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旷世功勋

李二陛下霍然起身,急问道:“此事当真?”

王德一路小跑而来,这会儿喘着气,道:“岂敢欺君?老奴擅作主张,已然命北疆信使进入宫门,此刻就在门外。”

此等天大之事,岂能让皇帝多等哪怕一时片刻?信使抵达承天门,王德便自作主张将其领入宫内。

此事的确犯了规矩,但是大喜当前,谁又在乎?

身为宦官,总归服侍好皇帝,时刻让皇帝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李二陛下果然不去追究这等末节,大声道:“快传!”

“喏!”

待到王德出去传唤信使,李二陛下早已兴奋得直搓手,在殿中来回踱步,口中道:“娘咧!房二这小子怎地这般能耐?过年的时候朕还担忧他将右屯卫数万兵马折损在漠北,哪怕他能够将其中一半带回来,都打算赦免他听信谗言贪功冒进之罪,没想到先是一举攻克武川镇,又在诺真水歼灭数万薛延陀精锐,如今更是大破赵信城,将薛延陀牙帐最后一道屏障拔掉,甚至将十余万薛延陀大军尽数覆灭……娘咧!这真的假的?”

太子李承乾与吴王李恪亦是面面相觑。

直捣龙城,封狼居胥,这等滔天之功勋,难不成还真就让房俊给摊上了?

诚然两人自始至终都相信房俊的才华与能力,一直坚定的认为旁人口中的棒槌,是一个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即便行商贾之道亦能赚取一座金山的卓越人物可是……这可是封狼居胥啊!

古往今来,华夏第一等的战功!

吴王李恪有些艳羡,而太子李承乾虽然极力保持面容平静,心底却早已犹如惊涛骇浪,欣喜若狂。

他之所以能够坐稳这个储君之位,房俊居功至伟。

天下人都知道,房俊便是他李承乾的第一班底!

只要房俊能够更进一步覆灭薛延陀,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战功足以使得房俊立即擢升为军中第一人,光芒四射无人能出其右!

而房俊的军功越大,地位越高,就代表着他李承乾的储君之位愈发稳固。

甚至可以说,只要房俊能够完成这千古第一战功,便会成为军中第一将星,无数派系将会向他靠拢,形成军中一股庞大的势力。

再过上个三五年,恐怕就算是皇帝想要废黜他这个储君,都得看房俊答不答应……

李二陛下兴奋一阵,心思稳定下来,颇为复杂的看了一眼一脸憨厚的太子。

这小子,聪明不如魏王,能力不如吴王,伶俐亦不如晋王,可偏偏就是好命,生下来便是嫡长子,名分大义在身,无数朝中大臣竭力追随,更有房俊这等人才尽心匡扶。

再想想自己当年,不仅要与大哥争,还得与三弟争,更不受父皇待见,就犹如激流之中的一截木桩,欲向前而不得,稍有放纵,便会被翻滚的波涛冲走,万劫不复……

真特娘咧嫉妒这小子的好命!

李二陛下心情有些酸,想想又觉得没有嫉妒自家儿子的道理,只得稳了稳心神,殿外便传来脚步声。

北疆信使快步入殿,军礼参拜,然后双手将战报举过头顶。

王德上前接过,转呈给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用银刀挑开火漆,抽出内里的信笺,一目十行,快速阅读。

恰在此时,又有内侍来报,宋国公萧,尚书左仆射英国公李绩,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卢国公程咬金,侍中岑文本,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吏部尚书李道宗……数位朝中大佬联袂前来,求见皇帝。

李二陛下摆摆手,道:“宣!”

“喏!”

内侍退出去,稍许,一众大臣鱼贯而入,尽皆拜服在李二陛下御前,齐声大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北疆兵患自此绝矣,吾大唐奉天承运,国势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万年盛世!”

“呜哈哈……”

即便心思城府如李二陛下,此刻已是难耐心中得意,如此旷世奇功落在本朝,注定会为了他贞观朝增光添彩,连带着他这个皇帝亦是在史书评价之上陡然拔高一个层次,如何能不高兴?

“还早了一点,房俊小儿运道无双,也仅只是攻破赵信城、覆灭薛延陀主力而已,毕竟薛延陀牙帐仍在,为山九仞,尚缺一篑,吾等还是要保持谨慎,静候佳音吧。”

这显然是稳妥的说法,但事实上却根本不足为虑。

薛延陀之兵力本就不如以往的突厥,二十万精兵已然是极限,先是在漠南一战折损了十万精锐,诺真水一战又歼灭两万余,如今赵信城一战更是覆灭十五万大军,可见薛延陀就连各族的青壮尽皆抽调而来。

此战过后,薛延陀已然是油尽灯枯,崩溃在即。

苍茫大碛、广袤漠北,已然再无可以抵挡大唐兵锋之力量,横扫薛延陀牙帐,直捣漠北历代霸主祭天之龙城,指日可待。

强汉武功冠绝天下,百世称颂,亦不过如此。

……

以往,这种捷报李二陛下会拿给亲信的大臣们看,既是分享喜悦之情,亦是表达信任的一种方式。

然而出乎预料的,这一次,李二陛下将捷报轻轻放在面前书案之上,用一方羊脂白玉的镇纸压住,并无一丝一毫相互传阅的意思。

旁人也就罢了,大抵不过是心有疑虑,却也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皇帝乃是九五之尊,号称“孤家寡人”,天然的对全天下的人都要有所防备,或许房俊的战报之中有一些事情不宜被旁人得知,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总归不能因为以前皇didu会将战报拿给大家看,而这一回没给看便心有怨怼、有所不满了吧?

