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归秦

大争之世 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归秦

巴蜀之称,始于宗周之前。东为巴,西为蜀,存国数百年之久。当年周武王汇集七十二路诸侯伐纣王,巴蜀两国就是七十二路诸侯中之一。后巴蜀两国征战不断,秦惠王趁机结好蜀王,利用他好色献上绝色美女二十名,又借口蜀道难行,恐路上会多有损伤。

蜀王垂涎秦女美色,便令二千大力士开凿了金牛道,用来沟通与秦地的联络。可惜金牛道开通之时,蜀王等来的却是秦国的虎狼之师。秦惠王以司马错为上将军,发兵二十万南下灭蜀国,又东行顺道灭了巴国。吞并巴蜀后,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足足一倍,又多了一个天然粮仓,实力顿时大增,一跃成为了七国之首。

巴蜀之地地势险要,北有崇山峻岭和汉中隔断,剑阁、葭萌关天险更是易守难攻。居民多以蜀人巴人居多,还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十一族人,被并称为百濮支系。秦国占领巴蜀后,为了有效的控制新占之地,便先后迁入了五十万秦人开发巴蜀。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又开早了著名的都江堰,将蜀地从当初旱涝严重之地变成了天府之国。巴蜀人感念其恩,对秦人也亲近了许多。至二世三年秦国的势力退出巴蜀,秦国在巴蜀已经统治一百多年,虽然始终未将这块风土人情奇异的地方彻底融入秦国,但秦人在这里并没有受到排斥。

当初天下皆反秦国,巴蜀却始终能保持对秦国表面上的臣服,直到皇甫圭避祸巴蜀,刘邦为秦所驱。巴蜀的世家头人们因为担心被卷入天下的战乱中,故果断的起事将秦国势力逐出了巴蜀。

蜀国虽然已经立国,却不同于其他诸侯国。他们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立国也无非是出于自保的念头。掌握蜀国军政大权的正是蜀地世家的代表庞宜。他起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客气”的将巴蜀境内的所有秦军秦人礼送出境,赶到了汉中。用此来示意秦国,蜀国无意于秦国为敌,却也不像沦为秦国争霸天下的工具。

只是秦国在这统治已逾百年,对巴蜀的影响早已经根深蒂固,大批的南下秦人都与当地人混居通婚,秦人的血脉早已经融入当地,就连士族的领袖庞宜身上也有一半的秦国血统。

所以说秦国收复巴蜀,来自民间的抵制力并非十分激烈,只是因为蜀人担心被卷入战乱中,所以才闭关自守。

韩信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才并不打算利用武力强行攻打巴蜀。因为巴蜀地势过于险要,秦军若想大张旗鼓的攻入巴蜀必定十分困难,而且一旦陷入僵持战中,定然会劳民伤财,白白损耗秦国的国力,这非常不符合秦国当前定下的战略。

巴蜀之所以担心被卷入永无止境的战乱中,无非就是对当时孱弱的秦国并不看好,反观关东的项羽如此声势显赫,这才心生惧意自觉于秦。现在却并不一样了,秦国经过了一年的励精图治,不但中道复兴,而且击败了草原上无比强大匈奴,这不得不让蜀人从新考虑起了与秦国的关系。

面对秦国的频频示意,蜀国究竟何去何从,这便成了令庞宜头疼无比的事情。

一方面,庞宜并非野心很大的人,他当初号召诸族驱逐秦人,只不过是出于自保的念头。可如今他贵为蜀相,蜀王迁又年幼不能亲政,整个蜀地他便成了权势最高之人。

权利的滋味一旦品尝了,就贪恋无比,绝难轻易放下。庞宜正是如此,他今日权倾朝野,已经是蜀国的第一人,就算要取代蜀王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另一方面,秦国今日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他心生恐惧。

他知道若论国势,蜀国和秦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蜀人并不善战,用他们自嘲的话来说,秦国盛产的是骁勇善战的是百战精兵,而巴蜀盛产的却是美酒和粮食,蜀国唯一可以依赖的不过是险要的地形而行。

但这些如今似乎也有些靠不住了。韩信带领着秦军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炫目的胜利,创造了一场场堪称经典的战役,在他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剑阁虽然险要,却也未必是真的无法逾越。

