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旧事

唐府后院门处,往日行踪隐秘无定的贞华道长脸上再没了原有的从容,银白色的月光洒在道袍及那张侧脸上,原本该是飘逸的风姿,现在显现出更多的反而是沉重。

唐离缓步而来,看了看贞华道长脸上那道狰狞的伤痕,“道长随我到书房叙话。”,随意的一句话说完,他便当先向前行去。

负责司职书房的童仆见少爷来此,忙张张的卷帘、熏香、煎茶,忙活个不停,进入书房中坐下的贞华道长固然是沉默无语,而负手随意浏览着书架的唐离也并不出言制止。

香炉中极品鸡舌香燃袅袅,两盏清茶奉上,童仆悄然退去,转身坐回书几后的唐离端起茶盏,轻吹着盎盎的水气。

“由长安北行,经河东、河北两道出关,就可到达奚族地界。经奚族继续北行,可达契丹、室韦,再上经渤海可由陆上直达新罗。因此奚族既是大唐出关的第一站,也是扼守东北诸族南下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见贞华道长开始说话,唐离并不插言,只是静静持盏而听。

“一族奚人又分为五部聚居,每部都有小王一名管理部务,合五部小王,公推一人于饶乐设金帐旗鼓总领全族,这被推举者就是奚王。自国朝贞观年间,太宗陛下大败突厥联军,继而推行‘天下为一’的诏令以来,奚族也如其他各族一样前来长安朝贡请附,太宗陛下始手诏于奚族旧地设置饶乐都督府,赐时任奚族大王为‘李’姓,废推举改行世袭,永镇饶乐,而五族聚集之地也分设州府,原有各小王就地出任刺使、知州,依旧管理旧务,自此,奚族原有辖区成为大唐的羁縻州。”

“自贞观朝中奚族成为大唐的羁縻州以来,直到如今,每任奚王所娶正妃必是我朝公主,阿三的亲娘就是上任奚王正妃!”,贞华道长说了这许多,终于把话题落在了阿三身上。

“和亲”一词儿唐离理解起来倒是没有半点困难,但听到阿三亲娘居然是个公主,巨大的反差让他大感惊讶,“阿三他娘是公主?”。

“公主!是,她是公主!”,贞华道长的脸上露出丝丝悲凉的讥诮笑意,“她本是宜春院中一名普通宫女,突然有一天乌鸦变凤凰就有了‘咸宜公主’的封号,只是还没容她扬眉吐气,在宗人寺呆了几个月以后,就被远嫁到苦寒的塞外饶乐成了上任奚王妃,第二年,也就有了李朝宗。”

相处年余,唐离直到今天才知道阿三的真名,李朝宗,只听这个名字,便知这位和亲王妃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了。只是此时他却无心在这里纠缠,“那道长又是何人?”。

“贫道原籍山南西道,自小家中就穷,二十一岁时父母双亡,迫于生计艰难,又赶上当今陛下大兴道门,饬令天下各道州广置玄元观,贫道也就入了道录,随师傅习练幻术,二十年后小有声名,开元中千秋节得地方举荐入京,节后就留在了宫中教坊司,那年咸宜公主下嫁饶乐,随行人员中贫道也被选入,后来又因为公主爱好幻戏,所以贫道也就留了下来,这一晃就是十二年过去了”,既然已经开口,贞华道长再无隐瞒,说起前尘旧事,虽然尽力压制,言语中依然满是唏嘘之意。

“噢!道长原本竟是出身宫中教坊司?阿三不过一个小小孩童,为何有人执意要置他于死地?”。

“安禄山!”,身为方外之人,贞华道长说到这三个字时的表情,明显的过于激动了些,“国朝自贞观朝时在奚族设置羁縻州,近百年间亲爱如一,然则自开元中陛下设十镇节度以来,因天子好军功,地方将领为博圣宠渐启边衅,前些年倒也罢了,至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以来更是变本加厉。他原本是九姓杂胡后裔,自小也是在奚地长大,但此人全不念旧恩,为一己荣华不惜挑动事端逼反奚人百姓,随后又借机大加征讨,借奚人大好头颅向朝廷邀功,他原也正是凭借如此‘战功’在短短十余年间由一小小的捉生将升为一镇节度使。只是自上任奚王就任以来,极力约束部属不得与平卢军轻起冲突,为此不惜合族后迁百里,更几度秘密谴人上京陈情,欲请朝廷撤换安禄山,却不知为何走露了风声,在阿三七岁那年,安禄山借商谈之名夜袭奚王大帐,手斩王爷及咸宜公主,贫道因随行王妃左右,拼死救出小王爷,只是脸上却留下了这么个永远去不掉的疤痕。随后,安禄山以奚王染疾身死上奏,并扶持李昭义出任奚王,对五族行怀柔之策,至此将饶乐五州置于掌中,如今他那些‘假子’亲兵,八成都是从奚族私相招募。而对于阿三的追杀五年来也不曾有一日停止,这两次若贫道所料不差,必是其在京中藩邸的爪牙所为。”

静静听贞华道长说完,唐离已明白其中原委,安禄山如此急于置阿三于死地,一则固然是害怕当日事情败露,毕竟前任奚王乃是世袭的王爵,而咸宜也是明诏天下的公主;再则,他更忧心的是斩草不除根,终有一日李朝宗重返奚族,报仇事小,更会一举瓦解他对奚族的控制,如此不仅他那些费尽心力私募笼络的“假子”精兵兵难保,更会将其十余年经营之功毁于一旦。

