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宣帝五铢钱

很快,身在铸钱署内的水衡都尉秦怡,带着钟官令、辩铜令、技巧令三官,及其下属一众官吏,快步前来。

听闻下属汇报,秦怡刚开始也懵了一下。自从在去岁于候府见了君侯一面,领下铸钱的职务后。时隔近一年,再无机会。

秦怡当然也知道君侯率领大军东征的事情,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君侯回长安后,第二天就来到了铸钱署。

由此可见,自己这一年吃住用度皆在署中,并非作无用之功啊!

“职下拜见君侯,君侯万安!”

“吾等拜见君侯!”

“都起来吧!”

高诚面带微笑,看着这群宝贝人物,又说道:“本将此次前来,不过就是看看。诸君辛苦多日,于货币一事操劳,诚甚是挂念啊!”

“吾等为君侯效力,不敢言辞辛苦!”

说了两句后,高诚就在秦怡及三官的陪同下,来到铸钱署的正殿。

其余一应官吏,则都回到自己的岗位。毕竟,君侯前来,那必定是有要事。他们位卑言轻,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铸钱署的正殿可不小,这里不仅是署中官吏办公之所,亦是含纳休憩、会客、贵居等等。

如果算上铸钱工坊占地,整个铸钱署足有方圆十余里。其内工匠、侍卫及其亲属不下二三万人,也是上林苑中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

但这些对于上林苑来说只是其中一角,拥有十二座宫殿群的上林苑,根本不在乎这么一点建筑物。

高诚对于那些宫殿也很羡慕,很想住进去啊。别的不说,比起长安城内自己的候府,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只是,地位没到,冒然入住,会引起很大的非议。6

几人相继落座后,便有侍女奉上酒水、肉脯,摆上桌案。

高诚接过侍女真斟满的酒樽,轻呡一口,看向秦怡,言道:“安良,本将交由汝所做之事,可妥当否?”

秦怡当即回道:“回禀君侯,宣帝五铢钱,已经造出来了。”

“来人,速速取来三官通宝,敬请君侯查验!”

与高诚说完,秦怡又回身冲着殿外的侍卫喊了一声。

“不错啊,还没到一岁之久,便造出来了。好,安良此次,乃大功一件!”

高诚不吝赞扬之言,神采飞扬。

宣帝五铢钱,西汉王朝所铸五铢钱做多的币式,也是最受天下百姓欢迎的铜币。

因此,高诚亦是打算将此钱,作为流通关中、凉州以及日后所据区域的主要钱币。

“君侯谬赞了,宣帝五铢模具虽然丢失已久。可天下依旧流通着不少宣帝五铢。职下收集了一些,再查阅史集,以及诸君配合,才造出模具。其中功劳最大者尤数技巧令,钟官及辩铜令亦是比怡多劳,怡焉能独享此功!”

秦怡说的很客气,丝毫不见有居功自傲之意。

对于秦怡的表现,高诚显得很是满意,不禁连连点头。

而秦怡左右的三官,也谦虚让功,好一阵客气话语。

就在这时,数十名侍卫,护送着一个小小的托盘,来到了殿内。

“启禀君侯,宣帝五铢钱已至,请君侯行验!”

高诚起身,走下台阶,来到侍卫身前。

轻轻掀开托盘上所覆红绸,只见一块巴掌大的模具,正安静躺在上面。旁边,一根红绳,穿着二三十枚铜钱。

另一边,还是铜币。

不过,看起来老旧许多,比起对面黄澄澄的铜币,相差甚远。

“君侯,这便是宣帝五铢的第一块模具。模具右侧二十八枚左右铜币,则是新铸的第一批铜钱。左侧,则是职下收集的老旧宣帝五铢钱。”

秦怡上前,指着托盘上的物什,与高诚介绍道。

“模具用的是铜范,上下两印。其中上印为‘三官’,下印为‘五铢’、‘通宝’。三官五铢四字钱文略广,通宝则狭,书法乃蔡大师行笔,为飞白字,甚是精美。”

秦怡见高诚拿起模范,急忙介绍说道。

高诚仔细端望着这钱范,只是既然是模具,那字体自然是倒写。再加上蔡邕那飞白体,书写钱文,瞅了小一会,愣是没看明白这几个字。

放下模具,高诚率先拿起破旧的宣帝五铢钱,在手里掂了掂。

很轻。

观察钱文,五字是两个五字交叉书写。但其中已经磨损掉了不少,很是模糊。而铢字,则是金字旁加朱,都是清晰可见。

“君侯,宣帝五铢,方圆一寸余半,重五铢有余。而吾等新铸五铢钱,方圆一寸,重五铢半,相较之略厚分许!”

