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产能

基于此,中国腾飞在星洲郊外兴建新的飞机制造厂得到了星洲地方的大力支持,不但成片的土地被大方的转到中国腾飞的名下,而且还在审批、政策上给予极大的优惠,所以中国腾飞在星洲飞机生产厂规模仅次于秦岭南麓的飞机生产基地,光占地面积就达到了242公顷。

其中用于飞机的总装的一号车间占地就有22公顷。

目前整个车间正在进行扩建、改造,未来的规模将达到28公顷,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超级生产车间。

短期的产品主要是十号工程的量产型号,以及预计在2010年前完成定性的海军FC—23型舰载战斗机的批量生产型。

FC—23舰载战斗机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是中国腾飞的杰作,十号工程的量产型号也放在这里似乎让人有些意外,毕竟那是成功飞机制造集团的独门生意才对。

原本的规划也是如此,由成功集团生产十号工程的量产型,中国腾飞做配套,等于是一个主攻,一个辅助兼打野。

结果空军对十号工程的一系列试飞和评估后对这款飞机满意的不得了,特别是换装了中国腾飞出产的WD—70系列大功率涡扇发动机后,整体的性能完全超出了空军上下的预期,因此决定加大该机型的采购量,要求生产单位在2010年前完成空军六个战斗机飞行团的换装,并至少有两个战斗机飞行团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成功集团尽管早年引进了部分中国腾飞的脉动生产线技术,提高了飞机生产的效率,可问题是部分脉动生产线技术终究不是全套实用化技术,再加上成功集团下属的几个重要配套厂在黄峰调离成功集团后,整体的产业升级步伐放缓,没有借着中国腾飞升级的步伐,成功完成自我的技术革新,导致整体的效率并没有本质的提升。

如此种种叠加在一起,使得成功集团的十号工程量产型号的年产量只有区区的18架。

平均每个月生产1.5架。

这个效率放在平时已经算很好的成绩了,要知道东北航空工业负责生产的苏—27国产型年产只有12架,平均每个月只有一架的产量。

这倒不是说东北航空工业保守,不上脉动生产线,而是源自苏联的整套苏—27的生产体系本身的冗余度实在太小,中国腾飞曾经组织过相关的精干力量在东北航空工业生产基地研究了大半年,硬是找不到能够融合苏联原装生产线的办法。

当然了,依照中国腾飞的能力,抛开苏联的原装货,重新上一套资产的脉动式生产线也不是不行,可这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俄方合作企业的反对。

没办法,俄方合作企业早就将这条转让给东北航空工业的苏—27生产线当做永远下金蛋的鸡呢。

每年的设备维护、零部件的更换、飞机结构件的进口,俄方合作企业在其中不知道吃了多少好处,怎么可能让人推倒了重来?

那不等于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而东北航空工业这边在苏—27国产化方面做得也不是很给力,以至于这款机型已经引进国内十多年了,不少关键部件儿依旧依赖俄方合作企业。

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早就尝试过中国腾飞的WD—70系列大功率涡扇发动机,可时至今日量产型号依旧使用俄方的AL—31系列。

究其原因还不是东北航空工业依旧沿用俄方生产的任务计算机,导致飞机自检状态只默认俄国的AL—31系列,其他型号根本就接入不进去。

本来东北航空工业想借着舰载机竞标成功,获得海军的海量资金后,再申请一下空军的支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可结果舰载机项目被中国腾飞给截胡了,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东北航空工业也只能是放缓脚步,拖延至今。

这要是放在以前,中国腾飞估计能出手拉对方一把,问题是此时的中国腾飞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空有一身技术实力没有任何型号的毛头小子了,手上各型飞机加在一起足有二十多个型号,自己这边都忙不过来呢,根本没有余力去管别人的事儿。

可这样一来空军方面就急了,这么多年心心念念的三代机高低搭配好不容易具备了列装条件,总不能光解决个有无问题吧?

必须大规模列传,形成犹如美军F—16和F—15那种大型编队才具备真正的作战能力。

特别是空军确定了由国土防空提升为攻防兼备的建军思路后,这方面的需求便更加迫切,可结果各家的产能却拉胯的跟不上来,你说空军他急不急!

