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长安局势

聿明雷说完长孙无忌指使丘英起南下刺杀房俊之事,李泰早已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简直丧心病狂!吾大唐以法立国,万事皆有法度,岂可这般对朝中大臣施以暗杀之手段,以此来剪除不同政见之同僚?若是人人效仿,则国将不国,此乃亡国之兆矣!”

一个国家最重要便是政治稳定,如此方能够上行下效,朝廷上制订的政策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

若是人人都学长孙无忌这般对待政敌,那便是末世之相。

强盛如秦汉,也正是在那等政局动荡、朝臣朝不保夕的情形下坠入深渊、分崩离析。

房俊蹙着眉,摸着唇上短髭沉思良久,问道:“陛下可有何举措?”

聿明雷想了想,摇头道:“并不曾听闻有何举措,丘行恭说丘英起畏罪自杀,陛下甚至都未曾派人追究,至于长孙无忌更是未有半分苛责,看上去似乎依旧顾念着往昔的情分,至此而止。”

房俊便叹息道:“这可不是陛下的秉性,若是雷霆震怒不依不饶那还好一些,可眼下这般隐忍,显然是不想在东征之前破坏朝局之稳定,一切以大局为重。”

李泰也道:“所以,东征之后,父皇必有大动作!”

房俊深以为然。

东征高句丽,不仅仅是开疆拓土,将这一块从未真正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土地实实在在的纳入大唐之版图,开创千古一帝的雄伟霸业,更是因为高句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民众汇聚东北诸多部落,因长期生活于苦寒之地,民风剽悍骁勇善战,若是坐视其不断发展,终有一日将会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东北的地势太有利了,渝关背山面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高句丽只需盘踞东北之地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将来强生之后破关而出,便直面一马平川的河北、河东之地,擅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纵马南下,根本不可阻挡,便可肆虐中原,摧毁王朝根基。

任何一个有谋略的君王,都不可能任由东北的政治力量自由发展,务必在其崛起之初予以沉重打击,即便不能够将其彻底覆亡,也要破坏其稳定发展的根基,使之苟延残喘,再不能对中原构成威胁。

所以东征高句丽势在必行,大唐举国上下早已经意见统一。

为此,李二陛下极力隐忍,哪怕长孙无忌之举动早已经践踏到他的底线,也暂且放在一边,务必先行覆灭高句丽这个心腹大患。

房俊感慨道:“陛下之心胸,果然非常人能及,古往今来之君王,罕有与其匹敌者。既然如此,身为臣子又岂能眼看着陛下饮气吞声呢?陛下不好出面职责,唯恐极其剧变祸乱朝堂,那么微臣便以一己之力,与长孙老贼尽力周旋一番吧!”

李二陛下若是追究此事,势必要自上而下以雷霆之势完全彻查,如此一来便难以控制力度与规模,极易导致牵连甚广,动荡太大。可采取隐忍妥协之姿态亦非明智之举,那样一来有可能导致长孙无忌等人得寸进尺、不知收敛,再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还得要李二陛下出面收拾残局,结果依旧是使得朝局不受控制的产生动荡。

最好的办法,自然便是有人能够牵制长孙无忌等人,在平等的层面上予以狙击和限制,将影响局限于这一个层面之内。

那么最佳之人选,就必然是房俊。

想来房玄龄之所以派遣聿明雷千里迢迢赶往江南通告长安发生的这些事,用意便是要让房俊及早回京。

只不过这老爹大抵是宰辅做得久了,言行举止都要讲究一个含蓄隐晦,你猜不到就拉倒,却绝对不肯予人一丝半点的疏漏口实……

李泰想了想,颔首道:“如此甚好,反正江南这边的事务大体上已经处置完毕,本王暂且留几天,将手尾都收拾干净,你先轻舟快马返回长安,待到本王料理清楚,再护着长乐高阳几人一起回去。”

房俊便说道:“那就有劳殿下了,微臣明日一早便即启程。”

两人三言两语讲方略定下,一旁的聿明雷大为不满:“喂喂,你这人太也自私,只考虑自己,可曾想过在下?这一路风餐露宿跋涉千里,一身骨头都快要散架,尚未休整两日便要启程返京,谁受得了?”

房俊不以为然:“聿明少侠不是曾吹嘘自己铜皮铁骨、刀枪不入么?区区几千里路程,大部分又都是在坐船,体力消耗有限。以聿明少侠的能耐,便是十个八个来回也只是等闲。”

聿明雷无语。

心里虽然不情愿,不过也知道时间紧迫,房俊必须赶紧返回长安主持大局,与长孙无忌等人针尖对麦芒的斗上一场,以便给李二陛下解忧。

只得颔首同意。

待到聿明雷被内侍待下去洗漱一番吃点东西补一个觉,房俊正想与李泰商议一番如何处置江南这边的手尾,便见到有内侍入内通禀,说是苏州刺史穆元佐求见。

李泰当即召见。

穆元佐大步流星走入堂中,见到李泰与房俊皆在上座,先行施礼,然后起身道:“殿下、越国公,下官有急事禀报。”

房俊皱眉道:“发生何事?”

