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边疆奏折

五千薛延陀士兵经过几天的雪地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已经认定这条隘口没有他们要找的人,便纷纷倒头睡觉,谁都没有任何被偷袭的心理准备,连派出去巡逻和岗哨都只是为了防狼,压根就没有意识到,他所拦截的人会来袭击他们。

一千契苾勇士如暴风雪突然席卷而来,冲进了大营中,一千匹骆驼在大营内横冲直撞,将一顶顶大帐踏平、撞翻,薛延陀士兵从梦中惊醒,惊恐万分地冲出大帐,迎接他们的却是雪亮的钢刀和无情的杀戮,契苾勇士挥舞钢刀和长矛,在敌群中冲杀,一颗颗人头被劈飞,一具具尸体堆积,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粘稠的血流很快便在寒风中凝冻成血冰。

万夫长执刀从营帐中冲出,却迎面遇到了契苾烈,两人一对面,万夫长惊讶得大喊起来,“是契苾人!”

可惜混乱中没有人听见他的叫喊,他也没有机会再喊出第二声,契苾烈目光冷厉,一催骆驼,长矛闪电般地刺向万夫长,挑飞他的长刀,‘咔嚓!’将他的胸膛刺穿,尸体高高挑起。

契苾烈拔出刀,一刀砍下万夫长的人头,拴在自己的马鞍之上。

惨叫声、哭喊声响彻大营,薛延陀士兵四散奔逃,大部分都向南面逃去,南面早已埋伏了五百隋军,他们乱箭齐发,一片片逃来的薛延陀士兵惨叫着被射倒在地,但求生的本能使后面的士兵依然不顾一切地向南奔来,只有这边才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一个也不准放过,全部杀死!”杨元庆下达了全歼的命令。

隋军士兵毫不手软,箭如雨发,一百名隋军分散出去,追击散兵。挥刀将企图从两边逃走的薛延陀士兵砍翻在地。

这时一千契苾战士从后面掩杀而来。在隋军和契苾战士的轮番绞杀下,最后的近千薛延陀逃兵全部被杀死,战场渐渐安静下来。十几亩大的盆地内堆满了尸体,几乎都被契苾战士割下人头,夺走军牌,他们需要回去请功。

这时一名隋军旅帅奔来禀报。“禀报将军,清点完毕,一共有四千七百二十八具尸体,他们记录中应该是五千零三十人,还有近三百人逃走。”

杨元庆的目光向森林和四周山野望去,只看见黑漆漆的一片,契苾烈上前笑道:“就算逃走。也熬不过今晚,他们全部都会冻死,最后喂狼。”

他又一指薛延陀军队的马圈,“不过运气很好。这次赚了五千匹战马,我们各一半。”

“帐篷和物资你们都拿走!”杨元庆知道他们不缺战马,而是缺少物资,这些薛延陀的帐篷和兵器甲都十分粗陋,他也看不上眼。

“多谢!”

契苾烈也不客气,他一声令下,契苾战士开始清理战场,将所有能用的物品。包括帐篷、皮甲、战刀、弓箭等等物品,一一收拾打包。放在骆驼背上,他们则改骑缴获的战马。

足足忙碌几个时辰。才收拾完毕,所有的尸体都堆在一座大坑里,留给乙失钵去咆哮吼骂。

众人再次出发,向南方隘口而去,一天后,两支军队走出了阴山,他们停住了前进的步伐,这时,一隋军斥候奔回禀报,“禀报将军,阴山外没有伏兵,留在隘口的一支百人敌军已经逃走,踪迹皆无。

契苾烈对杨元庆笑道:“他们是分片拦截,周围隘口离这里都很远,在百里之外,他们过来围剿也来不及,杨将军一路将平安无事!”

杨元庆对我拱手谢道:“这次多亏契苾勇士和我们联合作战,才能偷袭成功,全歼敌军,我深表感谢,请兄长替我转告可汗,欢迎他来丰州,我们共商联合对付薛延陀。”

契苾烈微微笑了起来,“其实我没有对你说实话,我并不是老察里的儿子,我就是契苾可汗的长子,可汗的继承人,我便是奉父汗之命来丰州寻求和隋军合作,联合对付薛延陀,很高兴能和阴山飞将并肩作战。”

杨元庆笑起来,“契苾有如此智慧、勇猛的继承人,契苾必然会兴盛,我完全可以代表丰州总管答应契苾,丰州隋军愿意与契苾结盟。”

契苾烈伸出手掌,杨元庆也伸出手掌,两人重重一击,“我们一言为定!”

ωωω▪тт kΛn▪Сo

........

鱼俱罗的薛延陀形势报告历时一个多月,经朝廷层层批转,终于摆在了隋帝杨广的御案之上,此时已是大业元年正月初十,离上元节还有五天。

鱼俱罗的报告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因为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有鱼俱罗的一种推测,没有说服力。

杨广细细地批阅鱼俱罗的丰州形势报告,他很关心丰州的情况,不仅丰州是对突厥的最前方,而且丰州还有一个他所关心的爱将,他很想知道杨元庆的情况现在如何?

报告中,鱼俱罗指出薛延陀避雪灾南迁到阴山以南,不断派出小股游骑入丰州地界袭扰,其中薛延陀可汗的儿子被杨元庆所杀,薛延陀很可能会在开春前大规模进攻丰州,鱼俱罗要求朝廷增兵丰州,防御薛延陀的大规模进攻。

杨广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年他只顾考虑突厥的情况,却没有留意铁勒诸部,这个薛延陀的名字,他只在杨元庆的哈利湖一战中有所耳闻,其他情况竟一无了解。

他放下报告想了想,立刻令道:“速宣长孙晟来见朕!”

