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棺木的材料,最好的便是阴木的树心,还有一种极品中的神品木料,极少有人见过,那便是只在古书中有记载的地下阴物。传说地下阴物神木即使只有一段,离开了泥土、水源和阳光,它仍然不会干枯,虽然不再生长了,却始终保持着原貌,如果把尸体存放在地下阴物神木中,可以万年不朽。古籍中说这树和地下阴物的年代一样久远,当年姜子牙都想找地下阴物神树做棺椁。
古代祭祀的童男童女,是古代祭祀的一种神术。这些童男童女都是活着的时候,除了口服水银之外,在头顶、后背、脚心等处还要挖洞,满满地灌进水银,死后再用水银粉抹遍全身,就像做成了标本一样,历经万年,皮肉也不腐烂。这种技术远比古埃及的木乃伊要先进得多,不过两种文明的背景不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而且用灌水银的办法保持尸体的外貌,必须要用活人,死人血液不流通,没法往里灌,所以这种技术从来没用在任何墓主身上。尸体上有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一片片黑紫色斑点,陪葬的人或者金银玉器经常会涂抹水银粉,时间久了会产生化学变化,年代近的会呈现棕红色,年代远了就变成黑紫色,这种斑块俗称“水银斑”或者“水银浸”,也有些地方称尸斑为“烂阴子”、“汞青”。
三人都摁亮了手电筒,但任凭他们怎么照,都看不出这里有什么跟古墓有关的东西。吕涛低着头,心想这下恐怕是白跑一趟了。
“有棺椁就该有死人吧?”李雪胸口一起一伏的节奏很快。用幽怨的眼神可怜巴巴的望着吕涛。这棺椁匣子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最重要的是棺椁匣没有任何开启过的痕迹,上面还封着牛皮漆。
吕涛轻笑了两声,一屁股坐到李雪身旁。轻轻揽住了她肩膀道:“有没有又能怎么样?至下天坑以来,奇谈怪事还少见了。”
“吕涛,至下天坑以来,我和妹.妹的一切都仰仗着你,”被吕涛如此顺手的勾搭上了肩膀,李雪也是心中一虚,脸颊顿时又发烫了起来。淡淡的温情,心中的紧张这才消减了许多。
吕涛也是心中一片安详,疲惫不.堪的心灵在这一刻渐渐的放松了下来,付出去的,总是得到了女人的认可。鼻中嗅着李雪娇躯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恬静幽香,又见她檀唇微微翘着,有些湿润。不由得安慰道:“你们姐妹俩才是我活下的动力。”
李雪秀鼻中传来淡淡的烟草.味道,以及那若有若无的男人气息。只觉得一股难以言语的燥热感从心头蔓延至全身,一颗芳心杂乱无章的剧烈跳动着。原本清妍的脸蛋,此时却是淡红若桃花色。即便是隔着衬衫,吕涛都能感受到她嫩脸上的烫意。
吕涛略微调整了下姿势,让她能够坐得更加舒服.些。强壮的手臂又是用力了些,手掌在她肩膀上轻轻拍打了两下。果然,李雪那原本僵硬的娇躯酥麻了起来,软绵绵的偎依在他胸口上。,只觉得他的肩膀宽厚,手臂强健有力。淡淡的温馨,浓浓的安全感刹那浮上心头。一对秀目,似是在体味,似是在享受的半睁半闭。像一只一直飞着从未停留下来的倦鸟,终于找到了合适她的,温暖的巢圈。
“这是什么文字?”棺椁侧面的李梅,好奇的围着棺椁.转了几圈。一小排难见的铭文映入她的眼帘。看了一会,李梅的脸色有些白皙,贝齿轻轻咬着嘴唇。犹豫了很久之后,才回过头来吞吞吐吐问道。
吕涛一听,很无奈的走了过去,借助李梅的手电.光仔细观察了一下后,很潇洒的向李雪挥了挥手道:“雪姐,你不是想看铭文吗?这就是铭文!”
“这就是铭文?平.时没听你说起过,想不到你这么大学问,看你这么年轻跟你肚子里的学问不太匹配,真是人不可貌相。”李梅脸红耳赤的紧紧攥住了吕涛的胳膊,不知是激动还是害怕,低低地声音问道:“吕涛你还懂铭文?”
