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万世王朝

府内的女人肚子一个接一个的有了动静,北方战场上也是捷报频频,历经一年的时间终于把北方全部收复了。

大华百年,赵姓皇室终于是宣告落幕,当杨存率领金戈铁马进入京城的时候大华终于正式的改朝换代了。

大举的祭祀,祭天后国号正式改为中华,于登基之时为元年,定都京城并昭知天下布告四海,一个强大无比的王朝正式的拉开了序幕。

有赵沁礼的禅让圣旨在先,身为大华第一武家又有平叛之功,再加上小皇帝已经没了行踪等诸多因素,杨存的登基可所是顺天意得民心,顺理成章没半丝可诟病之处。

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前朝遗臣和那些意气用事的书生十之会出来闹事,不过杨存毕竟是百年第一武家的传承人,杨家在大华百姓的心中威望甚高,所以由杨家的人来坐江山倒也没什么人敢跳出来阻拦。

温迟良已经悄悄的送回温府颐养天年了,毕竟是岳父大人杨存也不想为难他,这老狐狸说到底与自己无冤无仇不说,之前自己还坑了他很多次,更何况他在与容王内斗的时候还间接的帮过自己,总的来说确实也没什么非下死手的血海深仇。

至于小皇帝嘛,亡国之君的名号一叫确实显得有几分凄凉,不过说到底杨存能有今天还真得感谢这小子的纨绔无能,没他的低能天真也不会有现在的杨家江山。

说实在的赵姓皇族可谓人才辈出,不管是曾威震天下的起王,镇守东北的定王还是城府极深的容王,这帮人可以说每一个都出类拔粹颇有枭雄之风。

可笑的是偏偏是赵沁礼这废物当了皇帝,如果这皇权花落旁家的话恐怕结局就不是这样了,换个思维一想杨存还有点感谢老温,要不是老温的鼎力扶持的话赵沁礼也登不了基。而且老温还扫除了容王又和定王拼了个两败具伤,既给了自己休养生息的时间又让自己捡了个便宜。

每每有这幸灾乐祸的想法时杨存都有给老温养老送终的冲动,至于赵沁礼那家伙则被童怜抓去魔教软禁起来的,姓童的和姓赵的仇也很深,童怜不杀他已经是给足温凝若面子了。

说是软禁不过日子也满不错的,地点是山清水秀的魔教南坛,有下人伺候好吃好喝的供应着不说把他那些妃子皇后什么的也一鼓脑送进去。不过童怜是毅然的堵住了所有的通道还下了断龙石,整个南坛可以说成了与世隔绝的境况,那高大的山谷即使是鸟儿都很难飞出去,更何况悬崖峭壁上还有魔教的人看守。

一代帝王被永远的囚禁在此,魔教的人会每日从山顶往下送食物和用度,保证他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甚至他要生孩子还能送稳婆之类的人进去。

不过自由将彻底的失去,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是好是坏,但起码童怜泄了一口恶气,温凝若对于这样的结果也只能默认,毕竟这总比杀了他强。

一切准备就绪,大肆的祭祀过后,新的王朝终于来临了。

金殿之外,百战余生立下汗马功劳的文官武将们无不是翘首期待着,让人诧异的是此时穿着一身华服站在金殿之外的国师却是林管。

林管叛逆的身份已经无从追究了,现在张宝成已经悄悄的住进了宫里,而师子明也以徒孙的身份跟在他的身边。做了三朝的国师他不想再做了,最佳的人选无疑就是林管了,不管是师承还是和杨存的交情他都有资格身列国师之尊。

林管满面的肃色,朗声喝道:“上朝”

开朝第一喝的地位举足轻重,由此可见林管现在的地位,文武百官并无暇去思索为什么林管会出现在这成为新一朝的国师,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整齐的迈动着脚步朝金殿走去,准备迎接着自己的累累功勋和锦绣前程。

