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双管齐下(上)

发生在政事堂的刺杀案终于使李庆安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已经意识到,河中的矛盾渐渐成了一道死结,尽管他不想用武力来解决什叶派穆斯林的暴乱,但除此之外,他已很难找到平息河中动荡的快速办法,如果再不平息河中的动乱,一旦什叶派被组织起来,爆发大规模的起义,河中将会在唐和大食之间易手。

为了最大程度地不使用武力,李庆安决定亲赴河中,去解决河中地区的危机,就在刺杀案的第二天,他便疾速赶往河中,一千骑兵在辽阔的平原和山地之间疾驶,这是一次高速度的行军,每名骑兵配备了三匹优良的大宛战马,日以继夜地向西奔驰,四天后,骑兵队抵达了宁远国都城渴塞城,在那里换了战马继续疾驶,八天后,骑兵队抵达了俱战提,在那里渡过了真珠河,终于在第十一天的中午,一千骑兵护卫着李庆安抵达了撒马尔罕,这次行军是一次体力和意志的考验,一千骑兵沿途换了一万匹战马,只在俱战提睡了完整的一夜,用了十一天时间便跑完了需要二十天才能跑完的路程。

骑兵们已经筋疲力竭,到了撒马尔罕城外的大营内,他们倒地便呼呼大睡,李庆安也同样地疲惫不堪了,但河中严峻的局势令他难以入眠,不仅撒马尔罕戒严,其余各国的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什叶派穆斯林集会的迹象,唐军不得不实行全面戒严。

尤其是撒马尔罕,长时间的戒严给城内的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难,物价飞涨,许多人家粮食断绝,一贫如洗,为了有饭吃,许多人甚至故意违反禁令而被抓,粮食危机使祆教徒也开始不满,为了缓和危机,白孝德不得不放松戒严,从一个时辰的自由时间,放宽到了两个时辰,就是这样,城内粮食的不足,还是不断引发骚乱,唐军不得不在街头赈粥,李庆安便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赶到了撒马尔罕。

没有时间休息,李庆安立刻召见了白孝德和罗启明,询问城中的情况,白孝德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李庆安的到来使他长长松了一口气,这就意味着河中局势将出现了转机,很多重大的决定并不是他白孝德能拍板敲定,必须要李庆安来决定。

“禀报大将军,撒马尔罕的戒严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粮食的价格比戒严前涨了十倍,大户人家或许还能勉强支撑,但普通平民人家都因粮价而变得赤贫,临时关押的人犯已经超过五千人,撒马尔罕居民对唐军的不满越来越严重,昨天下午,一百多名祆教徒冲击官衙,罗使君也受了伤。”

李庆安回头向罗启明望去,他见罗启明进来时戴了一顶帽子,便觉得有些奇怪,现在他大概猜到原因了。

“罗使君,你的伤势如何?”

罗启明也是三天前快马加鞭赶回撒马尔罕,昨天下午,官衙门口的粥棚发生了冲突,使他也不幸受了轻伤,他摘下帽子,额头上出现了一块伤疤,便苦笑一声道:“被一块流石砸中前额,流了点血,伤势不是很重。”

李庆安点点头对白孝德道:“我已经下令从俱战提火速运二十万石粮食来河中,估计几天后便会陆续运到,你现在先尽库存发放粮食,另外,把撒马尔罕的戒严改成宵禁,允许居民白天正常生活,天黑后严禁出门,其他城市依旧戒严,不得放松,现在立刻去执行。”

“是!”

白孝德答应一声,转身去了,李庆安这才问罗启明道:“联席会议的情况怎么样?”

罗启明摇摇头道:“联席会议现在已经形同虚设,每次开会就会发生激烈争吵,他们明显分成了两派,康、安、史三大国为一派,石国和其他小国是另一派,他们互相不服,使任何讨论都难以成为决策,我前天已经派人去通知所有国王,要求开会解决目前局势,另外,我还有一件事要汇报。”

“你说!”

罗启明低声道:“康国王宫中有侍卫偷偷向我禀报,说康国国王稍芬和大食有勾结,大食使者已经来了三次,另外,安国正王和史国正王目前都在撒马尔罕,我怀疑他们在密谋造反之事。”

河中地区国王和大食有勾结,这在李庆安的意料之中,面对河中的乱局,大食无动于衷才是令人奇怪之事,他们必然会抓住这个机会扩大乱局,可以肯定,河中的乱局和大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庆安也心中有数,大食出兵河中已是必然,关键是他们出兵的时机,现在布哈拉虽大乱,但动乱还没有在河中各国全线爆发,它们暂时被唐军的戒严强行压住,一旦出现任何情况,比如撒马尔罕的粮食危机,就会立刻成为大规模动乱的导火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及时赶到河中,是完全正确的决定。

“大将军,我们要不要把他们立刻控制住?我是指三国国王。”

李庆安摇了摇头,“不要着急,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有所企图,就不怕他们翻上天去,多派人手监视他们,另外可以用重金收买他们身边之人,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尤其要找出他们同伙,时机成熟便可一网打尽。”

“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去安排妥当。”

“等一下!”