穆元佐道:“自今日早晨开始,陆续有江南各家的船队有所异动,上百艘船只在海虞镇一【.】代的江面上集结,舟楫如云遮天蔽日,气势很是盛大。”

房俊吓了一跳:“他们想干什么?”

他第一个念头便是难道李泰的竹杠一下接一下,将这些江南士族敲得晕头转向终于顶不住了,想要奋起抗争?

穆元佐道:“下官有眼线,汇报说是这些人家都接了一个买卖,关中有人雇佣这些船只将一批紧要的货物由关中运输出海,不过其中具体之细节尚未可知,何人所雇、运输何物,一概不知。这一次的集结乃是各家的核心人物发起,即便是领队也懵然不知内情,只知抵达关中之后听命而行。”

李泰奇道:“这么多的船只集结,那肯定是一桩大买卖,既然这么多人参与,又怎么可能没有细节流露出来呢?这保密的功夫到时做得挺足。”

房俊沉吟不语。

眼下关中水道即将冰封,这等时候往来关中之水运基本上已经停止,如此大规模的雇佣江南船只北上运输货物,极其罕有。

何等货物非得要在渭水、黄河冰封之前务必运出关中?

答案呼之欲出。

“殿下不必惊诧,想来这必然是晋王殿下与赵国公的手笔。微臣卸任兵部尚书之时,有一大批军械正在建造当中,算一算时间此刻正该完工。这批军械是要运抵辽东给各部驻军之装备,务必在辽东降雪之前运抵,否则就只能等待来年春天,必然影响大军之备战。原本的计划是微臣调动水师战船前往关中,将这批军械沿着黄河水道运输出海,然后北上直抵辽东柳城一带码头。不过现在微臣已经卸任兵部尚书,此事自然与微臣无关,而晋王殿下扺掌兵部,大抵是不愿意求到微臣面前,所以不惜花费巨资雇佣江南的船只。”

稍微捋了一遍,房俊便猜测出前因后果,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需要如此之多的船只,时间又如此紧迫,必然是兵部要运输那一批军械……

李泰蹙眉,他自然知道房俊所言之“不愿意求到他面前”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事实应该是晋王认为就算他腆着脸求了,房俊也肯定会拒绝。

一旁的穆元佐顿时双眼一亮,兴奋道:“居然是这等缘故?哎呀呀,下官立即便行文各处码头、关卡,务必将这些船只拦住,决不能让他们顺顺利利的北上直抵长安!”

再他看来,这可是直接为太子殿下出力的最好时机!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薛延陀寇边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决战在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致仕、升官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浮尘一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如果你无法反抗……第一千两百一十八章 神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下)第三千五十二章 后继无人第七十九章 真假难辨第四章 天天爱找茬第六百二十四章 拉近关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军情第三千九十三章 虚虚实实第一千一百章 讹死你!第两千三十七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一十一章 房二斗酒诗百篇(续)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还有谁!(续)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门拜访第七百七十章 互为死敌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离间之计第八百六十五章 作茧自缚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大唐风骨第七百六十四章 现在知道害怕了?(求票)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蹊跷的大火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剑拔弩张第三百二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担忧第两千四十八章 暴怒如狂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朝堂震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魏徵病危(上)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破敌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裹挟第四百七十八章 给你挖个坑(下)第十八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六十八章 离间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李泰发飙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朝会之上第三十三章 道门危亡之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九百六十九章 君臣,父子(下)第九百五十二章 房俊的隆中对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侧击第两千零二章 迂阔之谈第三千七十六章 风雨飘摇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大唐风骨第4521章 少女心思第二百八十一章 动机不明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钱从哪儿来?第两千四十六章 枭雄末路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生死关头第四十章 文武俊杰,长安四害第三千二十八章 军械第三千七十七章 立场难明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作死第六百零七章 断尾求生(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宁可杀错第六百四十章 青楼诅咒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慈父,孝子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房俊必须处置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我们要成为文化的先驱第七百八十三章 演一场戏(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公平竞争第一千九百一十章 这是亲爹第二百三十八章 以退为进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破关而入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舆论【求票】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得罪人多了才安全第四百一十九章 太子与帝师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十六卫都是吃闲饭的?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倾销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选拔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坐地起价第三百零一章 血肉磨坊第五百六十九章 关中血案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又挨揍了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入宫觐见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不知死活第4573章 房氏双标第一千零四十章 举荐之恩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吃了豹子胆?第三百五十六章 危机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各怀机心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孙思邈的疑惑第二百六十五章 夜袭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寇第三千三十章 君臣第四百七十五章 再入醉仙楼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一劳永逸(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班底(上)第三十五章 隐情第二百九十章 还得加钱!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西津渡第八百四十章 灰头土脸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君如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中)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咆哮公堂第七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四百六十四章 御前对质(下)第六百六十章 预留退路第十三章 薛万彻坐困愁城第四百八十五章 币制改革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