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朝局悄变

大业四年的中元节渐渐来临,洛水里开始有官员在布置阴灯,各大寺院的神座也陆续请出,装饰幡节、龙伞,而各个权贵府邸中也一如既往地准备盂兰宝盆,准备一较佛光斗胜,今年中元节没有了齐王出彩,乐平公主府前年和去年都没有参加盂兰佛光,没有了这两大强劲对手,其余各大权贵都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元前夜一较高下。

中元节也是伊吾战事的期限,这天上午,杨元庆的奏折终于送到了杨广的御案前。

‘.....启奏吾皇陛下,将士用命,臣智取伊吾,未伤一兵一卒拿下伊吾国.....’

“干得好!”

杨广拍案叫好,他兴奋得站起身,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拿下伊吾国,就意味着他追平了汉朝的西域功绩,前朝止步于玉门关的停滞局面终于被他打破,尽管杨元庆是轻松拿下伊吾国,但这个突破却意义非同小可。

杨元庆给他带来的消息足以令他一个中元节都心情愉快,这是他三天以来接到的第二个关于西域的好消息,前一天,他刚刚接到西平郡的消息,契苾可汗答应了裴矩的请求,率铁勒联军在西部大败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人使者至西平郡,表示愿意归降大隋,恳求大隋派兵援助吐谷浑。

而今天杨元庆占领伊吾国,切断了西突厥的援救之路,意味着他的合围吐谷浑战略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杨广背着手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心中生出一个疑惑,吐谷浑应该是向西突厥求救才对,请求西突厥出兵向铁勒施压,他的危机自然就解除,为什么会向隋朝求救?

而且隋朝派兵进击伊吾国,从时间和距离上来说,吐谷浑肯定会比自己先一步知道,那吐谷浑可汗就应该明白隋朝的战略,他还跑来向隋朝求救,这不就是与虎谋皮吗?

杨广从一些常理推断,他隐隐察觉到了吐谷浑并没有安好心,或许这是他围魏救赵之策,先击败隋军,令隋朝的合围策略失败,吐谷浑的灭国危机也就随之而解,应该是这样。

想到这,杨广立刻令道:“速召宇文述和杨雄来见朕!”

杨广此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将计就计,一举击败吐谷浑。

片刻,宇文述先一步来到了御书房,躬身施礼,“臣宇文述参见陛下!”

宇文述自从两个儿子获罪,他一直很低调,极少在朝廷中发言,遇到重臣也是恭敬有加,一改他从前的傲慢无礼,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在夹着尾巴做人。

杨广一直在观察宇文述,宇文述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从做晋王时便支持他,日久见人心,杨广对宇文述一直很念旧,更重要是,宇文述是他唯一的亲家,他对亲家不能做得太过份了。

其实杨广的刻薄是一为二,他对皇室很刻薄,对关陇贵族很刻薄,对杨素后人很刻薄,但对一些旧人和南方系朝臣也很宽容,比如南方系的虞世基,在贬黜了几年后,随着齐王被幽禁,虞世基又重新得到了重用,再次出任内史侍郎之职,入阁为相,这也是杨广平衡朝廷势力的一种手段。

关陇系的元寿取代张瑾入阁,楼烦太守李渊修汾阳宫有功,调回京升为殿内少监,使关陇系的势力略略得到加强,北方士族系有双裴坐镇,势力一直很牢固,而南方系随着萧琮去世,实力大减,按照梁、陈交替的原则,接替萧琮之人,就应该是陈朝旧臣,杨广找来找去,最终还是把目光锁在了虞世基身上,这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他因妻获罪,本身无过,杨广便又将虞世基召回京,官复原职。

对眼前的宇文述,杨广也准备再用他了,杨广微微笑道:“宇文将军,你的两个儿子如何?”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现双双赐给宇文述为奴,宇文述连忙禀报:“臣不敢善待他们,他们给臣看守米仓,和仆佣一起干活,吃糙米,已比从前大为收敛,臣不敢为他们求情。”

杨广取过杨元庆的奏折,递给宇文述,叹息一声道:“同是朕的老臣,杨素的孙子就比你的两个儿子强得太多,看看杨元庆在西域所为,为何宇文家就不能出一个替朕分忧的年轻将军,还要你这个老将出马。”

宇文述跪倒在地泣道:“臣给他们从小锦衣玉食,养成了骄奢之性,臣现在悔之晚矣!”

