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逃户

出河东道向西便是关内道,越过两道分界转而向南可达麟州,由麟州折而向西,途经庆州,原州等地便可入大唐扼西北门户的陇右、河西两道。

此时,在麟州前往庆州的道路上,正有一支二十余人的马队护卫着一辆轩车结伴而来,这辆轩车形制宽大,四厢里蒙绸覆缎,尤其是车门处更悬着北地紫貂皮制成的大门帘儿,一看既知不是等闲之物。而护卫着马车的二十余护卫也都是身体劲健,意态洋洋,这一行人一路而来,直引得路人侧目,闪避不迭。

十月底的天气,外边已是寒风刺骨,车厢正中放置着一个考究的大火笼,伴随着轻微的“毕剥”声,整个车厢中温暖如春。

“少爷,十月底滴水能成冰的天气,那儿还有喝‘鱼儿酒’的道理”,这慵慵的声音出自一个绿装女子之口,十六七岁初为人妇的她身子珠圆玉润,眉眼间恬静的神色中透露出无限的柔婉温情,此时这女子一双晶亮的眸子都盯着一位身披火红大氅的少年公子身上。

这位少年公子的年龄当在十七八之间,面容俊俏的他自有一段天然的风流,半睁半闭的眸子中偶有一道神光闪光,才能看出他心底的坚毅来。而素常居多的则是那斜靠着的身子所流露出的散淡与闲适。

这婢女的话语丝毫没有影响少年公子手中的动作,晶莹剔透的冰鱼投入血红的河东葡萄酿,在这温热的车厢中,不过片刻的功夫琉璃樽上已起了一层淡淡的白雾。这少年公子举樽惬意的呷了一口后,才伸手轻抚着婢女白皙滑腻的娇容道:“三伏天里吃汤面,数九寒冬喝冷淘,要的就是往日里尝不到的滋味,譬如那一等的文人骚客们好雪夜赏梅,雨天观竹,不仅求的是味道,更重要的是这味道后边的意境,若照你这丫头看来,这些人岂非都疯癫了不成?”。

▲TTkan ▲c o “说什么都是少爷有理”,慵懒俯在少年公子腿上的丰美婢女随意回道:“只是奴婢想不通少爷为什么突然改了道,而且放着好好的驿站不住,藏了官身打扮成如今这个模样。”

“若是不藏官身,天天迎来送往的你觉着就舒服?”,少爷不以为意的一笑,后边的话却没再说。自从前几日见到安胖子受封东平郡王,兼领范阳节度使之后,他便改了自己的行程,弃原本的河北道折而向河西、陇右方向行进。做为比邻河北的最大一支武装力量,观风使大人现在迫切的想亲自看看河西及陇右的军力到底如何,同时,在这个时刻他非常有必要亲自见见哥舒翰,向这个带兵勇武的将领点点目前大唐最大的隐患所在,有了这番话垫底,哥舒翰即便是不能全信,至少也会跟河东郭子仪一样多存了几分戒心,如此一来,纵然安胖子立时就反,面对早有准备的河东及陇西军马,也必然难以象历史中那般偷机得手,旬月之间便占据大唐半壁江山。

至于藏了官身,倒不是观风使大人刻意要来个微服私访,实在是这样可以少去许多迎来送往的应酬,加快路上的行进速度,再则,他也想着能借这个机会看看百姓们的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只是他所想的这些却不便对玉珠细说,说了她也不会明白,笑着应了一句,便转了话题,“好重的炭气,宝珠,且把窗帘子悬了起来”。

湘绣的帘幕卷起,顿时就有一股冷风透窗而来,只是这风虽冷却带着新鲜的味道,拂在人身上顿时使人精神一震。

微微打了个寒噤,唐离裹了裹身上的大氅后坐起身子,先拿过宝珠刚才脱下的罩衫替她披上后,才凑近窗边向外探望。

“少爷,有什么吩咐?”,一边随行的唐光见轩车窗帘打开,随即上前探问,却见唐离只是略挥挥手,随即知趣的勒了勒马缰退后,免得遮挡了少爷的视线。

北地十月底的天气里,刺骨的寒风刮个不停,而车窗外早已是万物萧索见不到一丝绿意,加之又赶上个阴沉天气,就显得愈发寥落了。唐离探出头去看了片刻,随即意兴阑珊的向唐光吩咐道:“今个儿一早起身连赶了这几十里路,大伙身子想必也是乏了,前面不拘有什么歇脚的地方就停下来,一来歇歇乏,再则也好吃两口热酒驱驱寒气”。

连赶了大半天路,谁的身子不是又僵又冷,“谢少爷体恤”,唐光这语带欢喜的话语随即被唐离摇手止了,临放下帘幕前,他又手指着官道不远处一大群扶老携幼的行人道:“派个人去问问这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唐驿马制度极为完善,当时天下官道每三十里一驿,而在两驿之间的中心处,又允许百姓筹建客栈,所以总体说来,凡出行者只要走的是官道,大抵十五里左右就能有休歇处,唐离一行行不多久,就见到前方道边有一家三间连排院落的客店。