但是对于萧来说,却是心中猛地一沉。

萧嗣业“假传圣旨”一事,现在早已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甚嚣尘上。

雁门关守将检举揭发萧嗣业“私通外族”,只不过在押送返京的半路被其跑掉,而后直接北上干出了“假传圣旨”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诓骗房俊兵出白道直入漠北……

现在看来,皇帝摁住战报不予众人传阅,难不成其中便有房俊提及萧嗣业之情况?

若是如此,则说明萧嗣业罪孽深重,极有可能连累到萧家,故而皇帝才会借此举来加以转圜。

萧心中只是感激不尽,可他是个明白人,这么多年的大风大量历经无数,深知有些事情越是隐瞒,一旦爆发出来影响便会越坏的道理,还不如干脆揭发开来,长痛不如短痛。

故此,萧问道:“陛下,不知房侍郎战报之中,可否提及吾家那孽子?吾萧氏一门对陛下忠心耿耿,对大唐尽心尽力,绝不可因为一个败类做了错事,便加以袒护,污了名声。”

言下之意,皇帝您的回护之情咱心领了,但是这件事还是别藏着掖着,干脆摆出来处置,萧嗣业自然盖世,萧家理应受到何等责罚咱也毫无怨言,谁叫那孽子是萧氏子弟呢?

子不教,父之过。

家中有子弟出息,建功立业匡扶济世,鸡犬升天阂族沾光,那么家中子弟犯法,家族受到牵累自然亦是理所应当。

众位大臣闻言,尽皆沉默,不置一词。

实在是没什么话好说……

官场之上,从无脉脉温情,更何况m此间大臣们各有阵营、各有利益,逮着机会拼力打压对方乃是常有之事,谁也怨不得谁。但毕竟萧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人家已然认栽,任凭皇帝处置,这个时候若是再落井下石,那未免嘴脸太过难看。

最起码在皇帝面前,还是要保持一副大度宽怀的嘴脸……

更何况萧嗣业不过是萧家一个偏支子弟,若是谋反自然要夷三族,阖家谁也休想活命,但如今不过是一个带有私人报复性质的“假传圣旨”,更为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纵然落井下石死咬着不放,又能将萧家如何?

第五百四十九章 心意可知第九百二十一章 曲线救国第4496章 示以仁厚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抵定乱军第一百二十章 “中二”的李佑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家族的延续第三千八十章 利益至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困局未解第五百八十九章 悍然突击第六百五十八章 媚娘的天赋第七百零九章 血书啊……第五百三十一章 针锋相对第七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讲究(求月票)第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早有预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有麻烦,找城管(下)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败亏输第一百四十章 生子当如房遗爱?第四百二十章 老少咸宜之游戏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私生子可否?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聊的李二陛下(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危机显现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意见相左第两千六十六章 尘埃落定第八百三十五章 横插一杠第一百六十章 明月明月明月第二百八十六章 四方云动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 权衡轻重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雪夜截杀第二百零一章 大儒第四十章 文武俊杰,长安四害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有麻烦,找城管(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父亲,您的丧事已准备妥当第四百四十六章 房俊监考(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甲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守城之战(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如何封赏?第九百四十四章 推出斩首第一千零八十章 民如水,来势汹涌浪滔天地(中)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谋划第三百八十七章 畅想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局势陡变第一百零三章 千古绝对大批发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谈判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天街踏尽公卿骨第九百零四章 娇妻美妾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帝国病灶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屈突诠问计第两千五十二章 明升暗降第4533章 年前琐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船坞里的超级战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孔子曰第七百八十三章 幼儿园水平的孔颖达(万字求月票)第九十九章 误会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皇宫混战,唐军无敌第九百三十五章 离情别绪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形势危急第八百六十二章 亢奋反常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粮库空空第二十六章 危机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太子的仁慈第七百九十七章 贼人踪迹第一百九十八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三十五章 虾夷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心存戒备第四十八章 百味消融小釜中?(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归家第二百四十章 股份第七百零一章 执子之手第八百一十章 御驾亲征第两千七十章 请赐谥号第三百五十七章 未来科技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离间之计第七百二十三章 李二陛下的分析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一座金山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自作聪明第五百九十六章 魏王吃饱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离间?第三千一百三十四章 手足之间第九百二十四章 资助装备第三百四十七章 府兵制的缺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无意泄密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扼守咽喉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败局已定第七百四十二章 情之所系(第二更)第一千两百三十章 回马枪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圣眷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雨夜(一)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惊天噩耗第一百五十九章 说客第三百六十九章 从中作梗第二百四十六章 剖白心迹第六十六章 人命如草芥第两千零四章 皇帝的补偿第七百七十五章 奉旨打劫(万字求月票)第一百零八章 手足相残(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城偶遇第一百二十五章 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