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向俄国的最后一战

北非战场大捷,举国欢腾。1897年3月6日,中德澳三国外长会议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就下一阶段的战争,各国外长代表国家元首交换了意见,并一直达成意见,于1897年春天发动对俄国的最后一战。

1897年的欧洲战场相对的平稳,法国和英国无法在陆地上对德国形成军事上的优势,在战场上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德国则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调整。西线以防御为主,开始在东线大规模的集结军队,囤积作战物资。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在这一个冬天里,俄国人依靠严寒帮忙,也得到了短暂的喘息机会,只不过俄国落后的经济在战争中变得更加萧条。俄国人在冬天里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动员,俄国在动员后,总兵力又达到200万,沙皇决心在未来的战场上与同盟国做最后的拼杀。

4月的北京,三军统帅部召开了一次全军的扩大会议,聂士成、陈玉成、刘永福等一线的统帅都出席了会议,在会议上杨一提出了“对俄国最后一战”的口号,要求全军在5越之前,做好一切对俄国作战的准备,力争在1897年的冬天到来之前,彻底解决俄国问题。

月初,中国军队完成了新的集结,远东战区兵力增加到100个步兵师,20个装甲旅,总兵力多达220万。近东战场,中国远征军也得到了新的补充,从非洲战场得胜回来的60万大军,加上原本在高加索一大带的40万大军,另外从国内有运送过来30万人马,中国远征军在近东也达到了150万之众。5月5日,中国德国双方的外长又在伊斯坦布尔进行了一次会晤,确定了对俄国同时发起进攻的最后时间。

5月10日,终于迎来了对俄国的最后一战。

10日凌晨,远东战场上,中国军队万炮轰鸣。12000多门大炮一起开火,中国军队从北起新西伯利亚,南至乌雷利600公里的战线上,220万大军向俄国发起来最后的猛攻,2400辆坦克为先导,中国军队向额木克斯、阿斯塔纳两个方向快速推进。

近东。10日凌晨。8000门大炮,1000辆坦克,120万百战雄狮,超俄国的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方向发起猛攻,并快速的撕开了俄军的防线。

欧洲,为达到一战解决俄国的目的,德国人在东线战场上集结了250万大军,6000多门大炮,同样在10凌晨向俄国发起了最后的打击。

由于时差的关系,俄国大本营在10日这一天陷入了彻底的恐慌中,一天之内连续收到前方的加急战报,一次比一次紧急。同时遭到了来自三个方面的打击,俄国大本营顿时手足无措。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10日,远东战场上,俄军的两个集团军30万人陷入中国军队的夹击之中。中国军队利用大量的坦克快速从鄂木斯克与阿斯塔纳两个防区的结合部进行突击,很快就突破了俄军的防御,一天之内,中国的5个坦克旅在3个骑兵师的配合下,顺利地渡过额尔奇斯河,并向前推进了100公里,两个防区又被分割的危险。同日,中国军队全面突破俄军的额尔齐斯河防线,并全线向前推进了50公里。俄军在远东作战的30个步兵师报告,他们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中3个师被中国军队全歼,12个师被击溃,编制已经被打残。

近东,同样在10日这天,中国军队向前推进了60公里,12万俄军被消灭,俄军虽然还在苦苦挣扎,但这一战线被击溃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欧洲战场,还是在10日,德国的先头部队距离明斯克只有30公里,10万俄军在德军的第一天进攻下被消灭。

面对同盟国联手对俄国发动的总攻,英法两国只能做最后一博了,自身难保的英法两国,英国要忙着应付德国海军的蠢蠢欲动,还在防中国海军在占领苏伊士运河后挺进地中海的潜艇战略。法国在过去的一年内即基本上处于防守状态,现在俄国危难,英法两国决定立刻发动对德国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希望能缓解俄国战场的危局。

5月11日,远东战场,中国军队在俄军防线的结合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5个装甲旅和3个骑兵师高速机动的穿插到科克舍套,俄军防线被一分为二,80万俄军被分割成两块,中国军队完成了对远东鄂木斯克俄军的半包围。南线战场上,中国远东军团也成功地推进到卡拉干达,阿斯塔纳随时有被包围的可能。

15日,三面受敌的俄军大本营迟迟没能对全局的战况作出有效的应对,终于酿成恶果。我远东军团的北线突进集群与结合部的突击集群在彼得罗巴普饵完成会师,彻底把鄂木斯克的俄军团团围住。

战斗进行到5日,我近东军团也向前推进了300公里开始对罗斯托夫和伏尔加格勒进行分割围攻。欧洲战场,德军已经逼近斯摩棱斯克,俄军在欧洲战场上又损失了30万大军。

短短5天之内,俄军在同盟国的三面打击下,损失近百万军队,俄军大本营内部开始出现严重的分歧,分歧双方对是否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开始了争吵。

5月15日,法军动用了200万大军,在英军的50万人马的配合下,开始朝德法边境开始了猛攻。德军依托密集的战壕,利用密集火力大量杀伤法军,15日一天,法军虽然向前推进了10公里,但德军且战且退,消耗了法军6万之多。