秦怡说完,高诚又取下一枚新钱,观察起来。厚是厚了一些,可估摸着也就不到一毫左右。重量是实打实的,这点很好。毕竟,老百姓可是能分清劣钱和好钱的区别。

“嗯好,新铸之钱,务必要达到五铢以上。此外,也要开始准备下一套模具。三官五铢一旦发行,必然有人仿制。本将会命人严格监督,但是禁之不绝啊。一旦飞白体被人临摹学会,吾等不能没有准备!”

私制钱,在大汉一朝,屡禁不止。汉武帝杀了多少人,可依旧拦不住那些造假钱的人。

来自后世的高诚,更是明白这天下从来不缺聪明人。后世那种高科技防伪技术都能被破解,更遑论现在这种只能依靠钱文防伪的时代了。

“君侯放心,职下前些时日去了一趟蔡大师府上,为的就是请蔡大师为铜钱绘纹。要不了几日,五铢钱的钱文、及面纹就会确定下来。”

“唔,不错,不粗!”

秦怡一说,高诚心中就明白了。这原来只是初具,真正的模具还没有彻底完成呢。

不过,这样也好,准备的多了,三官五铢支撑的时间也就会越久。只要拖到自己将三官五铢钱流通入关中、凉州的市场内,劣钱的危害就会大幅度削弱。

“对了,上林苑储备的铜可充足?”

“回君侯,辩铜令报上来的可以铸钱的铜有十万斤之多,可铸钱千万。”

“十万斤?还是太少啊,各地铜矿的开采如何?”

“不行,战乱持续太久,矿场很多工匠都跑了。现在整个关中恢复生产的铜矿才十余处,只怕要到两年后,才能……”

“无妨,到时候吾等大可收回那些劣钱,溶了还能铸成新钱。”

第539章 承嗣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883章 进军(中)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511章 易水之战(7)第182章 美阳之战(22)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574章 国灭国起第773章 旗云滚动第631章 劫营第197章 疲兵第348章 三官铸钱署第422章 夕阳亭叙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691章 负隅第521章 明意第184章 美阳之战 (24)第374章 雨势连连第345章 纸第927章 深夜第469章 文坊四宝第480章 纳采礼第173章 美阳之战(13)第626章 再战第663章 援兵第857章 交易第912章 破势(终)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461章 聚众大议第252章 摧毁第525章 大阳、下阳第165章 美阳之战(5)第657章 强弱之势第130章 血战陇县第808章 庙算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85章 过武关第911章 破势(10)第339章 损失惨重第923章 江油城第528章 献计第264章 愁云密布第508章 易水之战(4)第734章 金榜题名(下)第787章 冬季攻势(13)第668章 失利第836章 雁门关外虓虎逞威第15章 杀俘第308章 困虎之挣第15章 杀俘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830章 争城(中)第878章 其为人孝弟也第375章 抗洪第223章 段煨第565章 兵败城破第760章 赵宫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204章 传报第768章 借卒第379章 杜畿第383章 千里泽国第935章 攻第602章 回援第839章 大败!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494章 蔺县之变第714章 犍为之战(23)第676章 逐利第835章 临阵第400章 相约王事第239章 声东击西第847章 图谋王事第763章 朝会 谬论!第512章 董魏之丧第761章 辩计第680章 江州第286章 常时法令第659章 科举第285章 过武关第590章 疲兵之计?反受其害也!第347章 上林苑第786章 冬季攻势(12)第459章 休养生息第866章 乡里第817章 借道第661章 三爵制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759章 凛冬第909章 破势(8)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733章 金榜题名(中)第245章 破众第343章 军制第131章 清剿第824章 庙堂魍魉第58章 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