现在众人还没正式封官,不过也都默契的按地位高低站成了排,一边是功勋累累的武将,另一边则是家臣旧系和地方上的文官。

双方的阵营里都小心翼翼的身怕有些逾越,毕竟是第一次上朝,不少人已经激动得满面红光甚至眼冒星星了。

所有人都是正装上阵,面色紧张而又兴奋,站在金碧辉煌的京城甚至在怀疑这美好的一切会不会是南柯一梦。

“皇上驾到”林管的一声吆喝如同宏钟天雷,瞬间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了。

“诸位,是否还云里雾里觉得如是梦幻一般。”

这一声看似随意,不过却比之前多了几分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在所有人激动的瞩目中杨存身穿龙袍缓缓走来,步伐稳重每一步都让人感觉极是压迫,即使那张脸依旧俊美异常但在这时却充满了不容冒犯的威严。

所有的呼吸似乎都停滞了,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杨存稳重的坐到了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事实上对于自己的身上的龙袍杨存也有些陌生甚至感觉很别扭,第一次的朝会有些紧张,不过毕竟身为皇帝不必事事亲为,所以杨存也适应了这段时间由别人安排的各种礼仪和诸事。

一句话,真是要把人折腾散架了,饶是杨存自认身体强得和鬼一样但也有些吃不消这些繁负的所谓礼仪。

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仿佛是心有所触一般,当看着杨存龙袍加身时一些老臣已经激动得潸然泪下,王动王老更是忍不住流下了欣慰的老泪。

眼见群臣安静的一片鸦雀无声,明显还没习惯身份上的转变,林管只能咳了一下提醒他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回过神来,这才齐刷刷的跪倒一片,即使是腿脚不好的卫枞卫老也不敢有半分的迟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城内呼声震天,京城内外的兵马百姓亦是一起下跪高呼,迎接着这个新的王朝到来。

尽管他们对于谁坐皇位并不关心,但这预示着长达三年的战乱结束了,他们又可以过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在习惯皇权的同时也习惯了杨家百年来的威望,杨家南征北战了百年深得民心,又是以平叛之名位极九五,自然能赢得百姓们的拥戴。

“平身吧”杨存渐渐的融入了角色,不再觉得身上貌似累赘的龙袍别扭,声音也是稳重而又淡漠。

那种不怒自威的感觉来自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本身这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这里所有的人都见证着杨存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家道中落的国公到位极九五的艰难,即使所知之事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清楚这位新君有着真正君临天下的不世之威,有着那种鼎定乾坤的魄力。

这位不世功业实在是让人叹服,对于新皇谁不是心悦诚服的拥戴,即使曾经心有芥蒂的师家在面对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时也是敬畏有加,连师俊都断言如圣上这种人简直是千古难寻。

天地日月,唯我独尊,千山万河,尽于我手。

所有人对新皇都充满虔诚的敬畏,因为即使他曾经再臭名昭彰,但不可否认他的神奇与让人无法不服的智慧,那累累恶名之下是他的魄力和足智多谋,直到现在他们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等的神人。

“诸位,如何,我们一起打下的大好山河。”杨存爽朗的一笑,手一挥大气的说:“这里的江山寸土,每一寸每一里都有你们的功勋,有我们战士的浴血奋战,有你们背后的运筹帷幄,可以说你们个个都是功不可没啊。”

“吾皇圣明”所有人都激动万分,因为他们最期待的时刻来了。

十多个太监一字形站开,手上的托盘里都是刚拟出来的圣旨,林管身为国师站在了杨存的后边,微微的一点头为首的一人立刻将手上的圣旨一一宣读。

最前边的一道圣旨自然是歌颂苍穹赞扬新王朝的千秋百代,第二道圣旨则是要凸显新皇的孝道,杨存目前在世上最亲的人就是二叔了。如果不是他甘心将大权交给杨存,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那这江山由谁来坐都说不定,所以这一道圣旨自然是属于杨二爷的。

这份殊荣是谁都不敢质疑的,能将海上帝国和兵强马壮的江苏军拱手让出,光是这份魄力就已经让人叹服了。

圣旨中杨二爷被奉为了至高无上的太上皇,虽是叔父但亦为父,这份孝意可感天动地,杨存对于二叔的敬意从这份圣旨上就不难看出。

紧接着就是册封津门名医之后高怜心为皇后,毕竟高怜心跟了自己最久,一起出生入死为了彼此可以连命都不要,杨存的崛起事实上少不了她一直以来的影响,她来母仪天下也是实至名归。