再者就是随着秦国国力日强,蜀国内部亲秦的势力也不断崛起,民间流传着关于秦军大胜的消息,就算是在朝堂上,也有大臣公然上书请求重归秦国。此事虽然被庞宜压了下去,但也让他心生不安,对朝中亲近秦国的势力忌惮十分。

但他又不敢做的太绝,生怕得罪秦国太深,这样还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正是庞宜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才让蜀国错过了最佳的动员时机。一部秦军在甘肖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剑阁的北面,连拔十二座关卡,将兵锋直接推到了剑阁城下。

消息传到了成都,顿时举国震惊。庞宜急调三万精兵北上入驻剑阁,厉兵秣马严防秦军。推进到剑阁关下的秦军却并不急于攻城,只是在关外屯兵遥望,始终对蜀国北面着保持着威胁。

正在庞宜忧心忡忡之时,秦军却派出了一队使者,经过剑阁进入蜀中,前往成都觐见蜀王和丞相。

……

庞宜高居座上,脸色有些阴沉的上下打量着秦使,语气不善的说道;“你是和何人,在秦国官居何职。”

那秦使微微一躬身,笑着说道;“在下偃师道,为秦国御史右丞,参见丞相大人。”

庞宜重重的哼了声,道;“偃师道,从未听说过,可见并不是什么上得了场面的人。”他在秦国蜀郡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御史右臣是个什么职务,不免有些恼怒的说道;“你区区一个御史右丞,不过是千石官员,韩信却派你来和我商讨此等大事,难道是瞧不起我庞宜吗?”

面对庞宜的质问,偃师道却仍然脸色如常,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便不慌不忙的说道;“丞相所说差矣,我家上将军之所以派我来,只不过是觉得我可以胜任此职而已,而并不是根据我的官阶俸禄来定的。我泱泱大秦,靠的是识人之贤,而非出身门第。若是我能说服丞相你,这跟我官职高地就毫无关系了。若是不能,就算秦王亲自前来,那也是无济于事。

庞宜笑了笑,“好一张伶牙利嘴,看来韩信确实派了个好使者前来。只可惜我并非轻易就能被打动的人,你不妨说说说辞,我听听再决定会否考虑和你们合作。”

偃师道也不再说虚词,而是直接切入主题道;“其一,我大秦对巴蜀志在必得,就算丞相你负隅顽抗,我大秦也不会改变夺取巴蜀的决心。你应该知道,巴蜀再往南就临近岭南了,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那里有我大秦想要的东西——人口和兵士,所以无论你是选择了战还是和,最后的接过都是一样的,巴蜀必须要重新回到秦国的版图,却别只在于你们是心甘情愿的,还是死伤无数换来的结果。”

庞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了一声,语气冷冰冰的说道:“韩信未免太狂妄自大了,我蜀国虽非大国,但也带甲二十万,又有剑阁、葭萌关的天险,他当真这么有信心能打进蜀国?怕他是最后落荒而逃逃回了秦国,那时候连关中都要保不住了吧。”

偃师道微微一笑,心中却是早就料到庞宜的这番话。他在心中默念了一番韩信交代他的话,开口笑道;“庞丞相此言差矣,剑阁虽然是天险,可我秦国有无往不利的霹雳炮,攻城拔地如同探囊取物。剑阁虽然地势先要,可一样挡不住我军的霹雳炮。”

庞宜邹眉道;“何为霹雳炮。”

偃师道得意笑道;“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如雷震,故名霹雳炮。我秦军正是靠着此物,才在咸阳之战中击败六十万反秦联军,才轻易的攻下新郑。剑阁虽险,可假以时日我们运来数百台霹雳炮,只需要百炮齐发,剑阁却不攻自破了。”

偃师道说的正是投石机,庞宜也略有所闻,听完后心中不由惶恐不安了起来。他却不知道偃师道其实和他耍了一个心眼,这投石机虽然威力巨大,却也笨重异常,就是在平地中搬运也吃力的要紧,更别说在险要关卡之处。就算韩信能将投石机运倒剑阁前,也不过是寥寥几台而已,吓唬吓唬蜀军还可以,但说到百炮齐发,那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可是庞宜对这些丝毫不懂,他虽然精明于世,但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他见偃师道说的如此理所当然,心中不由担心了起来,愈发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偃师道见庞宜脸上露出犹豫神色,便趁热打铁道;“而且难道丞相你就真的以为秦地入蜀只有一条道路吗?”

