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胡儿

长安城明德门

名为“黄金之城”的大唐长安在公元八世纪时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中心,在这样一个集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于一体的城市,每天大量的人员进出往来本是平常之事,而作为长安城正大门的明德门其忙碌不堪也就在理所当然之中了。

长安城四周共有一十二门,其它十一门的城门监官不过八品,惟独明德门的城门领是正七品衔,说来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城门监,但这城门领一旦放出去可就是个正牌子的县令。

这一天情况分外有些不同,往日川流不息而又井然有序的明德门前,此时却是拥堵起许多人,这其中的缘故却是因为城门领大人刚刚下令暂时封门所引起的。

一时间,门外的人进不去,而里边的人又出不来,这么多的聚集一处,难免就要议论着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儿,竟然连这四节不闭的明德门都给封了起来。

“老哥,你不知道吧!这是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到京了,听门丁说,安大将军的车驾一早就出了新丰县,现在这封门就是为他的车驾准备的,等着吧!他不进城,咱们谁也别想进”,这说话之人口中边说,边自扭头向身后眺望不已。

“安禄山,就是那个胖子干殿下?他这一到京可就又有热闹儿听了,就为这。咱这等的也值了!”,听说封门是为了给安禄山车驾通过做准备,这瘦子立时来了兴趣,边跟着回头张望,边放低了声音小声嘿嘿笑道:“我倒是想知道干殿下这次到京以后该怎么称呼杨家那三位国夫人。”

瘦子这话声虽低,但因等候进出城门地人站的拥挤,所以听到的人就不少。他这话音刚落,立时就引来一片哄笑之声。说来这是帝京百姓人所共知之事。如今论说圣眷,这十镇将军里其他九个绑一起也顶不上安大胖子一人,也正因着这份圣眷惹出了如今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当今玄宗陛下因宠爱安禄山及杨氏家族,就有了那么个希望二者加强联系的意思,所以在去年宫廷宴会上让安禄山与杨妃的三个国夫人姐妹以姐弟相称,只是这事儿也不知是不是没传开,没过多久。杨妃本人竟然又将安禄山认做了干儿,安禄山这“干殿下”的称呼也正是从此而来。只是如此一来就岔了辈儿,亲姐妹四人,三个是姐姐,另一个却是干娘,而这干娘比自己地干儿子还要小十好几岁,如此一本糊涂帐还真是说不清楚,这稀奇事儿一传出了宫引得百姓们一阵儿好笑的同时。也不免好奇这安大将军如今该怎么称呼三位国夫人才好。

“他们怎么称呼都是皇家地事儿,咱小老百姓可搀和不起”,说话的是一个唇边带着丝笑意的五旬中年,他这个年纪固有的稳重使他出言阻止了这明显对皇家不敬的议论,只是冷了场倒也不好,所以他又摸着自己稀疏的胡须笑着道:“老朽倒是关心。安大将军这次到京,长安两市里的那些个东北胡商该怎么减价?减几成,又会减几天?”。

如果说刚才那个话题还只是搏人一笑,老者这个问题却是关乎到众人地切身利益,说来这几年已成了惯例,只要安禄山一进京,东西两市上那些个来自东北境外的胡商必定会集体减价,而且减的幅度还不算小,只是这种减价却没有一定之规,所以次次都让众人猜度不已。

“自安胖子封了正三品怀化大将军。虽然往日来京也会肃清明德门。但还没有一次是象今年这样提前封门的,看这个茬口儿。那些个蕃商怎么着也得有个大动作,多的不说,三成减价是少不了的,要是多点儿的话,四成也说不准呢!”,把话接回去的还是那个瘦子,见众人地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一时得意起来,闭目间做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后才又开言道:“至于说减价的天数,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比上次少,最起码也得是两天,按今年安胖子的威势再涨一涨的话,依我看就是三天了。”

耳听着这样的议论,唐离诧异地向身边站着的杨芋钊问道:“安禄山进京干那些蕃商什么事儿?他们减个什么价?”。

唐离早在数日之前就已搬到了相府居住,他今天出城本是为了送外出公干的杜子美,其实外出核查各镇军屯田数目的苦差本轮不着上任不久的杜甫,无奈他一再要求,上面也就自然而然的顺水推舟的答应了。

将杜甫送过灞桥,唐离自十里长亭返回时才现明德门暂时被封,本来凭他的身份想要进出自然是不禁的,只是一听说封门的原因是为了两位镇军节度使,倒使他来了兴趣,不仅不急着走,反倒是扎了下来,想借这机会提前先看看这位让大唐由盛转衰地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可巧不巧儿地是让他遇着了也为来此迎候章仇兼琼的杨芋钊,这下二人自然就聚在了一处。

