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沙丘之变(六)

李斯回到自己的房中后,情绪低落。

他太了解始皇帝了,如果不是真的到了那种地步,始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颁布旨意,让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他的后事。

李斯心中茫然,这三十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效忠始皇帝,兢兢业业、小心翼翼的按照他的旨意去办事情。现在始皇帝要离开了,他有些不知所措。

李斯并不是老秦人,他是楚国上蔡人。年少的时候曾经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游历入秦。在始皇十年的时候,因为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郑国渠事件,秦王嬴政下令驱逐一切六国门客,李斯也赫然在名单之列。当时年轻气盛的李斯,给同样年轻气盛的秦王嬴政写了封《谏逐客书》。他的这封信,不但打动了嬴政,也点燃了嬴政心中的雄心大志。

从此,李斯便得以常伴秦王嬴政身边,先为廷尉,再为御史大夫,最后成为取代了王绾成了新生大秦帝国的丞相,位极人臣一时显赫无比。他的大儿子李由也迎娶了始皇帝的六公主,同时被委任为三川郡守,统军十万驻守大秦心腹所在的荥阳。

显赫如此,夫复何求?

李斯越发的位高权重,就越发的谨慎。他时刻不忘记老师荀卿告诫他的“物忌太盛”这句话。李斯不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很满足于现状,所以他用加倍的恭敬和忠心来报答始皇帝给他的权势和荣耀。

在朝堂上,他开始三缄其口了。陛下不喜欢听反对的声音,所以他只是尽职尽责的去完成陛下的吩咐,不再多提建议。朝堂的上的大臣们开始在私底下取笑他李斯是泥塑的丞相,在始皇帝面前只会说‘是’、‘好’、‘臣这就去办’。李斯却满不在乎,仍然忠心耿耿的完成每一次始皇帝的旨意。

事实也证明李斯是对的,始皇帝年岁渐大,脾气也越发暴虐,常常喜怒无常、朝令夕改。身边的宠臣权臣换了一批又一批,也唯有他李斯能稳重丞相的位子,三十年如一日的得到始皇帝的信任。

若是说得始皇帝欢心的,李斯或许比不上赵高。若是论得到始皇帝信任的,李斯或许也比不上蒙恬、蒙毅两兄弟。但论最让始皇帝满意的人,那一定是他李斯。

他太聪明了,他很明白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始皇帝想要臣下做什么,不想要臣下做什么。他李斯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敢拿着《谏逐客书》面朝大王的愣头青了,他愈发的稳重,愈发的谨慎,做的永远比说的多。

可是李斯还是算错了,他忽略掉了一个最重要的细节,始皇帝只会一天天的老去,除了始皇帝外,没有人会相信长生不老的,始皇帝总有一天会死去的,而他李斯以及他的家族却还存在。

当李斯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他慌了。这十几年来帝国境内发生了什么,没有会比他这个丞相更了解。可他却装聋作哑,一语不发,仍然毕恭毕敬的去完成始皇帝心血来潮的每一道指令。他心里仍然抱有着侥幸,凭借着大秦的百万虎狼之兵,不会发生最坏的事情。至于老百姓,只是黔首而已,他们除了心底下咒骂陛下,还能做什么呢?

李斯的装聋作哑却得罪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长公子扶苏。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不应当实行大起劳役、重法绳之臣等政策。而忠心耿耿执行这些政策的,正是丞相李斯。

“唉。”李斯坐在帐中,长叹了一口气。

若是陛下不在了,公子扶苏会如何待他,丞相的位子是不用想了,等找到合适的机会,他李斯就提出告老。凭借着长子李由跟扶苏自小的交情,扶苏应该不会太难为李家。

也只能这样了。李斯又是一口长叹,心中却是不甘。这个帝国,这个大秦帝国,是他李斯一生的心血。就这样告老辞官,弃之不管,他怎么能甘心呀。

“丞相,丞相。”

门外的宫人呼喊了几句,李斯才回过神来,应了声。

“丞相,中车府令赵高赵大人在宫外求见。”

“赵高?”李斯一愣,有些意外。赵高这个时候不待在陛下身边,跑来找自己做什么。

李斯和赵高虽然面上客气,私下的交往却极少。因为两人都是始皇帝身边的近臣,始皇帝又最恨属下结党营私,所以两人虽然面上交情很不错,可私底下为了避讳却很少来往。

李斯清了清嗓子,“请赵大人进来吧。”

“丞相,陛下刚刚驾崩了。”赵高丝毫没有隐瞒始皇帝死讯的意思,直截了当的告诉了李斯。

“什么?”李斯霍得站了起来,双目圆睁,心中惊涛巨浪,许久才缓缓的颤声道:“赵大人,你是在说笑吗?陛下刚刚不是还好好的,怎么可能…….”

