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 掌通融

在九五之尊面前哪里有真的松快,池二郎恭敬地扣头给圣人行礼:“终归是二郎无能,给您老人家丢脸了。”

圣人长叹:“记得当年老侯爷在的时候,常带二郎进宫的,那时候老侯爷就说过,二郎的性情根骨才是适合武将传家的侯府,老侯爷也是为了侯府,为了长幼有序,当时虽然委屈了二郎,可老侯爷当初在朕面前有请托的,老侯爷也是怕你这一身的本事被埋没了。不然偌大的京城,那么多的皇子皇孙,朝廷子孙,朕怎么就让你独独在眼前晃悠呀,幸亏你还算是争气,没有辜负朕还有老侯爷的期待。”

是呢,就是定国候世子,一年到头在圣人面前也刷不了两次存在感呀。

他一个二房的郎君,竟然在陛下跟前存在感这么足。可不就是当初祖父他老人家的余荫吗,

想到当初祖孙之间的情谊,池二郎眼圈发红,直吸溜鼻子:“是二郎愧对祖先恩德,祖父教诲。”

说完深深地埋首御前。隐约间嗓子里面有哽咽之声。

圣人语重心长:“二郎呀,你是个出息的,也有本事,在辽东做的不错。可你确实对不住你祖父的一番教导,偌大的定国侯府,你怎么就忍心在你的面前没落下去呢。你就不替被你祖父维护了,支撑了一辈子几十年的侯府可惜吗。”

池二郎不敢在御前失仪,可死死咬住的嘴唇,表示这孩子在哭,悔恨的痛哭。

圣人:“你要好好的想想,定国候,那是你祖辈传下来的家业,那是你池氏子孙的骄傲,代表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哪一任的定国候,他代表的是池氏的荣耀。是你所有池氏子孙的根基,二郎你怕是不知道,我大梁当初开国,四公八卿,那都是有圣祖皇帝的丹书铁券的。那是开国功臣才有的荣耀,到了如今还能保有丹书铁卷的府邸虽然已经不存在了,可这份同圣祖并肩作战的开国功臣门第,还都在呢,朕,同先祖都不是鸟尽弓藏的翻脸无情之辈,实在不忍心看着我大梁的开国功臣之家就此成为历时。你可是明白了。”

池二郎低头,愧疚万分:“下臣明白,都是下臣辜负了祖辈期望,辜负了圣人的一片回护之心,臣替先祖,替后世子孙叩谢陛下圣恩。”

圣人疲惫的挥挥手:“好了,你下去吧,好好地想想。明白了那是最好不过的。”

池二郎扣头,感激零剃的出了御书房,眼眶通红,情绪激动,任谁看都知道这位小池大人不是被圣人给训斥了,就是被圣人给感动了。

一直出了宫门,池二郎才把外漏的情绪给收敛回来,回头看看偌大的城门,虽说当初圣祖赐下他们四公八卿的丹书铁卷,早些年就已经被收回去了,

可大梁朝的圣人确实如陛下所说,真的很厚道,没有卸磨杀驴,没有兔死狗烹,这么多年下来对这些功臣人家,也够优待,虽然兵权已经一点一点的给稀释了。到底称得上一声仁厚。丹书铁卷虽然收回了,可世袭罔替的帽子心照不宣的没有摘掉,侯府,同那些公卿府邸还在一代一代的传承呢,可不是厚道吗。

历朝历代能做到如此的掌权人,就没有过。大梁朝的君王也算是厚道的开天辟地了。

当然了如他们侯府这样败家,这么提不起来的臣子人家也挺开天辟地的。想让君王忌讳都忌讳不起来。

定国侯府,如今倒成了池二郎不得不挑起来的一份责任了,就像圣人说的,那是祖辈的基业,不是他定国候一个人能够随便糟蹋,随意践踏的,那是先辈们用鲜血谱写出来的辉煌,

作为子孙,让这份辉煌蒙尘,还试图冷眼旁观看着他走向衰败,自己这个池氏子孙确实对不住祖宗,对不住老侯爷。

池二郎握紧拳头,就此坚定了要让定国候夫妇疼的痛心的决定,他池二郎要把定国候府拿下。即便是糟心,那也是祖宗的玩意,容不得让一届疯妇拿来放在脚下遭禁。

最重要的是,没有了定国候府的庇佑,定国候夫人肯定是心疼的不要不要的,就这一点就是池二郎奋发向上夺权阴人的动力。

圣人同老丞相叹气:“从圣祖开始,对于这些老旧世家就以压制为主,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老旧世家的实力,还是让朕心里发冷,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看看我大梁的朝堂,三品以上的寒门子弟才占多少。朕是真的一刻都不能松懈,可叹当年的开国之后,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也不过如此呀。可叹定国侯府落败到如此地步,朕拉都拉不起来,算了不说了。”