还没等杨芋钊解答唐离地疑问,旁边早有一人接上道:“这位公子想必是外方人吧!”,见唐离点头应是,这人自得的一笑后挪了一步凑近身子道:“那就难怪公子您不知道,这安大将军人虽然胖的马都骑不住,但论起带兵倒的确是个好手儿!听说他在平卢、幽州地界儿把外边那些以前总闹事儿的蛮子治的服服帖帖,当地人包括奚、契丹,甚至海边上的渤海人都将他及史思明史将军一并尊称为‘二圣’,公子想想,既然能称圣,那该是多大的威势?所以他每次一到京,这东西两市里不论是来自契丹、奚族。还有室韦的蕃商都一体减价,口中说他们地族人在河北道受了安将军的大恩,现在安将军到了京,也该让长安百姓也沾沾安大人的恩德。啧啧!公子您看人家这将军做的,还真是要里子有里子,要面子有面子!这事儿谁能想到,隔着成千上万里的。咱长安人还能沾上安大将军的光!”,这番话说完。此人犹自感慨了半天。

这人自说得兴奋,与杨芋钊交换了个眼色的唐离却知道此事绝没有这么简单,且不说安禄山这人有没有这德行,单是那些异族胡商不远万里地到长安做生意,也断没有白白这样减价的道理。低头默思了许久,结合着前些时看到地两河山川地理图他才想明白其中原委。

原来,此时中原与东北各族交通。海路此时并不达,而在6路上却只有北口关及榆关两个关口可通,而这两个在后世被改名为古北口及山海关的险要关隘恰好都在安禄山辖区之内,这些北地来的商贾经营的几乎都是皮货及人参交易,虽然他们远在长安,但他们的进货渠道却被安禄山给紧紧掐住,如此一来,这些商贾想不听话都不行。至于后面那些商贾替安禄山评功摆好的话语。明显的是有人统一了口径。

正当唐离在低头沉思地当口儿,就听身边喧哗声起,他扭头看去时,只见灞桥至明德门的官道上正有一股烟尘腾起。

只是让城内外行人诧异的是,第一拨儿到的并不是安大将军的车驾,这一行二百人牙兵队伍打出的旗帜上书就的是“章仇”二字。原来,现在到的却是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

唐离抬头看去,旗帜下地正缓缓策马而行的章仇兼琼是个年在六旬的老人,虽然久镇边塞,但此人皮肤保养的倒是不错,身子高高瘦瘦,虽然年纪已大,却并不曾塌腰缩肩,高踞马上,众兵环卫。那身儿高级将领的制式黄金锁子甲倒也衬的章仇兼琼很有几分威武之气。见到这一幕,等候着城门内外地行人自然有人出声欢呼喝彩。

在牙兵队伍之后则是一长溜的马车。上面安置的是章仇兼琼的家眷细软,他这番到京之后就将接任户部尚书,是以把整个家当都搬来了长安。

章仇兼琼一行越到明德门下度越慢,唐离身边站着的杨芋钊说了句:“别情,愚兄去去就来”,随后就分开人群向马队走去。

老杨找的却不是章仇兼琼,而是护着车队的一个三旬将领,那人见了人群中走来的杨芋钊,微微一愣之后随即喜形于色,只是他不方便下马,二人就趁着空隙说了几句话话,老杨便挥挥手折了回来。

“你们一起先走就是,何必要等我”,章仇兼琼此番回京任户部尚书,出主意及居中联系的都是杨芋钊,此时章仇到京,唐离知道二人必定要先一步沟通情况。

“现在这模样能说什么话?待会儿章仇大人进城安顿好以后我再去不迟”,老杨笑着解释了一句后又与唐离并肩站做了一处。

剑南节度使的马队过去了约半柱香功夫后,刚刚地烟尘还没有完全落尽,随即又有一股更大地烟尘腾起,随着这烟尘传来的是一阵儿整齐地踏步声。

“安将军,这是安将军的银甲牙兵队”,听到这踏步声,城门内外等候的行人立即躁动起来,纷纷手指着灞桥方向乱糟糟说个不停。

随着踏步声越来越近,唐离就见腾起的烟尘中闪出一大片白光来,刚才章仇兼琼的牙兵队伍不过二百人,但眼前这一片白光最少不下四百之数。

马队越走越近,唐离才透过腾起的烟尘看的明白,原来眼前这一片近四百之数的马队皆是由一色纯黑的高大战马组成,黑马上跨坐的牙兵们个个身形长大,仪容俊伟,这四百个牙兵统一披挂着亮银色的明光甲,一眼看去真个是银辉煌灿烂,耀人眼目。

