嘴,“大人消息如此灵通,难道不知民女的继母姓曹吗?”

合着给长辈治病不算行医?要说起来,还真的不能算,更不能说因为你不可行医,就得眼睁睁看着长辈朋友得了病还不管的。

皇帝笑吟吟地听桃华把一干官员都驳得没了话,才问蒋锡:“这书编完了吗?”

蒋锡答道:“回皇上话,虽然大体完全,但有许多缺憾之处。”

女儿把这书捧得高高的,当爹的却说有许多缺憾之处,皇帝也好奇起来:“何处缺憾?”

蒋锡依旧老实地回答:“草药有南北之分,草民编纂此书,原想将药草之习性、如何种植炮制均录于其中。然而百闻不如一见,草民久居南方,因此对南方草药多有眼见,自信记录翔实无误。然而北地却不曾一去,许多草药便不得亲见,仅以前人书中所录,及询问走南闯北之药商所见,还恐有所遗漏。另外,有些草药南北皆生,然而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即使同一草药,地气不同,其性定然亦有不同。否则,亦无东北参与高丽参之差别了。草民想,总要能实地勘察一番,落于文字方觉妥当。”

皇帝露出一点惊讶之色:“如此说来,你竟是想走遍南北,察验百草了?”他环视殿中,“诸卿,蒋锡不过一民,便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之理,仅编一书,便有格物求实之心,诸卿之为官,可能如此?”

桃华也没想到自己老爹竟然有这样的志向,看着蒋锡跪伏的身影,居然觉得老爹形象挺高大的。

殿里的好些官员脸色可不是很好看。无它,皇帝正说中了他们的痛处。做官嘛,和光同尘,哪里能事事都那么较真呢?水至清则无鱼,真搞得上下通透了,也就再没机会有上下了。然而这话谁敢说呢,只能哼哼呀呀地答应着。

皇帝在上头目光一扫,就知道谁心里在嘀咕,不过却并不显露出来,只是道:“有求实之心志,无论做什么都可成就。”

于阁老干咳了一声,旁边便有个官员状似好奇地问:“蒋锡,你既有此志,为何不去北方呢?”

桃华仔细瞧了瞧,确定这位就是刚才跳出来说她给靖海侯太夫人治病的那个,看他的官服是正三品,应该也是一部侍郎什么的,倒是紧跟于阁老的脚步,好使得很呢。

这问题不怀好意,但蒋锡仍旧很实在地回答:“一者草民之前丧妻,家中儿女又小,不能久离。二者路途遥远,关隘诸多行走不便。且草药多生山泽之中,草民若孤身一人,并不安全。即如得此金鸡纳粉,便是草民跟随药商队伍前往广东,又因机缘与那船长相识,才能买得此药。”

皇帝含笑听着,问道:“那你可还想走遍天下吗?”

蒋锡想了一想,道:“草民的儿子今年才三岁,但女儿已能管家理事,草民虽不敢离家太久,但若行程以半年计,其实草民很想去的,只是能让人同行的商队难找,还有路引文书亦不好办。”

皇帝哈哈大笑道:“好!你有此心志,朕心甚慰,若此书能成,亦惠及万民。来人,拟旨。着蒋锡奉旨编纂《草药纲》一书,出行各处,通畅无阻。若出外勘察,遇县可支银二十两、人一名,遇州则银五十两、人二名,遇府则银一百两、人四名,为其助力。并封蒋锡为药师,凡大内所藏医书允其借阅,见四品及以下官员不跪。”

桃华又惊又喜,连蒋锡自己都愣了。奉旨修书,这可是莫大的光荣,而且有了这道旨意,就等于有了皇帝当靠山啊。并且皇帝的旨意里给了极大的权力,这种在外头遇衙门就可支钱支人,各关卡都能通行无阻,意味着蒋锡可以随便去哪里都行了。而见四品及以下官员不跪,就等于给了相当于四品官员的官阶,即使在京城里也不必到处受气了。

蒋锡怔了片刻,眉开眼笑地磕下头去:“草民谢皇上隆恩!”完了忍不住就问一句,“皇上,草民今日就能去大内借阅藏书吗?”皇家藏书,或许不如世代行医的人家来得专精,但其内容丰富却是个人家藏远远不及的,定然还有许多孤本呢!

皇帝看他这样兴奋,不由得好笑:“你只关切大内藏书吗?”

