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入夜,雨势稍顿,让所有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高诚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雨停,或许转危为安,亦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刹那平静。

营寨,就立在这处山丘之上,高高飘舞的大纛还在随风飘扬。

山丘之下,两万余民夫,已经入了营寨休息。

这次抗洪之战,不知道要打多久,所以高诚命人在此地驻下营寨。营寨很扎实,尤其是四周堆了不少的麻袋袋。

一来防止渭水突然溃堤冲榻营寨,二来在紧急时刻,这些装满碎石土块的麻袋,也能派上用场。

除此之外,还扎造了数不清的木筏。

此时,营寨内熙熙攘攘,不少人在为大雨的停下而举足欢呼。也有不少人,在喝着姜汤,去去身体的湿寒之气。

而高诚则是在营寨内,看着钟繇送来的消息。

长安城内,钟繇询问了不少高龄老丈,得到了很多重要信息,尤其是渭水容易决堤的几处关键之地。

很不幸,长安城北的渭水河段,亦在此列。

因为,北面有着五原陵,地势徒然而抖,导致渭水流动力加剧。此外,长安地处关中平原,河段水位本就较高。

芮乡一段,则是因为与大河交接,在此口处,最易决堤。这一段更长,从渭水、大河交入口,直至郑县,长达百余里。

还有便是美阳、武功一带,陈仓、雍县一带,以及处于弘农郡陕县,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所在之地。

美阳、武功、陈仓、雍县,这些地区高诚都不太担心。比起重要性,很显然长安、陕县、华阴这三处,才是要地。

先说陕县,陕县处于后世三门峡之地,现在的函谷关与弘农县之间,亦是扼守崤函。

而且函谷关乃是关城,不具备物资生产、储备能力。其后的黾池、新安都地小人少,不足以为函谷关提供足够的资源。

只有弘农县,弘农郡郡治,才有这样的能力。陕县决堤,必然会掐断函谷关与弘农的联系,也掐断了与长安的通道。

再则,弘农是关中第二大郡,除了长安所在的京兆尹外,弘农不论人口还是耕田,都是最多的郡。

最尴尬的是,陕县决堤,若是华阴那边也决堤,弘农郡跑都没地方跑。

顺带着也会引起长安一带渭水水量的剧增,从而导致渭水决堤,会将征西将军府下辖最重要的两个郡,全都给淹了。

看完钟繇传来的书信,高诚一筹莫展。那些年岁大的老丈们,根本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多是言叙洪灾之害。

疏渠固堤!

这个时代,面对大河、渭水,也只能如此!

固堤就不说了,现在全关中都在加紧搞这事。疏渠,没一点办法。

先前几年时间,到处都是战乱,长安税赋重地,早就被洛阳抽调一空。也就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才攒下点本钱。

而且,光是恢复耕种,以及开荒,修缮函谷关,建造潼关,都有些丁壮不足,更不用说疏通沟渠了。

关中那些有名有姓的支流,压根就没管过,因为谁也没想到洪灾会突然出现啊。

地里为了耕种而疏通的小沟渠,面对渭水、大河可能同时决堤的情况,聊胜于无吧!

“轰隆!”

一声惊雷骤响!

紧随而至的便是连绵不绝的雷声,其间伴随着一闪而逝的电光。

闷声噪噪,光芒忽逝。

高诚抬头看了眼挡住视线的帐帘,绷着嘴唇,忍住直欲而出的叹声。

老天爷还真不给自己面子啊,咱好歹也是穿史大军的一位啊,至于这么往死里整吗?

轰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不断嚎叫,搅的高诚心里烦躁不已。看着手中的帛书,再无一丝兴趣,随手一丢,转头睡觉。

他娘的!

小爷就不信了。

一场决堤,还真能灭了自己不成!

有本事,就别来这些虚的,明天就让长安、陕县,还有那啥华阴决堤。小爷倒要看看,老天爷你还能更牛掰不!

既然毫无头绪,那就只能迎难而上了。

甩去烦恼,一觉睡到天色大亮。

一出营帐,外面瓢泼大雨,一如昨日。

高诚打起精神,整顿了一下身上甲胄,来到大纛之下。

大纛这里已经搭起了一座,嗯~算是亭阁吧。

反正,完全是按照阁楼的样子,用下面民夫营寨内储备的粗木,搭了起来。

陪着民夫淋雨?

毫无意义。

昨天淋了那么一时半会,做个样子也就过去了。

身为征西将军,总辖关中、凉州两地数百万百姓,不可能说形同庶民。

而且,现在关键时刻,自己要是病了,那就全都乱套了。

“情势如何?”

长安令杜楷老早便在亭阁了,高诚坐下之后,询问了一下。

“君侯,倒无大碍。不过,这堤岸越筑越高,不是个办法啊!”

杜楷皱着眉,希望君侯能够有什么别的办法。

堵不如疏。

这是自大禹治水传下来的良方,此后中原王朝治水,大多如此!

闻言,高诚摇了摇头。

堵确实不如疏!

可是往哪疏?

这雨势大到这个地步,不论是在哪里打开堤口,都会导致洪水一涌而出。而且,大河的水量,也会全部涌向渭水。

太多了,关中地处平原,承受不了这么多的水。

最关键的是,这口气不能松!

现在全关中的青壮都在堤岸上,谁也不想自己的家被洪水淹没。而自决一处,先不说洪水的波及范围,光是民心就泄尽了!

所谓的堵不如疏,便是舍小保大。

高诚不想,这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后世的抗灾救灾,完全说明了,有时候天灾对于一个势力,一个国家,并全非坏事。

我们哀悼那些故于灾难中的人,也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事迹,也看到了无数军民为亲的感人一幕。

凝聚力!

一场灾难,会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但同样,也能够看到人性之善,能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这非常重要!

按照杜楷所言,舍小保大,只会让人寒心。

而坚持到底,哪怕是灭世之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第625章 甘泉宫破第444章 旧部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145章 盖勋盖元固第401章 离石相王第659章 科举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42章 服丧第612章 攻守第822章 角力第741章 游行示威第813章 计议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140章 棋局第282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273章 无题第41章 悲喜交加第276章 拜访周府第357章 军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738章 落子第350章 三官通宝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第583章 边将权重第608章 庙算第457章 欲擒故纵?第883章 进军(中)第26章 破城溃敌第384章 数千里之灾第525章 大阳、下阳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31章 劫营第396章 子弟军第419章 屯兵武关第507章 易水之战(3)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355章 筹谋第91章 问答第838章 溃第450章 尴尬处境第512章 董魏之丧第609章 甘泉宫第220章 生恨第758章 议兵第533章 连锁反应第212章 加以威严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605章 统战部第203章 丰镐大捷第510章 易水之战(6)第35章 惨淡之状第623章 奇兵第602章 回援第93章 无题第820章 前奏第267章 袭营(上)第254章 三军云集第822章 角力第102章 将帅不合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468章 长安城内第714章 犍为之战(23)第357章 军第873章 拼人才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581章 御驾亲征第17章 拜将授爵第901章 司马懿第347章 上林苑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320章 虢亭会战(6)第292章 天子!崩!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259章 入河东第446章 交易第105章 攻城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230章 临洮第181章 美阳之战(21)第133章 阎行之勇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257章 清君侧第897章 转战第799章 冬季攻势(25)第717章 犍为之战(26)第177章 美阳之战(17)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537章 对峙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804 冬季攻势(30)第155章 阵战第786章 冬季攻势(12)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411章 焉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第312章 失心第711章 犍为之战(20)第49章 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