“人小鬼大……”李雪一听,笑骂了一句。
吕涛猛一吸烟,烟头在他脸上一闪一闪,然后,他吐出一口烟,白烟飘散着,在塔里显得更加诡秘:“懂可不敢当,不过如果找到铭文,我瞧上一眼,倒还能看出来是不是西周的。”
“铭文是怎么一回事?”李雪毕竟社会经验丰富。也是听出吕涛的话中其中肯定有猫腻,这才脸色有些犹豫的问道。刚才还真想见识见识什么叫铭文,可现在真的见识了,倒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怎么说呢?”吕涛好整以暇的靠在了这口大棺材上,悠然的用手拍了拍棺材道:“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辞。
铭文分几种,其中古人常用的为;错金铭文是指用错金工艺(错金工艺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表面的工艺)在铸器表面制作的铭文。
另一种古人常用的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比之同时期的甲骨文字,有着更多的有意味的创作特性,而且可以凭藉精湛的铸造技术,使优秀的青铜器文字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笔意来。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少则如图像化的族徽,多也不过百十来字。西周的文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著名的《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大盂鼎铭》和《散氏盘铭》被称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
印章上或别的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铭文,叫阴文。而凹上的叫阳文。印章上的阴文也叫做白文。
西周时期铭文,由于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已进行得比较深入,所以西周金文在整个西周时期各个阶段的面貌即大致得以明朗。鉴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阶段与主要依据形制、纹饰进行的铜器分期似并不完全同步,同时也为了使对西周金文所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有个较清晰的印象,其下以西周早、中、晚三期为序来概述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青铜器铭文会有某些共同流行的,带时代性的风格。然而这并不能排斥铭文风格上有某些不合主流的个性的体现,因为当时书写铭文的作者在风格上未必皆雷同,所以,以下对各阶段铭文特征的介绍,就只是泛泛而谈。”
“西周早期金文可分两个阶段来概述:第一阶段,主要是武王、成王时期,但康王时期(约偏早)仍有部分器铭具有本阶段特点。在内容上,仍存在较多的字数很少的族氏铭文及其与先祖曰名组合的铭文。铭有此类铭文的铜器,多数当属于商亡国后臣服于周人的商朝遗民。但自此阶段开始,长篇与较长篇的铭文已多了起来,内容关系到许多西周初期的重要史实及当时的官制,军制等。从总体上看,此阶段金文扔保留了不少商晚期金文的持点。首先是布局不够规整,依然是竖成行而横不成排。字形大小仍不均匀。象形性还较强。书写气势亦较豪放,笔画较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而首尾出尖,笔捺皆有波折。所有这些均与商金文近同。上述特征可从武王时期的利簋与成王时期的保卣、甗侯鼎及康王时期(约偏早)的作册大方鼎的铭文中得知。
第二阶段,康、昭王时期。此阶段铭文多为较长篇或长篇,内容范围与第一阶段较长铭文相近似,亦多关系当时的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史实。族氏铭文已少见。与第一阶段铭文不同的是,多数铭文排列较第一阶段规整,不仅竖成行,而且横也成排。但仍有部分铭文由于每竖行字数与字的大小未能一律,在总体较整齐的情况下显出个别的不整齐。此阶段铭文有两种字体形式。其一:字体笔画仍显浑厚,还有明显的波折,部分笔面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如康王廿三年之大盂鼎铭文。其二:字形一改过去较浑厚、豪放的书风而为规整、拘谨。多数字笔画均匀,但仍有一些字点画上作粗肥笔,如天字上一笔,王字下一横,才(在)字横画与竖笔交接处等皆是,此外有的字右边捺笔仍有波折。此种形式的铭文大致出现于昭王时期,如御正卫簋与启卣铭。以上两种字形属于本阶段之主流。但本阶段铭文另有一种较松散的形式,每竖列字数基本相同,但因其字大小不一,横排基本上不齐整,字形亦有波折,似仍具第一阶段遗风。惟笔划较细,且多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