蒋锡这才发觉自己失态,连忙解释:“草民听说大内有前朝孤本收藏,所以惊喜失态了。至于其他,皇上允草民各处通行,又能在当地衙门借支人手,草民便可去许多地方,自是大好事。草民定然尽心竭力编纂此书,不负皇上厚恩。”

皇帝含笑点头,对杜太监道:“送蒋锡父女出去,并去蒋府颁封赏旨意罢。”

殿中众官员看着蒋家父女走了,便也纷纷告退。本来他们也议完了事,若不是皇帝忽然召了蒋家人来,他们早该退了。

方才跳出来指责桃华给靖海侯府出诊的那人姓鲁名显,乃是吏部右侍郎,娶的是于阁老门生之女,能有如今成就离不开于阁老大力提携,自然是于党铁杆。出了文光殿,鲁显便凑到于阁老身边,小声道:“阁老,皇上今日说的话,倒像是在敲打下官等呢。”

于阁老轻轻地哼了一声:“此次治疫出事甚多。我怎么记得,洛南县与你也有几分关系?”

鲁显吓了一跳,忙道:“阁老明鉴,洛南县令虽是下官姻亲,但隔得甚远,下官平日与他并无甚来往的。”

他这话说的半真半假。洛南县令是他女儿夫家小姑的公公,原是洛南县丞。因他是捐了个监生而不是正经考出来的功名,论理做个县丞也就到头了。谁知前几年洛南县令丁忧,这个缺就空了出来,他动了心思,七弯八拐就托到了鲁显这里。

鲁显本不愿管这事的。他虽身居吏部,但除了听于阁老的调动官员之外,自己倒是不大谋利。无奈女儿与这小姑相处得好,回家来对父亲撒娇撒痴,他便只得应了。之后洛南县令倒是来送过几回礼,因他不大回应,也就渐渐淡了。谁知道此次大疫,他竟有胆子弄出这样的事来,眼见着皇上震怒,准了安郡王奏折所请,已将此次一干借难谋利的人都抓了起来,如那惠民药局副使和洛南县令这样的,均判斩监候,只等到腊月里就要行刑了。

出了这事,鲁显也觉得没脸,因此越发看不得皇帝抬举蒋家。尤其今日皇帝拿着蒋锡说事儿,言语之中似有所指,更不能不教人疑心。

“无甚来往就好。”于阁老轻轻哼了一声,“你当知道此事的厉害。前次宗人府闹出贪污一事来,已经换了些人,此次势必又要一番更替,你且坐稳了你的位置!”

鲁显听于阁老声音阴沉,心里一阵发悸,连忙答应。过了片刻,才又小心翼翼地道:“阁老,这连着两次,下官委实有点担心,不会是皇上……”

于阁老默然半晌,才缓缓道:“此次太后得疟,皇上忧心不已,应是不会……”就去年皇后还弄掉了一个龙胎,这其中也有太后不作为的原因,如果皇帝真的恼了于家,这次该巴不得太后早死了才是。

“是是。都是安郡王闹出的事!”鲁显听于阁老这样说,便放了心。

“可不是。从他来了京城,这事就没断过。”于阁老冷冷地道。先是修他的郡王府扯出贪污案子来,幸好拉下马的都是于党的小喽啰,倒也不伤筋动骨。但南苑围猎的时候于锐失了金吾卫指挥使的位置,却是让于阁老极心疼的事。

便是于阁老再强硬,他也不能不承认,于家自他和太后起兴盛无比,却把底下的儿孙们惯得无能了。他有六个亲孙子,却没一个肯去学武的,都吃不了那份苦,只有自幼丧父的于锐磨练了出来,却又因着一时冲动闹得前功尽弃。

至于那些旁枝的族人,更是烂泥扶不上壁,一个个的不知道自己努力,眼睛都盯着承恩伯那个爵位,一窝蜂地想着过继。

说起承恩伯,于阁老又是一气。老承恩伯,也就是太后的亲兄长,虽然是个老实人,但当年也是科举出身,能做到四品知府的,怎么生个儿子却这样不成器。在猎场闹出大笑话,自己到现在还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如此下去,于家靠谁来支持?

白居易《长恨歌》里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于阁老现在就有这种感觉——锦衣玉食,能养出才貌双全的女儿来,嫁出去还可以笼络姻亲,可同样的锦衣玉食,养出来的却只是纨绔子弟,根本撑不起门户!