李庆安叫住了他,他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笑道:“这是崔乾佑给我上的万言书,关于解决河中的方案,他的长远建议是按信仰不同,分为两个国家,这个我不是很赞成,但他的短期方案我比较赞同。”

“大将军说的是按居民区分开居住?”罗启明记得在议会上,崔乾佑曾经提过这个方案。

“不!那个方案已经被我否决,他换了一个新方案。”

李庆安道:“他建议是分而化之,什叶派中总会有强硬派和温和派之分,只要找到这两派的首脑,我们严厉打击强硬派,大力扶持温和派,只要我们和温和派达成共识,再约束祆教徒的过激行为,我想矛盾应该能得到缓和,局势也会渐渐平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而且我没有猜错的话,大食和康国国王也一定在争取穆斯林中的强硬派领袖,所以你的任务就是尽快找到温和派的首脑,我要亲自和他们面谈。”

........随着唐军正式解除了戒严,原本冷冷清清的撒马尔罕街头立刻变得热闹起来,男人们涌出家门,以最快的速度向饼店和粮铺狂奔,城内的十几个粥棚前都迅速排满了长队,妇女和儿童拿着陶罐、长瓶焦急地向前伸颈探望,在密水河边,更是挤满了密密麻麻来取水的男女,人声鼎沸,祆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地在河中打水,不少孩子都跳进河中,无忧无虑地大笑,享受着阳光和自由,这一刻,信仰的争端已经显得不重要了,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大街上人来人往,牵着骆驼的商人出现了,一队队士兵在街上巡逻,维持秩序,他们不再随意干涉民众们的行为,二十人以上的聚会随处可见,这意味着戒严的正式取消。

李庆安坐在马车中望着街头的情景,一排排白色的平顶房层层叠叠地在城市中铺延,到处可听见焦虑地喊声,不时可见一群年轻人互相追逐,争抢怀中藏掖着的干饼,这座被焦虑、饥饿和宗教冲突折磨的城市,使李庆安心中沉甸甸的,撒马尔罕是河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尚且如此混乱,可想而知,别的城市又该怎么样的焦虑。

李庆安开始意识到他最初的妥协是一种错误,正是他为了稳住初期局势,便保留了所有的势力,包括河中各国的国王,但正是这些居心叵测的国王导致联席会议形同虚设,河中地区最终出现了一种无政府的权力空白,使各个教派的首领得以迅速填补这一权力空白,应该说,这是争端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搭建一种新的权力架构,让世俗政府取得主导权。

李庆安思考着各种可能的方案,取消联席会议,恢复各国自治,建立起亲唐政府,大唐只掌握军队,待大唐完全控制住河中后,再慢慢实施各种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李庆安渐渐找到了解决河中危机的长远办法,再配合短期手段,局面应该能稳定下来。

这时马车经过了康国王宫,李庆安望着这座巨大的宫殿,他不由冷哼了一声,他迟早会收拾这帮居心叵测的国王。

就在李庆安路过康国王宫的同一时刻,在王宫的密室里,康国正王稍芬、安国正王野解、史国正王那曲偌,以及昨天赶到的阿布.穆斯林的特使赛义夫,四人正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各位,我要先告诉你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阿布.穆斯林总督已经在阿姆河西岸集结了四万大军,随时可以越过阿姆河进攻河中,你们为阿布.穆斯林总督效力的时刻已经到来。”

赛义夫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瘦高男子,他曾是大食驻布哈拉的税务官,对河中地区的情况十分了解,他因此被阿布.穆斯林选中,成为河中地区的联络官,见三个国王皆一声不吭,他便对稍芬冷笑道:“康国国王殿下,你难道不为这个消息感到振奋吗?”