“起来吧!”

杨广笑了笑,“不过士及还是不错,虽从文,但前途无量,朕会慢慢提升他,现在朕有一件重要事情交给你,做好这件事,朕会重新恢复你大将军之职。”

宇文述激动得砰砰磕头,“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好!朕命令你为西平道行军总管,率军三万出西平郡,进击吐谷浑,但不可太过于深入敌境,击溃便可。”

“臣遵旨!”

这时,这时安德王杨雄也应诏而来,他深施一礼,“臣杨雄参见陛下!”

杨雄是杨广族兄,也是大隋的开国元老,现任京兆尹,他也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虽然六十有四,但宝刀未老。

杨广也随即道:“吐谷浑诈降,朕要将计就计,一举击溃他的主力,朕已任命宇文将军为西平道总管,现朕再任命你为浇河道行军总管,率军两万从侧面进击吐谷浑,击溃即可,不可深入。”

“臣杨雄遵旨!”

.......

杨雄和宇文述走出了宣政偏殿,杨雄拱手笑道:“恭喜许公重获重用。”

宇文述爵封许国公,许公是他的尊称,他微微叹口气,“宁可我的儿子能得再用,我们都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宇文述想到杨元庆居然封为玉门道行军总管,已经能独当一面,而他的儿子还在米仓为奴,他心中就无比失落。

杨雄的儿子杨恭仁现任吏部侍郎,权势极大,而他的其他几个儿子都混得不错,就连今年十九岁的小儿子杨师道也文武双全,颇得圣上喜欢,现在宫中为直阁长。

杨雄知道宇文述在为两个儿子伤感,便安慰他,“许公不必苦恼,大凡成大事者必多有挫折,杨元庆虽然现在得意,但未必能善终,他祖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杨雄在修东都洛阳时是杨素的副手,他和杨素的关系不好,所以杨元庆虽然不错,但他并不认可,而且杨元庆优秀让他同岁的儿子杨师道黯然失色,他心中也多多少少有一丝嫉妒,言语之间就有一点挑拨之意。

宇文述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教训,他心中虽恨杨元庆,但他绝不会再出头,只淡淡笑道:“王爷,我们商量一下对吐谷浑的用兵吧!可不要输给了晚辈。”

他说的晚辈,就是指杨元庆,杨雄呵呵一笑,“好!到我府上去,我再把于仲文请来参谋,我们好好商量一下。”

......

杨广对于关陇贵族一直都很忌讳,总是不遗余力地打压,但出于权力平衡需要,他也需要在内阁里加一名关陇贵族,最早是独孤罗,然后是张瑾,现在又轮到了元寿。

太府卿元寿在一个月前被任命为内史令,并且入阁为相,使元家开始走入上行通道,而元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元弘嗣也一直就任幽州总管,位高权重,使元家在朝廷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

当然,这和齐王私通元家媳妇,杨广对元家心怀内疚有关,元家对媳妇韦氏心中怀恨,深恶之,不料正是因为她的出轨,却使元家时来运转,这让元家始料不及。

傍晚时分,元寿已经下朝,正坐在书房里看书,这时,门外传来了三子元敏的声音,“父亲,李少监来访!”