有时候于阁老真想把日子过成从前那样儿,家里所有人的份例都砍去八成,让他们吃点苦头才知道上进!然而这只是想想罢了,不要说下头的子孙,就是他自己,过惯了富贵日子,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罢了罢了,再想办法吧。于锐是再进不了宫卫了,那就放到外头去练练,能攒点军功也是一样的,不过比在宫卫里更辛苦些就是了。但是如今天下不说四海升平吧,战事也不多,要攒军功,不打仗可不行。

西北——那地方去不得!如此就只剩东南了。东南一带,领兵的是陆大将军,如果把于锐送去……

于阁老心里不很有底。陆大将军此人,只管打仗,从不结党,即使于锐去了,恐怕也要从头做起,哪有那么快就能攒到足够的军功呢?那么——他记得陆大将军有两个儿子,虽然年纪才十二三岁,但亲事也可以议起来了……

于阁老心里盘算着事,对鲁显便有些敷衍,弄得他心里惴惴不安地回了家。

鲁府宅子并不很大。京城里寸土寸金,鲁显这个宅子位置不错,价格自然高昂。不过横竖他家里人口不多,倒也不值得一掷千金去买那豪华宅第。

不过也因为宅子不大的缘故,内院有点什么动静,在垂花门那儿也就听见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平常鲁显听到这声音都要欢喜的,此刻却想皱眉,因为这是他女儿回来了,而且多半又是受小姑之托,回来说情的。

果然,正房里坐着三个妇人:鲁显的母亲鲁老夫人,他的妻子鲁夫人,还有就是他的闺女鲁璇。

鲁璇是个二十来岁的俏丽少妇,这会儿脸上的脂粉有一点儿乱,眼圈也是红红的,一见父亲回来就连忙起身:“爹爹可回来了!”

鲁显少见地没有对宝贝女儿露出笑容:“怎么三天两头的往娘家跑?亲家太太也不管你吗?”

“爹!”鲁璇从没受过这样的冷遇,不由得跺了跺脚,“素儿的公爹被判了斩监候,爹,你想办法救救他呀!”

素儿就是鲁璇的小姑,鲁显料着她就要提这事,不由得一阵头疼:“这事爹管不了。那是皇上亲自批的。”皇帝说要杀,他哪有本事救。

“那可以换人呀!”鲁璇早就有对策了,“用个死囚把人换出来,这总行吧?”

鲁显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种事当然是有的,而且历朝历代都有。但你也得看看是什么案子。这种皇帝御笔亲批的大案,你也敢把人换了?到时候一露馅,整个鲁家都完蛋。

“胡闹!这是多大的事你知道吗?”鲁显头一回对女儿提高了嗓门,“万一事泄,你是要害死全家吗?”

鲁璇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鲁显犹自怒气冲冲:“这几日皇上没干别的,就揪着这事儿往下查呢,连于阁老今日都提醒我要远着他家,你倒好,这是怕你爹的官坐得太稳当了是不是?”

“咳咳,这是干什么!”鲁老夫人发声了,手里的拐棍还在地上顿了一下,以加强自己的气势,“你这又吼又叫的,是要生吃了璇儿不成?璇儿,到祖母这里来。”

这个家里,鲁老夫人是最疼爱鲁璇的。盖因当年鲁夫人怀着鲁璇的时候,老夫人生了场重病,几乎群医束手。偏从鲁璇生下来,老夫人这病就慢慢好了。因此老夫人视这个孙女为福星,在鲁璇满月的时候还特地请了个当地有点名气的道姑来批八字。

那请来的道姑道行没有,却是个最善察颜观色的,就靠着这个本事奉承各家女眷,募化那香油钱。鲁家的事她是知道的,因此最后就批出个鲁璇与祖母八字最相得的结果,骗得鲁老夫人乐呵呵地酬了她十两银子,接着就把孙女抱到身边养着,看待如同自己眼珠子一般。

鲁璇立时就扑进鲁老夫人怀里去了:“祖母,我这也是没办法!我,我五年都没动静,再这样,他家就要纳妾了!”

鲁显攀了于阁老,仕途顺畅,给女儿找的夫家自然也不差。当然,因为鲁显的官职一直在对方之上,所以那家还是要捧着鲁璇的。无奈鲁璇日子虽过得顺心,肚子却不争气,到如今成亲已经快五年了,硬是不见动静。再这么下去,就算鲁显官再高也不好说话了,难道因为你官高,还让女婿断了香火不成?

鲁璇边说边抹泪:“公爹也就罢了,婆母的脸色早就不大好看,只小姑时常替我说几句话。如今若是这事都办不成,小姑以后岂肯帮我?”

鲁老夫人一阵心疼,不由得就道:“显儿,你就这么一个闺女,怎好看着她受苦?”

