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议

翌日寅时,一轮圆月悬空。

此时,京城的老百姓还在熟睡。大大小小的京官们已经从各自的府邸钻出,或坐着大轿,或步行赶路,渐渐的汇成了一支入朝会的洪流。

钱进也是这支洪流中的一员。

前天夜里因太后召见的事一宿没睡,今晨又要这么早起床,这对于他一个每天睡到自然醒的人来说异常的艰难。宝儿又是捏鼻子又是敷冷水才把他从床上撵下来。

当天边第一缕晨曦照耀大地时,文武百官终于等到上朝的钟声,纷纷持牙牌从承天门左右掖门鱼贯而入,在奉天殿前的御道两侧按照官位品级站好,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乐起,鸣鞭,鸿胪寺卿高声唱“入班”。

早已习惯这些流程的内阁辅臣、各部尚书、科道官以及一些回京述职的地方大员排好队形沿着殿前的台阶入殿。

钱进也跟在这些大员后面,惹来周边一片艳羡。

奉天殿里面就那么大,而在京为官的何止上千。因此,四品以下的官员是没资格入奉天殿议事的。

钱进是个例外,他要记录皇帝的言行,回答皇帝的问询,职责所在。另外一个例外就是六科的给事中,虽然只有正七品,但可以直接面见陛下,也可以行弹劾之责。

入殿后,钱进发现年轻的仁武皇帝已端坐廊内正中的金台上,各路大员也差不多已分成两边站好。

正当他犹豫着该站哪里时,李首辅轻轻咳了一声,朝金台那边努了努嘴。钱进顺着首辅的目光望去,只见金台两侧也站立了十几名官员,大都是穿着青袍拿着笏板的,中间夹杂着几名穿红袍的官员。

钱进心里不由嘀咕起来。敢情这天子侍讲有这么多人!他起先还以为是个很稀缺的官职。

忍住袭来的失落感,钱进朝首辅拱了拱手,便沿着廊内左侧的台阶爬上金台,寻了个空处挤了进去。旁边几位仁兄投来不太友好的目光。钱进朝他们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

这时,鸿胪寺卿黄文涛高声唱道:“再鸣鞭,行一拜三叩之礼。”鸣鞭就相当于鸣礼炮,需要把一根长鞭抽的震天响,端的是个技术活儿。

待三声鞭响过后,众官员皆敛声拜伏于地。钱进也跟着照做,中途他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台下,只望见黑压压的一片乌纱帽。

礼毕,早朝开始。

当下便有户部侍郎吕颂奏道:“禀陛下,如今有漕六省①的漕粮大抵已运抵京、通②二仓,此次南直隶漕粮有130万石,河南28万石,山东20万石,余下江西、湖广、浙江三省漕粮月底便可抵京,江西今年可运漕粮50万石,浙江40万石,湖广22万石。依此推算今年北运的漕粮共有290万石。另,太仓今年入银有200万两。”

这吕颂便是陈雄的舅舅。与陈雄争讼之时,钱进便已听说过吕侍郎的大名,今次却是第一次见到真人。只见他四十几许的年纪,身量中等,面皮白皙,蓄长须,也长了一对三角眼,一看便是精明之辈。

仁武皇帝今年才理政。虽然每日有首辅、国子监和翰林院的大儒教授国事和驾驭之道,可他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哪有那番耐性,再加上国库之事本来就枯燥,他听进去的能有一成便不错了。

因此,听了吕侍郎的这番奏报,皇帝也弄不明白这些粮银是多是寡,便干咳了一声问道:“依吕爱卿来看,今年北运的漕粮和岁银可还足用?”