唐离牵着宝珠下得车来,见眼前这个客店虽然门脸儿不大,但里间的布置倒也算得干净,当下率先向内走去。

这小小的路边客店也没个雅阁之说,都是一筒子到里的大车店,此时也讲究不得太多,由着宝珠,唐光等人重新拭了桌凳,垫上锦垫,唐离安坐之后,其他那些护卫也都各选了座位坐下。

野店中也没有好酒好菜招待,上的也都是些寻常物事,那些劳乏了一天的护卫们就着烫酒吃的爽利,唐离却没多少胃口,只吃了一著肥厚粗糙的羊肉脍,终究还是耐不得那股子腥膻之气,索性放了著,就着滚烫的果子酒慢慢啜饮。

眼见一碗酒尽,才见刚才出去探问的唐十四策马赶来,而在他的马鞍子上还横放着一个不断挣扎的半大少年。

“十四,问个信儿怎么这老晚才回来,来,吃口滚酒,好去去寒气”,见唐十四回来,唐光忙端着一碗酒迎上前去。

“晦气!这些人还真是日怪,远远见我去后立即撒丫子就跑,害的我追出老远才抓住这么一个,这不话都还没问”,唐十四呸的啐了一口,也没接酒,先自拖着那犹自挣扎不已的半大小子向唐离坐头处走去。

听唐光叙说了备细,唐离说了声“辛苦”,便令他自去吃酒。自己转身向那满脸戒备神色的半大小子笑道:“小兄弟别紧张,我并无恶意,宝珠,给他斟杯热酒压压惊!”。

原本惊吓之极的半大小子见唐离说的和煦,原本的惶急害怕稍减了几分,及至微笑着的宝珠给他递过一盏酒,此人迟疑了片刻,居然是微微的红了脸。

可怜这半大小子自小在穷乡僻壤长大,那儿见过宝珠这样的女子,此时看着她微笑的娇颜,鼻中阵阵香气传来,眼瞅着一双春葱般儿的手儿端着一盏热酒递过来,这少年的脑子隐隐有些发晕,脸也愈发红的厉害,将一双手在衫子上擦了又擦后,才缩缩的伸过手去接酒一饮而尽,直到还回酒碗,他的头始终都再不曾抬起。经过这一碗酒后,这少年虽然依然是满眼戒备的神色,但脸上的表情毕竟柔和了许多。

“俺不坐”,少年梗着脖子拒绝了唐离的好意,一句话说完,他偷着瞥了宝珠一眼后,不自觉的放低了几分音量看着唐离道:“你为什么抓俺?”。

“不坐就不坐”,唐离自然不会与他计较,只是笑着问道:“我只是想问问你们这一大群人扶老带幼的是要去往那里?”。

“去河西”,少年的回答倒也干脆。

“你们原籍是那里?”。

“河东魏州府”

“河东!看你们的样子也不象是走亲访友,为何在这时节一大群人前往河西”。

“家里活不下去了,不去河西还能去那儿?”,这少年自小生在乡间,如今涉世不深,是以说话间倒也没什么遮拦,真是问到什么就说什么。

“逃难?”,听到这个大出意料之外的答案,唐离微微皱了眉头不解道:“我刚自河东道出来,没听说那边受了灾。再说河东比之河西富庶不下十倍,纵然你要逃难也不该到河西,该是往南走才对。”

想必这话说道了少年心中的痛处,当下就火药味十足的顶了一句道:“谁说是逃难,俺们是逃税!”,后边接着要说,却感受到宝珠柔柔的一眼,这少年微微侧了侧头就又放低了声音道:“眼见税期要到了,俺们租调和身庸都交不起,又承当不起朝廷的兵役,不逃就没个活路。河西虽然苦,但听俺们那里逃出去的老辈儿说那地方人少地多,俺们若是能到了那儿,一个人就能多授十来亩田,一家子攒下来吃饭就够了,就算逃不过兵役,好歹也能离的近些。”

自小在金州城中长大,后来又去襄州直至长安,唐离虽然也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生活,但更多接触的都是大唐盛世,富庶无边的景象,此时听这少年说话实是前所未闻,半是震惊,半是职责所系,当下强邀那少年坐下细说。

那少年还要推拒,却顶不住宝珠劝说,拘束着坐了下来,低着头将事情一一分说。

结合少年的说法,再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唐离慢慢理清了其中的关键,原来当初唐朝定鼎之后,承袭的是前朝的均田制,即每人分别授予永业田,口分田等,并以法律规定这类田亩不许私自买卖。随后朝廷依据均田制建立了根本的军事制度“府兵制”,正是这两项根本制度保证了大唐将近百年的繁荣。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当初太宗颁布的《均田令》逐渐废弛,大户人家兼并土地愈演愈烈。而随着百年间人口激增,朝廷所掌握的田亩越来越少,原本应授田亩就愈来愈不足。只是田亩虽然不足,但建立在“税人”制度上的租庸调税却半点不减。地不足而税不减就使得贫苦百姓日子愈发艰难,最终到了常年难以果腹的境地。