鲁显头大如斗。欲待解说此事严重,但他出身寒门,鲁老夫人年轻时不过一个村妇罢了,有些事跟她讲了也是白讲。然而他又是个孝顺的人,不能对母亲拉个长脸,一时倒不知该怎么办了。

倒是鲁夫人在一边轻声细气地道:“璇儿,早就跟你说过了。你肚子没动静,就该挑个人放在姑爷身边。如此一来,既拢住了姑爷,又堵住了你婆母的嘴。且你挑的人,身契都握在你手里,岂敢跟你作对?丫鬟们生下的,就是儿子也不金贵,将来等你自己有了孩儿,自然稳稳压过他。你只是不肯,好似母亲会害你一般。若这样拖下去,你婆母或指个人过来,或干脆就往外纳了良妾,你却不好掌握了。”

她说的这番话,其实是宅门内夫人们最常用的也是最稳妥的办法。只是这个女儿自幼被婆婆抱去,跟她这个亲娘倒不亲了,凡她说的话,鲁璇只当耳旁风。到如今弄成这样,又只会回来哭闹。

鲁夫人是官家女子,于朝政上要比村妇出身的鲁老夫人和被村妇养大的鲁璇懂得多了。洛南县令是鲁家姻亲,此事鲁显正该避嫌,哪有自己还凑上去的?

鲁璇趴在鲁老夫人怀里只是哭,并不答话。鲁显烦躁起来:“你母亲这话说得再对也没有了,你还哭什么!”

鲁璇呼地站起来:“娘说得这么大方,你当初三年都没生儿子怎么不给爹纳妾?凭什么来管我?”

鲁夫人先是愣了一下,待听见最后一句话,啪地一声一个耳光就抽到鲁璇脸上去了。鲁显正是因着娶了她才能入于阁老的眼,因此即使三年无孕,头一胎又生了闺女,鲁老夫人有些挂脸,鲁显却是半点都不敢动歪心思的。当然她之后接连又生了两个儿子,鲁显自然更没了纳妾的理由。

这事儿原是她颇为自豪的——做到鲁显这样官阶的,家里不纳妾不收通房的人可不多——她娘家的姐妹们颇有些嫉妒的,只不敢在她眼前犯酸罢了。没想到这会儿被亲女儿明晃晃地揭出来,这脸上如何挂得住?说起来她一辈子顺风顺水,唯独在这个女儿这里不如意,也是相处时间少,母女之情不深,一时忍不住就动了手。

鲁璇被打愣了。鲁老夫人却一下子不干了,连拐杖都不要就站了起来:“你,你好大的胆子,竟当着我的面打璇儿!你这是打她还是打我?”正要往前迈一步,却觉得腿上一阵疼,咕咚就倒下去了。

这下鲁璇顾不得哭,鲁夫人顾不得生气,鲁显也顾不得发愣,连忙一起把鲁老夫人扶到床上去,又忙去请太医来。

鲁老夫人跌这一下,不但腿上痛,手肘也扭伤了,不免就怪起鲁夫人来,一直闹腾到半夜才罢休。

鲁夫人也是一肚子气,伺候婆母睡下,才跟鲁显诉苦:“打入了秋就说腿疼,请了太医来开了药油,又嫌气味大不肯涂,怎么劝也不听。今日闹出这事来,倒都是我的错了。”说着就哭。

鲁显既孝敬老娘,又爱重妻子,还心疼女儿,但又重视官位。今儿这可是种种矛盾都凑到一起来了,他既不能说母亲不是,又不能说妻子不是,也舍不得说女儿不是,憋了半天只能骂道:“都是安郡王和蒋家闹出来的事!”

第243章 反扑第60章 水仙第174章 战事第170章 医术第186章 回门第163章 推行第103章前程第256章 就计第77章 相约第193章 预警第191章 死胎第189章 危重第226章 新年第138章 笄礼第25章 女医第92章 再胜第67章 阳虚第30章 审问第56章 热心第173章 挨打蒋家第90章 争胜第96章 对坐第64章 上香第229章 害怕第98章 献药第217章 有孕第27章 闹事第73章 猜疑第211章 结案第47章 打算处置第167章 无隙第125章 事定第262章 癫狂第222章 脉枕第215章 警觉第253章 逼迫第101章恩典第32章 邀约第188章 受伤第228章 真病第24章 赏赐第125章 事定第240章 癫狂第249章 弃卒贪心第178章 归来第196章 自作第241章 疯狂第236章 内斗第77章 相约第35章 心思第250章 暂停第69章 病症第69章 病症第105章开药第112章 失望第146章 亲迎第239章 中举第21章 后族第178章 归来第174章 战事第164章 过年第204章 失控第98章 献药第34章 忠心第247章 乱象第133章 秘药第245章 失子第77章 相约第118章 嫉妒第205章 百态第175章 抢救第62章 后宫第142章 六礼第244章 求子第226章 新年第220章 虚劳第27章 闹事第132章 救人第213章 运道第103章前程第222章 脉枕第81章 心因第179章 返京第125章 事定第87章 曹府第50章 皇子第179章 返京第238章 生育第239章 中举第243章 反扑第250章 暂停蒋家第194章 回来第170章 医术第105章开药第145章 婚前第97章 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