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定陶之战

项梁在淮南击败了秦嘉,杀死了他拥立的楚王景驹,相国宋义则见机倒戈,在彭城投降了项梁。

在吞并秦嘉的地盘后,项梁的势力囊括了整个淮河南北,以及江东故地,占据了会稽、漳郡、九江、庐江、东海、泗水六郡,故楚国的领土大半已经被项梁光复。

在探知陈胜已经战死的消息,项梁的部下便纷纷表示拥戴他为楚王。项梁在听取了范增的意见后,觉得此时称王无异于吸引秦军主力的攻击方向,而且项梁打的是他父亲项燕的旗号。项燕一生忠义,他的后代若背叛楚国自立的话,那无疑是个巨大讽刺。

经过再三思虑,项梁决定放弃称王的念头,而是改为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因楚怀王受秦所骗,最后客死在秦地,楚人多怜之。所以为了增强这个楚国政权的号召力,熊心仍称楚怀王。

又拜大儒陈婴为上柱国,总揽楚地的政务,替项梁稳住后方,他自己则亲率全部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阿杀去,捐助齐国田氏兄弟。

章邯起初只是想假败以此要挟咸阳的赵高,却不料项梁手下牛人无数、猛将如云,更有项羽的八千精骑势不可挡,仓促之下这假败差点成了真败。秦军狼狈的一路西逃,撤出了齐地。项梁因为担心章邯和李由大军会和后会设下埋伏,所以没有追击,任由秦军逃回。

在平定齐地后,项梁召来田荣和田横二人,让他们立自己的亲信田假为齐王。田假为齐国末代王田健之弟,田健投降秦国后,田假隐居在海边,后闻项梁在江东便千里投奔。

田健虽为齐王,却目光短浅拥有泱泱千乘大国坐视五国被灭,最后窝囊到举国投降,为天下人所笑。所以田假虽然为王弟却不得齐人拥护,更是被田荣、田横两个豪杰看不起。因为畏惧项梁的强势,田荣、田横才不得不假意曲迎,心中却暗自嫉恨。

这时项梁的部下刘邦便提醒他道:“田氏两兄弟不是屈居人下之人,上将军既然是想将齐地控制在手中,不如夺了他们的兵权,否则田假无兵无势,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两。”

项梁蔑视刘邦,冷哼道;“如何安排我自由主张,用不着你来教。我大楚以仁义号召五国反抗暴秦,他们是我们的盟友,我岂能做出如此卑鄙下作的事情。再说只要我大军在手,他们两兄弟就算心怀不满,又能如何。”

刘邦张了张嘴,还想什么说什么,可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感觉出了项梁对他的不喜,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刘邦和项梁几乎是同时起兵,可际遇却大不相同。项梁、项羽叔侄打仗打的顺风顺水,一路攻城略地,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楚国的老大。而他刘邦却始终带着几千流寇徘徊在沛县四周,连续几次攻打城池都被守将打的落花流水。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刘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软肋,论文官,他有萧何和陈平,论武将,他有樊哙、夏侯婴和周勃,彭越也对他马首是瞻,所以刘邦的阵容也相当可观。可是他却到处碰一鼻子灰,因为他只是出身草芥,不像项梁和项羽那样出身名门世家,一呼百应、英雄群集。

这是他最致命的软肋,他没有名气。那些所谓的赤帝之子糊弄糊弄村夫愚民还可以,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此嗤之以鼻。所以刘邦才有些郁闷,只好带着部下来投奔项梁大军,因为整个楚地都是项梁的地盘了,若不跟项梁混,那只有被他消灭的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就在投奔项梁的路上,刘邦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张良。

陈胜起兵后,张良也在韩地拉起了一支队伍响应起事,却被秦兵打的落花流水,狼狈的南逃中原。张良是个智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智将,可他却并不擅长领兵上阵。他适合做的是那种坐在营帐中,掐指一算,然后指挥了猛将去砸场子的那种。

所以他失败了,而且还碰到了同样失败的刘邦。刘邦手下虽然不缺人才,可却非常缺少个军师。萧何、陈平搞搞文职后勤还可以,可战略思维上就跟不上脚步了,张良的出现让刘邦看到了希望,便加倍的热情的去结交张良。刘邦最大的才能,就是善于结交天下豪杰,善于收买人心,张良也不例外,很快就和他相交莫逆,彼此之间视为知己。

项梁定都彭城后,大肆封赏来投奔他的诸侯豪杰,连刘邦的小弟彭越都被封为将军,可刘邦却是唯一没得到封赏的人。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项梁不喜欢他。在他眼里刘邦不伦不类,既非名门之后,也非豪杰之士,文官不是文官,武将不像武将,到更像是个满口大话的市井无赖。而且他还从刘邦身上看到了野心,那颗不安分的心时刻幻想着飞黄腾达位居人首。这让项梁很不舒服,因为他就是这种人。