赵高却面色平静的回道;“丞相大人,你觉得我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说完一躬身,又道;“丞相如果不信的话,尽可去陛下的寝宫中查看,我刚刚已经吩咐了门外的侍卫,不准任何人入内。”

“现在除了你和我,没有第三个人知道陛下的死讯了。”赵高眼神闪烁,似有所指,可惜李斯此刻心乱如麻,哪会注意的到。

李斯听完赵高的话,下意识的迈出脚步,想去查看,赵高只是让开路,站在一边,做了个请的手势,李斯渐渐回过神来,这才全信。

“丞相,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赵高眼神紧盯着李斯,打破沉默问道。

李斯虽然此刻已六神无主,全无心思思虑,不过他脑海中还是有丝清明,没有忘记自己是大秦的丞相职责。强打起精神思索了会,缓缓的说道;“陛下死于宫外而太子未定,若是此时公布了消息,则天下浮动,诸位皇子会对帝位起了窥探之心。我们要每日仍然进献食物,百官奏章一切照常,决不能让陛下的遗体在返回咸阳前被天下人所知。”

“还有,沙丘不可久留,赵大人请速度打点好行装管带,我这就去知会王歧,让他明早就拔营赶路,加速返回京城,等待扶苏公子回咸阳继承大统。”

赵高点了点头,心想李斯就是李斯,慌乱之下也能做的滴水不漏,确实是大才。

李斯见赵高虽然点头,可仍然站在那里,毫无一丝动身的意思,便问道;“赵大人,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他见赵高表情奇怪,毫无一丝始皇帝死了他应该有的悲戚和慌乱的神情,按理说始皇帝这个靠山死了他赵高才应该是最惶恐的人。

赵高也不回答,只是从袖口掏出了一张布帛,递了过去。“丞相,你认的这个吗?”

李斯接过,一愣。“这是陛下刚刚颁布的旨意,命扶苏公子回咸阳主持丧事的诏令。羽林卫不是已经八百里加急发出去了吗?”

“是的,可是我随后又派人在驿道上追上了羽林,抢回了圣旨。”

李斯大吃一惊,脸色数变,厉声道;“赵高,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拦截陛下的圣旨。”

“是又如何。”赵高不但不害怕,反而面露微笑。“丞相大人。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发诏书用的符玺也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与赵高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头要的跟拨浪鼓一般,”陛下对你我有重恩!你我怎么能违背陛下的诏命呢!赵高,今晚的话我就当没有听到过,以后绝不要在我面前再提及此事。”

赵高忽然拍手,笑道;“丞相果然对大秦忠心耿耿,只是可惜,扶苏未必会这么想的。”

“请问丞相,你觉得你和蒙毅想比,谁的功劳更大些。”

李斯冷哼了一声。“大秦以军功为重,我只是一介文臣,如何能与蒙恬想比。”

赵高又问道:“丞相,你觉的扶苏是信任你多一些还是信任蒙恬多一些,若扶苏登基,你觉得你这个丞相还保得住吗?”

李斯愣住许久,怔怔的看着赵高,许久才语带惆怅的说道:“不大了我做个富家翁就是了。”

赵高眼神中闪过一丝凌厉,“恐怕丞相未必能如愿做个富家翁把,你难道忘记了,扶苏这十几年来劝谏的*,十有八九是你还有我赵高这个中车府令执行的。现在天下到处怨声载道,扶苏在民间向来又以仁厚而著名。他太想赢得民心了,所以他极可能会借我们两个的人头,来平息民愤。”

赵高语气加重,“丞相,难道你忘记了商君和吕不韦的下场吗?”