这要是放在以前,空军就算急死也没用,建国时期划分的航空工业分工体系早就将生产格局给定死了,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发展,更加剧了这种产业固化的格局。

所以即便空军急也没用,生产厂两手一摊,我就这么大能力,你能把我怎么样?

能怎么样?该等还得等呗!

然而新一届的空军领导却不这么想,改革可不仅仅是部队自己向前发展,在如今全球一体化,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改革更是全方面的。

既然如此,凭什么建国时期的产业分工就得继续延续?长久以来的产业格局怎么就不能打破?

空军领导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主要还是因为中国腾飞。

其生产的运—18NB大型运输机可是最大起飞重量125吨的大家伙,空军在2002年订购了48架,中国腾飞只用了3年时间就全部交付完成。

若是刨去等待配套厂备货供料的一年,实际生产只用了2年的时间。

年产达到24架,平均每月2架!

就这,当时在总部装备部门任职的空军领导在调研中国腾飞军用运输机生产线时,庄建业还不好意思的说,自己没有爆产能,如果全部满负荷运转的话,中国腾飞能够将运—18NB的产能由现如今的每月2架,提升到每两天一架的程度。

空军领导吃惊之余,就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待走上空军领导岗位后,面对几个生产厂拉胯的产能,他直接给庄建业打电话,直截了当的问,战斗机这边中国腾飞能不能下饺子!

庄建业那可是懂王,天字一号的真男人,毫不犹豫的就来了一句:“能!”

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三分天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缺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现实中的“钢铁侠”第两百一十七章 “先锋”无人机第一百四十五章 直接走第四百零八章 割韭菜第两百零二章 帮不帮第九百零五章 颠覆性的运—17第一千五十九章 空荡荡的军礼第两百八十四章 技术共享第两百三十八章 遥控撞击毁伤概念无人机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见李斯特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航天、航空旋转门第五百九十六章 迷你“联合星”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谁敢说当年的吹牛是真的吹牛第七百二十五章 取消订单?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加坡航展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寇能往,我亦能往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底裤都被人扒光了第两百六十七章 悲情牌第六百五十一章 重大意向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YYDS—6模块化无人机第九百四十九章 WD—56ML涡扇发动机第一百七十四章 合作第八百三十章 我用人品保证第七百一十五章 管杀不管埋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海军大发展第九十三章 失算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总投资1487亿人民币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摊牌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维打击第一千零七章 反客为主第九百八十六章 价格屠夫第两百零四章 奇怪的飞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与自由美丽间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三百六十章 新车间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们是不是穿越了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天才第两百七十七章 能察能打第九百零八章 直—15第八百九十一章 就这么不要脸第九章 F—15与幻影F—1第三百三十二章 风潮第四百四十九章 八级风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巨头的尴尬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T&A联合航空生产联合体第一千五十六章 腹黑的总部首长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空中专车Ⅱ第四百六十九章 加入D—50项目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商第六百五十章 布局军用作战飞机第九百六十章 联合生产直—12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宁要FBC—1A不要苏—30MKK第九百四十六章 亚洲最大的软件公司第一千四十章 直升机头盔瞄准具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产儿第一千零二章 虎口狼窝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得航空发动机者得天下第十七章:不停车自紧夹头第六百二十二章 慢待外宾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精度第三十八章 原来如此第六百一十五章 世界一流第八十三章 节操被吓怕跑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斩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一箭双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DZB—110型远程火箭炮系统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LYJ—18区域反导\反卫星拦截系统第一千二十七章 新舰载机:真龙Ⅱ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机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战略投送舰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状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舰用燃气轮机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国空军第十二章 梦话成真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WD—64ML涡扇发动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压一压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划分势力范围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燃气涡轮泵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歼—8E的核心工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隐身突防第三百二十九章 壕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授信额度8000亿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不拿捏你还能拿捏谁?第两百三十六章 躺赢第一千七十四章 NB—6600DL超精密激光制孔机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反航母作战体系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领导你看那东西,是不是书上说的UFO?第三百一十八章 早产儿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动能拦截器第九百五十九章 钞能力第二十四章 摩擦焊第九百九十章 零排放第七百五十九章 NB—250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全球无人机哪家强,中国浣城找兰翔第五百九十九章 无言以对第八百六十七章 第三代铝锂合金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杀第一百四十二章 照片也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