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魏王卓,薨!

“大王,增兵并无问题,只是民夫调动不得。”

阎象一口道来增兵的关键所在,打仗出兵,民夫是必不可少的。运输粮草需要他们,安营扎寨也需要他们。甚至,连保护粮道沿途设立的据点,有了足够的民夫后,能够节省大量的兵力。

毕竟,民夫虽然列阵而战不行,可防守营寨、城池还是用得上。

高诚摇了下头,言道:“安邑储存的粮草足够,而且大军就在闻喜,距离甚近。吾军只需要击退汉军的进攻,守住安邑即可。至于民夫,河东足以供应。”

“既然如此,臣无异议。”

阎象没有再拒绝,附声说道。

钟繇、贾诩等人也相继点头,先前不出兵是着实没想到汉军这么不经打。现在安邑都到手了,再不打那就有点对不起魏军的拼命了。

段煨同样赞同,顺变多言了一句:“大王,那蓝田、武功、华阴三地的屯田,臣便命第五雋出兵收之!”

“恩,当如此!”

出兵之事定了下来,几人也迅速回到官衙,布筹此事。

当天夜间,寿安殿便传来噩耗。

魏王薨!

心里早有准备的高诚暗叹一声后,便命人为魏王整理遗容,准备梓宫、冥器。同时,又派人通知已经出宫的姜叙、董白、卫觊等人。

而后,发信骑向河南、河东二郡传达恶讯。

第二日一早,姜叙等人迎魏王遗体出宫,临时于姜府布丧,以便周国朝臣百官吊唁。

亦是在此时,在魏王卓停遗之前,姜秉正式过继给其外祖董卓,担起董氏一族的延续重任。

次日,高诚率文武百官,至姜府吊唁魏王。而后回宫,于宣德殿内,敕令董秉承魏王贵位,食邑安邑,许立社稷、祀宗庙。

接着魏国新任国相卫觊,代魏王秉上请周王,为魏国先王加魏太祖孝武王。

按照商议好的步骤一步步来,最终,董卓获得了绝对美称的谥号。魏太祖孝武王,简称魏武王。

这些原本都应该禀于汉朝天子,毕竟自己、董卓、丁原三人封王,名义上还是汉天子所敕。但现在嘛,汉天子已经除了这三国,自然再无君臣之义。况且,就算汉天子网开一面,给不给董卓加谥号都难说。

上头没有地位再高的人了,也就只好由高诚代为加谥、庙号。

搞定这一切后,由周羽林中郎将姜叙,与魏国相卫觊陪伴魏王秉,恭迎先王柩车回归河东。原本驻扎在武功的张任部,也担任起护卫任务,率军一同前往河东。

而高诚则是在安排军政要务后,于次日率羽林、虎贲二禁军,前往第一军驻扎之所潼关。

不论是姜叙、卫觊等人,还是高诚、严颜等人皆是自风后津渡过大河。

风后津,因风后之名而起,其陵寝正在此地,亦称风陵渡。

风陵渡与蒲津渡是自关中前往河东最方便的两个渡口,也是最近的。而徐荣选择茅津渡河,则是为了拉大汉军的防守范围。因为,即便是从风陵渡渡河,也一样要北上路过蒲坂。

现在蒲坂为魏军所有,自然没有那么多事情,择近而行。

八天后,高诚率军自此渡过大河,踏上河东的土地。

而此时,董卓柩车已经在前往蒲坂的路上了。

消息,早就传到了处于闻喜城外的魏军大营。

第一个消息,是伍习亲自带来的,魏王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傅燮率周军占据汾阴、皮氏,直逼王允大军后路的好消息,也彻底失去了味道。

徐荣、李傕、郭汜、裴茂、贾逵等人的心全都吊了起来,为他们的王上担忧。

甚至,徐荣考虑到可能军心不振的情况,还派出信骑,让傅燮率军退回来。

而第二日,快骑便送达魏王薨的消息。同时,也送来了姜叙之子姜秉过继董氏,更名董秉,承继魏王王位,食邑安邑,立社稷、宗庙,以及周王代授先王董卓魏太祖孝武王的消息。

徐荣等人的心中,除了悲切外,又掺杂了一丝别样的情绪。

当天夜晚,徐荣派人传讯身在安邑的裴茂、贾逵等人,前来闻喜。

而噩耗不断,徐荣在半夜中被李傕叫醒,随即便见到一名浑身浴血的信使。

东面樊稠、张济二人败了,被张扬麾下一员大将,率众奇袭给杀的大败亏输。一万五千余人,或死或逃,所剩无几。而这已经是五日前的消息,至于现在情况如何,犹未可知。

天色一亮,徐荣便将樊稠、张济兵败的消息甩到一旁,带着李傕以及数日前来到军前的郭汜,回到闻喜城内,等待着裴茂、贾逵的到来。

未至正午,裴茂与贾逵便快马赶至闻喜,寻到徐荣。

几人坐在官衙中一间屋室内,屏退左右,清退侍卫。

“魏王薨了,安邑那边可已经做好迎接先王柩驾的准备?”