吕颂迟疑了一下,说道:“陛下,边军的年例、各卫所的折粮银、军士的布花银,还有京营的饷银……一年所出大约130万两,若无别的开销,这银两倒是够了,只是还要给在京的官员发俸,这里就去了三四十万两。大运河每年也需要疏通,所需银钱也不是个小数目。至于岁粮,每年官军的月粮③、九陵卫④、外卫及京营的行粮⑤需320万石,这里就有30万石的亏空,差不多是所有官兵一个多月的粮耗。另外,京城里面的官员也要发粮俸,要想法子补缺。”

听完吕颂这番话,年轻的皇帝总算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不妙,稚嫩的脸上开始阴郁起来。他今年行了冠礼上朝议政,却没料到等着他接手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

殿中的诸位大员见皇帝不说话,一时也摸不准皇帝的心思,便都不作声。

仁武皇帝的目光在诸位大员的脸上一一扫过,心中不由无名火起。自己出居庸关游玩的时候,你们倒是追的紧;平日说教的时候,你们讲的头头是道;现在需要你们出主意的时候就怂了。

当然,皇帝骂也只能在心里骂,眼下他刚掌朝政,诸事繁琐,还得仰仗这些大臣办事。若是闹出个君臣失和,这对于眼前的陈国无异于雪上加霜。

“梅大家,可有何应对之法?”年轻皇帝的目光在国子监祭酒梅若亭这里停住了。

钱进在杨梅诗会上听方仕说起过梅大家的大名,因此不免多看了老先生两眼。

梅若亭执掌国子监,又是理学大家,年纪虽已过耳顺之年,身体却还健朗,要不怎么能大半夜的把皇帝从居庸关给请回来?不过,他最有特色的便是发白的眉毛垂下几寸,像极了画里面的老寿星。

听得皇帝发问,梅若亭的身体微不可查的哆嗦了一下。不过,为了当得起“梅大家”这一称号,他还是挺了挺腰杆,挪动那极不情愿的身躯向前走了一步:“禀陛下,这钱粮的事一直都是户部在管,老朽不敢僭越。”

仁武皇帝轻哼了一声发泄不满,又问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孙明书道:“孙御史,你总督十二路漕运运军,就没啥要跟朕说的吗?”

孙明书不到天命之年,虽然是一名文官,但身材比较魁伟。他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挺了挺他那个大肚腩,上前奏道:“禀陛下,这漕运之事,微臣只管沿路押运,却是不问收缴之事的。臣……一时也想不到应对之法。”

皇帝听他这话也不好发作的。毕竟人家刚刚才把今年的漕粮运到了京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剩下的六部尚书还有其他科道官,他已经没有兴趣再问下去了,想必都是“不敢逾制”、“尚未想到应对之法”等推诿之语,问了也白问,浪费口舌。

最后,仁武皇帝将目光投向李首辅,眼中也柔和了许多。

皇帝新登大宝的时候,难免有官员欺负新帝没有根基,便是首辅一句话令宵小之徒偃旗息鼓。后来,首辅更是出任帝师,每日传授治国之道,在皇帝心里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似乎感受到皇帝的目光,李首辅轻轻弹了弹衣服,轻轻抬脚往前踏了一步。

众人见状,都松了口气。有暗自庆幸不用被皇帝点名的,也有对首辅信心满满的,唯独没有人敢看笑话。陈国的粮银短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哪一次不是被首辅轻轻化解?

众人尚在各怀心事的时候,李首辅那边已经奏道:“禀陛下,若是个丰年,每年北运的漕粮有不下350万石,只是去年山东、河南,以及南直隶北部(今安徽)受冰雪灾害严重,北运的漕粮多有挂欠,才会导致漕粮缺额。今年是个风调雨顺之年,有漕六省的秋粮收成应该不错。”

“那依太傅来看,眼下该如何应对才好?”皇帝急于知道应对之法,说话时身子已经有些前倾。

首辅似乎不急着讲出答案。难得今日陛下对这些国事起了兴趣,他若不抓住机会施教一番,那他就不是首辅了。

“陛下,这几年我大陈可说是小灾不断,皇家体恤百姓,多有开仓施救,眼下京、通二仓的存粮不过二、三十万石。可如今六军官兵皆举新漕待饮,若是不发粮饷恐生变故。”

“太傅所言极是。我高祖皇帝定鼎天下以来,便将‘天子御守国门’定为国策。边区苦寒,若是让将士们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戍守边关?”