虽然刘邦看出了项梁对他不喜,却不敢露出丝毫不满的样子,人前人后仍然是毕恭毕敬,一副谦卑恭顺的样子。这就是项梁和刘邦的差别,项梁有观人之能,却没有容人之量,刘邦却不然,他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他在蛰伏,在等待机会。

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章邯在数败之后退到了濮阳,召集了部将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来援,重新整顿了兵马,迎战尾随西来的项梁大军。

项梁大军士气正旺,章邯便避其锋芒,数战皆退,以此麻痹项梁。同时下令李由率军向淮北挺进,攻击项梁的大本营,以此分散项梁的兵力。

项梁果然上当。一连七战皆大胜,项梁已渐生骄纵心里,认为秦军也不过如此。在收到后方告急后,便令项羽带着数万精兵南下阻击李由,他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大军继续攻击章邯。

又因为担心项羽兵力不足,便让刘邦率部随行。刘邦到了陈县后,便向项羽提议让他带着所部去攻略秦军后方空虚的郡县。项羽本身也并不喜欢刘邦这个滑头小人,便点头应许。

离开项羽后,刘邦便头也不回的掉头东行,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章邯在用计骄纵项梁。

章邯是什么人,是秦国横空出世的大将,他若是只有表现出来的这点本事,那怎么可能击败周文,杀死陈胜。所以刘邦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一定有阴谋,这次他没有提醒项梁,而是自己找机会先跑一步。

项羽第一次率着大军独立作战,他兴奋异常,满怀雄心,觉得天底下都将是他项羽的猎场。告别叔父后,项羽带着他的五万精兵猛的扑向李由的大军。

这五万人都是楚军中的精锐,有项羽赖以成名的八千江东子弟军,有英布、季布、龙且等骁勇之将,更有项羽这种无敌统帅。项羽大军迅猛如风,突然出现在李由大军的背后,李由在雍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斯的死让李由悲愤万分,心中万念俱灰,他只想带着大军猛攻叛军,为大秦尽忠后再自刎,以免遭赵高这种小人侮辱。可惜他碰上了项羽,碰上了力能举鼎,万人难敌的西楚霸王,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李由是秦末名将,信勇而刚胆,知兵善战治军有方。当他看见项羽的大军从后方杀出时,他沉着应战,下令部下以车马为据结阵正面御敌,他则亲率亲军猛攻楚军的右翼。

可惜他算错了项羽的爆发力,项羽见李由亲自领兵来攻,仰天大笑后率军迎杀上去。才交战一回合,李由就被项羽挑落马下,最后死在乌骓的马蹄之下。秦军见一直信服的主帅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项羽杀死了,顿时土崩瓦解。

雍丘之战,成为了项羽的成名之战,从此江东霸王的称号就传遍了整个天下,士卒们听说要迎战项羽时皆胆颤色变。李由的死也为积难深重了秦帝国敲响了覆灭的警钟,他含冤身死后,大秦仅剩下章邯和王离一南一北两支可用之军。

李由大军的覆灭对章邯无疑是个坏消息,他在扑灭起义军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名忠实的助手,也少了一只可用的援军。现在,整个咸阳、整个大秦的希望就全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了。可是他并没有受李由覆灭的太多影响,仍然坚定的执行着原定战略计划。

项羽的精兵已经远离了项梁的大军。没有了项羽,项梁的就像失去了锋利爪牙的老虎,而他自己也已经被轻而易举获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开始轻视章邯、轻视秦军,认为大秦覆灭在即,他开始想着如果获取更大的利益,如何在大秦的废墟上建立以个新的王国,甚至帝国。

他没有等到项羽回援,就轻率的率军追击章邯到了定陶。这一战,章邯没有再退却了,他集齐了所有的力量,在定陶城前的大平原上摆开阵势,以逸待劳等待着项梁大军的到来。

至始皇帝灭齐后最大规模一场战役,便在定陶城下展开。秦军是以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首的二十六万大军,楚军方面则是项梁麾下的三十万楚军,双方势均力敌。

大战前夕,项梁曾经下令田氏兄弟和武臣前来支援,却被二方以各种理由拒绝。项梁却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追击,最后再定陶和章邯的秦军主力迎头撞上。

章邯手下的秦军不再是戏水前那支粗陋的奴隶大军了,他手中的大军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成功的扑灭了数股起义军势力,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只精锐的百战之师。同时为了支援前线剿灭叛军,咸阳也源源不断抽调精锐的边军来补充章邯的大军,这些都成了章邯取胜的资本。