庞宜浑身一震,面露惊骇的看着偃师道缓缓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如今地形之利成了蜀国抵抗秦国唯一的底气,若是连这地利都没了,那蜀国除了束手就擒还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偃师道却早已经将韩信的一番话嚼烂在肚,不假思索的就说到;“蜀地确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有群山,东有大江,可是西边却是羌人的牧场。羌人当年臣服于匈奴,匈奴既然已经败了,那些羌人又怎会阻挡的了我秦军的铁骑。”

“我们大可以从关中发兵,向西借道羌地,南下再折东进入巴蜀,虽然耗费时久,我不信这时候你还坐的住。”

庞宜大惊失色,他果然没想到这点,在他脑子里,秦地进入巴蜀的也只有这一条路而已。而偃师道的话却毫不留情的将他的想法击破。他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方案,但庞宜也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了,一旦秦军的铁骑真的出现在空虚的蜀中,那绝对是场灭顶之灾。

“上将军已经说过了,如果大人你愿意促成蜀国回归秦国,那秦国一定不会亏待你的。必然会报之以高官厚禄,令大人你下半生衣食无忧,子孙儿女节能成荫其福。”

庞宜面色数变,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叹道;“这是国之存亡的大事情,容我再思虑几天。”

“一切听凭丞相的意思。”

……

秦国开出丰厚的条件让庞宜终于心动了,韩信许诺封他为世袭万户侯,仪同三公,终其一生皆为蜀郡郡守,永不相夺。

经过了一天争吵,蜀国朝堂上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蜀国将以十四万兵甲,二十二万户的丰厚底子投降秦国。作为条件,所有愿意继续留在新朝廷中的照旧留用,不做任何变革。

至于这个蜀王的生死前景,竟然被他们集体忽悠了。

当初这些世家联合川中各部头人共同举事,因为彼此之间并不是一团和气,谁当老大都会有人不服气。所以才找到了这个蜀王开明氏的后裔,拥立他做了蜀王。

当然,这个蜀王谁也没有放在眼里,只是用来撑撑场面用的。蜀国竟然如同当年西周“国人暴动”之时实现的共和一般,凡事都是有几十个人商量着决定的。

蜀国既准备投降,第二日便打开了剑阁城门,迎接代天子巡视巴蜀的丞相公孙弘。蜀国之地恢复了巴郡和蜀郡的设置,由庞宜和另外一名降将担任郡守之职。秦国对归降的蜀国实行的是宽厚政策,以安民为主,只是让他们恢复了当年的赋税,其他一切照旧。同时对幼年的蜀王也并没有虐待,反而被悉数的包养。

巴蜀之路的打通,对秦国绝对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就意外这隔绝四年之久的岭南再次和秦国接触上了。远在咸阳的韩信迫不及待的亲自南下,带领入蜀大军前往巴蜀的最南端。

对这块几乎耗费了整个帝国全部精力的土地,秦人一直抱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始皇帝的两征南越,无非是为了满足他个人永无止境的欲望,而并不是于国有利的事情。就算全部占领了这块蛮荒之地,在那里设立了闽中、桂林、南海、象郡四郡,可大秦也此付出了尽二十万士卒的死伤。为了支撑起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团,秦国不得不征召了近百万民夫开凿灵渠,运送粮草,这也让疲惫不堪的秦帝国陷入了灭顶之灾。

若说始皇帝当年穷兵黩武,所犯最大的一个错误无疑是冒然对百越开战。北驱匈奴尚可以保住北部边疆的安宁,有利于秦国巩固统治,可南征百越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面子工程,最终秦帝国为了他的面子苦尝恶果。

赵佗遵照任嚣的遗命,在听说中原大乱后果然的封锁北上的道路,同时封锁来自中原的消息,一面引起士卒们的惶恐。另一方面,他设计连连诛杀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秦吏,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将岭南三郡牢牢掌握在手中。