当务大事,还是董卓丧礼为重,所以徐荣率先问起裴茂。

裴茂当即拱手回道:“徐将军,所有事宜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陵寝那边,也已经派人查验了!”

“好,现在无论发生什么事,任何人都不得干扰恭迎大王柩架之事!明白吗?”

徐荣冲着室内众人大声吼道,同时着重看了两眼李傕和郭汜。

只是伍习却突然言道:“徐将军,周王以董秉承魏王位,虽许立国祀庙,可却又有食邑安邑。周王,是不是想要吞并吾大魏?”

这些话,在长安伍习自知不能说。可现在在河东,大可言之。

徐荣眉头一紧,转头望向李傕、郭汜。只见其二人果然诧异过后,皆露出不忿之色。郭汜倒还好些,虽有不满,可念及周王先前作为,有些不信伍习所言。

唯独李傕,咬牙切齿之后,拍案而起:“文良兄!”

徐荣冷哼一声,冲着李傕斥道:“坐下!”

李傕一愣,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慢慢说道:“文良兄,周王虽对吾大魏恩典不薄,可趁此之机,夺吾魏国基业,文良兄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李傕,休得胡言!”

徐荣眼眸一横,注视着李傕,捋着胡须,威严凛凛,而后言道:“稚然,周王仁厚,岂是吾等所能非议。安邑之变,先王及吾等所在安邑亲属,皆被王允狗贼残害。如今,先王故去,得周王照顾,方能有承继社稷之人。吾等为人臣,自当遵王命。”

“可……”

李傕还想反驳,只是话到嘴边,又道不上来。于是愤叹一声:“嗨!”

旁边裴茂却是出来言道:“诸位将军,茂在安邑,来时便收到信骑所报。大王已随先王柩驾,将抵蒲坂,随同的还有周国张任麾下骑兵。另外,周王御驾亲征,率两万兵马于后,渡过大河,正北来之。”

裴茂话语一落,室内顿时沉寂。

谁都能够看得出来,周王必然要借此机会,并之魏国二郡。甚至,不惜亲自率军前来,以备万全。

第935章 攻第521章 明意第499章 失五阮关第617章 无题第463章 射策第738章 落子第81章 降者之命第25章 白衣雪夜袭城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43章 板盾蛮受降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265章 老骥伏枥第241章 撤离第484章 逼迫第709章 犍为之战(17)第595章 狼烟起第572章 倾国前夕第843章 大山第357章 军第87章 宫廷奏对第336章 溃败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125章 边章解疑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172章 美阳之战(12)第46章 大婚第168章 美阳之战(8)第480章 纳采礼第427章 缘起第355章 筹谋第754章 河东第875章 湖中阁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第843章 大山第758章 议兵第705章 犍为之战(14)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824章 庙堂魍魉第736章第844章 国事多难第725章 犍为之战(33)第714章 犍为之战(23)第257章 清君侧第602章 重订盟约第194章 阵前赠酒第487章 复议第238章 平襄第502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上)第609章 甘泉宫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556章 残破旧都第207章 雄中雄第807章 伐蜀之议第858章 大汉风骨第368章 合纵连横(1)第838章 溃第730章 长安夜第288章 蓝田大营第906章 破势(5)第868章 占卜第477章 联姻第838章 溃第722章 犍为之战(31)第3章 举将第848章 究竟谁在第五层?第617章 无题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58章 围城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648章 平城第292章 天子!崩!第323章 虢亭会战(9)第248章 天劫第81章 降者之命第704章 犍为之战(13)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138章 阎象第917章 粮站第582章 营城第774章 进退两难?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534章 两军徐聚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580章 谋划第74章 分兵南下第686章 汉夷自治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542章 魏王卓,薨!第497章 刘和起兵第524章 魏军北望第297章 帝业第490章 狼骑南下第82章 摔樽为号第578章 益南第528章 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