章邯将十余万步卒组成层层防线,拼死顶住楚军声势浩大如同潮水般的攻击,司马欣和董翳则各率所部分两翼缓缓的向项梁的中军包抄过去。项梁也是个统帅之才,很快就发现了章邯的意图,下令后军变成左右两翼在桓楚和钟离味的统帅下分别迎击秦军的两翼。

战场上一片胶着,楚军在中路略占上风,正在项梁的统帅下猛攻以求突破秦军的中军。而两翼则是秦军略占优势,但一时也攻破不了楚军的防线。

秦楚近六十万大军在方圆仅十里的平原之上忘死厮杀,血流成河,地上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秦军和楚军的尸体层层叠起,分不清彼此。

章邯稳稳的坐在中军点将台上,冷眼注视着不远处的厮杀,却丝毫不为所动。台下斥候不断的飞报战况,章邯都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章平却沉不住气了,有些恼火的说道;“大哥,仗都打成这样了,你怎么还跟个木头一样坐在这一动不动。”

章邯淡淡的看了他一样,说道;“急又有什么用,我教过你多少次了,为帅者要沉着冷静,即使泰山崩于面前也应该不为所动,你整天毛毛躁躁的,让我如何放的下心来。”

章平仍然焦急的说道;“我们和楚军现在胜负未明,你到是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取胜。”

章邯缓缓的抬起头望向远处,平静的说道;“为将着,无外乎知己知彼,谋定而后动。我已经抓住了项梁的弱点,利用了他的骄纵和急躁心理逼他仓促决战。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已有七分胜算在手。剩下的三分就要看天意和将士们的临战发挥了,我急也没有用的。”

章平有些吃惊的说道;“那这么说大哥你已经胜券在握了?”

章邯点了点头,道;“我们会胜,不过我不想惨胜,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我们这种胜利就毫无意义可言,要知道大秦的各处反叛势力仍然很多。所以我在等待那三分机会,大胜的机会。”

这是一名士卒分快的奔到台下禀告道;“腾将军回报,楚军攻势凶猛,他的中军快要顶不住,望上将军速增援。”

章邯不为所动,点了点头道;“知道了,让他继续坚持住,他若败下,我会取他首级。”

章平不解的问道;“大哥,我们不是还有二万精骑吗,为什么不派去援助腾寒,或者去攻击楚军的两翼也可以呀,我看楚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章邯摇了摇头,道;“你太小看项梁了,他是项燕的儿子,自身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他怎么可能会不留着后手呢?我敢他的军中肯定也留着后备军,若我们的这二万骑兵冲上,最多只能诱出他的后备军,与大军仍是无助。”

“既然是刀刃,就应该用在最好的刀口上,我相信项梁他会比我先沉不住气的。”

这是台下又有一名斥候来报。“报上将军,定陶北二十里处发现一支军队,约万余人,正加速朝战场奔来。”

章邯眼皮微跳,问道;“可是赵军?”

“回上将军,隔的太远没有看清,看装束并不像是叛军,倒像是我大秦的军队。”

“再探!”

“诺。”

片刻之后,斥候长长的‘报’声又想起,章邯手紧紧抓着座椅,面色仍旧平静。

斥候的声音带着欢喜,“上将军,已经探明,来者是我大秦军队,他们碰见了我方斥候,便打出了北军的旗号,朝楚军背后猛扑了过去。”

章邯再也坐不住了,激动的站起来仰天大笑道;“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又高声喊道:“章平。”

“末将在。”

“速去骑营,见我红旗飘动则右出直扑楚军中军,随我前去擒杀项梁。”

章平赤红着眼,大声的吼道:“诺!”说完便转身快马离去。

当韩信在太原郡打着北军先锋的旗号一路南下,秦军的溃兵败将纷纷投奔,而郦营大军覆灭后,赵国在河东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因为才被韩信趁虚而入,一路攻城拔地补充粮草补给,若遇坚城,则绕道而行,避而不战。

从太原郡南下到达定陶,韩信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队伍也从当初的三四千人扩张成了近万人。

当疲惫不堪的队伍到达定陶时,正好赶上了秦、楚两军主力的大决战,韩信当机立断,也不待士卒休息便率军赶至战场。又令二千多老弱之族才分成数十队持着大量的秦军黑水旗,四散开来在附近的山林中以为疑兵,他自己则带着七千多人猛的扑向楚军空虚的后方。