后钜鹿之战秦军大败的消息传来,随即项羽叩关而入,胡亥被赵高所杀,赵佗在收到这些消息后便断定秦国已经灭亡了。于是向全军公布了秦国灭亡的消息,他自己则在亲信的拥戴下即位称王,建国号为南越。

流落在岭南的秦人和秦卒听闻秦国灭亡,皆悲歌祭之,以秦礼朝北拜祭故国。因为相隔数千里,又道路断绝,秦人便也死了归国之心,安心在岭南生存了下来。赵佗见此也渐渐放下心来,不再过于苛刻的限制士卒的自由。

可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赵佗的意料之外,秦国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咸阳城下大胜项羽,重新夺回了关中之地。赵佗生怕手下的士卒知道了会军心浮动,人人思归,所以才下严令禁止消息传播,敢有犯者杀无赦。同时将北上的栈道全部烧毁,断绝了和楚地的联系。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将士们无法回归故国,那也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到底。他手中掌有四十万精锐,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割据岭南,做个逍遥王爷。

即便是称帝,也未尝不可!

PS:这段时间工作真的很忙很忙,经常加班到晚上六七点,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电脑前码字,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呵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一边打字一边打瞌睡,都不知道自己手中打出来的是什么东西,我真的就是这种感觉。老是打着盹醒过来时,看见自己手中打出来的是莫名其妙的东西,

很累,可是我还是在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

也希望你们能感觉到我的坚持,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红票,每一个收藏,每一个订阅,都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天道酬勤,但愿吧!

此书是纵横,希望大家能支撑正版,谢谢!

一百三十六章 无颜关中一百六十八章 楚汉对峙第88章 力挽狂澜一百九十七章 雀占鸠巢下二百零六章 天下数分一百六十七章 彭城大战下二百零一章 岂曰无衣上二百五十三章 燃眉之急二百一十一章 虚实之间二百四十三章 齐地三第107章 钜鹿之战(七)二百一十章 火中取粟下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归一二百七十一章 见龙卸甲六二百零七章 逐鹿中原一百三十五章 关山重重一百九十八章 攻守易势第55章 老姜新葱二百一十四章 燕赵归心三一百五十八章 不求连城壁二百一十九章 燕赵归心八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战中原六第86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第96章 棋逢敌手一百五十八章 不求连城壁一百六十五章 彭城大战上二百零二章 岂曰无衣下二百一三十二章 鏖战中原五一百七十一章 女儿心思二百零九章 火中取栗二百零八章 问鼎天下二百六十七章 见龙卸甲二第10章 含沙射影第32章 初试牛刀二百六十八章 见龙卸甲三二百四十七章 齐地七一百七十二章 前朝秘事一百一十二章 大厦将倾上二百五十六章 大风歌上第79章 南归之路一百三十二章 决战下第72章 畏敌如虎一百六十一章 李代桃僵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之势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之势第45章 北向二百一十八章 燕赵归心七一百八十六章 断其生路二百一十七章 燕赵归心六第52章 北地一百四十九章 关东大变一百九十二章 落幕一百七十八章 似敌似友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四十六章 齐地六一百九十四章 天下之势第90章 王离之召二百四十一章 齐地一一百五十章 南征北战第90章 王离之召一百八十三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归秦一百二十四章 蒙下之囚上第22章 大秦时代的超人事件二百五十四章 左丘上第75章 围城之战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一百七十六章 挡我者死二百一十五章 燕赵归心四一百八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2章 天意二百零六章 天下数分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战中原二一百七十二章 前朝秘事一百二十一章 张良计二百一十八章 燕赵归心七一百五十六章 勾心斗角二百六十二章 大风歌七第44章 忠仆一百七十三章 一眼万年二百一十七章 燕赵归心六一百五十章 南征北战一百三十章 决战上第33章 江山志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赵归心十一第2章 天意一百一十七章 咸阳大变一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一百七十七章 峰回路转第200章 南征大军第37章 英雄约二百一三十章 鏖战中原三一百三十章 决战上一百四十五章 置之死地一百五十二章 关山飞度第34章 夜宴(上)第50章 贤内助二百零五章 后继有人第97章 庙堂崩裂第65章 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