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一顿,萧峰继续道:“过去的一切,你都是在骗我。东方兄弟,东方不败,你骗得我好苦!当年我只当是遇见了一个可以生死与共的至诚君子,唉!想不到啊,想不到,陪我走过这么长一段路的人,与我之前所想象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一语甫毕,转身便即推门而出。
东方不败见他当真要走,一时手足无措,失了计较,慌张地说:“你……你……等……等等!”
萧峰闻声停步,侧头问道:“东方元帅,不知你还有什么指教?”
这是结拜两年多来,萧峰第一次不唤她作“东方兄弟”,而是直接称呼她的官名。
东方不败一听之下,当即失魂落魄,几欲晕倒。
好不容易勉强平复了心绪,她才幽幽地说道:“萧……大……大哥,对,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又都拿我这个奸雄无可奈何。那些自诩为君子的人,很多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甚至被杀害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报负的奸雄。而且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
萧峰闻言。“哼”了一声。
东方不败继续说道:“不错,你昨天的确看错了我东方不败,可是今天你又看错了,也许明天你还会看错。但我东方不败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自己,无论你怎样看我,我依然是原来的我。”
待她说完,萧峰头也不回地迈开大步。走出秦王府。
静静地凝望着萧峰远去的背影,东方不败那如玉的面颊下不禁滑过两行清泪,万般委屈。尽皆寄托其中。
第二日傍晚,东方不败照常前往皇宫赴宴,可是在宴会上却不见萧峰的身影。
询问之下,才知萧峰当天一大早。便奏明耶律洪基。以南院政务繁忙为由,提前返回南京,不再参加接下来两日的欢庆大宴。
听闻这个讯息,东方不败心知自己和萧峰的嫌隙一时更加难以弥合,只好与耶律洪基频繁对饮,以借酒浇愁。
她一边喝酒一边黯然神伤,望着面前的耶律洪基,心想:“萧大哥啊萧大哥。你不愿意向宋国动武,我东方不败又何曾想呢?”
“人最早学会且无师自通的就是战争。刚从野蛮蒙昧脱胎而来人,动辄武力相向,争夺地盘、食物,以求生存,因而古时血腥杀戮屡见不鲜。由于战争必然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人渐渐发现发明了律法和政治来和平手段达到解决争端的目的。”
“仅当为维护世道的公平、公道与公正,且在用尽一切救济手段均无效的前提下,战争才能作为解决人纷争的手段,且必须慎之又慎。然而野心家、阴谋家总是倾向于不择手段滥杀无辜,以谋一已私利。”
言念及此,向野心勃勃的耶律洪基望了一眼,敬了他一杯酒,继续思量:“然而萧大哥,倘若我不以献上看似攻打宋国的‘妙计’、实则是‘缓辽兵之计’来拖住陛下的话,那么不用等个三年五载,恐怕下个月他就要出兵伐宋了。另外,你这位江湖豪士当然不谙‘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昨晚我如果不顺着皇上的话说,并且表示还会规劝你一道伐宋的话,恐怕我们两个都要遭到杀身之祸了。”
“我东方不败在这个世上孤零零一人,死不足惜,可你才刚刚寻回自己的生父,还没陪他老人家享几日天伦之乐,而且你尚有姑妈等其他亲人在世,如果你就此遇害,岂不是要让你的父亲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让你的其他亲戚们悲痛万分?我……我怎么又忍心让你和你的家人受这般苦,遭这般罪?萧大哥,我的这一番苦心,你……你知道吗?”
心中阵阵酸楚,脸上还得强颜欢笑,以应付辽帝和满朝文武,能做到这一切的,恐怕也只有她东方不败了。
三日大宴结束之后,萧太后留萧远山住在上京城中,以便兄妹俩畅叙久别重逢之情,说是以后再派人将他送至南京萧峰的南院大王府上。
而东方不败则再次进入大元帅府,处理积压如山的公文。
与此同时,她派出大量细作,潜入宋国境内,密切留意宋国朝廷和武林的动向。
过了个半月,东方不败终于收到一份份量十足的情报。
情报上说朝廷已经查清,那慕容博先率人入宫刺杀太后与众大臣,后安排人手伏击到少林寺调查的官兵,而后嫁祸少林寺,以掀起武林的轩然大波,他自己好趁乱谋反,以光复燕国。
这桩桩件件,尽皆株连九族的大罪,奇的是慕容博一家老小并未受到连坐。
原来那慕容复亲自将慕容博的尸首献予朝廷,说是自己得知父亲的叛国奸谋以后,大义灭亲,将其诛杀,以求朝廷宽恕。
高太后向来以仁义治国,待派人查清慕容复的确没有参与慕容博的行刺奸谋后,就免了慕容氏满门抄斩之罪。
看到此处,东方不败掩卷沉思半晌,而后自言自语道:“那慕容博不是被李前辈一掌拍死的吗?怎么慕容公子却将其揽到自己身上,宁愿背负这弑父的恶名?是了,唯有这样,才能向朝廷谎报‘大义灭亲’之功,进而保全身家性命。”
“而那高太后也真是仁德之至,仅是查明慕容复没有参与当日的刺杀阴谋,便即饶过他全家老小,殊不知他自己也有一套谋反复国的计划,照样应被株连九族。慕容公子的复国大志应该还没有消磨殆尽,他以后必定有所举动,此时他的委曲求全之举,只是为了以后的大业保留实力罢了。”
“慕容公子啊,慕容复,你如此能屈能伸,倒也算得上是一代人杰了!你真乃你家燕国的‘国士’,只是自古国士常奏慷慨悲歌,希望你不要有什么闪失,步了他们的后尘。”
过了数日,东方不败又得到消息,知悉少林寺已经得以平反,寺院外的封条也已被官府揭去,一干僧人都回到寺中,继续练武诵经。
在少林寺的危机解除之后,玄慈方丈功成身退,辞去掌门之位,让玄寂大师接替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