四百匹纯黑战马,四百个身穿一式银亮铠甲的俊伟牙兵,怀化大将军安禄山的随从马队刚一亮相就引来喝彩声一片,这彩声与刚才章仇兼琼通过时稀疏的彩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唐离细细打量之后才现这四百牙兵中有将近八成都是是出自异族。然而更让他吃惊地是那四百匹战马所出的整齐踏步之声,原来,这四百匹黑色战马每一抬蹄落步之间都是整整齐齐,其训练精良处竟是与内宫中的舞马不相上下。

“安节度军中骑兵多是自北部各族招募,这些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自然精通驯马之术”,杨芋钊笑着解释了一句后。又扭头注视着那马队道:“早就听说安帅属下兵马之精远其它九镇,今日只看这牙兵马队。这传言倒也不虚”,此时杨芋钊还未与安禄山交恶,又因着李林甫的缘故,二人目前说来还算是同一阵线,是以此时这句赞美倒也的确是自肺腑。

时间地点都不对,唐离也就没有跟杨芋钊挑明他与安禄山之间的过节,闻言只是一个浅笑。却并不曾接话。十镇之中的三重镇,其中剑南与吐蕃几乎是年年都有“防秋”之战;而陇右一方面要防范西边蠢蠢欲动地大食,南边还要协助剑南抵御吐蕃的袭扰,可谓是都不得安生;唯有安禄山辖区风平浪静,朝中又有李林甫大力支持,从兵源到补给各方面都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他如此养精蓄锐,手下兵马要是再不强盛,就真是咄咄怪事了。

黑马银甲地牙兵队伍走到明德门前时。随着一声高喝,立即左右一分,亮出中间宽阔的道路来。

随后,唐离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这位声名赫赫的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安禄山因为中年以后身体福的厉害,是以虽然是武将。但平日却是乘车居多。

但至少在此刻,将要进入帝京的安大将军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武将身份。牙兵马队分左右裂开处,就见安禄山乘着一匹纯白的大食名驹缓缓而来。

在四百匹黑色战马中,这匹长腿小腹地纯白大食马分外夺人眼目;而那四百套亮银明光甲也将安大将军那身儿制式黄金锁子甲衬得光芒四射,是以他这一亮相就将众人的眼光牢牢吸引在了自己身上。

此时的安禄山的确很胖,虽然没有达到史书中“肥硕异常,需两人搀扶,才能行步”的境界,但也是个实实在在的重量级,至少唐离稍一目测之后就现他一个人身上的肉至少能分解出自己两个半还要多。尤其是他那个搁在鞍桥上的肥大肚子。纵然是身怀六甲地孕妇见了怕也要自叹不如。

安禄山是一副豹眼环鼻的天生恶相,想必当年他任捉生将时这副相貌让他得益甚多。然而到现在,这样的相貌装点在一张肥大的脸盘儿上,反而产生了一种极其憨拙的效果,只看这张脸只怕任谁也想不到他会是那种好以杀人为乐的嗜血人物。

看着这样一张脸,再听着身边不绝于耳地欢呼声,唐离才总算亲身体会到安禄山的迷惑性到底有多强。史载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唐已占据河东半壁之后,玄宗还不肯相信他这个宠将会反,现在看来,这一方面固然是玄宗年老昏聩;另一方面也因为安禄山从外面看来也实在太“人畜无害”了些。

“真没想到名动天下的安节帅竟然是如此模样!”,第一次见到安禄山,杨芋钊也是颇有感慨,“想必这副模样也是陛下及娘娘如此宠爱他的原因,你看看他这摆下的阵势,若是换了别个节帅少不了被弹劾本子参的抬不起头来,偏就是安将军,不仅是参他的人少,即便这本章到了陛下那儿也是一笑置之,了不起说上一句:‘这胡儿,一点规矩都不懂!’,你看看这圣眷,其他那些个节度有谁能比?”。

目送满脸憨笑的安禄山离去,唐离却没心思接杨芋钊的话头儿,今天看的多、听地多,他对安禄山是直观认识也就越深,只看此人在河北道被尊称为“圣”,在长安上得天子宠爱,下也搏得老百姓欢呼一片,就知此人虽然称不得大智若愚,但“大奸若愚”四字地确是当知无愧。他现在若真个喊出一嗓子“安禄山要反”,只怕除了他自己之外没一个人会相信。