想到这里,唐离脑海中隐隐有了印象,天宝十五年,安史乱起于洛阳建立伪‘燕’朝,手下精锐无论大将还是精锐骑兵多是奚人,尤其八年大乱的后半期,除强行拉丁外,燕朝最为精锐的骑兵兵员几乎全靠奚及契丹等族支应。可以说,正是被他控制,忠于其本人而不是朝廷的奚族才安禄山最为根本,也是最可依靠的力量。

唐离自陷入沉思之中,说完前因后果的贞华道长也不说话,一时屋中陷入沉寂。

良久之后,“筚拨”的烛爆声惊醒了沉思中的唐离,“道长先自去休憩,此事本人自有计较”,目送贞华道长出书房远去之后,唐离又反复考量起脑海中刚刚冒出的那个想法。

…………

第二天一早,唐离带着李腾蛟及郑怜卿将母亲送往慈恩寺刚回到府门处,就见宫中教坊司那位主事大人已从门房中迎了出来。

见礼、问候、寒暄,唐离拿着主事递上来的简册随意翻阅,“怎么有这么多备选?”。

唐离这一问倒也并不奇怪,只因这简册中所列三千余人,其中竟有近千数之多是为备选,甚至有许多操弄特异乐器的职司上,每一正选乐手之外,备选人数居然多大四人之多。

“备选人数多,原本是为防万一,毕竟宫中传召若是出了什么差池,谁也担当不起。”

“这中间许多人怕是陛下一次也没传召过吧?”,唐离对王主事的说法大不以为然,“日子本就不好过,偏还养着这许多闲人,不穷才是个怪事,这些少见的乐器也就罢了,居然连琵琶都要备选三人,真是荒谬!”。

见唐离语气有些不善,王主事也不强着分辨,先附和了一句:“大人说的是!”后,才又跟上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宫中教坊司中人本都是各地选入或者异族贡进,如今虽然颜色渐衰,但这些人毕竟在宫中服侍陛下及各位娘娘多年,可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来备选,其实也是朝廷一片体恤之意,给她们个吃饭的来路,否则这些人真个放了出去,可该怎么个活?”。

王主事这一句话提醒了唐离,说来这些人本身在乐籍,身份地位本就极低,如今年纪老大,又是教坊出身,一旦真放出宫去,没准儿还真就立即断了生路。

“此事容我再想想!”,随意翻动着手中的简册,唐离续又道:“王主事,我来问你,以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担当采风使?”。

“其实这个倒是不难,只要能识字,能用工尺谱记曲子也就是了。”

“太乐署章程中对采风使名额可有什么限制?”。

“大人身为太乐臣,此事自然做得了主,只要有多余钱粮,多派一些也无妨的。”

闻言唐离眉头一动,微笑着站起身来道:“‘噢,如此就好’,这本简册就先留下,待本官将伤势再休养两日自会到衙办事,这几日说不得要多辛苦王主事了。”

“那里,那里,这本是下官职内事,岂敢当大人辛苦二字”,口中逊谢,王主事已起身拱手告辞。

将王主事送至堂门处,唐离稍等了片刻后开言吩咐道:“来呀!请大夫人过来,备车去相府”。

第24章 伴读五第33章 贺寿(三)第200章 论价第179章 逃户第103章 大婚三第149章 宫宴〈三〉第18章 应聘(三)第54章 诗会(完)第152章 家事第258章 交易第8章 说书(一)第249章 战事第141章 哥舒〈二〉第247章 逼婚?第92章 上元完》第214章 乱起〈三〉第77章 悟名下第247章 战事第3章 斗乐(二)第12章 性空(二)第134章 枝节〈二〉第47章 古怪第118章 反应二》第217章 乱起〈六第84章 机遇第198章 问计第166章 离京第204章 税法第235章 论战第247章 逼婚?第251章 劝降第227章 乱起〈十六〉第52章 诗会(二)第212章 乱起〈一〉第11章 性空(一)第56章 心伤(二)第77章 悟名上第151章 宫宴〈完〉第178章 口诏第248章 战事第31章 贺寿(一)第132章 械斗〈二〉第25章 伴读六第54章 诗会(完)第213章 乱起〈二〉第153章 家事〈二〉第249章 战事第247章 战事第251章 劝降第166章 离京第98章 情怀第6章 退婚(二)第90章 上元二第260章 家事第118章 反应二》第17章 应聘(二)第149章 宫宴〈三〉第177章 推广第70章 公主(二)第50章 情事(二)第65章 惊异(二)第173章 蝈蝈第216章 乱起〈五〉第240章 监军第214章 乱起〈三〉第86章 行卷第198章 问计第91章 上元三第75章 聚会(二)第127章 教坊〈二〉第76章 聚会完第264章 决战〈上〉第237章 监军(二)第229章 乱起〈十八〉第187章 边塞第273章 战后〈四〉第162章 胡儿第249章 通商第84章 机遇第205章 还家第18章 应聘(三)第34章 贺寿(四)第152章 家事第213章 乱起〈二〉第208章 宾贡〈二〉第5章 退婚(一)第15章 财路第89章 上元一第127章 教坊〈四〉第108章 初谈第49章 情事第9章 说书(二)第140章 哥舒〈一〉第223章 乱起〈十二〉第77章 悟名下第47章 古怪第201章 凉王第69章 公主第97章 赐宴第248章 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