稍芬暗暗叹了口气,赶走了唐军又能怎么样,大食人一样会统治河中,粟特诸国不过是他们两大帝国的面团罢了,随他们揉捏,去了虎又来狼,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这些国王左右都是傀儡。

他不敢表露出情绪,便强作笑颜道:“我怎么会不感到高兴呢?大食军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翻身一天的来临,我一定会大力支持。”

“那你们两位呢?”赛义夫的目光又投向了安国和史国正王,史国正王那曲偌立刻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尽管他也不喜欢大食人,但总比完全被唐军架空要好一点,安国正王野解却愁眉不展,他是在布哈拉发生严重暴乱之时逃出了城,来康国避难,他昨天得到消息,他的王宫已经被焚毁,库中财物和各种值钱的东西都被一抢而空,除了原配妻子和儿子跟他逃出来外,其余几个妻子都不知所踪,现在他是一无所有,野解心中懊悔异常,可以说布哈拉的什叶派暴乱在一定程度上和他的支持怂恿有关,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当局势失控后,他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现在赛义夫又要他表态,他摇了摇头,叹气道:“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表态有什么意义?”

“话不能这样说。”

赛义夫笑着安慰他道:“你毕竟是安国国王,财产虽然没有了,但你的威信还在,只要你呼吁安国民众支持大食,号召他们起义赶走唐军,你就立了首功,到时总督一定会重新立你为国王,给予你应有的利益。”

赛义夫算得很精明,如果大食军进攻河中,第一站就是安国,而安国还有三万唐军驻扎,直接威胁大食军渡过阿姆河,如果安国人能群起反抗唐军,那么他们就会替大食军消耗唐军的部分实力,成为大食军渡河的有力保证,从这个角度上说,安国国王还是很有用处。

野解无可选择,他只好表态道:“好吧!我支持呼罗珊总督的决定。”

赛义夫见众人都表了态,便欣然道:“那好,就这样决定了,我刚刚得到消息,唐军已经解除了戒严,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分头联系各个什叶派的首领,将他们组织起来,十天之后,举起大规模起义,无论如何,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成功,到时论功行赏。”

........下午,有消息传来,从俱战提开来第一批运载有五万石粮石的船只已经进入康国境内,最迟三天后,粮船便将抵达撒马尔罕,得到这个确切消息后,唐军立刻向撒马尔罕市场上投放了三万石库存军粮,用于平抑粮价,市场上的粮食明显增多和利好消息传来,使撒马尔罕高企不下的粮价骤然暴跌,喜悦替代焦虑,迅速传遍了全城,人们的不满情绪开始得到缓解。

傍晚时分,罗启明领着五名穆斯林老者来到了李庆安的大帐。

........(周六第一更,

(未完待续)

第354章 回纥撤兵第127章 龙驹仙岛第95章 邀美游寺第540章 光弼心机第427章 诛灭杨家第512章 斩断后路第701章 胡马行踪第143章 庆王之邀第589章 杨氏姐妹第160章 芝麻变瓜第671章 猎杀狐首第212章 钦差大臣第301章 绝不甘心第145章 胡人酒肆第224章 说服大将第618章 吴王虎子第690章 渤海登陆第156章 身份难题第355章 拒不交权第450章 苦涩药酒第471章 独孤家宴(下)第156章 身份难题第459章 抓捕奸细第665章 宗室命门第389章 回到安西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301章 绝不甘心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317章 吐蕃战役(中)第644章 上党战役(六)第703章 牧马阴山第581章 特殊援军第406章 血洗火寻第269章 先发制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寿下第181章 闺房之乐第399章 夜袭那城第36章 阿弩越城第297章 携美游庄(上)第208章 连环三计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521章 月圆之夜(下)第701章 胡马行踪第162章 相国退婚第469章 关中内讧(下)第350章 五条策略第448章 先礼后兵第121章 江都弓骑第134章 石堡大战(上)第41章 初见相国第317章 吐蕃战役(中)第549章 南唐之争第648章 上党战役(十)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559章 游寺惊魂第218章 杨钊折臂第659章 攻心为上第253章 回归正身第506章 皇帝染恙第4章 拔焕之旅第625章 请君入瓮第300章 庆安成婚(下)第289章 禄山所谋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606章 韦张之争第138章 绝岭屠鹰(中)第136章 石堡大战(下)第90章 古怪乐器第282章 杨家之患第246章 帝国公主第397章 楚河淘金第188章 隐龙惊现第192章 杨钊入相第158章 上元观灯(上)第529章 谋事在人第41章 初见相国第628章 春季攻势第266章 面授机宜第33章 血战险堡(上)第685章 明珠求愿第232章 曲池寿宴(中)第211章 第三条计第577章 河北壮士第319章 危机初现第349章 不甘贬黜第218章 杨钊折臂第447章 花花投资第246章 帝国公主第95章 邀美游寺第643章 上党战役(五)第189章 两个王子第10章 又见小娘第613章 微服私访(下)第221章 临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发前夕第555章 颜氏兄弟第563章 软硬兼施(上)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628章 春季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