圣人有时候就想,这满朝的文武都不如一个智龄幼女,要知道老尚书的闺女十岁就能干翻一个老旧氏族,至今十余年,让段氏不敢踏入京城一步,何等快哉。可叹他的臣子,这么扶持,竟然还让那些老旧世家有缓和之势。情何以堪呀。

想想华爱卿的闺女,虽然悍了点,横了点,让人烦心了点,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当然了谁娶了这样的女人,肯定是消停不了的就是了。

可怜的池二郎呀,老侯爷若是知道后代子孙弄了这么一个东西进门败坏名声,也不知道会不会气的从地上爬起来。

在圣人看来,这位池夫人竟然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杜老丞相那是真的挺同情圣人的,定国候那么一个东西,他老人家都能容忍到这个程度,为的也不过是制衡之术。

当初圣祖时候就开始扶持起来的四公八卿,就为了同那些氏族能够掣肘平衡,等他日寒门子弟崛起,朝堂上能够有话语权的时候,圣人也好,朝堂也好,再也不会顾忌什么世家大族,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盛世。

什么样出身的子弟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报效朝堂,朝堂再也不是那些世家说了算的地方。多远大的理想呀,他大梁的历代圣人已经为此奋斗了百余年了。

可这定国侯府偏偏就那么扶不起来。若不是在捧起来一个世家不太容易,圣人何苦来栽。

或许等这池二郎长成之后,定国侯府会是另一番景象也说不定。老丞相沉默不语,有些话他这个臣子只能听,不能说的。

圣人在太后那里:“朕听闻,定国候夫人来母后这里请安。”

太后:‘那是个不容易的。’然后看向儿子:“陛下多忙呀,这些小事还挂心。”

圣人:“儿子孝顺母后,自然要事事记在心里。”

太后被儿子红的喜笑颜开的,他这个儿子处处想着她,孝顺。

太后被圣人哄得高兴,圣人才开口:“太后心慈,只不过这定国侯夫人身子不妥,为了母后的安危,还是不要在见的好。”

太后:“怎么,看着挺好的,莫非有何不妥。”

圣人:“那定国侯夫人,脑子是个乱的,在外面胡言乱语,辱及太后,最让儿子担心的是,怕那定国侯夫人发病,伤到了太后,他就是百死也不以赎其罪。”

太后多明白的人呀,人家经历过朝堂动荡的:“我儿还是说的明白些,免得哀家被人给利用了。”

圣人是不会在背后论人长短的,边上的大太监:“回太后话,哪定国侯夫人是个疯的,竟然到小池大人府上,叫嚣让小池大人休妻另娶,还说小池大人的夫人华氏一些乌言碎语,说的实在不堪入耳,奴才不敢污了太后的耳朵。最可恨的是,那定国侯夫人竟然说是太后的口谕。实在是可恼,竟然毁您老人家的清誉。”

太后当时就怒了,还没有被人这么利用过呢:‘大胆刁妇,哀家割了他的舌头。’

圣人:“一个疯妇,怎么能让母后脏了手呢,处置他都是抬举了他,反倒让让说咱们皇家的是非,母后实在不必放在心上,儿子已经同华爱卿说过了,自古结亲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后同朕没有那闲心插手臣子的家事。”

盛怒过后的太后,抬眼看看自家儿子,即便是那定国侯夫人是个疯的,可毕竟自己名僧卷在里面呢,委婉的说道:“圣人如此做,是不是太过给臣子们脸面了。”

圣人挥退左右,只有娘来可以说说私房话:“母后,华老尚书这么多年兢兢业业,退出朝堂的时候更是干脆,儿子不为了别的,就冲这个,也得给华老尚书面子,不能他老人家不在了,就把他老人家的子孙给怠慢了。何况华爱卿的功泽功在千秋,当初这位臣子求的也不过是爱女安康,儿子如何能不给这个薄面呀。”

太后同儿子说话随意,不接心的:“这华府当真是奇葩,这么大的荣耀,竟然换了一个外嫁娘子的安危。”

圣人摇头失笑:“华爱卿爱女成痴,在京城可都不算是新鲜了。在说哪定国候夫人也是在不像话,不成体统,竟然带着部曲打进了人家池府内院,别说华府丫头是个火爆的,就是个软和的,也不能容忍呀。可恨哪定国侯夫人拿着您老人家的名头压人,朕岂能容他。”

太后都觉得不妥,若是个软弱的,怕是当时就要撞了柱子的。竟然把部曲带人家女眷的后院去了,比他朝堂的侍卫还猖狂呢。怎么敢呀。

圣人看看太后的脸色,然后同太后细说:“您在深宫怕是不知道这位华府娘子的泼辣,在东郡的时候,这位可是站在城头抗过匪的,听说这位华府娘子的在东郡夜里能治小儿啼哭呢,有夜叉之名的,您说他能容下定国侯夫人的挑衅吗。这位娘子趣事颇多”