15日,为配合三国对俄国的总攻,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分别纠集了3个集团军,合计125万大军,从罗马尼亚境内向俄国发起攻击,俄国陷入到四面作战的绝境之中。

战斗进行到20日,法军在比利时边境和德法边境上的进攻也算颇有成效,法军先前推进了100公里,德军被迫全面退出法国境内,但德国总参谋部一直强调,西线战场上的德军决不与法军进行决战,而是不断在后退中消耗法军,拖累拖垮法军。

战斗进行到20日,俄国彻底陷入到绝望之中,四面大军都在高速的向莫斯科方向杀来,俄军顾此失彼,大本营内更是争吵声一片,俄国人在过去的战斗中失去了大片国土不说,200万看家的军队只剩下不到50万了,虽然临时又动员了100万陆军,可部队的装备和物资极为缺乏,英国人从海上的运输通道被德国人在北大西洋的潜艇封锁战术,弄得一筹莫展。

中国军队从两个方向发起的进攻又快又猛,远东战场在围歼80万俄军之后,快速的向西推进,20天的战斗,中国军队向俄国本土推进了1000公里,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乌法。

近东战场,陈玉成的坦克部队已经占领了伯涅滋克,与罗马尼亚的三国联军完成了对乌克兰的两面夹击,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20万大军已无路可逃。北面,中央突击集群的新任司令沈阳,率领57、58、59、60四个军,外加5个装甲旅,朝莫斯科方向一路猛攻,现先头部队已经占领沃罗涅日,距离莫斯科不过700公里,而摆在沈阳前面的俄军,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60万俄军,无论士气和装备都极其低下。

5月30日,苦苦支撑了近一个月的俄国终于支撑不下去了,俄国经济已经彻底崩溃,前方出现大量的逃兵。俄军士兵不愿意在打一场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的战争了,沙皇与其内阁在苦苦的商议后,终于向同盟国提出停战,以中国为代表的同盟国停战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的无条件投降。

6月3日,在中国开出的最后期限的前一天,俄国宣布投降。

俄军投降的消息传到英法两国后,两国的士气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法军对德国的进攻也全面的停止,战线停留在德法边境和比利时境内。

6月15日,莫斯科成了一座毫不设防的城市,三十万中国军队开进莫斯科,古老的莫斯科,骄傲自大的俄国人,终于在中国军队的铁蹄前低下肮脏的头颅。俄国沙皇在克里姆林宫,用他颤抖的手签署了投降的协议书,根据这一协议,中俄新的边境将是乌拉尔山脉,广阔的西伯利亚被迫割让给中国。

一年后,在中国的德国的炮制下,俄国境内的出现不断的独立风潮,乌克兰等几个联邦要求独立,并且在中国等国的强迫下,俄国政府同意这些地方独立,这都是后话了。

俄国投降了,世界大战也即将进入尾声,法国和英国还在继续苟延残喘,一直以世界军事经济大国自居的英国和法国,他们不输掉最后一条内裤是绝对不会认输的。

第20章 三战庐州(5)第2章 救了向荣第13章 成立政党第10章 苦战(1)第10章 苦战(8)第6章 发展(1)第二部第十九章第9章 起步第36章 欲擒故纵第20章 三战庐州(5)第18章 庐州(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5章 保卫台湾第二 部第意外第38章 战争阴云第18章 新中国第9章 上任(5)第2章 救了向荣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21章 三战庐州(2)第33章 赴会第8章 和谈(上)第2章 归来第4章 练兵第21章 三战庐州(3)第40章 围城第16章 论势第3章 逃婚第22章 各怀鬼胎第9章 起步第5章 军火买卖(2)第20章 大义第10章 苦战(8)第3章 武器至上第10章 苦战(5)第9章 上任(1)第二部第二十六章第23章 挺进北非第1章 风雨飘摇第13章 安内第16章 赚钱第8章 和谈(上)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1章 我叫沈阳第9章 上任(1)第4章 序幕第18章 两江总督第5章 保卫台湾第20章 三战庐州(1)第3章 逃婚第7章 镇压第11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2)第29章 外患第13章 特区第16章 亚洲战略第6章 发展(2)第10章 血腥的夜第9章 消灭海狼第19章 选择第7章 大战第10章 沪上名妓(2)第1章 我叫沈阳第4章 德国朋友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31章 打援第16章 论势第20章 海上决战第10章 血腥的夜第二 部第意外第22章 出征第20章 李家(2)第21章 故人第21章 三战庐州(3)第9章 上任(1)第33章 赴会第1章 底线第21章 三战庐州(2)第11章 幕后第二 部第意外第10章 苦战(7)第20章 海上决战第二 部第意外第9章 上任(4)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1章 底线第22章 出征第32章 南下第18章 新中国第22章 海疆万里第17章 征服第6章 烽烟四起第6章 发展(1)第9章 上任(3)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9章 起步第29章 外患第13章 成立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