其他诸女亦一一的册封贵妃之位,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的女人尊贵的名份。胜利者永远是光明而又磊落的,这次温凝若的名字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圣旨之上,没人敢在这时候去找新皇的不自在,即使知道内幕的也不敢放半个屁。

以礼之名冠冕堂皇的说三道四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历史和道理大义一向都是属于胜利者的,当杨存君临天下之时就没任何所谓的离经叛道了,有的只是新皇的宽广胸怀和一言九鼎无人敢于忤逆的权威。

第一个小太监将册封全部念完后,一尊椅子摆在了杨存的身后,那是属于太上皇的椅子,不过现在的杨二爷已经如闲云野鹤只想着天伦弄孙连来上朝的兴趣都没有,现在这椅子是对他尊重的一个摆设而已。

群臣们无不是在那象征姓的拍了几下马屁,最是期待的第二个小太监上前一步,拿着最少数的圣旨扫了一眼群臣,大喝道:“杨举,杨横上前接旨”

“臣在”二公上前跪拜,因为始终觉得给他们加上字辈不太稳妥,所以杨二爷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把他们的字辈给免了,这其中有何深意就不得而知了。

“封杨举为成王,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西南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西南。”

“封杨横为啸国,为皇家宗室亲王,世袭罔替,统两广一地五万兵马,为朝廷世代镇守两广。”

“臣谢恩”成啸二王恭谨的谢了恩,面色欣喜并无不满,尽管兵权被削减了不过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眼下是封王候之尊,此等荣耀能世袭下去他们已经满足了。

先封赏姓杨的倒是情理之中的,尽管这二位若没杨存的帮扶成不了气候,不过说到底人家是亲戚。再加上之前三公同仇敌忾不听镇王号令,后又有这二人毅然起兵支持杨存先与海上帝国对峙又起兵征战天下,成啸二公光是这份心意就足够有此殊荣了。

册封杨家世袭的二王以后,第三个太监上前一步:“师俊上前听封。”

“臣在”师俊身为后来者显得很是谦虚,百年师家的家主这时也心悦诚服的给了杨存一个顶礼的膜拜,这份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赞许的点了点头。

师家率先向定王发难,被逼急的定王也是红了眼,这一战下来师家也是死伤惨重。尽管最后和双极旗兵合一处成功的将定王围剿,但不可否认的是师家的每一仗都打得很是漂亮,不管是和定王的遭遇战还是后来的扫荡战,师家露出的底蕴和那用兵如神的手段确实是让人折服。

百年武家不只是锋芒毕露的杨家,还有这稳重的师家,论地位和功劳师俊先行受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师家乃是百年武家,为朕所敬重之铮铮铁骨,此次朕得天道聚人心位极九五师俊功不可没,特赐师俊为我朝第一异姓王,尊号毅王,为我中华镇守东北,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时可为开疆裂土之先锋。”

“谢主隆恩”师俊接过圣旨的时候满面的肃色。

因为他的兵权不削反增,镇守东北就意味着要与那边的异族打交道,看来这次他们趁大乱内乱帮助定王一事新皇心有芥蒂。眼下天下百废待兴不宜大动干戈,不过时机一但成熟新皇不会放过他们。

不管是记仇还是有野心,师俊都感觉混身的血液一下就沸腾起来了,曾经在西北目堵的惨状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大男儿顶天立地自然不容外族相犯。

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杨存是想让师俊证明自己,证明他站在异姓王的高度上能让师家有媲美曾经杨家的不世威风。