均田制既已崩坏,那么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也就难以为继。依唐律,府兵免税且授予田亩较多,但他们每年被征调时需自备马匹,武器到任所。这样的制度保证了唐朝前期的强大,但随着均田制的破落,后世的府兵户授田越来越少,越来越碎,而随着大唐战事增加,征调却越来越多,所以那些贫苦的农民每逢征调就不得不“卖舍贴田,以供王役”,有时甚至不得不“拆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长此以往,大量农户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尤其是府兵重要兵源地的关内及河东两道更是如此。

“那些有钱的买地越来越多,却又能找县里把自己的田亩定为下中户,下下户,俺们那里彭老爷三顷多肥的流油的河滩地就这样被定成了下中,他那地里的租税就只能加在俺们身上”,这少年越说越激奋,竟是猛的一拍身前的盛酒的案几站起道:“不仅是租税,兵役,就连县上的差科也越来越多,再不逃真是一点活路都没有了。”

少年的话语让唐离心中平添加了许多积郁,然而不等他说话,却感觉到旁边坐着的宝珠轻轻牵了牵他的衣角,顺势看去时,却见客店外正有几个衣衫破旧的农人正偷眼向里探看,从他们眼中惊骇的眼色及看向少年时担忧关爱的神色看来,分明正是这少年的家人一路寻了来。

“小兄弟谢谢你了,这就随你家人去吧”,少年也说的差不多了,唐离也没了再问的兴趣,“宝珠,取二十贯的飞票赏他,做盘费到河西也该够了”。

那少年即兴奋又不解的去了,走到门口时他还颇为留恋的偷看了宝珠一眼,而恰在此时,唐光小心的凑到唐离身边低声道:“少爷,遇到逃户该要奏报地方官府才是,咱们……”。

“给他们一条活路吧!”,此时的唐离颇有几分意兴阑珊的感觉,“他们就是逃到河西照样还是我大唐百姓。”

“宝珠,稍后帮我侍墨,我要给杨侍郎传一封急信回去,如今这形势,税法不改怕是不行了,他既然坐了这位子,也该多操操心了”,唐离的话更象是喃喃自语,说话间他已站起身来准备向轩车行去。

“你们且在坐坐,一柱香后动身”,唐离摆手示意那些护卫安坐,走到门口的他刚踏出客店的门口,就见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携裹着一个光头走来,而依着这光头远远传来的啜泣之声及身上的装束穿着,她竟然还是女尼。

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携裹着一个女尼姑在大路上行走,这样的场景还真是少见,由不得唐离不多看了几眼,这一细看才发觉出不对来,原来这个正啜泣不已的光头竟然是当日晋阳水月庵中的那个美尼姑水净。

第60章 狂歌(下)第84章 机遇第209章 暧昧第233章 李白第244章 遭俘〈四〉第285章 剑南〈十〉第144章 礼盒三十六章 转关二第130章 心事第261章 战事第87章 逼亲第284章 剑南〈九〉第94章 定婚第284章 剑南〈九〉第24章 伴读五第131章 械斗第229章 乱起〈十八〉第105章 惊变第167章 离京第72章 谈判第109章 微服第46章 朽木?第156章 踏歌第226章 乱起〈十五〉第144章 礼盒第236章 监军第168章 两河第12章 性空(二)第188章 守城五》第95章 科试二》第133章 枝节第50章 情事(二)第206章 宾贡第185章 守城三》第33章 贺寿(三)第34章 贺寿(四)第165章 砝码第69章 公主第142章 劝驾第107章 奴仆第22章 伴读(三)第159章 交易第153章 家事〈二〉第186章 守城四》第255章 返京〈四〉第192章 回京第140章 哥舒〈一〉第73章 求名第276章 剑南〈一〉第241章 遭俘第50章 情事(二)第93章 科试一》第60章 狂歌(下)第215章 乱起〈四〉第142章 劝驾第242章 遭俘〈二〉第120章 唱辞第45章 离别第128章 杜甫第48章 争执第165章 砝码第94章 定婚第78章 纷争第195章 投靠第5章 退婚(一)第270章 战后〈一〉第9章 说书(二)第62章 钱起第47章 古怪第208章 宾贡〈二〉第199章 节点第147章 宫宴〈一〉第47章 古怪第129章 暧昧第121章 旧事第289章 剑南〈十四〉第211章 罢官第112章 授官第96章 面圣第46章 朽木?第209章 暧昧第226章 乱起〈十五〉第240章 监军第229章 乱起〈十八〉第149章 宫宴〈三〉第249章 通商第168章 两河第90章 上元二第144章 礼盒第165章 砝码第68章 作画第143章 纷乱第139章 廷仗〈完〉第163章 清谈第164章 选择第140章 哥舒〈一〉第87章 逼亲第83章 野道第181章 守城第109章 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