李斯眼角微跳,赵高的这一句话正说中了他内心中最害怕的事情。纵观史书,前朝的权臣在新主登记后,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商君,在秦孝公时期兢兢业业让大秦变法富强,不惜得罪了满朝权贵。秦惠王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他车裂灭族已结好权贵。‘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庄襄王死后,他便独揽秦国大权。结好秦人,重用客卿,在朝中一呼百应,权势之大,连年幼的秦王嬴政都要尊称他为仲父。等嬴政长大后,吕不韦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后路了,所以开始放权避祸,慢慢的放松对王权的束缚,还精心的培养了嫪毐作为自己的对手以此来转移嬴政的注意力。可最后嬴政还是不肯放过他,罢免了他的相位后,又一杯毒酒赐死了他。

有这两位前辈的下场作为警戒,李斯怎能不担心自己的后路。他担心的是,就算自己像吕不韦那样识趣的退了下去,扶苏仍然不会放过自己。

豆大的汗从李斯的额头低落,他有些慌乱的用衣袖拭去额头的汗水,脸色苍白,眼角微微跳动。

他虽位极人臣,可此刻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身死族灭。而且,他真的不甘心呀。

李斯紧紧的握紧拳头。权利的滋味,让人得到了就很难舍弃。他现在贵为大秦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所有人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偌大的帝国,是在他的规划下徐徐前进。试问从权利的巅峰跌落下来,从此孤苦养老,谁能又忍受住这种寂寞。

赵高已经看出了李斯的心动,便不留声色的继续诱导道:“反观胡亥公子,虽然年少性子有些顽劣,可却对陛下虔敬恭顺,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而且胡亥公子年纪轻轻,必然对丞相言听计从,那时候丞相何愁富贵不保。”

思来想去,权衡利弊,李斯最终动摇了。他虽是个谨慎为事的人,但事关身家性命,他不得不选择背弃自己处事立世的原则。

可惜我一世的清名,就要毁在此事上了。李斯苦痛的闭上了双眼。

陛下,我一生尽忠于你,这一次,我却为自己的的私心背弃您最后的命令。

李斯忽的睁开双眼,神色已缓和许多。“赵大人,扶苏在上郡坐拥三十万大军,又有蒙恬相辅,不知你打算如何应付。”他不去问蒙毅,是因为心中隐隐已经猜到了所谓的叛军作乱,应该就是赵高早就布下的局,料想蒙毅已经凶多吉少。

赵高轻轻一笑,面带得色。论治国之才,他赵高拍马也及不上李斯,可论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李斯就远远远远不是他的对手。

“丞相,扶苏虽然如陛下说的‘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可是却又一个缺点,一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他的固执,和他父皇一样的固执,可是他却没有继承陛下的勇气。我们还是要传旨给他,说他不忠不孝,身无尺寸之功,却士卒多有折损。以此为由赐他自尽,依照扶苏愚孝的性格,他必然不会违背他父皇的旨意。没有了扶苏,蒙恬又能翻起了风浪。”

李斯思虑了片刻,终于点头,一抬头却看见赵高眼中一闪而过的得意。顿时心生警惕,正色厉声道;“赵大人,行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李斯和你都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才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胡亥公子登上皇位后,我们应该善疏劝诫,好好的辅佐他做个有为之君,这样才对得起陛下对我们的厚恩。如果你赵大人胆敢对皇位生出窥觑之心,我李斯必然不能容你。”

赵高深深的弯下身子,一拜到底。“丞相您多虑了,我赵高不过是个阉人,只是想借势以保性命和富贵,怎么会生起不臣之心?还望丞相莫要再说这种话。”

李斯轻捋胡须,闻言点头道;“如此最好。”却没看见赵高眼中炽热的恨意。

说服了李斯,赵高只觉得浑身轻松,心情大好,便面带笑容的走回他的居所。路经始皇帝寝宫门口时,却看见一个小宦官在殿外那探头探脑,却被守门士卒拦住了不让进去。

赵高心中一紧,有些担忧,便走上前喝道:“你是什么人,在这里鬼鬼祟祟的,也不怕惊扰了圣驾灭你九族吗?”