这一支突然从后方冒出来的秦军让项梁大惊失色,他为了加强对章邯的攻势几乎把所有的后军都投入到进攻中去了,被韩信这么一搅顿时楚军后方大乱,正在大战的楚军士卒们见后方秦军旗帜四处飘舞,不由心惊胆战。

迫不得已项梁只好带着身边的两万多亲军向韩信扑杀过去,早已等待许久的章邯则率着二万铁骑随即出动,狂啸着朝着楚军中军奔袭杀来。铁蹄所至,势如破竹,楚军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士卒纷纷掉头逃跑冲撞自家的军阵,令楚军更加混乱。

恒楚力战而死,项梁见败势已无法挽回,仰天悲呼数声自刎身亡,钟离味则率着数万残军仓皇南逃。

PS:很多大大都提过,说这本书笔下的配角出场镜头太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其实江南的本意是想写一部完整的秦末战史,韩信只是主角,将整个剧情串联起来,由他的际遇改变而带动了整个历史的变化。既然是写秦末,那如果不写项羽、刘邦、赵高这些重要人物的话,那就绝不是一部完整的秦末。所以江南才会花大量的笔墨去刻画这些人物,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战役还原,尽可能写出一部气势磅礴新的秦末乱世。

其实很多书友提的意见也让江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关于战争细节的描写我并不是很擅长,关于镜头的转换也有些生硬,有些地方也因为江南不够严谨而穿帮了,等等…….这些我都在努力的去改善,希望大家也能看到我的努力。

江南还是个新人,第一次尝试写历史小说,希望大家多对我包容些,有些好的建议或者想法请不吝赐教,书评区或者交流群都可以,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认真听取的呢。前几天一位书友就和我提到李左车的事情,让江南思路拓宽了很多,相应的也为以后设定了不少伏笔,这里感谢这位大大呢。

再就是跟新不给力的问题,呵呵,为这个我没少被骂。不过真没办法,我是个上班族,只能利用空闲的时间来码字了。而且我写书算比较严谨的,尤其是一些相关的史料和战术。我现在已经算很努力了,每天差不多码字的时间就花了六七个小时,都坚持在四五千字以上的大章节,这几天还都突破了五千,希望各位大大能体谅下呢。

一百四十五章 置之死地一百三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15章 城父张良二百零二章 岂曰无衣下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战中原六第90章 王离之召第7章 相士二百一十八章 燕赵归心七第86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一百九十七章 雀占鸠巢下一百七十三章 一眼万年第55章 老姜新葱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赵归心十一二百零六章 天下数分第15章 城父张良二百一十五章 燕赵归心四一百六十一章 李代桃僵一百五十六章 勾心斗角一百七十七章 峰回路转一百六十一章 李代桃僵第45章 北向一百二十三章 兵临城下一百三十九章 大漠鹰飞第八十九 掌群雄并起第54章 右军第46章 马痴二百一十章 火中取粟下二百一十三章 燕赵归心二一百九十三章 疯狗稽粥第59章 大打出手一百五十三章 假戏真做第62章 离心(下)第20章 项羽第42章 沙丘之变(五)一百八十六章 断其生路第76章 上兵伐谋二百五十九章 大风歌四第84章 乱起一百九十二章 落幕一百七十四章 计从心来第3章 心动二百四十四章 齐地四第33章 江山志第30章 夜市第101章 钜鹿之战(一)二百六十七章 见龙卸甲二第15章 城父张良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战中原六第86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第204章 儒皮法骨二百六十二章 大风歌七第103章 钜鹿之战(三)一百二十四章 蒙下之囚上第9章 冒牌神相第110章 钜鹿之战(十)一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一百四十五章 置之死地一百九十章 苍鹰折翅中第95章 谋定后动二百零八章 问鼎天下第57章 军前立威二百一二十五章 黄蜂尾后针中一百九十章 苍鹰折翅中第79章 南归之路一百六十三章 不食周粟第95章 谋定后动第61章 离心(上)一百一十八章 关中危矣第44章 忠仆第104章 钜鹿之战(四)第37章 英雄约第10章 含沙射影一百二十七章 间不容发第6章 乐极生悲一百五十八章 不求连城壁第82章 父子反目(上)一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45章 北向第37章 英雄约一百一十七章 咸阳大变第67章 大战在即第10章 含沙射影二百四十七章 齐地七二百四十三章 齐地三一百三十一章 决战中第75章 围城之战二百三十五章 天下为棋下二百三十五章 天下为棋下一百八十三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98章 定陶之战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归一第108章 钜鹿之战(八)一百三十章 决战上第106章 钜鹿之战(六)一百六十三章 不食周粟一百七十三章 一眼万年一百五十三章 假戏真做第49章 抢亲第20章 项羽第35章 夜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