李少监就是殿内少监李渊,他已经来拜访数次,但都被元寿婉拒,元寿一直为侄子元尚应被杀一事对李渊耿耿于怀,元胄被处死时,留下的遗言就是请他照顾自己的儿子,但他却没有尽责,导致元尚应被杨元庆所杀,几个月来一直令他心中万分歉疚,也令他对杨元庆恨之入骨。

李渊是他认定的杨元庆同谋,这几个月,不管李渊是写信解释,还是上门拜访,他都不理睬,当时的情形很清楚,杨元庆和李渊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他们的关系又一直不错,所以为了保汾阳宫的工期,杨元庆和李渊必然合谋除掉元尚应。

现在侄子被杀了,李渊又上门来道歉,想和元家和好,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元寿极为不耐烦地一摆手,“告诉他,不见!”

元敏听父亲口气强硬,无可奈何,只得转身向府门走去,元敏是宫中侍卫,和李渊女婿柴绍关系极好,他受柴绍所托,给李渊找一个与父亲和解的机会,这两天他见心情不错,便暗中告诉柴绍,让李渊来访,不料父亲态度依旧强硬,让他有点无可奈何。

元敏匆匆来到府门前,见李渊父子在引颈相望,眼中充满期待,只得叹一口气,上前拱手道:“世叔,很抱歉,我父亲还是不肯见,再过段时间吧!等那件事慢慢淡去,我再机会。”

李渊脸色涌起无限失望,今天他抱着期待而来,却还是吃了个闭门羹,元家是关陇贵族首领,元寿又入阁为相,如果他不和元家解开这个仇结,以后李家就很难在关陇贵族中立足,李渊叹口气,无奈道:“好吧!多谢元公子。”

这时,元敏忽然想起一人,连忙道:“家父对族叔弘嗣极为看重,听说他也在京中述职,不如世叔先去找他。”

李渊眉头一皱,他和元弘嗣没有什么交情,怎么去找他,这时,长子建成在后面轻轻碰了一下父亲的手,李渊醒悟,便笑道:“那就不打扰,我告辞了!”

上了马车,李渊有些埋怨地问建成:“你让我怎么去找元弘嗣?我与他毫无交情。”

李建成却微微笑道:“父亲虽然与他无交情,但舅父却与他有交情。”

一句话提醒了李渊,他妻子窦氏的兄长窦抗当年任幽州总管时,元弘嗣正是他手下的长史,两人关系极为深厚。

李渊一拍额头笑了起来,“我怎么把这条路子忘了。”

他立刻吩咐车夫,“去窦府!”

第73章 计赚敌降第23章 再见故人第43章 血战平壤(上)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4章 苛刻条件第31章 果断杀伐第35章 隔墙有耳第30章 蛇蝎毒心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8章 临战前夜第35章 再战大利第67章 慷人之慨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9章 兄弟反目第47章 独孤家将第27章 接风酒宴第29章 联合施压第5章 动之以情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7章 东山再起第60章 赵郡太守第12章 引君入瓮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20章 紧急受命第13章 齐王军师第13章 世充评榜第36章 走出迷惘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21章 谁为主将第44章 再让一城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2章 练武第34章 泊舟九江第23章 再见故人第116章 洛阳沦陷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16章 红影惊现第34章 微服私访第6章 夜袭柔远第18章 投票表决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8章 情报之思第20章 以诈对诈第2章 出兵风波第18章 参军之谜(下)第5章 意外来客第23章 南华枭雄第39章 夜袭江城第23章 唐廷决策第24章 海寺之战第4章 突厥异变第7章 罗艺告密第16章 月夜双杀第5章 意外来客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15章 少年双猛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0章 蕲县奇案第9章 帝心生嫌第23章 再见故人第3章 透露底线第6章 发现端倪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62章 鸡肋之城第9章 挖掘线索第11章 仁寿宫变(三)第26章 迎头痛击(上)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40章 敏秋赈灾第19章 赎买条件第5章 动之以情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33章 智取宜昌第31章 裂痕初现第26章 迎头痛击(上)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28章 盛名之祸第8章 假途灭虢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10章 矛盾激化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17章 雄信之灾第38章 知微见着第59章 兄弟分权第73章 银钱危机第32章 谁有骨气第23章 丰州东扩第27章 李渊抉择第1章 落魄高才第28章 盛名之祸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16章 三股势力第13章 扬帆出海