圣人是不愿意后院失火的,华府还有池府跟身后牵连的诸多,新生的世家势力,还有老旧世家势力太多了,不能让太后留下了不好的影响,至少也要让太后知道这个女人不能随便拿捏,不然适得其反,索性给边上的大太监使眼色,那就让太后知道这女人不能惹好了,至少太后这么软和的性子,肯定不惹的。

大太监跟着同太后分说,权当是给主子们解闷了:“您,是不知道,这位华府的娘子,不是奴才胆大妄言,实在是忒泼辣。”

太太监把芳姐在京城这么多年的事当初传奇故事给讲了一遍。

圣人有意调查的事情,少有查不到的,所以芳姐大大小小的事情,被圣人也给查了个七八,太监如数家珍,绝对比华老尚书知道的详细。

圣人早就知道,听着还觉得闹心呢,谁家有这么一个祸害,能睡着觉呀,可怜老尚书这些年花白的头发,都是为了这么一个糟心玩意白的吧。

太后咋舌,忍不住埋怨:“这女子也忒不能容人了。”

圣人:‘太后圣明,这样的女子,也就是华爱卿当成宝贝护在身后生怕受了委屈,也就是池府的二郎有这么粗的神经,竟然还甘之如饴。朕怕是若是没有池二郎,这华府的娘子就要嫁不出去了。’

太后听出来了,圣人虽然这么说了,可里面竟然是听之任之的态度,没有要约束之意:“陛下,如此真的好吗。我大梁礼仪之邦,这样的妇人,实在闻所未闻。”

圣人:“他家父亲无怨无悔,夫君儿子都没有意见,朕也无从说起呀,何况,那妇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当朕为我大梁惜才吧。”

太后:“皇上为了大梁都忍的,哀家自然也容忍她一二。定然不会让皇上难做的,那定国候夫人当初还要让哀家给指婚呢,幸亏哀家不愿意破了先例,只让他们自己和美的解决才好,若不是哀家个老尚书面子,怜惜她年岁小,身边离不得儿女,怕是当时就让他过继了,如今好了到泼了哀家一身的脏水,竟然是连个妾都容不下的,哀家还没看过这样的女人呢,算了,那定国侯夫人也不是个好的,竟然利用到哀家这里了,哀家不管了。”

圣人对着太后,难得这么耐心;‘都是他们不懂事,累及太后跟着操心。’

太后:‘是让圣人操心才对,哀家也是心软,被那疯妇给利用了。让我儿为难了。’

圣人:‘母后再说,就是羞煞朕了。’看吧人家还是母慈子孝的。(。)

第545章 吃醋第280章 暴走第658章 打发第610章 名望第488章 不给你面子第637章 恭喜侯爷第524章 回京第399章 京城酱贵第542章 反击第554章 再聚第154章 民生第406章 打脸第117章 故人来第94章 随行第467章 二郎教子第303章 作践第318章 挖坑自己跳第19章 规劝第619章 奋起第684章 尾声第668章 在恩第454章 挑事第479章 池方文第266章 一眼度三百五十九章下官轻狂求粉红票第675章 结局二第62章 算计第619章 奋起第555章 内部和谐第612章 征服第441章 矛盾第539章 斗第270章 连襟第68章 二见第四百九十九十章 刚刚好第243章 相看第357章 兄弟第24章 失和第434章 舅舅外甥第153章 洒泪第601章 败北第17章 丢人第529章 分别第26章 转折第640章 震撼第342章 霸气侧漏第184章 效仿第639章 家有一老第280章 暴走第352章 双簧第478章 池放第133章 人比人第370章 表亲很多第二百一十八 掌伤情第92章 圣意第382章 亲家第21章 威压第328章 讨好第679章 尾声四第424章 姐夫小舅子第517章 娇娇第444章 免税第683章 尾声 荷包风波第135章 本来面目第315章 当年第123章 美色可餐第550章 团聚第168章 双巧第479章 池方文第553章 憋大招第493章 人情通达第351章 羞走才子第9章 试探第459章 公婆驾到第633章 恶心第79章 硬气第366章 勾引第559章 华大忽悠第478章 池放第530章 路上第128章 巅峰对决第617章 圣裁第605章 寡妇在嫁第160章 被坑第454章 挑事第19章 规劝第324章 抽风的路上第646章 女娲第133章 人比人第204章 叙旧第17章 丢人第458章 拜师需要宴第42章 五期第89章 无赖招数第609章 训徒第158章 挑娘第555章 内部和谐第609章 训徒第629章 礼教范围之外第273章 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