小宦官一见是赵高,吓得腿都软了,瘫跪在地上颤声解释道;“赵大人,小人是华阳公主身边的王平,华阳公主晚膳后就不知踪影,所以小的才来陛下的寝宫查看下。”

赵高身躯一震,转身问向门外的侍卫。“公主可有来陛下寝宫?”

那侍卫摇头道;“大人,我是一个时辰前才来接岗的,之前执勤的不是我。”

“还不快去问。”

“是。”侍卫告退后,不一会就带着另外一人返回,那人单膝跪下,禀告道:“赵大人,公主确实曾经来过,没多久就到了轮岗之时,属下未曾见到公主出来。”

赵高脸色大变,急忙冲进寝宫中,许久才出来,神情却是说不出的紧张。

“快传王歧来,还有你。”赵高指着小宦官,“你马上回去查看,公主的寝宫里除了公主外,还有谁不见了。”

小宦官见赵高面色有异,哪还敢多问。飞快的跑去,不一会又跑回来了。

“赵大人,我刚刚问了下,公主贴身的老公公李旦也不见了。”

这是王歧也已经匆匆赶到,见赵高一拱手,“大人招下官来所为何事。”

“华阳公主被贴身太监李旦挟持了,现在不知所终,王歧,你带着羽林速去找寻。”赵高目光中杀机忽然一现,又附在王歧耳边轻声说道;“记住,我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王歧虎躯剧震,看向赵高的目光中充满了不解。可犹豫了会还是缓缓低下了头,沉声道;“属下遵命。”

二百一二十一章 燕赵归心十第92章 生死之间二百一三十章 鏖战中原三第75章 围城之战第43章 沙丘之变(六)二百六十七章 见龙卸甲二一百六十三章 不食周粟二百五十八章 大风歌三一百九十八章 攻守易势一百二十七章 间不容发第25章 偷天换日一百七十九章 天意下二百一二十八章 河北初定下第27章 吴城项家一百三十六章 无颜关中第51章 白帝当道二百一十三三章 齐墨二百三十七章 毒士中第12章 岭南(上)一百五十一章 明修栈道第51章 白帝当道一百二十八章 烽火连城第21章 图穷匕见一百八十五章 惊变下第74章 半渡击之二百零一章 岂曰无衣上第94章 信口雌黄一百八十二章 一触即发二百四十八章 齐地八第41章 沙丘之变(四)一百七十七章 峰回路转第33章 江山志第108章 钜鹿之战(八)一百三十五章 关山重重第104章 钜鹿之战(四)第80章 奇怪少年二百一二十九章 鏖战中原二第82章 父子反目(上)一百八十六章 断其生路一百八十八章 单于心思一百二十八章 烽火连城第1章 天生韩信第24章 山雨欲来一百六十三章 不食周粟一百九十八章 攻守易势二百零五章 后继有人第84章 乱起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一百七十八章 似敌似友二百五十四章 左丘上一百二十五章 蒙下之囚下一百六十三章 不食周粟第34章 夜宴(上)二百一二十三章 燕赵归心十二第103章 钜鹿之战(三)二百零五章 后继有人第37章 英雄约一百八十章 韬光养晦一百六十四章 雪夜之变一百八十三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95章 谋定后动一百八十一章 瞻前顾后二百四十八章 齐地八第50章 贤内助一百三十一章 决战中二百一二十章 燕赵归心九二百一十六章 燕赵归心五第1章 天生韩信二百四十一章 齐地一第60章 争风吃醋第47章 屠狗辈一百五十五章 祸水东引一百二十九章 暗流涌动一百一十四章 先入关中者王之上一百四十四章 壮士断腕第44章 忠仆第10章 含沙射影第71章 八百里瀚海(下)一百八十九章 苍鹰折翅上二百五十八章 大风歌三一百一十五章 先入关中者王之下第71章 八百里瀚海(下)一百一十五章 先入关中者王之下第16章 月下之盟一百九十章 苍鹰折翅中一百四十三章 里应外合第104章 钜鹿之战(四)二百一十四章 燕赵归心三一百五十三章 假戏真做第85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上)第63章 军中角力一百四十一章 驱虎吞狼一百三十二章 决战下一百二十章 兵不厌诈第38章 沙丘之变(一)第45章 北向二百五十四章 左丘上一百二十七章 间不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