首辅对皇帝的应答颇为满意,便说道:“陛下不忘祖训,不愧是‘仁武’之君。依老朽看,今次北运的漕粮应优先确保官军所需。至于京城的粮缺,那也不能小视。要知道每逢灾年,便有许多百姓逃难到京城来,可知这是为何?”

“那是因为京城里面有朕……”

“不错,只要有天子在,老百姓心里就不会慌,毕竟天子脚下总不至于饿死人。不过,若是京城也没有粮食,那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了。因此,老朽恳请陛下发令,火速从有漕六省调运秋粮50万石入京,以解缺粮之急。”

说罢,李首辅又返头望了望朝中的文武百官,笑道:“至于京城官员的俸粮……我陈国遭逢灾年,官员们怎能不替陛下分忧,便以胡椒粉代替半年俸禄吧。”

仁武皇帝听得此话,连呼三个“好”字,当即便命准奏。钱进及各位侍讲笔动如飞,将陛下旨意记录在案。

写完之后,钱进轻轻吐了一口气。

这份差事不累,只需讲皇帝和大臣讲的话拣紧要的记录便可。不过,钱进总算领教了首辅这位“超级补锅侠”的手腕,不光三言两语就把问题给解决了,还给陛下上了一堂课,顺带敲打了一下文武百官:不要以为皇帝年轻就不把他当回事。

注:①有漕六省:山东、河南、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六省;

②通:指通州;

③月粮:指官军每月的基本口粮,区别于“行粮”。

④九陵卫:蓟州总督管辖区域,含昌平州、怀柔县、顺义县、长陵等九陵卫。

⑤行粮:指行军途中或在外执行任务时加发的粮饷;

第六十八章 应劫之说第四十七章 海运之争(二)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斗讼(一)第十八章 国富论横空出世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九章 明王府第四十九章 另一位穿越者第三章 入私塾第二十六章 袭百户衔第二十二章 金台明的往事第二十四章 书生咏叹调第四十二章 文氏的决定第十九章 金台明的选择第二十七章 几手散棋第四十三章 入宫第十一章 提司寻亲(一)第八十七章 翰林院第五十五章 刺隐第十六章 洪治帝崩第九章 县衙叙话第七十二章 好一顿板子第七十九章 人头滚滚第九章 县衙叙话第六十七章 高远现身第十七章 结青丝第十三章 徐宝禄登门第九十三章 靴子落地第一百一十章 筹建铁血堡第五章 十里亭送十里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寻夫第四十四章 隐秘第二十七章 云三娘第五十章 静公主第四章 宝儿裹足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十二章 把酒论英雄第六十三章 袭杀第一百零七章 阻敌第六十八章 应劫之说第七十三章 一切为了钢第二十六章 袭百户衔第六十八章 应劫之说第七十四章 我需要造反吗?第十五章 斗讼(三)第五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渊阁第三十五章 花间坊第五十章 静公主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验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第七十五章 又现黑衣人第一百零三章 带我走吧第十四章 斗讼(二)第二十五章 新贵第一百零三章 带我走吧第四十八章 闲话文渊阁第七十一章 皇帝的允诺第七章 初闻海战第十三章 斗讼(一)第八十八章 谋定而后动第二十七章 几手散棋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渊阁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第八十一章 首辅殡天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七十六章 一地狼藉第三十三章 杨梅诗会(三)第八十二章 尸未寒,敌踪现第八十一章 首辅殡天第十九章 金台明的选择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六十三章 袭杀第十三章 徐宝禄登门第八十八章 谋定而后动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二章 韶州县令第二十五章 新贵第一百零五章 皇帝又溜号了第五十八章 致富之道(一)第一章 故人来访第三十七章 有间酒坊第五十三章 钱进的报恩第二十章 丹桂飘香月第九章 县衙叙话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二十二章 金台明的往事第八十九章 堪舆全图第五十章 静公主第八章 倭乱根源第三十八章 七夕第五十章 静公主第四十四章 隐秘第四十章 离别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来找茬的第一章 旧地凭吊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与浪蝶第二十四章 送上门的状元第四十一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