杀自己的手足同胞是战功却也让人悲痛,若是征战异族的话,起码是在保家卫国,即使战死沙场那也是身为男人身为军将最高的荣誉。

这一点是两大武功共同的传承,想到这二人相视了一眼,眼里尽是同样的默契。

杨存是个有野心的人,能有今日这一路是腥风血雨和说不尽的坎坷,所以绝不会在安稳的生活中奢靡堕落。

赵姓的江山固守百年算什么,君临天下者谁不想开疆拓土成就一番霸业,打下一个千秋万世的江山,开三皇五帝以来最大的版图。

所有人对于新皇的野心都心里有数,一个个顿时蠢蠢欲动起来,因为这应该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紧接着其他的功臣一一的受到了奖赏,赐于他们新的官位,按照功劳和能力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杨存废除了宰相制度,也废除了所有能威胁到皇权的官位,包括军机处和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散官职。御史这是最不可取的,除了挑三拣四完没别的能力,首当其冲的就被杨存废掉了,因为一帮整天之乎者也的家伙除了惹人厌烦外没别的作用。

朝廷依旧设六部掌天下,六部尚书由梁华雄和林安国等一众老臣担当。

其他人一一受到了赏赐,其中尤以战功卓绝的安伯烈最为耀眼,虽未封王却赐封为定国大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兵,不少人也从这里闻到了火药的信号,想来即使是天下鼎定以后皇上也没想暂时消停的意思,估计安伯烈不日就要出征了。

犒赏三军,封赏功臣之后,新的王朝开始运转起来,战乱过后的各地开始恢复了民生。

朝堂上有足够多的可用之人,整个王朝在宣布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诸如萧九之类的人事实上也是才能卓绝,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后事实上这些人用起来更是顺手。

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清洗,没有开朝后释兵权的血腥,之前的信任和忠诚依旧一成不变的维持着,给这个王朝带来了最坚固的动力。

新皇出于信任没打压他们,所有权臣也都识趣的收敛着遵照律法行事,可以说君臣之间进入了一种空前的良性循环。

新的王朝进入了复苏的阶段,事实上也因为江南一直在杨存的手里所以世道没乱到哪去,有充足的税银和人马可用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进行着。

中华开朝第二年,定国大将军安伯烈手提铁骑二十万,奉天子之命直杀西北,踏过大漠杀入草原与契丹一战以报当年之仇,轰轰烈烈的打了半年终于将契丹王庭包围起来。

契丹草原上破败不堪,赫赫有名的狼兵爆发出的战斗力低得让人惊讶,甚至草原上可战的男丁之稀少也是让人瞠目结舌,即使有所谓的抵挡也大多是老幼妇孺,否则的话大华的铁骑不可能只用了半年就把整个草原打了下来。

杨存知道那是镇王肆虐过的后果,圣相主杀天魔之体横扫草原的结果肯定是一片凄凉,以镇王的仇恨和杀性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契丹一族,若是他的天魔之体能维持多一天的话恐怕这世上就没了契丹这个民族。

所以事实上安伯烈过去以后已经没什么障碍了,王庭受创严重,左右二王的兵马全死于镇王手下,事实上现在的契丹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可以说随便去个几万人就能轻松拿下。

朝廷到一次出征就开疆裂土,收获西北千里草原,大捷的消息传来那真是举国哗然振奋人心。要知道大华百年可没这种威风的时候,更何况所谓汗王还主动投降,契丹这个铁血好战的民族可从没臣服过任何人。

大华三年,蛰伏了一年的大军再次发难,禁军以朱涛和梁胜为先锋派十万之众直入高丽,后有水师官船如海上乌云般的包围,酣战两年有余高丽战败,国号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大华七年,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打响了,因与沙俄领土争纷颇多,再加上定王起兵时沙俄从中助纣为虐。圣旨布告天下以后大军压到了边境,水陆以四十万之众一举攻破了沙俄的边境。

大将卢大,毅王师俊各率二十万大军参与了这次惨烈的战斗,历时五年击败了沙俄的大军占据了半数的疆土。

最终沙皇宣布投降,割半数疆域求和,这场战斗虽然惨烈却换来了大快人心的胜利。

新皇的一生中伴随着血腥与战争,这个王朝的战火从没停止过,在异族人的眼里这个中华是该死的恶魔,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而在大华百姓的心里他们却是引以为傲,疯狂的拥戴着这个铁血而又富饶的王朝。