安禄山一行通过,明德门重开,二人入了城,杨芋钊自去寻章仇兼琼,这时节唐离也无心回相府,索性拨马往皇城而去。

眼见千秋节将至,此时的宫中教坊司也是忙碌不堪,唐离去时,却见一身簇新青色官服地王主事正指手画脚的安排乐工们准备器乐、操演歌舞。虽然从黑的眼圈可以看出他这几天着实劳累的很了,但王主事整个人看来却是精神好的出奇,不时用沙哑的喉咙叫不停。

走到王主事身后,唐离笑着一拱手道:“王大人辛苦了!”。

唐离这一声“大人”叫的老王眼睛都迷成了一条缝,忙忙拱手道:“不敢当大人这称呼!”。

“王副丞如今已官列正七品,是正经的‘大人’,我若不这样叫,岂非违了朝廷规制!”,半真半假的玩笑了几句后,唐离才收了笑意正色道:“千秋节正宴歌舞可准备妥当了?”。

“这事儿咱们动手的早,再说又都是有定规的,大人放心,肯定出不了娄子”。

“有你老王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唐离点点头后,又续问道:“那《万岁乐》准备的怎么样了?”。

“有大人在前面站着,京兆衙门韩大人给足了面子,万年县自不用说,长安县令也是使出了老鼻子劲儿,前前后后这个多月我一直在盯着,如今就算没有八成,七成下官可是敢保的,普天同庆,大人您就等着正日子那天受赏吧!”,笑容里略带谄媚的说到这儿,老王略一迟疑后道:“现在就剩一个灯盏的问题,毕竟要用的太多耗费也就大,任小的怎么说,韩大人只同意出一半灯油钱,另一半儿还需咱们自己想办法,教坊司帐上倒还有钱,只是这一拿出来可真就掏空了,下面再有什么事儿……”,说道这里,老王住了口拿眼看向唐离。

“毕竟这是咱太乐署的事儿,韩大人能拿出一半儿已是给足面子了”,闻言,唐离没有半分迟疑,“帐上有钱你就先用,到时候只要能显出盛世气象,让陛下高了兴,这次花多少要不回来?要是有不够的,找人禀明我,我自到户部再想想办法。总之,要办你就给办好,别为了省钱坏了大事儿。”

“下官知道了”,王副丞答应了之后,唐离又向他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放下这宗心事后,就出了宫中教坊司回相府去了。

孰知他回到相府连凳子都没坐热,就见一个小黄门急急跑来传话,说贵妃娘娘要在花萼争辉楼宴请刚刚到京的两位节度将军,命他一并前去与宴……

第269章 奇事〈下〉第98章 情怀第85章 争执第95章 科试二》第95章 科试二》第230章 煊赫第二百四五十章 战事五第169章 两河第151章 宫宴〈完〉第100章 诗佛二》三十八章 转关完第282章 剑南〈七〉第268章 奇事〈中〉第59章 欢宴(三)第123章 多得第88章 逼亲二第61章 长安第49章 情事第250章 通商〈二〉第194章 杨妃第108章 初谈第141章 哥舒〈二〉第208章 宾贡〈二〉第77章 悟名下第209章 暧昧第256章 返京〈五〉第149章 宫宴〈三〉第128章 杜甫第77章 悟名下第67章 酒话第166章 离京第129章 暧昧三十八章 转关完第241章 遭俘第55章 心伤(一)第42章 佛诞(三)第200章 论价第122章 相府第120章 唱辞第111章 婚夜第78章 纷争第215章 乱起〈四〉第89章 上元一第187章 边塞第248章 绸缪?第255章 返京〈四〉第85章 争执第79章 琴语第41章 佛诞(二)第237章 监军(二)第131章 械斗第267章 奇事〈上〉第73章 求名第66章 惊异(三)第196章 温泉第46章 朽木?第二百四五十章 战事五第87章 逼亲第63章 拜会第132章 械斗〈二〉第226章 乱起〈十五〉第244章 遭俘〈四〉第138章 廷仗〈三〉第163章 清谈第252章 返京〈一〉第285章 剑南〈十〉第7章 风月二十三章 伴读四第127章 教坊〈二〉第165章 砝码第246章 战事第163章 清谈第115章 财货第3章 斗乐(二)第204章 税法第3章 斗乐(二)第164章 选择第160章 割股第59章 欢宴(三)第287章 剑南〈十二〉第60章 狂歌上第227章 乱起〈十六〉第249章 通商第101章 大婚一第42章 佛诞(三)第249章 通商第199章 节点第77章 悟名上第45章 离别第206章 宾贡第139章 廷仗〈完〉第117章 反应一》第140章 哥舒〈一〉第182章 守城第263章 战事〈三〉第247章 逼婚?第57章 欢宴(一)第235章 论战第107章 奴仆第248章 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