一名宦官立刻跑去宣旨,杨广又继续看鱼俱罗的报告,这时,在报告后面,鱼俱罗短短的一句话吸引了杨广的注意,他一下子坐直身子,仔细看这句话。

‘臣和大利县令杨元庆商议,大利新县诸县吏人选,决定以县考录用方式招募丰州及附近州县才俊之士,学而优则仕。’

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杨广的极大兴趣,甚至超过了对薛延陀的关注,‘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杨元庆给他说过,当时指的是武举,‘武而优则仕’,现在又改用到文官。

在这句话的下面划有重重一条横线,礼部尚书牛弘在旁边有批语,‘武将说文,不伦不类’。

杨广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这个所谓大利县考其实是杨元庆的主意,只有他才想得出这种点子,不过大利县考,他很喜欢,他倒很想看一看,这个大利县考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长孙将军来了。”

“宣他进来!”

片刻,长孙晟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臣长孙晟参见陛下!”

杨广将鱼俱罗的报告递给他,“长孙爱卿,你先看一看再说。”

长孙晟现在仍然担任突厥使,拥有对突厥的发言权,他看了一遍报告,便笑道:“这应该是达头消亡的后续影响,西突厥内部争权,新可汗处罗残暴,西突厥治下的铁勒诸部趁机脱离突厥独立,这个薛延陀和契苾是西部铁勒最强大的两个部落,薛延陀大酋长乙失钵是出了名的护短和心胸狭窄,杨元庆上次已在哈利湖杀了他的一个儿子,这次又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恐怕此人不会善罢甘休,微臣以为,鱼俱罗将军的担心很可能会成真。”

杨广背着手在房间内走了几步,他又问道:“薛延陀有多强的实力?”

“可战之兵大概有二十万之众,不亚于启民可汗。”

杨广略略倒吸了一口冷气,二十万之众,如果进攻丰州,这会给丰州带来巨大的损失,他的心中不由忧虑起来。

长孙晟明白杨广的担忧,便微微一笑道:“陛下也不必太担忧,薛延陀和契苾的关系一向恶劣,还有西突厥在后面施压,它不敢真正的大举进攻隋王朝,我估计他只是报私仇,进攻大利城,大隋王朝,他绝对不敢真正招惹。”

杨广点了点头,“虽这样说,但朕还是不太放心,经营丰州是我大隋稳定北部边疆的重要举措,绝不能让薛延陀毁了大隋经营丰州的计划,朕还是决定增兵。”

说到这里,杨广又想起刚才长孙晟的话,便问道:“契苾又是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契苾是天山疆域最重要的部落,实力强大,如果陛下欲开拓西域,可以考虑和此部落加强往来。”

杨广眼中若有所思,开拓西域一直是他的强烈愿望,将大隋赤旗插到天山,只是他刚刚即位,还顾及不到遥远的西域,但确实可以先联络西域部落,到时自然就水到渠成。

杨广看了一眼长孙晟,便笑道:“朕想派重臣出使西域,联络西域部落,长孙爱卿认为谁合适?”

长孙晟听杨广这样说,明显就是排除了自己,他想了想便道:“臣推荐裴矩!”

杨广笑道:“和朕想到一起去了,先帝临终前也给朕说过,裴矩是开拓西域可用之大才。”

杨广随即令道:“宣户部侍郎裴矩觐见!”

“陛下,如果没有什么事,臣告退!”

杨广点了点头,“去吧!朕再考虑考虑丰州之事。”

长孙晟退下去了,杨广又拿起鱼俱罗的奏折仔细看了两遍,沉思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对侍诏学士道:“传朕的旨意,调灵州两万大军疾速赴丰州备战,听从丰州总管鱼俱罗调遣,另赏赐鱼俱罗玉如意一只。”

.........

第26章 裴氏父子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15章 杨家喜忧第51章 致命一击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67章 当即立断第7章 生死之约第29章 危机渐至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32章 狼水伏击第7章 战略对抗第6章 阴山可汗第14章 暗流涌动第23章 奸佞之计第47章 线娘进京第69章 杀机四伏第12章 练武第26章 讨要说法第130章 三思后行第4章 启用暗线第38章 亲情如水第26章 一战成名第17章 参军之谜第49章 敦煌风动第40章 先礼后兵第39章 父子摊牌第52章 最后一名隋军第4章 紧锣部署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7章 南市酒楼第8章 趁乱突围第71章 隋唐大战(一)第12章 大事化小?第64章 予民厚礼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131章 郑家寻路第68章 突袭漳南第43章 血战平壤(上)第23章 都市买礼第18章 血腥镇压第48章 围城打援第55章 两万诱饵第8章 违规卖酒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章 中元新夜第35章 隔墙有耳第6章 发现端倪第10章 师傅是谁?第27章 监察御史第26章 裴氏父子第26章 杨素归来第10章 迁都角力第51章 草原异变第66章 碎叶求救第24章 小男养家第6章 抽中死签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78章 隋唐大战(八)第148章 难过新年第2章 出兵风波第51章 草原异变第19章 家族利益第24章 等待机会第26章 商业繁荣第57章 东宫震怒第92章 隋唐大战(二十二)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章 先攻内部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84章 连夜出击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10章 神秘马贼第19章 夜攻河内第59章 独孤之忧第68章 突袭漳南第36章 斗智斗狠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9章 寻找军资第57章 共饮合卺第33章 缘定三生第29章 陌刀之秘第44章 中秋异月第33章 猛将须陀第15章 校场竞箭第52章 请君入瓮第42章 步步紧逼第16章 宇文告密第47章 线娘进京第58章 李渊出事第63章 北地迎归第13章 战争来临第56章 王妃烦恼第23章 远方来人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24章 李渊之忧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4章 朝堂对质第102章 血战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