一系列的改革和政令另这个王朝不断的强大起来,一系列的战争全都是用血腥换来的胜利。

“朕是好战之人你说错了,朕最热爱的就是和平,只不过我中华兵强马壮,但凡有犯者若是杀我一个百姓,我就可举全国之兵与之死战,这是朕的爱民之策,即使偏激但朕无怨无悔。”

“商议,谴责,开什么玩笑,朝廷每年养那么多兵马干什么用的”

“朕的一系列军令是侵略不是,当这些人敢于冒犯我中华天威,就已经注定了战争的开始。”

中华始皇一生是功是过,或许没人能下一个定论,或许中华百姓的心里他是顶礼膜拜的千古一帝,但他却成了多少番外之人的噩梦。

这一生伴随着血腥,伴随着铁血和强硬,版图硬生生的扩张了一倍有余。

没有人能评价得了这个强盛的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因为他留下的政令和信念永远是走在强盛的道路上,永远是主宰这个世界规则的万世天朝。泱泱中华,万世千秋,在挺起胸膛面对世界的那一刻,这个王朝就注定是东方不可侵犯的巨龙,是任何人都无法亵渎的永恒。全书完一更。

第278章 血腥之地,水之灵(三)第99章 旧臣家事(三)第290章 至善至恶菩提鼎第408章 凶地之术,坟下坟第316章 巫山云雨。第759章 羞辱(中)第93章 地头蛇(上)第35章 五行主杀,金刚印(八)第814章 针尖对麦茫(下)第272章 瞒天过海的营救。第498章 夜来客(上)第27章 镇王第410章 绝地之葬第778章 举城皆丧第499章 夜来客(中)第813章 针尖对麦芒(上)第539章 镇王的蛮横第35章 五行主杀,金刚印(八)第762章 杀子之恨(二)第538章 蛮不讲理(下)第307章 争风吃醋。第473章 水之真幻第836章 剑拔弩张(上)第343章 百年阴谋(下)第63章 黄雀在后(上)第375章 臭名昭彰(五)第557章 庸人自扰(上)第305章 至恶菩提鼎第382章 归程(下)第795章 北疆战局第564章 盛迎第391章 药有灵(上)第735章 水火交融(一)第764章 杀子之恨(四)第650章 水克火第759章 羞辱(中)第777章 万惯家财改姓梁第537章 蛮不讲理(中)第494章 心愿第650章 水克火第98章 旧臣家事(二)第420章 入水化龙第805章 太后驾到第421章 葬之以剑第392章 药有灵(下)第318章 幕后主使(上)第742章 最不该杀的人(下)第795章 北疆战局第740章 终是离别。第340章 恶毒至极,百年灭族大计。第542章 新皇的郁闷(下)第167章 魔门(下)第383章 食色性也第623章 风光凯旋,大举造势(上)第548章 二爷与师家的牵连第736章 水火交融(二)第627章 殿上第393章 人性(一)第52章 下江南(上)第316章 巫山云雨。第326章 苏州,梁家(四)第27章 镇王第258章 猛虎出笼(中)第644章 夜猫子进宅(中)第759章 羞辱(中)第370章 釜底抽薪(下)第684章 继承者的选择!第429章 蠢蠢欲动第357章 海上帝国(七)第671章 屠杀的艺术(一)第310章 双武家。第798章 小把戏第178章 东宫来人(三)第120章 请神成功!第331章 大户人家,丫鬟伺候...第482章 永世不得超生(下)第478章 逆天(上)第826章 心中忌惮第470章 不速之客第701章 亏欠(上)第813章 针尖对麦芒(上)第78章 破庙风波(三)第671章 屠杀的艺术(一)第243章 大案(下)第833章 膝下麟儿,掌上虎子...第22章 官场(上)第801章 涟漪的赌约(下)第701章 亏欠(上)第215章 内奸(中)第688章 死战(三)第604章 很傻很天真(下)第641章 新生第655章 命中的劫数第805章 太后驾到第292章 至善至恶菩提鼎第106章 暴怒!第146章 荒唐的闹剧!第826章 心中忌惮第705章 被轻视的感觉(下)第390章 善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